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线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母端子和公端子。母端子包括第一线体、第一本体和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一线体电连接,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公端子包括第二线体、第二本体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二线体电连接,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中的一个插入到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之间,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中的一个插入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四个导电片中至少一个为弹性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组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稳定,拆换容易,且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的装配工艺简单可控,节约了加工成本和维修成本。
【专利说明】接线端子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公开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较复杂,例如在一个接线端子方案中,接线端子组件由开槽端子和母端子构成,开槽端子的尾部设有一个开槽,开槽可以容纳部分焊料。母端子配合在开槽内,母端子在放入开槽处后通过电烙铁将焊锡丝熔入开槽部分以固定,开槽最后由胶水封平。
[0003]这种结构成本较高,工艺步骤较多,稳定性不易控制,如出现焊接不良、胶水封平效果不佳等问题时均会带来连接失效的后果。在产品出现缺陷需要更换构件时,这种接线端子方案不利于母端子与开槽端子的拆卸,即使拆开了,之后重新连接的接线端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大大降低,甚至整个连带一起的产品均只能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0005]相关技术中的接线端子组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连接不可靠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该接线端子组件结构简单、拆装容易、成本较低。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线体、第一本体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线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夹持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线体电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公端子,所述公端子包括第二线体、第二本体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线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夹持部设在所述第二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线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片至第四导电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和与其相邻的导电片接触。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组件,通过在母端子上设置具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第一夹持部,在公端子上设置具有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之间,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且四个导电片中至少一个具有弹性,从而保证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稳定,拆换容易,且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的装配工艺简单可控,节约了接线端子组件的加工成本和维修成本。
[000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3中圈示D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接线端子组件100、
[0017]母端子1、
[0018]第一线体11、
[0019]第一本体12、卡块121、配合件122、止挡件123、定位柱124、
[0020]第一夹持部13、第一导电片131、第一竖片1311、第二导电片132、连接板133、
[0021]公端子2、
[0022]第二本体22、安装槽V、卡槽221、配合槽222、定位孔223、
[0023]第二夹持部23、第三导电片231、第三竖片2311、第四导电片232、
[0024]凹槽31、凸起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组件100。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组件100,如图1-图5所示,包括:母端子I和公端子2。
[0028]如图1-图2所不,母端子I包括第一线体11、第一本体12和第一夹持部13,第一线体11固定在第一本体12上,第一夹持部13设在第一本体12上且与第一线体11电连接,第一夹持部1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片,这两个导电片分别为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
[0029]如图3-图5所示,公端子2包括第二本体22、第二夹持部23和第二线体(图未示出),第二线体固定在第二本体22上,第二夹持部23设在第二本体22上且与第二线体电连接,第二夹持部23也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片,这两个导电片分别为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之间,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之间。
[0030]具体而言,第一本体12为绝缘件,第一本体12用于支撑、固定第一线体11和第一夹持部13,第一线体11为导线,第一夹持部13为导电体,第一夹持部13相当于第一线体11的延伸部分。第二本体22为绝缘件,第二本体22用于支撑、固定第二线体和第二夹持部23,第二线体为导线,第二夹持部23为导电体,第二夹持部23相当于第二线体的延伸部分。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3与第一本体12通过注塑工艺连接为一体,第二夹持部23与第二本体22也通过注塑工艺连接为一体。
[0031]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采用了对插的方式连接,这样,第一夹持部13中只要有一个导电片与第二夹持部23中任一导电片接触,就能实现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的成功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线体11与第二线体的电连接。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端子I与公端子2的连接方式为接触式对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大大提高了母端子I与公端子2连接的可靠性。
[0032]其中,第一导电片131至第四导电片232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件,弹性件和与其相邻的导电片接触。这样,四个导电片中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该导电片与相邻的导电片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这样,该导电片与相邻的导电片在导电片的延伸平面上不易相对移动,而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之间不易脱离,从而保证母端子I上的第一夹持部13与公端子2上的第二夹持部23在长期接触后仍能可靠连接。
[0033]这种接线端子组件100中,公端子2与母端子I的结构非常简单,加工非常容易,而且公端子2与母端子I之间无需焊接,无需灌胶,装配工艺简单,且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之间的连接稳定可控,节约了接线端子组件100的加工成本。
[0034]当母端子I和公端子2上任一导电片失效而需要更换时,只需将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拔开,然后更换失效的导电片或设有该导电片的夹持部,甚至更换设有该导电片的母端子I或公端子2,之后将更换后的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重新对插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接线端子组件100的任一构件进行更换、返修都非常方便,而且对不需更换的构件的破坏程度较小,节约了接线端子组件100的维修成本。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组件100,通过在母端子I上设置具有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的第一夹持部13,在公端子2上设置具有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的第二夹持部23,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之间,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之间,且四个导电片中至少一个具有弹性,从而保证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稳定,拆换容易,且母端子I与公端子2之间的装配工艺简单可控,节约了接线端子组件100的加工成本和维修成本。
[0036]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为金属件,优选地,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的材料均为铜合金,由此,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凸起32,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凹槽31,凸起32与相应的凹槽31配合。
[0038]这样,四个导电片的对插限制了四个导电片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凸起32与凹槽31的配合,限制了四个导电片在导电片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即限制了四个导电片在平行于任一导电片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且在接线端子组件100受到震动或冲击时,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之间也不易脱离,由此,可提高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三导电片231插在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之间,第二导电片132插在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之间,第二导电片132的远离第一导电片131的侧壁上设有凸起32,第四导电片232的朝向第三导电片231的侧壁上设有凹槽31,凸起32与凹槽31相配合。
[0040]其中,第一导电片131与第三导电片231接触起到了卡紧和电导通的作用,第二导电片132与第四导电片232接触,且第二导电片132上凸起32与第四导电片232上的凹槽31配合,可以防止震动,防止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脱离。
[0041]具体地,第二导电片132的一部分朝向远离第一导电片131的方向凸出以形成凸起32,第四导电片232的一部分朝向远离第三导电片231的方向凹入以形成凹槽31。也就是说,凸起32由第二导电片132的一部分弯曲形成,这样,第二导电片132可由一个平板件制成,且该平板件再通过冲压的加工方式可形成凸起32,由此,第二导电片132加工容易。同时,凹槽31由第四导电片232的一部分弯曲形成,这样,第四导电片232也可由一个平板件制成,且该平板件通过冲压的加工方式可形成凹槽31,由此,第四导电片232加工容易。
[0042]而且,第二导电片132弯曲形成凸起32、第四导电片232弯曲形成凹槽31后,第二导电片132及第四导电片232均具有较大的弹性,从而保证了第二导电片132与第四导电片232接触紧密、可靠。
[0043]优选地,凸起32与凹槽31配合的表面为圆弧面,凸起32和凹槽31之间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二导电片132的一部分形成为圆弧形以形成凸起32,第四导电片232的一部分也形成为圆弧形以形成凹槽31,由此,可使得凸起32容易滑入或滑出凹槽31,从而方便了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的装配与拆卸。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导电片131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隔开且向外弯折以限定出第二导电片132,第三导电片231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隔开且向外弯折以限定出第四导电片232。由此,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的加工简单、容易。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分别由模具直接冲压而成。
[0045]在图1的示例中,第二导电片132由第一导电片131的中间部分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导电片131被第二导电片132分割成两个第一竖片1311,即第一夹持部13形成为三片式结构。在图4的示例中,第四导电片232由第三导电片231的中间部分向外弯折形成,第三导电片231被第四导电片232分割成两个第三竖片2311,即第二夹持部23也形成为三片式结构。
[0046]在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对插后,第一导电片131的两个第一竖片1311分别与第三导电片231的两个第三竖片2311接触,第四导电片232卡在第二导电片132上,且第二导电片132的圆弧形部分配合在第四导电片232的圆弧形部分上。
[004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夹持部13还包括连接板133,连接板133为导电体,连接板133从第一本体12的侧壁向外延伸,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从连接板133的同一侧壁向外延伸。由此,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与第一本体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方便第一导电片131及第二导电片132与第三导电片231及第四导电片232相夹持。
[0048]可选地,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垂直于连接板133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导电片131与连接板133形成为大体“L”形,第二导电片132与连接板133之间也形成为大体“L”形。这样,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配合后,四个导电片在厚度方向上不易相对移动,而且,第一导电片131与第二导电片132与第一本体12的设有连接板133的侧壁之间大体平行,第一本体12对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0049]优选地,连接板133与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为一体成型件,从而减少第一夹持部13的加工步骤,降低第一夹持部13的加工成本。
[0050]具体地,第一夹持部13为多个且沿第一本体12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二夹持部23为多个且与第一夹持部13 对应。由此,可大大提高公端子2与母端子I连接的可靠性。[0051 ]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二本体22上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槽V,第一本体1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安装槽V内。由此,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22相连,从而对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提供支撑、保护作用,减少了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受到的冲击或震动,进而保证了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的连接。
[0052]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安装槽V的侧壁上设有卡槽221,第一本体12的侧壁上设有伸入至卡槽221的卡块121。
[0053]这里,卡块121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卡块121可随第一本体12插入安装槽V内,当卡块121移动至卡槽221处后,卡块121恢复原形而卡入卡槽221内,从而第一本体12不易从安装槽V内脱离,进而保证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22连接的可靠性。
[0054]更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安装槽V的侧壁上设有配合槽222,配合槽222延伸至安装槽V的开口侧的端面上,第一本体12的侧壁上设有插入至配合槽222内的配合件122。
[0055]具体而言,如图3-图5所示,安装槽V的顶壁敞开以形成开口,配合槽222向上贯通第二本体22的顶壁,即配合槽222的顶壁也敞开。这样,第一本体12可由上插入至安装槽V内,同时第二本体22上的配合件122也插入至配合槽222内,从而提高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22连接的可靠性。这里,上下方向为图1-图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
[0056]可选地,如图2-图5所示,第一本体12上还设有止挡件123,止挡件123从配合件122的自由端垂直于配合件122延伸,止挡件123止抵在第二本体22的侧壁上,这样,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22之间更加不易脱离,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22之间也不易相对移动。
[0057]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本体12的底壁上设有定位柱124,安装槽V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入的定位孔223,定位柱124配合至定位孔223内,以保证第一本体12在安装槽V内不易水平移动,这样,公端子2与母端子I配合后,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之间受到的力也较小。
[0058]在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接线端子组件100用于离合器侧转速传感器端子的对接,其中,母端子I的第一线体11为离合器侧转速传感器的引出线,公端子2连接固位件部分。当离合器侧转速传感器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将母端子I从公端子2上拔出,然后直接更换一个带有另一个母端子I的离合器侧转速传感器,这样节省了更换时间和成本。
[00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线体、第一本体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线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夹持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线体电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 公端子,所述公端子包括第二线体、第二本体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线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夹持部设在所述第二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线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片至第四导电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和与其相邻的导电片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相应的所述凹槽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片插在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二导电片插在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二导电片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侧壁上设有凸起, 所述第四导电片的朝向所述第三导电片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配入口 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方向凸出以形成所述凸起; 所述第四导电片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第三导电片的方向凹入以形成所述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的表面为圆弧面,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之间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隔开且向外弯折以限定出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隔开且向外弯折以限定出所述第四导电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导电体,所述连接板从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从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壁向外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一一对应。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安装槽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伸入至所述卡槽的卡块。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侧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插入至所述配合槽内的配合件。
【文档编号】H01R13-422GK204289810SQ201420685157
【发明者】汤宏亮, 顾建国 [申请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