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471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从外罩中突出来的操作体进行操作,来进行接点切换动作的开关装置,尤其涉及把外部端子连接到与固定接点相导通的连接器端子上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开关装置,在外罩内所安装的接点切换机构的各个固定接点上分别设置了连接器端子,通过把外部端子连接到这些连接器端子上,来使在接点切换机构中产生的通/断信号通过外部端子进行输出。
过去,这种开关装置的接点切换机构,已知的结构是使操作体的一部分从外罩中突出来,把可动接点设置在随着该操作体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变位的动作部件上,同时在与该动作部件相对置而布置的基板(wafer)上设置3种固定接点,使各个固定接点从基板中引出,从而形成3个连接器端子(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3种固定接点之一作为总是与可动接点相导通的公用接点而被使用,其余的2个固定接点作为切换接点使用,该切换接点根据动作部件的变位而与可动接点连接或断开。所以,若随着操作体的按压操作而使动作部件进行位移,则可动接点有选择地连通某一边的切换用固定接点和公用固定接点,于是输出接通信号或切断信号。
专利文献1 专利第2779951号公报(第6-7页,图14-15)但是,上述现有的开关装置,由于是采用了1个公用固定接点和另外2个固定接点的1个电路2个接点的结构,所以,存在的问题是不能为2个电路使用而独立地取出通/断信号,缺乏使用方式的通用性。也就是说,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例如在把该开关装置作为车辆用内灯的闪烁开关而使用的情况下,从3个连接器端子输出通/断信号,所以使用方式仅限于在外部端子上所连接的电路侧,根据从开关装置输出的通/断信号来使车内灯点亮或熄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的情况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把通/断信号作为一个电路用或者2个电路用而取出的通用性高的开关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有外罩、安置在该外罩内使其一部分向外部突出的操作体、随着该操作体的活动而进行位移的动作部件、设置在该动作部件上的可动接点、与上述动作部件相对置的基板、设置在该基板上的4个以上的固定接点、以及与这些固定接点相导通的连接器端子群,在上述外罩上设置多个用于插入外部端子的插入口,在上述连接器端子群中把2个连接器端子接近地布置在通用的上述插入口内部,并且其余的连接器端子分别分散地布置在各个上述插入口的内部。
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能够把从通用插入口插入的一个外部端子与在其内部相接近地进行布置的2个连接器端子一起进行连接,或者把从该插入口插入的2个外部端子分别与2个连接器端子相连接,所以能够把通/断信号作为1个电路用或者2个电路用而取出,能够提高使用方式的通用性。
在上述结构中,希望上述连接器端子群和上述各个固定接点一起被镶嵌成形在上述基板上。这样一来,能控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实现降低成本,同时能提高各连接器端子的布置位置精度,能防止相接近布置的2个连接器端子误短路。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连接器端子群由弯回到上述基板背面侧的弹性金属板构成,在上述外罩内部设置能容许这些连接器端子群的变形的凹部。这样一来,能提高连接器端子和外部端子的连接可靠性。这时,外罩具有中空结构的壳体和对该壳体的开口端进行闭合的盖子,利用该壳体和盖子来夹持上述基板,并且在上述盖子设置上述凹部,这时装配作业性效果良好。
再者,在上述结构中,希望插入外部端子的上述各插入口保持大致相同的间隔而被布置成直线,这些各插入口可以通过在上述外罩上形成的多个开口而被划分,或者通过在上述外罩上形成的一个开口以及形成在上述基板(或垫板)上的多个间隔部件来划分各插入口。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非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对该壳体上所形成的导向部进行展开的说明图。
图9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操作体的主视图。
图10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操作体的仰视图。
图11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操作体上所形成的第1棘轮齿进行展开的说明图。
图12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凸轮从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凸轮从动件的主视图。
图14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凸轮从动件的仰视图。
图15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凸轮从动件上形成的第2棘轮齿进行展开的说明图。
图16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可动接点的俯视图。
图17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俯视图。
图18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主视图。
图19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侧视图。
图20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仰视图。
图21是沿图17的B-B线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第1棘轮齿和第2棘轮齿的相位变化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各可动接点在固定接点上的连接或断开状态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把3个外部端子连接到该按钮开关装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3个外部端子和连接器端子组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把4个外部端子连接到该按钮开关装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4个外部端子和连接器端子组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外部端子和第1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外部端子和第2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基板的变形例的仰视图。
图31是表示排列在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涉及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涉及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非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涉及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按压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涉及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涉及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壳体的俯视图;图6是涉及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壳体的仰视图;图7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形成在该壳体内的导向部展开的说明图;图9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操作体的主视图;图10是该操作体的仰视图;图11是形成在该操作体上的第1棘轮齿的展开说明图;图12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凸轮从动件的俯视图;图13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凸轮从动件的主视图;图14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凸轮从动件的仰视图;图15是形成在该凸轮从动件上的第2棘轮齿的展开说明图;图16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可动接点的俯视图;图17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俯视图;图18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主视图;图19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侧视图;图20是该按钮开关装置所具有的基板的仰视图;图21是沿图17的B-B线的剖视图;图22是第1棘轮齿和第2棘轮齿的相位变化的说明图;图23是可动接点在各固定接点上的接触断开状态的说明图;图24是在该按钮开关装置上连接3个外部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3个外部端子和连接器端子组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图26是在该按钮开关装置上连接4个外部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7是4个外部端子和连接器端子组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图28是外部端子和第1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29是外部端子和第2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1具有内部为空心结构的壳体2、能沿壳体2的上下方向升降的操作体3、随着操作体3的升降动作能向转动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的凸轮从动件(凸轮推杆)4、设置在操作体3和凸轮从动件4之间的辅助弹簧即第1弹簧5、与凸轮从动件4进行花键结合,能一体化旋转的动作部件6、设置在凸轮从动件4和动作部件6之间的复位弹簧即第2弹簧7、支承动作部件6并使其能旋转的基板8、以及对壳体2的下部开口端进行盖合的盖子9,由壳体2和盖子9构成外罩10。
壳体2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如图5~图8所示,具有下面开口的矩形基台2a和从基台2a上面竖起的圆筒部2b。从基台2a的内部向下方垂设了4根凸柱2c,在圆筒部2b的上面中央形成了圆形孔2d。在该圆筒部2b的内圆面上形成了向轴线方向延伸的4个导向突起11,并且其相互之间保持相等的间隔,各导向突起11之间形成导向槽12。该导向突起11和导向槽12作为在上下方向对操作体3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使用,在各导向突起11的下端带有斜面11a。
操作体3由PBT和聚醚的嵌段共聚物等构成的弹性体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具体来说采用東レ·デュポン(株)公司的商品名为“ハィトレル”(デュポン公司的商标)的热塑性弹性体。如图9~图11所示,操作体3采用下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它具有从壳体2的圆形孔2d向外部突出的操作部3a、从操作部3a的下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大径部3b。在该大径部3b的外圆面上按照相等间隔形成了4个凸部13,各凸部13之间成为凹部14。这些凸部13和凹部14分别插入到壳体2的导向槽12和导向突起11上,如上所述,对操作体3进行导向,将这些导向突起11和导向槽12作为导向部使其仅能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并且,在大径部3b的下端形成了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1棘轮齿15。该第1棘轮齿15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互连续的4个波峰部15a和4个波谷部15b。而且,各波峰部15a与凸部13相对应位于圆周方向的中央,各波谷部15b与凹部14相对应位于圆周方向的中央。
凸轮从动件4利用滑动性良好的POM(聚缩醛)等合成树脂材料(塑性体)来制成,形成了下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的圆筒体。凸轮从动件4的上部插入到操作体3的大径部3b的内部,并使其能旋转而且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1弹簧5的两端与凸轮从动件4的上表面和操作体3的内顶面进行弹性接触。如图12~图15所示,在凸轮从动件4的外周面上形成了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2棘轮齿16,该第2棘轮齿16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连续的4个波峰部16a和4个波谷部16b。第2棘轮齿16与形成在操作体3下端上的第1棘轮齿15相卡合,该第1棘轮齿15和第2棘轮齿16大致上形成同一形状。但仅在第2棘轮齿16的各波峰部16a的前端(顶部)形成弧状的R(ア一ル)。并且,在凸轮从动件4的外周面上以相等的间隔形成了4个凸轮突起17,在各凸轮突起17的上端形成斜面17a。从图15中可以看出,各凸轮突起17相对于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在圆周方向上错开一定位置。另一方面,在凸轮从动件4的内圆面上按照相等的间隔形成了4个卡合突起18,各卡合突起18相对于凸轮突起17位于圆周方向的中央。
动作部件6由滑动性良好的POM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如图2~图4所示,该动作部件6具有上端开口的筒状部6a和从筒状部6a的下端向径线外侧突出的圆板部6b。在筒状部6a上形成了沿轴线方向延伸的4个狭缝6c,该筒状部6a通过第2弹簧7插入到凸轮从动件4的内部。这时卡合突起18插入到各狭缝6c内,以花键方式使两者结合在一起,由此动作部件6与凸轮从动件4连动,一起旋转。但不妨碍凸轮从动件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在此,设置在动作部件6和凸轮从动件4之间的第2弹簧7的弹性负荷,其设定值充分大于设置在凸轮从动件4和操作体3之间的第1弹簧5的弹性负荷。也就是说,第2弹簧7的最小负荷和最大负荷,其设定值均大于第1弹簧5的最小负荷和最大负荷,凸轮从动件4受到第2弹簧7的弹射力而产生向上方被作用力,由此使第2棘轮齿16与第1棘轮齿15相咬合。并且,在圆板6b的背面侧上利用热铆接等方法来安装可动接点19,同时在其中央部形成了圆形的导向孔6d。如图16所示,可动接点19大致成形为圆环状,在其180度的对置的位置上形成了2组接点部19a、19b。
基板(或垫板)8利用PBT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如图17~图21所示,其上面竖立了圆柱状的立柱8a,在背面上设置了圆柱状的定位销8b,立柱8a成为动作部件6的转动支点,动作部件6的导向孔6d内以能转动状态插入了立柱8a。基板8上形成了圆形穿通孔8c和椭圆形的穿通孔8d,从壳体2的基台2a上突出来的4个立柱2c中,2个立柱2c插入到该穿通孔8c、8d内,延伸到基板8的背面侧,其余的2个立柱2c插入到基板8的两边角部的切口内,延伸到背面侧。在该基板8的上面,露出了4个固定接点20、21、22、23,各固定接点20、21、22、23具有从基板8中引出的连接器端子24、25、26、27。该固定接点20~23和连接器端子24~27由经过镀Ag的磷青铜等弹性金属片构成,利用镶嵌成形技术在基板8上制成一个整体。各固定接点20、21、22、23在以立柱8a为中心的同心圆上按预定间隔进行排列,如下所述,当动作部件6以立柱8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可动接点19的接点部19a、19b在固定接点20、21、22、23上旋转滑动。
并且,与下述凸形外部端子相对应作为凹形端子使用的4个连接器端子24、25、26、27从基板8的一端面上弯回到背面侧,与中央相邻的位置上的2个连接器端子24、27的设定尺寸与其两侧位置上的其余2个连接器端子25、26相比狭窄而且短小。为方便起见,把中央的2个连接器端子24、27分别称为第1连接器端子24和第4连接器端子27;把两侧的2个连接器端子25、26分别称为第2连接器端子25和第3连接器端子26。这样一来,第1和第4连接器端子24、27成形为悬臂梁状;第2和第3连接器端子25、26成形为夹子(クリップ)形状。
盖子9用PBT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如图1~图4所示,该盖子9形成为在俯视图上是与壳体2的基台2a相同的形状。在盖子9上形成了许多透孔9a,壳体2的各立柱2c和基板8的定位销8b插入到这些透孔9a内,通过对前端进行热铆接,这样,基板8在壳体2和盖子9之间被定位的状态下受到夹持,同时壳体2和盖子9形成一个整体,构成外罩10。并且,在盖子9的内底面上形成了凹部28,在该凹部28内安置了弯回到基板8背面侧的各连接器端子24、25、26、27并使其能变形。再者,在盖子9的一侧面上形成了与凹部28相连通的3个插入口29、30、31,为方便起见,把位于中央的称为第1插入口30;位于其两侧的称为第2插入口29和第3插入口31,这样一来,第1和第2连接器端子24、27被配置在位于接近第1插入口30的内部,同时第2连接器端子25位于第2插入口29的延长线上,第3连接器端子26位于第3插入口31的延长线上。并且,各插入口29、30、31的周缘部(间隔部件)上,为了顺利地插入外部端子而形成了斜面。而且,为划分多个插入口29、30、31而用的间隔部件也可以在基板8的下面与基板8形成一个整体。
以下参照图22和图23,详细说明上述按钮开关装置1的动作。在此,为了便于理解,在图22中仅表示出一个凸轮突起17,其他凸轮突起17的动作也是一样。
图2表示操作体3的操作部3a上未受到外力作用的非操作状态。在该非操作状态下,操作体3和凸轮从动件4受到第2弹簧7的弹力而处于上升位置上,操作体3的各凸部13和凸轮从动件4的各凸轮突起17均与壳体2的导向槽12相卡合。所以,凸轮从动件4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处于仅能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状态。这时,形成在操作体3上的第1棘轮齿15和形成在凸轮从动件4上的第2棘轮齿16在不稳定位置上进行卡合,如图22(a)所示,相对于第1棘轮齿15的波峰部15a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的相位稍稍偏离。
若从该非操作状态直接地或者通过无图示的传动机构来对操作体3的操作部3a进行按压操作,则如图22(b)所示,首先凸轮从动件4的凸轮突起17和操作体3的凸部13一起在壳体2的导向槽12内下降,使凸轮突起17到达与导向槽12相邻的导向突起11的下端位置上。其间凸轮从动件4被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位于操作体3和凸轮从动件4之间的第1弹簧5的弹力负荷没有变化,所以,操作体3和凸轮从动件4克服第2弹簧7的弹射力而下降,操作体3所需的初始按压操作力依靠第2弹簧7的弹力来确保。并且,凸轮从动件4的卡合突起18与动作部件6的狭缝6c进行花键结合,所以随着凸轮从动件4的下降,结合突起18在狭缝6c内下降。
若进一步对操作体3的操作部3a进行按压操作,则凸轮突起17离开导向突起11的下端,如图22(c)所示,这时对凸轮从动件4的旋转方向的限制被解除,所以,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从第1棘轮齿15的波峰部15a向波谷部15b移动。所以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相位变化到使互相的波峰15a、16a与对方侧的波谷部16b、15b相卡合的稳定位置上,随之,凸轮从动件4进行旋转,其旋转角度约为35度,稍小于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二分之一的齿量的45度,同时,与凸轮从动件4进行花键结合的动作部件6也进行连动旋转。若进一步对操作体3的操作部3a进行按压操作,则如图22(d)所示,操作体3和凸轮从动件4一边保持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稳定相位关系,一边整体一起下降,变成不能再进一步对操作体3的操作部3a进行按压操作的行程末端位置。
若在图22(d)所示的行程末端位置上除去对操作体3的操作部3a的上述按压操作力,则如图22(e)所示,操作体3和凸轮从动件4借助第2弹簧7的弹力而上升,凸轮从动件4的凸轮突起17抵接到导向突起11的下端上。在此,在导向突起11的下端上形成倾斜面11a,在凸轮突起17的上端也形成倾斜面17a,但其倾斜角度不同于倾斜面11a(也就是说,与操作体3的轴线相平行的虚拟线所构成的角度较尖)。
因此,凸轮突起17如图22(f)所示,沿着导向突起11的下端,几乎是在线接触状态下进行移动之后,如图22(g)所示进入到导向槽12内,随之凸轮从动件4进行旋转。所以,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相位关系从稳定位置向不稳定位置变化,如图22(f)所示,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从第1棘轮齿15的波谷部15b向波峰部15a移动后,如图22(g)所示,第2棘轮齿16的波峰16a越过第1棘轮齿15的波峰15a,于是变成与图22(a)所示的初始位置相同的相位关系。
也就是说,随着操作体3的一次按压/解除操作,凸轮从动件4以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1个齿的量进行旋转,动作部件6也与该凸轮从动件4相连动按照同样的量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第1和第2棘轮齿15、16分别具有4个波峰部15a、16a和4个波谷部15b、16b,所以,随着操作体3的一次按压/解除操作,凸轮从动件4和动作部件6旋转90度,然后,操作体3的按压/解除操作返复进行,由此使凸轮从动件4和动作部件6在相同方向上每次旋转90度。
而且,凸轮从动件4由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材料(塑性体)制成,所以,从图22(e)所示的状态起,凸轮突起17沿导向突起11的下端(倾斜面11a)移动时,两者的滑动不受阻碍,能顺利进行,能使凸轮突起17牢靠地进入到导向槽12内。在此,倾斜面11a和倾斜面17a,理所当然成为在与从图22(b)的状态旋转动作至图22(c)的状态相同的方向上,通过第2弹簧7的弹力进行旋转的方向的倾斜,能够移动到图22(g)的状态。
并且,这样,随着操作体3的按压/解除操作而使动作部件6进行旋转,因此,安装在动作部件6上的可动接点19的接点部19a、19b和基板8上的各固定接点20、21、22、23的接触状态能够进行切换。例如图23(a)所示,可动接点19的一边的接点部19a与固定接点20的上游位置相接触,同时另一边的接点部19b与固定接点22的上游位置相接触的状态作为与图22(a)相对应的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在该初始位置上,从两个固定接点20、22引出的第1和第3连接器端子24、26之间通过可动接点19而变成导通状态,从其余的两个固定接点21、23引出的第2和第4连接器端子25、27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
把操作体3按压操作到图22(d)所示的行程末端位置上时,如上所述,动作部件6按照比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二分之一齿量(45度)稍小的角度(约35度)进行旋转,所以如图23(b)所示一边的接点部19a离开固定接点20,与固定接点21的下游位置相接触,同时另一边的接点部19b离开固定接点22,与固定接点23的下游位置相接触。这样,从两个固定接点20、22引出的第1和第3连接器端子24、26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从两个固定接点21、23引出的第2和第4连接器端子25、27之间通过可动接点19而变成导通状态。
然后,若把对操作体3的按压操作力除去,返回到图22(g)所示的非操作状态,则动作部件6按照比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二分之一齿量(45度)稍大的角度(约55度),即以初始位置为基准旋转1个齿量(90度),所以,如图23(c)所示,一边的接点部19a从固定接点21的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进行旋转滑动,同时另一边的接点部19b从固定接点23的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旋转滑动。所以,第1和第3连接器端子24、26之间保持非导通状态,同时,第2和第4连接器端子25、27之间保持导通状态。
接着,再次把操作体3按压操作到行程末端位置上时,动作部件6按照比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二分之一齿量(45度)稍小的角度(约35度)也就是说,以初始位置为基准,按照比二分之三齿量(135度)稍小的角度(约125度)进行旋转,所以如图23(d)所示一边的接点部19a离开固定接点21,与固定接点22的下游位置相接触,同时另一边的接点部19b离开固定接点23,与固定接点20的下游位置相接触。这样,第1和第3连接器端子24、26之间通过可动接点19而变成导通状态,同时,第2和第4连接器端子25、27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
同样,若把对操作体3的按压操作力除去,返回到非操作状态,则动作部件6按照比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二分之一齿量(45度)稍大的角度(约55度),即以初始位置为基准旋转2个齿量(180度),所以,如图23(e)所示,一边的接点部19a从固定接点22的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进行旋转滑动,同时另一边的接点部19b从固定接点20的下游位置向上流位置旋转滑动。所以,第1和第3连接器端子24、26之间保持导通状态,同时,第2和第4连接器端子25、27之间保持非导通状态。
而且,如上所述,各固定接点20、21、22、23均为圆弧状,为了方便起见,在说明中把各固定接点20、21、22、23的位于顺时针方向上的部分称为上游位置;把位于逆时针方向上的部分称为下游位置。
从以上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涉及本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1,反复进行操作体3的按压/解除操作,由此使可动接点19的接点部19a、19b与各固定接点20、21、22、23进行连接或断开。从与第1和第4连接器端子24、27相导通的固定接点20、23来看,总是处于与可动接点19的任一方的接点部19a、19b相接触状态,对这种按钮开关装置1可以有选择地连接3个外部端子和4个外部端子。
也就是说,如图24和图25所示准备了全部设定为同一宽度的3个外部端子32,若把这些外部端子32分别从盖子9上所形成的3个插入口29、30、31中插入到内部,则如图28所示,插入到中央的第1插入口30内的1个外部端子32与内部的第1和第4连接器端子24、27相导通,如图29所示,插入到两侧的第2插入口29和第3插入口31内的2个外部端子32,分别与内部的第2连接器端子25和第3连接器端子26相导通。所以,在此情况下,固定接点20、23可作为一个公用固定接点来使用,可作为1电路2接点结构的按钮开关装置1使用。
另一方面,如图26和图27所示,准备了4个外部端子33,相对于两侧的2根外部端子33A来说,中央的2个外部端子33b的设定宽度较窄,把两个外部端子33A分别插入到第2插入口29和第3插入口31内,同时,若把2个外部端子33B插入到第1插入口30内,则4个外部端子33分别与相对应的第1~第4连接器端子24、25、26、27相导通。所以,在此情况下,各固定接点20、21、22、23全部具有切换用固定接点的功能,可以作为2电路2接点结构的按钮开关装置1使用。
这样,涉及本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1,在操作体3和凸轮从动件4之间,设置了弹簧负荷比第2弹簧7小的第1弹簧5,所以,随着操作体3的按压操作,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向稳定位置进行相位变化时,也就是说,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相位关系从图22(b)向图22(c)所示的位置转移时,第1弹簧5的作用方向是减小第2弹簧7的弹力,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抵接到第1棘轮齿15的波谷部15b上的声音减小。并且,随着操作体3的按压解除,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从稳定位置向不稳定位置进行相位变化时,也就是说,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相位关系从图22(e)向图22(g)所示的位置转移时,也同样由于第1弹簧5作用的方向是减小第2弹簧7的弹力,所以,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从第1棘轮齿15的波谷部15b顺利地向波峰部15a移动,波峰部16a越过波峰15a时的踢打声音减小。所以,能确保操作体3所需的初始的按压操作力,并且,能减小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搭接声音。
而且,在由弹性体构成的操作体3上形成了第1棘轮齿15;在由合成树脂(塑性体)构成的凸轮从动件4上形成了第2棘轮齿16,所以,随着操作体3的按压操作,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向稳定位置进行相位变化时,或者,随着操作体3的按压解除,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从稳定位置向不稳定位置进行相位变化时,能更有效地减小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搭接声音,同时,由于第2棘轮齿16由滑动性良好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以,能够减小由弹性体形成的第1棘轮齿15的磨损。再者,因为在第2棘轮齿(ラチエツト)16的波峰部16a的前端(顶部)带有弧状的R,所以,随着操作体3的按压解除,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从稳定位置向不稳定位置进行相位变化时,第2棘轮齿16的波峰部16a能够顺利地越过第1棘轮齿15的波峰部15a,从这一点来看也能减小第1和第2棘轮齿15、16的搭接声音。
并且,涉及本实施方式例的按钮开关装置1中,安置在外罩10内的基板8上设置了4个固定接点20、21、22、23和从各固定接点20、21、22、23中引出的连接器端子24、25、26、27,在这4个连接器端子24、25、26、27中,随着操作体3的操作,交替地与可动接点19相导通的2个固定接点20、23上所连接的2个连接器端子24、27以邻接状态靠近布置在公用插入口30的内部,同时,其余2个连接器端子25、26分别布置在2个插入口29、31的内部,所以,从公用插入口30插入的1个外部端子32能同时与2个连接器端子24、27相导通;或者从公用插入口30插入的2个外部端子33B能分别与2个连接器端子24、27相导通。也就是说,在4个固定接点20、21、22、23中,2个固定接点20、23作为一个公用固定接点使用或者作为单独的切换用固定接点使用,所以,能够从各连接器端子24、25、26、27中有选择地取出通/断信号作为1电路用和2电路用,能够提高使用方式的通用性。
例如,在把该按钮开关装置1作为车辆用内灯的闪烁开关(点滅スィッチ)使用的情况下,连接4个外部端子33作为2电路2接点结构,能够根据从第1连接器端子24和第3连接器端子26中输出的通/断信号来进行灯的闪烁动作,同时,根据从第2连接器端子25和第4连接器端子27中输出的通/断信号,来进行灯的闪烁以外的控制,例如起动车内所布置的显示器的亮度调整器、或者使用于将已点亮的灯在预定时间后自动熄灭的定时电路起动等。当然,也能连接3个外部端子32,作为1电路2接点结构的按钮开关装置1,由此仅进行灯的闪烁动作。
图30是表示基板8的变形例的仰视图。如图30所示,在弯回到基板8的背面侧的第1连接器端子24和第4连接器端子27之间设置了限制部件34。该限制部件34以悬臂梁状态与基板8的背面或盖子9的内底面形成一个整体,位于第1插入口30的内部中央。若把这种限制部件34设置在第1和第4连接器端子24、27之间,则通过从第1插入口30插入一个外部端子32,使限制部件34倒入,所以,限制部件34不会妨碍外部端子32的插入,当从第1插入口30插入2个外部端子33B时,限制部件34进入到2个外部端子33B之间,能防止两者的误接触。
而且,各固定接点20、21、22、23的排列状态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例如也可以如图31所示在未对操作体3进行按压操作的初始位置上,可动接点19的一边的接点部19a与固定接点21的下游位置相接触,同时另一边的接点部19b与固定接点23的下游位置相接触。在此情况下,当对操作体3进行按压操作时,接点部19a、19b从同一固定接点的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移动,当对操作体3解除按压时接点被切换。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通过操作体3的按压操作来使动作部件6动作的按钮型开关装置,但也可以是通过操作体的滑动操作使动作部件也进行滑动型的滑动式开关装置,或者是利用动力变换机构来把操作体的滑动动作变换成旋转动作,使动作部件动作的滑动式开关装置,总之,只要是随着操作体的运动,动作部件发生位移,使接点切换机构进行动作的开关装置即可。
并且,各插入口29、30、31不需要完全隔离,只要其结构能使被插入的凸型(オス型)外部端子被导向至预定的连接器端子即可。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固定接点为4个的。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6个固定接点或6个以上的固定接点的开关装置。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按照以上说明的方式来实施,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在外罩上设置的多个插入口中,把2个连接器端子相接近地布置在公用的插入口内部,同时其余的连接器端子分别分散地布置在其他插入口的内部。所以,能够把从公用插入口插入的一个外部端子与内部的2个连接器端子一起进行连接,或者把从该插入口插入的2个外部端子分别与2个连接器端子相连接,所以能够把通/断信号作为1电路用或者2电路用而取出,能够提高使用方式的通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外罩、安置在该外罩内使其一部分向外部突出的操作体、随着该操作体的活动而进行位移的动作部件、设置在该动作部件上的可动接点、与上述动作部件相对置的基板、设置在该基板上的4个以上的固定接点、以及与这些固定接点相导通的连接器端子群,在上述外罩上设置多个用于插入外部端子的插入口,在上述连接器端子群中把2个连接器端子接近地布置在通用的上述插入口内部,并且其余的连接器端子分别分散地布置在各个上述插入口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端子群和上述各个固定接点一起被镶嵌成形在上述基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端子群由弯回到上述基板背面侧的弹性金属板构成,在上述外罩内部设置能容许这些连接器端子群的变形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罩具有中空结构的壳体和对该壳体的开口端进行闭合的盖子,利用该壳体和盖子来夹持上述基板,并且在上述盖子设置上述凹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插入口保持大致相同的间隔而被布置成直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插入口通过在上述外罩上形成的多个开口而被划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上述外罩上形成的一个开口以及形成在上述基板上的多个间隔部件来划分各插入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把通/断信号作为一个电路用或者2个电路用而取出的通用性良好的开关装置。其中,在壳体(2)和盖子(9)内所设置的基板(8)上设置4个固定接点(20、21、22、23),同时与各固定接点(20、21、22、23)相导通的连接器端子(24、25、26、27)弯回到基板8的背面侧,对于设置在盖子(9)上的3个插入口(29、30、31),在一个插入口(30)的内部把2个连接器端子(24、27)布置成接近状态,同时在其余的2个插入口(29、31)的内部分散地分别布置其他连接器端子(25、26)。
文档编号H01H3/42GK1521786SQ200410003559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佐佐木康德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