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013阅读:1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属铅酸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铅酸电池用极柱,有铅极柱、铜芯内嵌极柱、不锈钢螺栓内嵌极柱。铅极柱内阻小,基本无接触电阻,但长期使用和大电流放电时极柱易变型扭曲,甚至熔化,很不安全;不锈钢内嵌极柱,强度比较好,但与铅接触不好,接触电阻大,也不利用大电流放电;目前使用的铜芯内嵌极柱,铜芯本身比铅和钢的电阻小,但由于与铅接触不好,同样存在接触电阻大的缺点,并且电池间连接时,一般要求电池安装时连接螺钉拧紧时的扭矩为15N.M,所以要求铜芯和铅之间结合力强,目前铜芯达不到这种要求,市场上经常出现电池燃烧和爆炸现象,损失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接触电阻、增大连接时扭矩、便于电池间连接的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包括铜芯和铅基体,铜芯中间有螺纹、表面有镀锡涂层、下部有网纹和缺口。铜芯中间的螺纹为M5~M10,表面镀锡厚度为5~15μm,下部网纹深度为0.4~1mm,下部缺口宽度为4~10mm、深度为2~5mm。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铜芯表面镀锡,铜芯与锡结合力强,在浇铸极柱时,锡与铅结合力强,减少铜芯内嵌极柱的接触电阻;铜芯下部有网纹和缺口,一方面减少铜芯内嵌极柱的接触电阻,另一方面可以增大铜芯内嵌极柱的扭距,保证连接牢固,不会发生事故;中间有螺纹,便于电池间连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铜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铜芯表面镀有锡层1,锡层1与铜基体2接触性好;铜芯中间有螺纹3,便于电池间连接;下部有网纹4和缺口5,一方面减少铜芯内嵌极柱的接触电阻,另一方面可以增大铜芯内嵌极柱的扭距,保证连接牢固,不会发生事故。铜芯A与铅基体B组合成铜芯内嵌极柱,经过对铜芯的改进,使铜芯A与铅基体B结合紧密,减小了接触电阻,增大了铜芯内嵌极柱的扭距,保证连接牢固。内燃机车用铅酸蓄电池铜芯内嵌极柱,中间的螺纹为M10,表面镀锡厚度为10μm,下部网纹深度为0.8mm,下部缺口宽度为4mm、深度为2mm。内燃机车起动电流为2100A,时间为7S,使用改进后的铜芯内嵌极柱,极柱无任何异常现象,用20N.M扭矩连接,极柱不松动。
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包括铜芯和铅基体,其特征在于铜芯中间有螺纹、表面有镀锡涂层、下部有网纹和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其特征在于铜芯中间的螺纹为M5~M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其特征在于铜芯表面镀锡厚度为5~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其特征在于铜芯下部网纹深度为0.4~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其特征在于铜芯下部缺口宽度为4~10mm,深度为2~5mm。
专利摘要一种铅酸蓄电池用铜芯内嵌极柱,其特征在于铜芯中间有螺纹、表面镀锡、下部有网纹和缺口。铜芯中间的螺纹为M5~M10,表面镀锡厚度为5~15μm,下部网纹深度为0.4~1mm,下部缺口宽度为4~10mm、深度为2~5mm。本实用新型由于铜芯表面镀锡,在浇铸极柱时,锡与铅结合力强,减少接触电阻;下部有网纹和缺口,一方面减少接触电阻,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极柱扭距;中间有螺纹便于电池间连接。
文档编号H01M2/28GK2509728SQ0127247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6日
发明者邵双喜, 李丹, 杨宝峰, 陈怀林 申请人:南京隆源双登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