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70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插孔偏心型的插座连接器。
(2)背景技术具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音频插座在视听音响产品中已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两系统间语音信号的传输。近年来,随着各种轻巧形电子产品的问世,如移动电话、PDA、MP3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发展,音频插座电连接器在这些产品上的应用更显重要。每一项电子产品都有其独家适用的音频插座电连接器出现,相关的该类产品设计请参照美国第4,659,167号专利、台湾第83215364号专利、中国99039140号专利等。
现有的插座连接器设计大多是采用通孔焊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这对于内部使用空间与电路板空间都相当有限的轻巧形电子产品而言是不合适的;这种插座连接器主要包括有绝缘壳体,其通常设有具有中空圆柱孔的主体部分,该中空圆柱孔即设为供音频插头插入的插接孔,数个导电端子具有相当弹性的接触部分则分别凸入该插接孔内以与音频插头抵接导通,且这些导电端子各延伸有接合脚至绝缘壳体外,以插入电路板上相对应设置的焊孔中进行焊接。除这些导电端子外,一般均设有专用于接地的端子,以达消除静电电荷及电磁干扰的功效。
目前已出现利用表面粘接技术(SMT)型的音频电连接器,但现有的SMT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大多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冲制过程,因此需要多套或较为复杂的模具配合,使制造成本相对提高。而且,目前的SMT型音频电连接器中用于接地的端子与绝缘本体相接合的方式基本上沿用了现有通孔焊型连接器的设计,即借助于端子上的扣孔与本体上的凸块相扣合而结合在一起,但此类扣合方式稳固性较差,即亦因外力的碰撞而脱落,而且此种扣合方式必须增加端子及绝缘本体在制造时的用料并增加结构复杂性,这势必会提高成本支出。
(3)实用新型内容为改善既有插座电连接器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项功能的插座连接器,利用端子的结构,使其在固定时可实现多功能同时运作的SMT型音频电连接器,其数个端子的规格设计整合简化以方便组装而可适应不同手机的规格需求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可符合SMT制程要求和实现多种功能同时作用的增进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与数个导电端子;其中该绝缘本体为一矩形体,其一侧面为对接面,该对接面上凸出有一中空的圆柱体状的插接孔,由此插接孔进一步朝绝缘本体内部延伸而贯穿至绝缘本体的后侧端面处,使矩形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可供音频插头插入其中;数个传输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预设孔中,其中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及第四信号端子等,其中第三信号端子为放音的扬声端子(Speaker),第四信号端子为收音的麦克风端子(Microphone);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设计成同一规格,采用凸点接触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固设位置接脚的长度略有差异;第三信号端子为一立插式端子,嵌设于矩形的绝缘壳体侧面后端处;第四信号端子为一L型的弯折端子,从矩形的绝缘壳体后端嵌入。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音频电连接器1包含有一绝缘本体10、第一信号端子21、第二信号端子22、第三信号端子23及第四信号端子24。
其中该绝缘本体10为一矩形体,以其中的前侧面11为对接部111,该对接部111上凸出有一中空的圆柱体状的插接孔50,此插接孔50进一步朝绝缘本体10内部延伸而贯穿至绝缘本体10的后侧端面16处,使矩形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可供音频插头60(未示出)插入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插接孔50的位置设计成偏心式,即插接孔50的中心线与矩形绝缘本体10的中心线非在同一直线上;在绝缘本体10的顶面12上则设有数个槽型孔121作为端子插入时的容纳空间,该槽型孔121的位置分别与绝缘本体10的底面15上的端子置入部153,154形成一通道,该通道可供端子完全置入;另在顶面12接近后侧面16处设有贯穿顶面12的细长槽122,该细长槽122是与第三信号端子23上的凸卡部235配合,使第三信号端子23得以与绝缘本体10连接固定;绝缘本体10的右侧面13为一平整的表面,在其与顶面12上槽型孔121的相对位置处设有凹部131,此凹部131的设计是为了使端子置入后的接脚位置能符合SMT制程的需求;绝缘本体10的左侧面14大致与右侧面13相同配设,左侧面14同样设有与顶面12上槽型孔121的相对位置配合的凹部141;在绝缘本体10的底面15上除了有凹部131,141延伸至底面15的端子置入部153,154外,还设有定位凸柱151,并在靠近后侧面16处亦设有一细长槽152,此细长槽152的作用也是与顶面12的细长槽122的作用相同,也是用与第四信号端子24上的尖凸部246配合,作为第四信号端子24与绝缘本体10连接固定的卡合处。在此要加以说明的是因插接孔50的设立位置偏心,使得位于较远端同侧的端子置入部153与细长槽152因配合的需要,其位置必须稍远离右侧面13。
本实用新型将数个端子的设计予以规格化,以方便制造及组装。其中,置于绝缘本体10前段的第一信号端子21、第二信号端子22为同一种规格,此类端子的构造大致是为一″U″形构件,在U形构件的一侧边为端子本体,于此本体的两旁侧边上设有用于卡固端子的尖凸部213、223,在端子本体上延伸出弯折的接脚212、222,而在U形构件的另一侧边则为斜向弯折的接触凸点211、221,而两端子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信号端子22的接脚222因配设位置的关系,其长度较第一信号端子21的接脚212来得长;置于绝缘本体10后端的第三信号端子23与第四信号端子24则为另外的规格形式,其中第三信号端子23为一立插式端子,其构造为在立面231上有以前端为支点略向内部弯折且具有相当弹性的接触弹片232,该接触弹片232的末端则是略为弯起的接触凸部233,在立面231的底边上设有突起的尖凸部235;在端子立面231的后端底部设有接脚234。第四信号端子24则为一L型的弯折端子,且其立部241与横部244为在不同象限的面所构成,即横部244是由立部241弯折延伸而形成;在立部241的前端延伸出一略向内部弯折且具有相当弹性的接触弹片242,该接触弹片242的末端则是略为弯起的接触凸部243,并在立面241的顶边上设有突起的尖凸部246;而在横部244的后端则设有接脚245,另在横部244的最旁侧边设有尖凸部247,该尖凸部247的作用是当第四信号端子24置入绝缘本体10时尖凸部247能迫紧抵住绝缘本体10的内侧壁,使第四信号端子24获得加强固定效果,而不会产生松动现象。
请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相当明确,音频插头60部分依插入的顺序可分为第一接触部61、第二接触部62与第三接触部63,其中与第四信号端子P4接触的第一接触部61因是插入端,为一传统的锥形接头型态,而与第三信号端子P3接触的是音频插头60的第二接触部62,在音频插头60最后端则是第一信号端子P1与第二信号端子P2的第三接触部63。配合端子接脚连接的PCB电路板上的电路,使每一端子均能藉由插头的插入而产生作用;其中第三信号端子P3为放音的扬声端子(Speaker),第四信号端子P4则为收音的麦克风端子(Microphone)。
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即是将插接孔50的尺寸变更,以适合不同直径的插头,在此实施例中,插接孔50的孔径较原实施例的孔径来得大,同样也是采偏心设计。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中,有若干的技术特点需加以说明端子的接触点是采用凸点式接触,此种结构设计可减少与音频插头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避免端子由于高插拔应力的作用而导致疲乏松弛而造成的导通不良,但却不会影响接触效果。其次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力求简单,第一信号端子21与第二信号端子22设计成同一种规格,而在绝缘本体10上对应的置入槽也形成相同的规格,这样在开模具与生产装配时皆能节省相当多的时间与成本。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运用新的结构设计使插座连接器总成有较以往同类产品呈现更佳的使用功能,同时此种结构设计具有在组装上亦相当方便迅速,减少组装流程的增进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实施方式仅是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藉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而了解此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所作出的种种等效修改,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与数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为一矩形体,其一侧面为对接面,该对接面上凸出有一中空的圆柱体状的插接孔,插接孔的位置设计成偏心式,由此插接孔进一步朝绝缘本体内部延伸而贯穿至绝缘本体的后侧端面处,使矩形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数个传输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预设孔中,其中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及第四信号端子等,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设计成同一规格;第三信号端子为一立插式端子,嵌设于矩形的绝缘壳体侧面后端处;第四信号端子为一L型的弯折端子,从矩形的绝缘壳体后端嵌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接孔的偏心即是插接孔的中心线与矩形绝缘本体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的顶面上设有数个槽型孔作为端子插入时的容纳空间,该槽型孔的位置分别与绝缘本体的底面上的端子置入部形成一通道,该通道可供端子完全置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顶面接近后侧面处设有贯穿顶面的细长槽,该细长槽是与第三信号端子上的凸卡部配合,使第三信号端子得以与绝缘本体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的左、右侧面为一平整的表面,在其与顶面上槽型孔的相对位置处设有凹部,以使端子置入后的接脚位置能符合表面粘接技术制程的要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的底面上靠近后侧面处设有一贯穿底面的细长槽,此细长槽是用与第四信号端子上的卡凸片配合,作为第四信号端子与绝缘本体连接固定的另一卡合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置于绝缘本体中段的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为同一种规格,其构造为一大致″U″形构件,在U形构件的一侧边为端子本体,于此本体的两旁侧边上设有用于卡固端子的尖凸部,在端子本体上延伸出弯折的接脚,而在U形构件的另一侧边则为斜向弯折的接触凸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置于绝缘本体后端的第三信号端子为一立插式端子,其构造为在立面上设置有以前端为支点略向内部弯折且具有相当弹性的接触弹片,该接触弹片的末端是略为弯起的接触凸部,在立面的底边上设有突起的尖凸部;在端子立面的后端底部设有接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四信号端子为一L型的弯折端子,且其立部与横部为在不同象限的面所构成,即横部是由立部弯折延伸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第四信号端子的立部的前端延伸出一略向内部弯折且具有相当弹性的接触弹片,该接触弹片的末端是略为弯起的接触凸部,立面的顶边上设有突起的尖凸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第四信号端子横部的后端设有接脚,另在横部的最旁侧边设有尖凸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端子为放音的扬声端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信号端子为收音的麦克风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接孔的尺寸可变更为较大尺寸。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底面还设有定位凸柱。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与数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为矩形体,其一侧面为对接面,对接面上凸出有一中空的圆柱体状的插接孔,插接孔设置成偏心,插接孔朝绝缘本体内部延伸而贯穿至绝缘本体的后侧端面处,使矩形壳体的内部形成中空;数个传输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预设孔中,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及第四信号端子,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设计成同一规格;第三信号端子为一立插式端子,嵌设于矩形的绝缘壳体侧面后端处;第四信号端子为一L型的弯折端子,从矩形的绝缘壳体后端嵌入。由于端子规格简化并适用于表面黏接技术,其制造与组装可节省成本,由于插孔偏心可适应不同手机的规格需求。
文档编号H01R33/00GK2560119SQ02266279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4日
发明者王芳红, 林三祐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