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836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包括由固定在基板表面的基础连接器和从该基础连接器沿与基板垂直方向能够拔出的插座连接器所构成的电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对于这种操作不习惯的主要原因在于连接器的卸下操作。此时,由于两个连接器没能很好地装配,往往会造成接触不良。再有因拔取插座连接器用力不当,也可能造成连接器和基板破损。
在装配连接器时一般要求安装高度要低。对于将插座连接器从基础连接器上方拔起的顶端开放型,通常因电线位于上部,所以会造成整体连接器变高。
另一方面就是将插座连接器从基础连接器的横向拔出的所谓侧面开放型,此时因电线位于横向,整体连接器的高度虽然能够降低,但是因机器的组装状态在横向进行插拔操作实际上是困难的。
因此,采用插座连接器从上方拔出的顶端开放型,但电线是像侧面开放型那样横向放置,这种装配方式的手持电话正在增加。即所谓采用两种开放类型的折衷方式。
但是,采用所述折衷方式因插座连接器的拔起方向和电线的延伸方向不同,插座拔起仍然困难,一旦用力不当两个连接器都可能损坏。

发明内容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理想实施方式是,备有包括形成容纳多个触点的插入空间的基础罩、并被固定在安装面上的基础连接器和包括容纳多个触点的插座罩、并由此插座罩向略平行于安装面方向延伸的电导体。当使所述插座连接器从基体连接器脱离时,插座连接器沿着与安装面略垂直的所规定的方向从基体连接器的插入空间拔出。所述基础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分别具有确保二者能相互吻合的凸面。这些凸面在把所述插座连接器从基础连接器中拔脱时,能够把从电导体沿着大致平行于安装面的方向施加在基础连接器上的拉力改变为向所述规定的拔脱方向上的拉力。
在本实施方式下,即使在拉动电导体来拔脱插座连接器的情况下,通过凸面,能够把该力中的作用于大致平行于安装面方向的作用分力变成规定拔脱方向上的作用力。因此,两个连接器不会承受过载负荷,插座连接器可以平稳地拔出。另一方面,在插装插座连接器时,由于对应的凸面能起到引导插座连接器准确插入的作用,所以能保证插座连接器插装到位。
图2是电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的简单立体图。
图3是基础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沿IV-IV线的剖面图。但是省略了有关连接器的截面线。
图5是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插座罩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5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8是接头的主视图。
图9是两个连接器连接状态的剖面图。但是省略了有关接头和触点的截面线。


图10是完整连接两个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把通过导线向前的拉力变成向拔脱方向X2的作用力时,插座连接器被拔脱的中间过程的两个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2是通过导线的拉力作用于插座连接器的侧方时的两个连接器的模式俯视图。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所包含的基础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简略立体图,图10是表示组合两个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参照这些图可以看出本电连接器1装备有同焊锡固定在基板2的安装面3上的基础连接器4和在与这个基础连接器4匹配的,能够在基础连接器4的插入空间5中进行插拔的插座连接器5。例如,在手持电话、PHS等的基板和电池的连接上就能采用本电连接器。
参照图1和图2可以看出基础连接器4的插入空间5是向着与基板2的安装面3垂直并能从安装面3离开的方向(相当于插座连接器6的拔脱方向X2)敞开,同时又向着与安装面3平行方向的前方Y敞开着。
插座连接器6能沿着与安装面3垂直的插入方向X1插入基础连接器4的插入空间5内,又能从空间5沿着与安装面3垂直的拔脱方向X2拔出。插座连接器6一般备有向前方Y延伸的作为电导体的导线7。
在把插座连接器6从基础连接器4中拔出时,导线7有时会被拉向所述拔脱方向X2以外的方向,而本实施例的主要特征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通过导线7的拉力改变成向插座连接器4拔脱方向X2的作用力,不会产生撬动,插座连接器6就能平稳地拔出。
图3是基础连接器4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IV-IV线的剖面图。参照图1、图3和图4可以看出基础连接器4备有基础罩8,这个基础罩8备有沿安装面3垂直固定的基座9和在基座9上立置的后壁10和左右一对的侧壁11、12。由这些基座9,后壁10以及左右的侧壁11、12而形成所述插入空间5。
在插入空间5内容纳有多个(例如3个)与侧壁11,12相平行的平板状触点13。参照图4看出,各触点13在插通形成在基座9上的相对应的固定孔29内的状态下,由基座9和后壁10保持固定。触点13包括大致矩形的主体部30和从这个主体部30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导线部31。主体部30包括向基座9上方突起的触点部32和被压入固定孔29内的压入突起33的固定部34。35是对应压入突起33在固定部34上形成的通孔。36是在触点部32的上缘和前缘形成的平面部,为了易于插座连接器6与对应的触点15的连接。
在两个连接器4、6处于连接状态时,由插座连接器6的对应触点14所包含的一对触点片15从两侧以抱合状态夹住各个触点13(参照图8)。
参照图1和图3,在后壁10沿各侧壁11、12的状态设置有长槽16。在两个连接体4、6处于连接状态时,插座罩17的端面18对应的纵棱19(参照图6)就能够与这些长槽16镶合。
参照图1,图3和图4,在各侧壁11、12的内侧面11a、12a上,触点13的侧方设置有分别向上下延伸的镶合槽20,在插座罩17侧面21形成的对应两段棱53(参照图2和图6)能镶合在各相合槽20里面。两段棱53包括有厚的上棱54和薄的下棱22。
参照图1、图3和图4,各镶合槽20形成越向下方越窄的反三角形形状,镶合槽20由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内壁面23和由对应上下方向成倾斜状延伸的前内壁面构成的凸面24及槽底面25分隔形成。把对应镶合槽20上部的槽底面25除去,使镶合槽20内部向着基础罩8的侧向开放。
另一方面,参照图2看出,插座连接器6的下棱22具有与基础连接器4的凸面24相等斜度的凸面37。在下棱22与基体连接器4的镶合槽20镶合的状态下,下棱22的凸面37与镶合槽20的凸面24相互吻合,由此正像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就能使通过导线7的向基础连接器4的前方Y的拉力变成向插座连接器4的拔脱方向X2的作用力。
参照图1、图3和图4,在各侧壁11、12的内侧面11a、12a的前侧上部装置有镶合凸部26。两个连接器4、6在连接状态下,通过把各镶合凸部镶合在插座罩17的侧面21所对应的镶合凹部27(参照图2)内,以规定的保接力保持连接状态。
参照图1,28是作为金属制加强部件的加强棱,加强棱28的一部分被压入基础罩8前下部形成的压入槽内,另一部分在基础罩8对应的侧面露出并用焊锡焊附在基板2的表面3的导电部位上。
参照图2,插座连接器6具有略呈矩形形状的插座罩17。插座罩17左右并设有多个向前后延伸的接头容纳孔38。图5是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6是插座连接器罩的端面图和仰视图。图7是沿图5VII-VII线的剖面图。
参照图7,在各接头容纳孔38分别容纳着压接在导线17端部的接头39。接头39包括压在导线17的被包覆部位40上的绝缘箍、压在导线17的芯线42上的芯线箍43、成四方环状的镶合在接头容纳孔38里面的盒部44以及含有所述一对触点片15的触点14。
45是嵌合在插座罩17的对应嵌合孔46内的并由起到止住接头39从接头容纳孔38被拔出的作用的弹性突起构成的矛状体。46向着插座罩17的顶面47开放,从而能够从上方观察到矛状体45的嵌合状态。各接头容纳孔38是以长形缝隙状48(参照图6和图7)向着插座罩17的前侧端面18和底面49开口,并容纳着与各缝隙48对应的触点14。
参照接头39的主视图8,触点14有相对平行延伸的一对触点片15,并设置有由相对于各触点片15的对向面的突起构成的触点部50。在相对向的一对触点部50之间的间隙S引入基础连接器4的板状触点13(在图8上用两点划线表示)时,这个触点13通过一对触点片15而保持弹性抱合状态,从而确保两个触点13、14之间的接触压力。
再参照图2,在插座罩17的前部,如图6所示,从前方看形成有由向下开放的略呈槽形的框状部51。框状部51备有在插座罩17压接面的顶面47与触点14的位置相对应的凸部52和在插座罩17的两个侧面21分别突出的所述的一对两段棱53。如图2和图5所示,在安装插座连接器时,为提示按压凸部52的表面,一般都附加有棱状的标记58。
如图10所示,两段棱53的下棱22镶合在基体连接器4的镶合槽20的下部(具有槽底部25的部分),上棱54镶合在镶合槽20的上部(没有槽底部25的部分)。通过两段棱53的连接,能强固两个连接体4、6的罩8、17的连接。
还有,在两段棱53镶合在镶合槽20,下棱22的凸面37和对应凸面24处于吻合的状态下,上棱54在与镶合槽20的凸面24之间设置有反三角形形状的退出部5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顶开口型连接器里组合导线向横方向延伸的侧开口型,可降低安装高度。而且,在拉动导线7向拔脱方向X2以外的方向拔脱插座连接器6时,凸面37、24能将该拉力中与基板2的表面略平行方向的作用力改变成向拔脱方向X2的作用力。因此两个连接器不承受过载负荷,插座连接器6就能平稳地拔出。特别是因凸面37、24位于触点13、14的侧方,在夹住触点13、14的两侧位置,能使通过凸面37、24改变的X2方向的作用力在比较接近的位置作用于触点13、14,其结果插座连接器6能更平稳地拔出。
另一方面在装置插座连接器6时,凸面24、37具有引导插座连接器6的插入功能,所以插座连接器6能够紧实地插入。
再有,基础连接器4的插入空间5向着上方的拔脱方向X2和前方Y的两个方向开放,置入插入空间5的插座连接器4在沿其侧壁11、12的状态下,在所述两个方向上具有移动的自由度。与此相反,由对应平行于所述侧壁11、12的平板状触点13的触点14接触片15、15保持抱合的状态,所以插座连接器即使向所述有自由度的方向移动,也不会撬动触点13、14。
而且,从两个连接器4、6处于完全连接的如图10所示状态可以看出,插座连接器6向拔脱方向X2侧稍微移动时,正如图11所示那样,因在下棱22的两侧设置有退出部55、56,所以插座罩17的移动自由度增大,插座连接器6更易拔出。
再有,基础连接器4的后壁10和左右侧壁11、12构成的截面呈コ形状,由于各侧壁11、12和插座连接器6通过两段棱53彼此连接,两个连接器的罩8、17的一部分通过两段棱53构成盒状结构,所以能防止如使触点13、14承受额外的力那样的两个罩8、17产生撬动。
还有,作为在把插座连接器6置入插入空间5时用手指按压的按压面的顶面47,因为对应触点14的位置设有凸部52,所以在安装插座连接器6时,必须用力按压凸部,其结果就能实现触点13和14之间的可靠连接。
如图10所示,插座罩17的一部分从基础罩8的侧壁11、12向着导线7的延伸方向突出,在图10假如导线7被拉向插座罩17的侧向(与纸面垂直方向)时,插座连接器6能容易地拔出。如图12模式所示,这是因为以基础罩8的侧壁11(或12)的前缘57为支点就能使插座罩17产生周转力矩,依靠单向对凸面24、37就能把该力矩改变成作用在拔脱方向X2的作用力。
所述实施例是把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池的导线上,不仅限于此,本插座连接器也能适用与用户有可能进行维修保养的一般可保养零件。
再有,作为连接插座连接器的电导体使用单线、组合线都行,也能使用称为FPC(软性印刷电路板)和FFC(软性扁平电缆)等。在本发明范围内能实施种种其它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形成容纳多个触点的插入空间的基础罩并被固定在安装面上的基础连接器、具有容纳多个触点的插座罩并具有从该插座罩在大致平行于安装面的方向上延伸的电导体的插座连接器,在将所述插座连接器从基础连接器中拔脱时,把插座连接器沿着与安装面略垂直方向的规定的拔脱方向从基础连接器的插入空间中拔出,所述基础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分别含有能相互吻合的凸面,将所述插座连接器从基础连接器拔脱时,这些凸面能将从电导体沿略平行于安装面方向给予插座连接器的拉力改变成所述规定的拔脱方向的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罩包括沿安装面固定的基座和在所述基座上立置的后壁以及左右一对侧壁,所述插入空间由基座、后壁及左右侧壁而形成,并向所述规定的拔脱方向及电导体的延伸方向开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连接器的各触点形成与所述侧壁平行的平板状,并由所述后壁和基座保持,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各触点含有一对触点片,用于保持把对应基础连接器的触点分别从两侧抱合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插座罩的一对侧面上设置有棱,在基础罩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能分别与对应棱镶合的镶合凹部,把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凸面设置在所述的棱上,把所述基础连接器的凸面设置在所述镶合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棱的侧面形成多个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个镶合凹部形成越靠近安装面侧其宽度越窄的三角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在所述镶合凹部与对应的棱镶合时,在镶合凹部与棱之间,朝所述规定的拔脱方向展宽的退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插座连接器与基础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时,插座罩的一部分从基础罩的侧壁向电导体的延伸方向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连接器的凸面设置在基础罩的左右侧壁上,并位于基础连接器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罩具有把插座连接器向插入空间插入时用手指按压的按压面,这按压面对应插座连接器的触点的位置并具有凸部。
11.一种插座连接器,是一种从固定在安装面上的基础连接器的插入空间沿着与安装面略垂直的规定的拔脱方向可以拔出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容纳多个触点的插座罩、从该插座罩向与安装面略平行方向延伸的电导体及用于把从该电导体沿略平行安装面方向受到的拉力改变成所述规定的拔脱方向上的拉力的凸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罩的一对侧面上设置有具有所述凸面的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棱的侧面形成多个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罩具有在把对应的插座连接器向插入空间插入时用手指按压的按压面,该按压面具有对应所述连接器位置的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备有固定在安装面(3)上的基础连接器(4)和从该基础连接器(4)的插入空间(5)沿着与安装面(3)略垂直的拔出方向(X2)可以拔出的插座连接器(6)。将平行于安装面(3)的方面(Y)延伸的电导体(7)向平行于安装面(3)的平行方向(Y)拉动时,这个拉力在基础连接器(4)的凸面(24)和插座连接器(6)的凸面(37)相互动作下,改变成沿插座连接器(6)的拔出方向(X2)的作用力。从而可把插座连接器(6)顺利地拔出。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440577SQ01812089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4日
发明者清水一臣, 佐佐木昭一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