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487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子转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连接多个不同种类电连接器的电子转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随着产业信号传输界面新标准的公告,电子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的设计要随之不断升级。一些电性组件例如电连接器等,必须相应地升级以适应新的界面标准。适应不同界面标准的电连接器通常具有不同的结构及不同数量的导电端子,故这些不同界面标准的电连接器不能直接对接。因此,出现了许多电子转接器以互相连接这些不同界面标准的电连接器。
最近,一种适应串行技术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erial ATA)标准的Serial ATA连接器被广泛用于外围存储设备(例如硬盘)与主印刷电路板之间的数据及电源信号传输。需要指出的是,这种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与应用于集成电路设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IDE)的其它传统电源连接器相比,其端子数量多而且其结构不同。相应地,目前业界存在的问题为应用Serial ATA连接器的外围存储设备需要与应用传统IDE电源连接器连接外围存储设备的主印刷电路板相连接,因Serial ATA连接器的端子数及结构与IDE连接器不同,无法直接对接,若更换整个系统,显然不方便而且将增加成本。
另一方面,通常外围设备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信号及电源传输是采用两个独立的连接器分别传输,然而,采用两个独立连接器与采用一个能同时提供数据及电源信号传输的组合连接器相比,其成本较高且不方便。。
因此,确有必要创作一种能连接不同连接器以传输数据及电源信号的电子转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转接器,其能电性连接不同种类的连接器以传输数据及电源信号。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第三电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第一电连接器包括设有第一及第二对接端口的第一绝缘本体及相应收容于上述对接端口内的若干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电连接器背对背组装至第一绝缘本体;第三电连接器包括背对背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三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印刷电路板位于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三绝缘本体之间。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及收容于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二固持部。第二导电端子通过上述印刷电路板与第三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电连接器上开设两个对接端口以收容第二及第三电连接器,这样可电性连接不同种类的电连接器,而且其整体为一个电连接器,与两个单独传输电源及信号的电连接器相比,其组装方便且能节省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转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2所示电子转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组装于计算机面板上的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6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6中C-C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6中D-D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6中E-E线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6中F-F线方向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6中G-G线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可安装于计算机面板200(如图5所示)上的电子转接器100,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背对背组装于第一电连接器1的第二电连接器2、第三电连接器3及位于第一电连接器1与第三电连接器3之间的印刷电路板4。第一电连接器1是串行先进技术组件(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erial ATA)插座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2是Serial ATA插头连接器。第三电连接器3是传统集成电路设备(IntegratedDrive Electronics,IDE)电源插头连接器。
第一电连接器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若干信号端子11及第一电源端子12。绝缘本体10具有一纵长基座102及自基座102垂直延伸的对接部104。靠近对接部104相对两端设有一对导向柱101以导引第一电连接器1与第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
对接部104包括并排排列的第一对接端口1040a及第二对接端口1040b,其中第一端口1040a的纵向尺寸小于第二对接端口1040b的纵向尺寸。基座102后端设有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对接端口1040a、1040b相通的第一收容穴1020a及第二收容穴1020b,并在后端形成有若干与上述第一及第二收容穴相通的第一通孔1021a及第二通孔1021b。在基座102上靠近第一通孔1021a处设有与第一收容穴1020a相通的若干凹槽1022,并在凹槽1022内设有一凸块1022a(如图8所示)。在基座102上下表面靠近第二通孔1021b处设有若干凹槽1024,并在凹槽1024内形成有一凸块1024a。在基座102上靠近第二收容穴1020b处形成有一对第一锁扣构件1026。基座102两相对端部设有一对第一定位柱27及第一导向孔28。
第一绝缘本体10设有若干分别自第一对接端口1040a及第二对接端口1040b延伸的第一端子通道105a及第二端子通道105b。信号端子11及第一电源端子12分别收容于上述第一及第二端子通道105a、105b内。每一信号端子11包括收容在第一对接端口1040a的第一接触部110、向后延伸出基座102的第二接触部112及连接第一接触部110及第二接触部112的连接部114。第一电源端子12包括收容于第二对接端口1040b的接触部120、交错排列成两排的压接部122及连接接触部120及压接部122的连接部124。
第二电连接器2包括“L”形基座202及自基座202垂直延伸的接触舌板204。基座202设有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通孔1021a及凹槽1022相对应配合的若干第二定位柱2020及第二锁扣构件2022。第二电连接器2设有自接触舌板204延伸贯穿基座202的若干端子通道206,信号端子11的第二接触部112相应收容在上述端子通道206内。
第三电连接器3包括第三绝缘本体30及四个收容于绝缘本体30的第二电源端子32。第三绝缘本体30具有前表面300及相对的后表面302。第三电连接器3后表面302设有第三收容穴301,在前表面300一端设有一狭槽303以可靠收容第一锁扣构件1026。在前表面300形成若干与第一电源端子12压接部122对应排列的切口305及与第三收容穴301相连的四个狭缝307。自第三绝缘本体3的前表面300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第三定位柱304及第三锁扣构件306,该第三定位柱304及第三锁扣构件306分别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二通孔1021b及凹槽1024相配合。
每个第二电源端子32包括收容于第三收容穴301内与第三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作用的接触部320及自接触部320向前延伸的焊接尾部322。该等焊接尾部322自四个狭缝307延伸出第三绝缘本体30的前表面300。
印刷电路板4包括贯穿该电路板的四个第一穿孔40及若干第二穿孔42以分别收容第二电源端子32的焊接尾部322及第一电源端子12的压接部122。电路板上设有若干导电线路(未图示),其通过第一穿孔40及第二穿孔42电性连接第三连接器3的第二电源端子32与预定的第一电连接器1的第一电源端子12。
请参阅图3至图4及图6至图13,并结合图1及图2所示,组装时,第二电连接器2沿从后至前方向组装于第一电连接器1。第二定位柱2020收容于第一通孔1021a内,第二锁扣构件2022与凹槽1022内的相应凸块1022a相锁扣,从而将第一电连接器1及第二电连接器2互相锁扣。信号端子11的第二接触部112自第一收容穴1020a延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0并收容于第二电连接器2的端子通道206内以与第二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配合。
印刷电路板4贴靠于第三电连接器3的前端,第二电源端子32的焊接尾部322收容于印刷电路板4的第一穿孔40内并与印刷电路板4相焊接以形成一电性组件。该组件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后端,其中印刷电路板4部分收容于第二收容穴1020b内。第一电源端子12的压接部122压接于印刷电路板4的第二穿孔内42,该端子端部1220收容于第三绝缘本体30的切口305内。第三定位柱304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二通孔1021b内,第三锁扣构件306与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凹槽1024内的凸块1024a相锁扣,这样,中间挟持有印刷电路板4的第一、第三电连接器1、3形成互相锁固,整个电子转接器100组装完成。
如图5所示,电子转接器100安装于计算机系统(未图示)内的面板200上,其一对第一定位柱27收容于设在面板200上的相应定位孔(未图示)内。面板200上设有一对定位孔(未图示),这些定位孔与第一绝缘本体10的一对定位孔28相对应,一扣持组件(未图示)穿过该定位孔以将电子转接器100稳固安装于面板200上。第一电连接器1露出面板200的一面,而第二、第三电连接器2、3则从面板200的相反一面伸出。当电子转接器100安装于面板200上时,该电子转接器100恰收容于面板200的框口(未标示)内,第三电连接器3的第三锁扣构件306无法与第一电连接器1的凹槽1024内的凸块1024a相脱离,因此第一电连接器1与第三电连接器3能相互可靠锁固。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转接器,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连接器是采用串行先进技术组件(Serial ATA)界面,其具有第一及第二对接端口;第二电连接器也采用串行先进技术组件(SerialATA)界面,其与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对接端口相连以形成数据信号传输通路;第三电连接器是传统电源连接器,其与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二对接端口相连以形成电源信号传输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及第二对接端口内的若干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接触部及相对的第二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连接器是背对背组装至第一绝缘本体,上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收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具有压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三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背对背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三绝缘本体及若干与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端子数目及端子间位置不同且电性连接的第三导电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电子转接器的第一及第三电连接器间设有一印刷电路板,上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通过位于第一及第三电连接器之间的印刷电路板相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三导电端子焊接于上述电路板,第二导电端子的压接部压接于上述电路板内。
9.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设有用以组装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锁扣及定位构件。
10.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三电连接器设有用以组装第一及第三电连接器的锁扣及定位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转接器(100),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第二电连接器(2)、第三电连接器(3)及印刷电路板(4);第一电连接器包括设有第一及第二对接端口(1040a、1040b)的第一绝缘本体(10)及若干相应收容于上述对接端口内的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11、12);第二电连接器背对背组装至第一绝缘本体;第三电连接器包括背对背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三绝缘本体(30)、收容于第三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三导电端子(32);印刷电路板(4)位于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三绝缘本体之间。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110)及收容于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二固持部(112)。第二导电端子通过印刷电路板与第三导电端子电性连接。通过这种结构,可连接不同种类的电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31/06GK2660740SQ0320524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