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836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携带电话机,特别涉及折叠构造的携带电话机。
在图8(a)、(b)中,801表示上侧框体,802表示下侧框体,803表示合页部,804表示上侧印刷电路板,805表示下侧印刷电路板,806表示可挠性基板,807表示外部天线,808表示微带线(strip line)天线,809表示上侧连接器、810表示下侧连接器,811表示微带线天线馈电点。
在图8(a)、(b)所示的构成中,在由合页部803折叠构成的上下2个分片组成的上侧框体801和下侧框体802的内部,利用将上侧印刷电路板804和下侧印刷电路板805电连接的可挠性基板806上的导体图形线路的一部分作为微带线天线808形成,上侧连接器809的一部分作为微带线天线馈电点(参照特开平10-308618号公告)。
另外,将收发共用的外部天线设置在下部框体上时的构成例如图9(a)、(b)所示。在图9(a)、(b)中,901表示上侧框体,902表示下侧框体,903表示合页部,904表示上侧印刷电路板,905表示下侧印刷电路板,906表示可挠性基板,907表示外部天线,908表示内藏天线,909表示上侧连接器、910表示下侧连接器。这时,内藏天线908设置在下侧框体902的内部。
进一步,将可挠性基板在合页部的内部卷绕一圈时的构成例如图10(a)、(b)所示。在图10(a)、(b)中,1001表示上侧框体,1001a表示上侧框体前部壳体、1001b表示上侧框体后部盖子,1001c表示上侧框体合页部、1001d、1001e表示上侧框体合页半圆部、1002表示下侧框体,1002a表示下侧框体前部壳体、1002b表示下侧框体后部盖子,1002c表示下侧框体合页部、1002d、1002e表示下侧框体合页半圆部、1003表示外部天线,1004表示听筒,1005表示显示装置,1006表示拨号按键,1007表示话筒,1008表示可挠性基板,1009表示同轴电缆。这时,包括外部电线1003和听筒1004的上侧框体1001,和包括话筒1007的下侧框体1002可以以合页部1001c、1002c为轴相互转动,成为可折叠的结构。
合页部1001c、1002c的中央部的合页半圆部1001d、1001e、1002d、1002e在空洞中形成,可挠性基板1008沿合页半圆部1001d、1001e、1002d、1002e的内圆周卷绕一圈后通过,同时使同轴电缆1009在上述可挠性基板1008的上述一圈内通过,并且沿上述可挠性基板1008延伸后与上述外部天线连接(参照特开平6-311216号公告)。
但是,在图8(a)、(b)所示的现有例中,在携带电话机处于折叠状态和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在可挠性基板上形成的微带线天线的形状有很大变化,所以存在阻抗特性产生显著变化的问题。并且当元件长度约为λ/2时,由于电流集中在微带线天线上,存在对其它信号线的遮蔽变大的问题。
另外,如图9(a)、(b)所示,当内藏天线设置在下部框体上时,拿在手上时由于主要握在下侧框体,存在内藏天线特性变差的问题。
进一步,可挠性基板沿设置在合页部的中央部的空洞的内圆周卷绕一圈后穿过的图10(a)、(b)的构成中,当在可挠性基板上形成微带线天线时,如果元件长度在λ/2以下,通过卷绕一圈,微带线天线上的电流朝向变为相反方向,而相互抵消,存在降低辐射效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特征是在可挠性基板上以及通过上述可挠性基板可以自由折叠地连接的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单极天线。另外,在合页部是使可挠性基板卷绕一圈后穿过的结构时,构成为使外部天线和上述单极天线相互远离。进一步,在下侧框体上设置手指握捏部。


图1(a)和图1(b)分别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1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正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2(a)和图2(b)分别表示图1的携带电话机的可挠性基板的构成的正面图和横剖面图。
图3(a)和图3(b)分别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2的携带电话机的可挠性基板的构成的正面图和横剖面图。
图4(a)和图4(b)分别表示图3的可挠性基板的变形例的可挠性基板的构成的正面图和横剖面图。
图5(a)和图5(b)分别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3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和用手握住该携带电话机时的状态的正面剖面图。
图6(a)和图6(b)分别表示图5的携带电话机的第1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正面剖面图。
图7(a)和图7(b)分别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4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正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8(a)和图8(b)分别表示第1现有技术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正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98(a)和图9(b)分别表示第2现有技术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正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表示第3现有技术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和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5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背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12(a)和图12(b)分别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6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背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表示图12的携带电话机的第1变形例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背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14(a)、图14(b)和图14(c)分别表示图12的携带电话机的第2变形例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背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以及该携带电话机的上侧框体的概略背面图。
图15(a)和图15(b)分别表示图12的携带电话机的第3变形例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的背面剖面图和纵剖面图。
图1(a)、(b)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1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在图1(a)、(b)中,101表示上侧框体,102表示下侧框体,103表示合页部,104表示上侧印刷电路板,105表示下侧印刷电路板,106表示可挠性基板,107表示外部天线,108表示导体图形,109表示上侧连接器、110表示下侧连接器,111表示微带线天线馈电点。
另外,图2(a)、(b)表示图1(a)、(b)中可挠性基板106的构成例,201表示天线用导体图形,202表示导体图形,203表示上侧密封薄膜,204表示下侧密封薄膜。
这时,可挠性基板106上的天线导体图形201和导体图形108构成单极天线,通过下侧印刷电路板105上的天线馈电点111供电。
当使单极天线的长度约为λ/2时,由于下侧印刷电路板105上的电流变小,所以可以防止在用手握住下侧框体时的特性变差。此外,当可挠性基板的长度与波长相比在四分之一以下时,天线上的电流分布中驻波的波腹在导体图形108上存在。
这种情况下,单极天线的辐射特性由于基本上由导体图形108确定,所以可以减少开闭携带电话机时的辐射特性的变化。并且,由于天线馈电点附近成为电流分布中驻波的节点,所以由开闭引起的电流分布的变化小,因而可以防止阻抗特性的变化。进一步,由于可挠性基板上的电流变小,所以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防止对其它信号线的遮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采用连接器将可挠性基板106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时的构成例,当然,可挠性基板也可以和印刷电路板一体形成。特别是,通过一体形成包含单极天线的上侧印刷电路板和可挠性基板,可以提高单极天线的设计上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单极天线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上通过临近非供电元件,可以缩短单极天线的元件长度,这种情况也是相同的动作原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单极天线的一部分上通过临近地线形成微带线时,也可以获得与本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此外,可挠性基板上的天线元件对其它信号线等的遮蔽影响大时,可以考虑可挠性基板上的天线元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临近地线形成微带线,这时,可挠性基板上的天线元件也可以作为单极天线的一部分作用。
此外,单极天线并不限定于接收专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与外部天线组合使用的一例,但很显然单极天线也可以作为收发共用的天线使用。这时,与另外的内藏天线组合也可以进行分集接收。
此外,外部天线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只由内藏天线构成。
(实施例2)以下采用图3(a)、(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
图3(a)、(b)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2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要素的可挠性基板的构成例。在图3(a)、(b)中,301表示天线用导体图形,302表示上层导体图形,303表示下层导体图形,304表示上层密封薄膜,305表示中层密封薄膜,306表示下层密封薄膜。
另外,在表示图3的可挠性基板的变形例的图4(a)、(b)中,401表示天线用导体图形,402表示第1导体图形,403表示第2导体图形,404表示第3导体图形,405表示第1密封薄膜,406表示第2密封薄膜,407表示第3密封薄膜,408表示第4密封薄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天线用导体图形301、401与导体图形302、403在同一层中形成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图3(a)、(b)中,作为信号线的上层导体图形302和作为地线的下层导体图形303构成微带线。这样,可以防止来自天线等的遮蔽的影响。这对可挠性基板106的厚度在硬度和强度上存在限制时,是有效的。
在图4(a)、(b)中,作为信号线的第2导体图形403被作为地线的第1导体图形402和第3导体图形404所夹持,构成三层线路。这样,和图3(a)、(b)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防止来自天线等的遮蔽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天线导体图形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上通过使非供电元件临近,可以缩短单极天线的元件长度,这种情况也是相同的动作原理。
此外,由于缩短了单极天线的元件长度,可以考虑天线导体图形的一部分临近地线,这与实施例1相同,具有防止对其它信号线的遮蔽的效果。
(实施例3)以下采用图5(a)、(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
图5(a)、(b)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3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例,是在下侧框体上形成有凹状的手指握捏部的一例。在图3(a)、(b)中,501表示上侧框体,502表示下侧框体,502a表示第1手指握捏部,502b表示第2手指握捏部,503表示合页部,504表示外部天线,505表示上侧印刷电路板,506表示下侧印刷电路板,507表示内藏天线,508表示可挠性基板,509表示上侧连接器、510表示下侧连接器,511表示左手。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虽然是以左手511握住携带电话机的情况为例,很显然也可以用右手握住。
在分别表示图5的携带电话机的第1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的图6(a)、(b)中,601、605表示下侧框体,601a、605a表示手指握捏部,602、606表示合页部,603表示下侧印刷电路板,604表示上侧框体。
图5(a)、(b)是在上侧框体501中包括外部天线504和内藏天线507的构成例,而图6(a)、(b)是在下侧框体601中包括外部天线107、并且包括在上述印刷电路板104以及可挠性基板106上形成的单极天线的构成例。这时,上侧印刷电路板505、104和下侧印刷电路板506、603的接地只是通过可挠性基板508、106的地线进行电连接,是非常弱的接地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上侧框体501、101和下侧框体502、601并不是共地。也就是说,当用手握住下侧框体502、601时,可以防止包括在上侧框体501中的外部天线504以及内藏天线507的特性变差。同样,用手握住下侧框体601时,可以防止包含在上侧框体101中的单极天线的特性变差。
在现有技术的携带电话机中,如图8(a)、(b),处于打开状态时,为直线形状,不同的人握住手机电话的位置不同。
为此,如图5(a)、(b)所示,通过在下侧框体502上设置凹状的第1手指握捏部502a或者第2手指握捏部502b,可以将把握携带电话机的位置限制在下侧框体502上,其结果可以防止用手握住时的天线特性变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在下侧框体的上部设置凹状的手指握捏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使下侧框体的下部比合页部附近要宽,显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手指握捏部的形状也可以是图6(b)所示的手指握捏部605a那样的形状。这时,通过使上侧框体604具有与下侧框体605对应的形状进行设计,可以提高折叠时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进一步,通过在合页部606上设置凸状的凸部,手指握捏部605a使手指容易放置。
此外,携带电话机的外观设计可以联想成例如贝壳或者鸡蛋之类的形状,合页部附近的宽度与框体的最大宽度相比当然可以变小,在这种情况下,下侧框体的合页部附近可以作为手指握捏部作用。
此外,在下侧框体的手指握捏部之外,通过在上层框体的合页部附近构成相同的形状,可以设置用手把握时的上限。这样对于减少携带电话机的尺寸特别有效。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以如图5(a)所示从正面观察时为凹状的手指握捏部的一例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在携带电话机的背面上设置手指握捏部。
此外,单极天线并不限定于接收专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与外部天线组合使用的一例,但很显然单极天线也可以作为收发共用的天线使用。这时,与另外的内藏天线组合也可以进行分集接收。
此外,外部天线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只由内藏天线构成。
(实施例4)以下采用图7(a)、(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
图7(a)、(b)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4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例。在图7(a)、(b)中,501表示上侧框体,701表示合页部,702表示可挠性基板,702a表示第1导体图形,702b表示第2导体图形,703表示第2天线用导体图形。
这时,可挠性基板702沿合页部701的中空的内圆周卷绕一圈后穿过,这时使外部天线和构成单极天线的第1导体图形702a以及天线用导体图形703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远离来配置可挠性基板702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外部天线107位于下侧框体102的左侧时使下侧连接器110处在比上侧连接器109更靠近左侧的位置上进行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由于可以使外部天线107和单极天线之间远离,减少两者的相关关系,提高分集增益。进一步,这时通过将天线导体图形配置在可挠性基板702上的右侧,可以更有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外部天线配置在框体左侧时的构成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使配置在框体右侧时,或者配置在上侧时,通过使外部天线和单极天线之间的距离远离进行配置,当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对将可挠性基板卷绕一圈的构成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对于可挠性基板不卷绕时,通过使外部天线和单极天线之间的距离远离进行配置,当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单极天线并不限定于接收专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与外部天线组合使用的一例,但很显然单极天线也可以作为收发共用的天线使用。这时,与另外的内藏天线组合也可以进行分集接收。
此外,外部天线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只由内藏天线构成。
(实施例5)以下采用图11(a)、(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5。此外,和图1(a)、(b)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图11(a)、(b)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5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例。在图11(a)、(b)中,1101表示手持无线装置,1102表示匹配电路部、1103表示第1开关电路、1104表示第2开关电路、1105表示第1匹配电路、1106表示第2匹配电路、1107表示天线馈电点、1108表示显示器。
作为一例,以两个频率f1、f2动作时的情况进行说明。这时,假定2f1≈f2的关系成立。以频率f1动作时,导体图形108以及可挠性基板106上的天线元件长度预先设计成其电长度大约为λ/4。这时,第1开关电路1103控制使端子1103a和端子1103b导通,第2开关电路1104控制使端子1104a和端子1104b导通。另外,第1匹配电路1105构成为在频率f1时与从天线馈电点1107观察电路的阻抗达到共轭匹配。发送时,频率f1的信号从馈电点1107输入到第2开关电路1104的端子1104a上,通过端子1104b输入到第1匹配电路1105中。第1匹配电路1105的输出信号输入到第1开关电路1103的端子1103b上,通过端子1103a从可挠性基板106上的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108向空中发射。接收时,按照相反的路径,将频率f1的信号输入天线馈电点1107上。这时,由于可挠性基板106上的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108作为λ/4的单极天线动作,和λ/2单极天线相比可以获得更宽带的特性。
然后,以频率f2动作时,第1开关电路1103控制使端子1103a和端子1103c导通,第2开关电路1104控制使端子1104a和端子1104c导通。另外,第2匹配电路1106构成为在频率f2时与从天线馈电点1107观察电路的阻抗达到共轭匹配。发送时,频率f2的信号从馈电点1107输入到第2开关电路1104的端子1104a上,通过端子1104c输入到第2匹配电路1106中。第2匹配电路1106的输出信号输入到第1开关电路1103的端子1103c上,通过端子1103a从可挠性基板106上的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108向空中发射。接收时,按照相反的路径,将频率f2的信号输入天线馈电点1107上。这时,由于可挠性基板106上的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108作为λ/2的单极天线动作,和λ/4单极天线相比可以减少在基板中流动的电流。
如上所述,通过切换匹配电路,作为λ/4单极天线动作的本天线可以在与作为λ/4单极天线动作动作不相同的频率下共振。特别是,λ/4共振系统的天线,由于与λ/2共振系统的天线相比可以获得更宽带的特性,在多个频率中,低频侧的带域宽比较有利。例如,有利于构成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方式的800MHz带和1.5GHz带的复合机,或者PDC方式和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ess)方式的复合机。另外,λ/2共振系统的天线,由于与λ/4共振系统的天线相比在基板上流动的电流少,可以防止用手握住时的天线特性变差的情况。另外,由于频率越高传输损失越大,在多个频率中,高频侧由λ/2共振系统构成,可以提高人体使用时的天线特性。
此外,单极天线并不限定于接收专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与外部天线组合使用的一例,但很显然单极天线也可以作为收发共用的天线使用。这时,与另外的内藏天线组合也可以进行分集接收。
此外,外部天线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只由内藏天线构成。
(实施例6)以下采用图12(a)、(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6。此外,和图1(a)、(b)、图11(a)、(b)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图12(a)、(b)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例6的携带电话机的构成例。在图12(a)、(b)中,1201表示手持无线装置,1202表示第1天线元件,1203表示第2天线元件,1204表示可挠性基板,1205表示第1天线馈电点,1206表示第2天线馈电点。
作为一例,以两个频率f1、f2分别作为λ/4单极天线动作时的情况进行说明。这时,没有必要使2f1≈f2的关系成立。以频率f1动作时,第1天线元件1202以及可挠性基板1204上的第1导体图形1204a的长度预先设计成其电长度大约为λ/4。发送时,从馈电点1205输入的频率f1的信号,通过可挠性基板1204上的第1导体图形1204a以及第1天线元件1202向空中发射。接收时,来自可挠性基板1204上的第1导体图形1204a以及第1天线元件1202的频率f1的接收信号通过馈电点1205输入到接收电路。
以频率f2动作时,第2天线元件1203以及可挠性基板1204上的第2导体图形1204b的长度预先设计成其电长度大约为λ/4。发送时,从馈电点1206输入的频率f2的信号,通过可挠性基板1204上的第2导体图形1204b以及第2天线元件1203向空中发射。接收时,来自可挠性基板1204上的第2导体图形1204b以及第2天线元件1203的频率f2的接收信号通过馈电点1206输入到接收电路。
如上所述,通过选择多个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可以对应多个频带。在各频带中通过使电长度大约为λ/4设计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的长度,可以在各频带中实现宽带特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2个天线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至少有2个天线作为构成要素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以2个天线均是以上侧基板上的天线元件作为构成要素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多个天线中,只要至少有1个天线以上侧基板上的天线元件以及可挠性基板上的导体图形作为构成要素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电长度为λ/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对于电长度为λ/2时,同样通过选择多个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可以对应多个频带。这时,由于可以减少在框体以及基板上流动的电流,因而可以提高人体使用时的天线特性。
此外,显然可以使多个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的电长度为λ/4时、为λ/2时以及为3λ/4时的任意两种情况的组合使用。例如,考察构成PDC方式的800MHz带和1.5GHz带的复合机的情况,对于频带率需要17%的非常宽带的800MHz,通过作为λ/4单极天线动作可以实现宽带特性,对于频带率需要5%的非常窄小即可的1,5GHz,当然考虑作为可以减少人使用时的天线特性劣化情况的λ/2单极天线动作。
此外,将λ/4单极天线与λ/2单极天线并排配置时,由于λ/4单极天线的馈电点处于电流驻波的波腹,而λ/2单极天线的馈电点处于电流驻波的波节上,与2个λ/4单极天线并排配置时的情况相比,电磁场耦合变小,可以增加天线之间的隔离。
此外,当多个天线元件以及导体图形临近配置时,存在天线之间的隔离变差的问题,对此,例如象图13(a)、(b)所示的构成那样,可以考虑在物理上使天线之间隔开配置。此外,和图1(a)、(b)、图12(a)、(b)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在图13(a)、(b)中,1301表示手持无线装置,1302表示第1天线元件,1303表示第2天线元件,1304表示可挠性基板。这时,在可挠性基板1304上将第1导体图形1304a和第2导体图形1304b配置在使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最外部上是很重要的。另外,通过使上侧基板104上的天线元件之间的距离远离进行配置,可以进一步减弱两者之间的电磁场耦合,获得更好的隔离。
此外,象图14(a)、(b)、(c)所示的构成那样,可以考虑进一步使天线元件之间的距离远离进行配置。此外,和图1(a)、(b)、图11(a)、(b)~图13(a)、(b)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在图14(a)、(b)、(c)中,1401表示手持无线装置,1402表示焊盘图形,1403表示第1天线元件,1404表示第2天线元件,1405表示弹簧接点。这时,在上侧框体101内部配置的第2天线元件1404通过弹簧接点1405与上侧基板1304上的焊盘图形1402电连接,通过可挠性基板1304上的第1导体图形1304a连接在第1天线馈电点1205上。这时,通过将第2天线元件1404配置在上侧框体101内侧,可以远离第1天线元件1403,具有良好的隔离性。另外,低频侧的天线通过由第2天线元件1404、弹簧接点1405、焊盘图形1402、第1导体图形1304a构成,在人使用时可以远离人体头部,防止天线特性劣化的同时,可以减少SAR值。当以降低SAR值为目的时,由于一般频率越高SAR的峰值也越高,所以通过将高频侧的天线配置在框体的内侧,可以有效降低SAR值。
作为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的另一方法,可以考虑如图15(a)、(b)所示那样采用匹配电路的方法。此外,和图1(a)、(b)、图11(a)、(b)、图12(a)、(b)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在图15(a)、(b)中,1501表示手持无线装置,1502表示第1匹配电路,1503表示第2匹配电路。作为一例,以两个频率f1、f2分别作为λ/4单极天线动作时的情况进行说明。第1天线元件1202以及第1导体图形1204a以频率f1共振,第2天线元件1203以及第2导体图形1204b以频率f2共振,使f1<f2的关系成立。这时,在第1导体图形1204a和第1天线馈电点1205之间插入的第1匹配电路1502可以考虑由低通滤波器构成。这样,从第2天线元件1203以及第2导体图形1204b向空中发射的比f1高的频率的信号不容易被第1天线元件1202以及第1导体图形1204a所接收,由于从第1天线馈电点1205输入的信号中,比f1高的频率的信号成分被第1匹配电路1502所衰减,可以改善隔离性。此外,第1匹配电路1502采用高频阻断型滤波器,当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2导体图形1204b和第2天线馈电点1206之间插入的第2匹配电路1503可以考虑由高通滤波器构成。这样,从第1天线元件1202以及第1导体图形1204a向空中发射的比f2低的频率的信号不容易被第2天线元件1203以及第2导体图形1204b所接收,由于从第2天线馈电点1206输入的信号中,比f2低的频率的信号成分被第2匹配电路1503所衰减,可以改善隔离性。此外,第2匹配电路1503采用低频阻断型滤波器,当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单极天线并不限定于接收专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与外部天线组合使用的一例,但很显然单极天线也可以作为收发共用的天线使用。这时,与另外的内藏天线组合也可以进行分集接收。
此外,外部天线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只由内藏天线构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通过由可挠性基板上的导体图形和印刷电路板上的导体图形构成单极天线,和只用可挠性基板上的导体图形单独作为天线使用时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少可挠性基板上的天线元件中流动的电流,可以防止开闭携带电话机时的特性变化,同时可以防止对其它信号线的遮蔽。
另外,除可挠性基板的天线以外的信号线为微带线,或者三层线路,可以抑制来自天线的遮蔽的影响。
进一步,通过在下侧框体上设置凹状的手指握捏部,用手握住时可以不用握上侧框体,而只握下侧框体,可以防止用手握住时的天线特性的劣化。
此外,通过将单极天线远离外部天线那样配置在可挠性基板上,减少外部天线和单极天线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提高分集增益。
此外,通过切换匹配电路,可以使作为λ/4共振系统的天线动作的天线作为λ/2共振系统的天线动作,可以覆盖多个频段。另外,通过由多个天线元件和导体图形构成多个天线,可以覆盖多个频段。这时,通过使天线之间远离,或者通过插入匹配电路,可以改善隔离性,提高天线的特性。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经修改)一种携带电话机,包括具有上侧印刷电路板的上侧框体;具有下侧印刷电路板的下侧框体;合页部;以及可挠性基板,所述上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下侧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可挠性基板连接成可以自由折叠的状态,所述上侧框体和所述下侧框体构成以所述合页部为轴通过相互转动而可以折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挠性基板上以及至少在所述上侧印刷电路板和所述下侧印刷电路板中任一个上形成不平衡型线状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基板包括由地线和信号线构成的微带线;和起天线作用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基板包括由2条地线及所述2条地线所夹持的信号线构成的三层线路;和起天线作用的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页部的中央部形成空洞,使所述可挠性基板沿所述空洞的内圆周卷绕一圈后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框体中包括收发共用的外部天线,所述可挠性基板与下侧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点处在比所述可挠性基板与上侧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点更靠近所述外部天线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可挠性基板上形成线状天线,从所述下侧印刷电路板上的馈电点向所述线状天线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和多个匹配电路,并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切换所述线状天线的匹配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切换所述多个匹配电路,使电长度约为波长的1/4的所述线状天线起到不同频段
权利要求
1.一种携带电话机,包括具有上侧印刷电路板的上侧框体;具有下侧印刷电路板的下侧框体;合页部;以及可挠性基板,所述上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下侧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可挠性基板连接成可以自由折叠的状态,所述上侧框体和所述下侧框体构成以所述合页部为轴通过相互转动而可以折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挠性基板上以及至少在所述上侧印刷电路板和所述下侧印刷电路板中任一个上形成线状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基板包括由地线和信号线构成的微带线;和起天线作用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基板包括由2条地线及所述2条地线所夹持的信号线构成的三层线路;和起天线作用的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页部的中央部形成空洞,使所述可挠性基板沿所述空洞的内圆周卷绕一圈后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框体中包括收发共用的外部天线,所述可挠性基板与下侧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点处在比所述可挠性基板与上侧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点更靠近所述外部天线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可挠性基板上形成线状天线,从所述下侧印刷电路板上的馈电点向所述线状天线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和多个匹配电路,并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切换所述线状天线的匹配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切换所述多个匹配电路,使电长度约为波长的1/4的所述线状天线起到不同频段的波长的1/2λ共振器的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使2个线状天线,形成在所述可挠性基板上以及至少在所述上侧印刷电路板和所述下侧印刷电路板中的任一个上,并且以相互不同的频率共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天线是,在其电长度约为波长的1/4的天线、电长度约为波长的1/2的天线、电长度为波长的3/4的天线中的至少2个天线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将形成在所述可挠性基板上的所述2个线状天线相互配置在最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状天线中的至少1个,将配置在所述上侧框体内面或者所述下侧框体内面中的线状元件作为构成要素。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共振频率最低的所述线状天线,通过低通滤波器与馈电点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共振频率最高的所述线状天线,通过高通滤波器与馈电点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共振频率最低的所述线状天线,通过高频阻断型滤波器与馈电点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共振频率最高的所述线状天线,通过低频阻断型滤波器与馈电点连接。
17.一种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可折叠成2层的携带电话机的下侧框体部上具有凹状的手指握捏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可折叠成2层的携带电话机的下侧框体部上具有凹状的手指握捏部。
全文摘要
一种携带电话机,由通过合页部可以折叠的上下2个分离部构成,在可挠性基板上和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单极天线,并且在下侧框体上形成手指握捏部,可以防止特性的劣化,并且容易握住框体的下侧。
文档编号H01Q1/38GK1440615SQ01812107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30日
发明者岩井浩, 小川晃一, 山田贤一, 太田一彦, 高桥司, 平井昌义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