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电缆以及使用该超导电缆的超导线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012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导电缆以及使用该超导电缆的超导线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电缆以及包含这种超导电缆的超导线路。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电缆,其中能减少由故障,例如短路故障所引起的损坏,也涉及一种使用该类型超导电缆的超导线路。
背景技术
熟知的超导电缆具有,例如由bi基高临界温度(Tc)超导带形成的超导电缆导体(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2001-325836)。图3是说明包含多个电缆芯102的三芯三相超导电缆的横截面图。在该超导电缆100中,三个缆芯102被绞合并容放于热绝缘管101中。
热绝缘管101为双管结构以使热绝缘材料(未示出)被设置在外管101a和内管101b之间的空隙内,其中所述空隙保持在真空状态。每个缆芯102从中心依次包括定径管(former)200,超导导体层201,(例如,由超导线材制成,在下文称作“超导导体层”),电绝缘层202,屏蔽层203,以及保护层204。所述超导导体层201和屏蔽层203都是超导层,它们分别是围绕定径管200和电绝缘层202以多层方式螺旋缠绕超导线材而形成。通常,在内管101b和每个缆芯102之间的空隙103用作冷却剂通道。在热绝缘管101的外围设置由聚氯乙烯制成的防腐层104。
当上述多相超导电缆被相互连接或这样的一个电缆被连接到一普通传导电缆时,或在形成终端结构时,根据每个电缆相位,也就是通过分离所述缆芯来完成这样的工作。在此情况中,所述缆芯在分离器(splitter)中被分离,其中所述分离器通过冷却剂被保持在低温,并且所述缆芯被固定在分离器中使得它们相互分开。
当普通传导电缆中出现短路故障时,导线中流有大的电流。例如,在66kV传统传导电缆中,大约有31.5kA的短路电流流经导体。如同在普通传导电缆中一样,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时,大的短路电流流入超导导体层。
在常规的运作中,因为超导电缆中流过的电流是几千安培,所以超导层的直流电流(DC)的临界电流值IC相对于交流电(AC)的额定电流IO而例如设置为IC≥2×IO.]]>可是,因为形成超导层的超导导体通常是昂贵的,鉴于成本效率很难增加关于临界电流值IC的余量。当发生短路故障而引起短路电流流经在临界电流值IC方面具有相对小余量的超导导体层时,因超过临界电流值IC而不能维持所述的超导状态,使得超导层从超导状态转变为普通传导状态。也就是,产生俗称的“淬火”,引起超导层发热,并且超导电缆由于温度的增加可能被损坏。
在诸如图3中所示的多相超导电缆中,当容放于分离器中的缆芯发热时,升高的温度蒸发了缆芯附近的冷却剂,如液氮,可能导致分离器中压力的过度增长,从而损坏电缆。
这种损坏可在超导电缆的任何部分发生,因此很难确定损坏的部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导电缆,在短路故障的情况下能阻止所述超导电缆严重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类型的超导电缆的超导线路,其中能够很快地确定损坏的部分并且在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可获得极好的修复工作能力。
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区分超导层的临界电流实现上述目的。
更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超导层的超导电缆,其拥有临界电流不同的几个部分。
在DC临界电流值方面具有相对小余量的超导电缆中,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超导层由于淬火而产生热量,所述电缆可能由于温度的增加而被损坏。因此在本发明中,故意提供一个在发生故障而流有大电流的情况时被损坏的部分并防止其他部分的损坏,进而降低了全部超导电缆被损坏的可能性。所述被损坏部分通过区分超导层的临界电流而被设定。
更特别地,在超导层中,可提供一个比其他部分具有较小临界电流的电流限定部分。也就是,在本发明中,所述电流限定部分被设定成满足Ic>Ica≥2×Io]]>表示的条件,其中Io表示AC额定电流,Ica表示为超导层所设置的电流限定部分的临界电流,以及Ic代表其他部分的临界电流。如果提供多个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使得这些部分损坏,减少了被保护而免于损坏的部分。因此,通过仅提供一个或几个电流限定部分,能减少对整个超导电缆的损坏并获得极好的修复工作能力。
为超导导体层或屏蔽层中至少一个设置具有小临界电流或电流限定部分。也就是,可以仅为超导导体层或屏蔽层,或它们二者设置上述部分。
以上所构造的本发明的超导电缆能适用于超导线路中。特别地,如果本发明的超导电缆是由多个缆芯构成的多相超导电缆,每个缆芯均包含一个超导层,那么可以适当地形成以下超导线路。本发明的线路包括上述本发明的超导电缆,以及容纳缆芯分离部分(在下文,这种部分称作“缆芯分离部分”)的分离器。临界电流值不同的所述部分容纳于分离器中。
如上所述,在使用已知超导电缆的线路中,线路的任何部分在短路故障情况中都可能被损坏,因此很难确定损坏的部分。可是,在本发明的超导电缆中,于特定位置提供了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故意损坏的部分,并更特别地该部分容纳于分离器中,以简化损坏部分的检测。通常,超导电缆被铺设在地下管线中。因此,当本发明的超导电缆被设置在线路的一个不确定位置时,将要损坏的部分可能位于地下管线中。通常在所述管线中,很难并且几乎不可能完成修复工作。可是如果在分离器中,就能完成各种工作;为了检查或替换电缆来核查分离器的内部是可行的。相应地,能很容易的完成损坏部分的修复。
所述分离器用于在其中容纳多相超导电缆的分离的缆芯。有很多类型的分离器,例如,像设置在线路端部的终端接线箱,以及设置在线路中间连接处并用于连接电缆的中间接线箱。所述分离器填充以冷却剂使得缆芯的缆芯分离部分可被冷却以维持它们的超导状态。相应地,分离器优选地具有热绝缘结构。在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分离器中的缆芯部分处产生热量,在该处的临界电流值小。进而使围绕被加热部分的冷却剂蒸发,而过度地增加分离器中的压力,导致缆芯的损坏。因此,为了阻止由冷却剂蒸发所引起的压力增长,优选地在分离器中设置调节阀。
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可以被设置在分离器中缆芯的任何部分。优选地,其被设置在远离集合缆芯的缆芯分离部分的位置以获得更高的修复工作能力,所述位置也就是,分离的缆芯之间距离较大的位置例如,在终端接线箱情况下为所述缆芯分开的端部一侧,以及在中间接线箱情况下为中间部分处。
固定夹具可以用于将缆芯固定在分离器中。固定夹具可以在所述缆芯相互分离状态下固定每个缆芯,以及优选地,固定夹具根据缆芯的膨胀和收缩而在分离器中是可以移动的。
在本发明的超导电缆中,通过故意提供一个临界电流值不同的部分,由于短路故障产生的损坏可能仅出现在所述部分,并且能抑制所述损坏出现在整个超导电缆中。因此,能减少电缆全部损坏的可能性。此外,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能很容易地确定损坏的部分。在使用本发明超导电缆的超导线路中,所述要损坏的部分置于分离器中,并因此能很容易地确定损坏的部分,提供极好的修复工作能力。
在本发明中,通过提供用于调节分离器中压力的调节阀,能够有效地阻止由于短路电流产生的热量引起冷却剂蒸发所导致分离器内部压力的增加,并相应地,能降低或消除由压力增加引起的缆芯损坏。


图1为说明了具有本发明超导电缆的线路终端部分的示意图;缆芯的电流限定部分位于终端接线箱中;图2为说明了具有本发明超导电缆的线路中间接合处的示意图;缆芯的电流限定部分位于中间接线箱中;图3为说明了三芯三相超导电缆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超导电缆具有包括由超导线材制成的超导导体层以及屏蔽层的缆芯。所述电缆可以是包括一个缆芯的单相超导电缆或包括多个缆芯的多相超导电缆。在后者的情况中,三芯三相超导电缆可通过在热绝缘管中安置绞合的三个缆芯予以实现。所述屏蔽层围绕覆盖超导导体层外围的电绝缘层设置,并且由流入超导导体层的电流感应电流在屏蔽层中流动,进而产生具有取消超导导体层中所产生的磁场功能的磁场。
在本发明的超导电缆中,上述超导层包含具有不同临界电流值的部分。例如,设置具有大临界电流值的部分和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使得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用后者受损坏来保护前者。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当流有大电流时,所述电流在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比具有大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较早地超过临界电流限制,并且所述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产生大的阻抗并产生热量使得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被损坏。也就是,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比具有大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要更早淬火,从而减少或消除具有大临界电流值的部分的损坏。
在超导层中,所述临界电流值可通过改变形成超导层的超导电缆导体的各种因素予以变化,更特别地,通过改变(1)超导电缆导体中所使用的超导线材量,(2)构成超导线材的相应材料量,以及(3)超导线中所使用材料的种类等予以变化。
在上述实施例(1)中,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所使用的超导线材的数量,对比于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所使用的超导线材可以被减少。也就是,减少缠绕在定径管和电绝缘层上的超导线的数量。由于这种构造,形成具有小临界电流值部分的超导线材与形成具有大临界电流值部分的超导线材的一部分相连接。在此情况中,各超导线材的接合可优选地通过产生小接头阻抗的方法实现,例如,通过使用焊锡或铜压缩片的方法予以完成。使用Bi基,例如,Bi 2223-相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带可以被用作超导线材。可以通过,例如管内填充粉末(power-in-tube)的方法形成所述超导带。更特别地,超导相例如,Bi2223相的材料粉末被注入到例如由银制成的金属管中,并且包含所述粉末的金属管被拉进包材(clad wire)中。如此制得的包材被捆扎并插入到例如由银制成的金属管中,包含包线的金属管被拉成多丝线材(multifilament wire)。随后,多丝线材被碾压以及热处理以形成超导带。
在上述实施例(2)中,如实施例(1)中所述,使用通过管内填充粉末的方法形成的超导线。在此情况中,为了形成用于具有小临界电流值部分的超导线材,超导体的量被设置得比用于具有大临界电流值部分的要小,相反地,增加形成超导线材的银或银合金。也就是,具有小临界电流值部分和具有大临界电流值部分所用超导线材的数量相同,而用于形成超导线材的超导体数量对于两部分是不同的。
在上述实施例(3)中,通过管内填充粉末方法形成的Bi基氧化物超导体可用于具有大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而所谓的“散超导体(bulksuperconductor)”,也就是,在没有金属基质(matrix)例如银的情况下由超导相制成的超导体,可以用于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散超导体的超导相特别地包括上述Bi基氧化物超导相,和具有组合式Re-Ba-Cu-O(表示镧系元素,如Y,Sm,Nd或Pr)稀土基的超导相。稀土基超导相的特殊合成物可以是YBa2Cu3Ox,Y2BaCuOx,NdBa2Cu3Ox,Nd4Ba2Cu2Ox,SmBa2Cu3Ox,Sm2BaCuOx,PrBa2Cu3Ox,Pr2BaCuOx,或HoBa2Cu3Ox。因为散超导体仅由氧化相形成而没有使用金属,如银,所以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大的阻抗。如果散超导体能被形成以适合的构型,例如带形,则可以被容易地控制。
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产生大阻抗的另一种超导材料可以是这样一种超导体,它通过于金属底板上形成上述Re超导层而制得。例如,不锈钢,能用作金属底板。Re超导层的薄膜形成可通过已知的方法予以完成,如化学汽相沉积(CVD)或物理汽相沉积(PVD)。例如在金属底板和Re超导层之间可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YSZ)形成中间层。如果底板形成以适合的形状,例如带形,也能较容易地控制该超导层。
在本发明的超导电缆中,在电缆制作过程中形成超导层时可以部分地提供具有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另外,具有大临界电流值超导层的电缆和具有小临界电流值超导层的电缆可以相互连接。也就是,在形成超导电缆的第一方法中,超导电缆的定径管和电绝缘层是连续的没有断开地形成。在第二方法中,超导电缆的定径管和电绝缘层是不连续的并且通过连接部分相互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重复它们的说明。附图中的大小比例与那些实施例中给定的大小比例不必相等。
实施例1图1为说明了具有本发明超导电缆的线路的终端部分的示意图;它们的电流限定部分11位于终端接线箱2中。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描述是关于如图1和2中所示在通过绞合三个缆芯10形成三芯电缆1的情况下予以给出。
超导电缆1的基本构型和图3中所示超导电缆的基本构型相类似。更特别地,超导电缆1由这样的三个缆芯10相互绞合并置于热绝缘管101予以形成,所述每个缆芯从中心开始依次包括,定径管200,超导导体层20,电绝缘层202,屏蔽层21以及保护层204。定径管200通过绞合许多覆盖有绝缘材料的铜线予以形成。通过在超导导体层20的外围缠绕半合成绝缘纸(由Sumitomo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PPLP(注册商标))形成电绝缘层202。通过在屏蔽层21的外围缠绕牛皮纸形成所述保护层204。SUS波纹管被用作热绝缘管101,以及在外管101a和内管101b之间以多层形式设置热绝缘材料来形成保持在真空状态下的多层真空热绝缘结构。由聚氯乙烯制得的防腐层104被设置在热绝缘管101的外围。
本发明的特征是具有不同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被设置在形成本发明超导电缆1的每个缆芯10的超导层中。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使用本发明超导电缆1的超导线路中,具有不同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被置于设置在线路终端部分的终端接线箱2中。下面主要关于这些特性描述第一实施例。
具有不同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被设置在超导导体层20和屏蔽层21中。在这些超导层中,提供了电流限定部分11,该部分比其他部分(下文称作“常规部分”)具有更小的临界电流值。形成超导导体层20和屏蔽层21使得电流限定部分11的临界电流值变为,例如0.9×IC,其中IC表示常规部分的临界电流值。
通过螺旋缠绕多层Bi2223超导带形成上述超导层,所述超导带通过加工由管内填充粉末方法制造的银-锰铠装的超导线材而形成。在此情况中,用于电流限定部分11的超导带被如此制作,使得相比于常规部分中所使用的包线材,其包线的数量减少,进而以减少了超导体的量。用于电流限定部分11的超导带以及用于常规部分的超导带通过焊接予以连接。
为了容易控制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电流限定部分11的超导电缆1的每个绞合缆芯10,缆芯10分离使得它们相互分开。在终端接线箱2中,缆芯10以缆芯之间的分开距离从缆芯分离部分起逐渐增加的方式被容纳。相应地,超导电缆1在以下状态下容纳于终端接线箱2中,其中三个缆芯10的绞合部分被插入到终端接线箱的一个表面上(图1中的右表面),而缆芯10的每个分离部分从终端接线箱的相对表面(图1中的左表面)突出。冷却剂,例如液氮,充满终端接线箱2以冷却缆芯10。相应地,所述终端接线箱2形成为具有热绝缘层2a的绝缘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终端接线箱2形成圆柱形。
容纳于终端接线箱2中的缆芯10的间距随着远离终端接线箱2的一个表面(在超导电缆的缆芯分离部分的一侧)而伸向另一表面(在缆芯10的分离部分端部的一侧)逐渐增加,同时缆芯10之间的距离从这些表面中间位置起保持恒定。在此实施例中,通过用于固定缆芯10的缆芯分离部分的第一固定夹具51,用于固定分开缆芯10的中间部分的第二固定夹具51,以及通过第一固定夹具50和第二固定夹具51之间用于固定缆芯10中间部分的三个中间固定夹具52来固定所述缆芯10。
第一固定夹具50在中心处具有一个环形部分,三个中间固定夹具52被固定在环形部分的外围。第一固定夹具50设置在三个缆芯之间使得环形部分的中间部分基本位于由三个缆芯10所围绕空间的中央。由于这种布置,缆芯能以它们之间一定距离而相互分离被固定。
第二固定夹具51的基本构型与第一固定夹具50基本相似,并使得第二固定夹具51环形部分的直径比第一固定夹具的要大。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了基本上与终端接线箱2的内部点接触的滑动部分51a,使得第二固定夹具51根据缆芯10的膨胀和收缩在终端接线箱2中可移动。滑动部分51a被固定在环形部分的外围内、中间固定夹具52没有被固定的位置处。
中间固定夹具52通过结合半圆形元件,例如槽形元件而形成为圆柱形。在此实施例中,一对槽形元件覆盖缆芯10的外围使得它们通过使用夹紧装置,例如带子(未示出)束缚槽形元件的外围而得以固定在缆芯的相应外围,从而固定缆芯10。为了在中间固定夹具52中便于冷却剂和缆芯10之间接触,可在中间固定夹具52中设置贯通孔。
在此实施例中,电流限定部分11被设置在终端接线箱2中缆芯10的分离部分(图1的左侧)处。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绝缘管60设置在从终端接线箱2伸出的每个缆芯10的外围,与终端接线箱2一样,在热绝缘管60中充入冷却剂。于是,从终端接线箱2伸出的缆芯10也能维持超导状态。可连接其他缆芯或连接装置的终端部分61可以设置在缆芯10的分离部分的端部。
在上面设定的本发明超导电缆1中,在发生短路故障,过量电流流入超导层时,因为电流限定部分11的临界电流值比常规部分的要小,所述过量电流首先超出电流限定部分11中的临界电流值,并随后产生大的阻抗以主要加热电流限定部分11。结果,电流限定部分11被损坏;可是,能降低或消除常规部分的损坏。如上所述,故意提供了短路情况下将被损坏的部分,进而有效地阻止其他部分的损坏。从而,根据使用本发明这样的超导电缆的超导线路,能减少全部超导电缆线的损坏。
在此实施例中,因为电流限定部分11被容纳于终端接线箱2中,能很容易地检查出短路故障情况下的损坏部分,并进而获得极好的修复工作能力。也在此实施例中,电流限定部分11容纳于终端接线箱2中缆芯10的分离部分处,在此缆芯10被充分地相互分离,进而能很容易地修复损坏的部分。
实施例2图2为说明了具有本发明超导电缆1的线路中间接合的示意图;限定部分12被置于中间接线箱3内。第二实施例的超导电缆1的基本构型与图1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相似,其中为每个缆芯10的超导层设置临界电流值比其他部分(常规部分)小的电流限定部分12。可是,所述电流限定部分12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流限定部分11不同,并且所述电流限定部分12容纳于中间接线箱3中。在下文,主要关于这些不同说明第二在此实施例中,在所述三个缆芯10的两个缆芯中,通过使用于超导层的超导线材的数量与常规部分中的有所不同来形成电流限定部分12,并在缆芯10所余下的一个缆芯中,通过使超导层的超导材料与常规部分中的不同来形成所述电流限定部分12。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螺旋缠绕多层Bi2223超导带形成缆芯10的超导层(即,超导导体层20和屏蔽层21),其中所述超导带通过加工由管内填充粉末方法制造的银-锰铠装的超导线材而形成。至于三个缆芯10中的两个缆芯10(图2中最上边的缆芯和最下边的缆芯),它们的电流限定部分12通过与常规部分相比减少所使用的构成超导导体层20和屏蔽层21的超导带的数量来形成,使得电流限定部分12的临界电流值变为0.9Ic,其中Ic表示常规部分的临界电流值。用于电流限定部分12的超导带和用于常规部分的超导带通过焊接彼此连接到一起。
缆芯10通过使用接合附件62相互连接。在使用接合附件62的连接缆芯中,被示为从图2中顶部起的第二缆芯的缆芯10的连接通过在缆芯10之间提供超导部分、使得该超导部分与超导导体层20和屏蔽层21相接触来实现。例如,该超导部分由Bi2223氧化超导相支撑的超导体在没有金属基质情况下形成,使得其临界电流值变为0.9Ic,其中Ic表示常规部分的临界电流值。
在此实施例中,电流限定部分12基本被置于中间接线箱3的中心,即它们位于远离接线箱两侧的位置(也就是位于远离缆芯10集合部分的位置处),在该位置缆芯10被充分地相互分离。
在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电流限定部分12的超导电缆1中,通过分解绞合的缆芯10使得缆芯以分离距离逐渐增加的方式被彼此隔开从而促进缆芯10的连接。分开缆芯10的连接部分容纳于中间接线箱3中。于是,超导电缆1中的三根缆芯10被绞合的部分分别插入到中间接线葙3的一个侧面(图2中右侧面)上和相对面(图2中左侧面)上。与终端接线箱2的情况一样,如液氮的冷却剂填充到中间接线箱3中以冷却缆芯10。于是,中间接线箱3具有设置了热绝缘层3a的绝缘结构。在此实施例中,中间接线箱3形成为圆柱形。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接线箱3具有一调节阀4,在由于短路故障在电流限定部分12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热量而蒸发在电流限定部分12周围的冷却剂时,所述调节阀调节中间接线箱3内的压力。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调节阀4,但可以设置多于一个调节阀4。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超导层的超导电缆,其中所述超导层具有一个临界电流值不同于其他部分的临界电流值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所述超导层具有一临界电流值比其他部分的小的电流限定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所述超导层至少是超导导体层和设置在超导导体层外围的屏蔽层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所述超导层至少是超导导体层和设置在超导导体层外围的屏蔽层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超导线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缆,该超导电缆具有多个包括超导层的缆芯;和分离器,其容纳所述多个缆芯的分离部分以使得分离的缆芯彼此被充分地隔开,其中,临界电流值不同于常规部分(即缆芯的其他部分)的部分被容纳在分离器中。
6.一种超导线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电缆,该超导电缆具有多个包括超导层的缆芯;和分离器,其容纳所述多个缆芯的分离部分以使得分离的缆芯彼此被充分地隔开,其中,临界电流值不同于常规部分(即缆芯的其他部分)的部分被容纳在分离器中。
7.一种超导线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电缆,该超导电缆具有多个包括超导层的缆芯;和分离器,其容纳所述多个缆芯的分离部分以使得分离的缆芯彼此被充分地隔开,其中,临界电流值不同于常规部分(即缆芯的其他部分)的部分被容纳在分离器中。
8.一种超导线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电缆,该超导电缆具有多个包括超导层的缆芯;和分离器,其容纳所述多个缆芯的分离部分以使得分离的缆芯彼此被充分地隔开,其中,临界电流值不同于常规部分(即缆芯的其他部分)的部分被容纳在分离器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用于冷却超导电缆的冷却剂填充分离器,并为分离器设置用于在冷却剂蒸发时调节压力的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用于冷却超导电缆的冷却剂填充分离器,并为分离器设置用于在冷却剂蒸发时调节压力的调节阀。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用于冷却超导电缆的冷却剂填充分离器,并为分离器设置用于在冷却剂蒸发时调节压力的调节阀。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用于冷却超导电缆的冷却剂填充分离器,并为分离器设置用于在冷却剂蒸发时调节压力的调节阀。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具有较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被设置在分离器中、远离所述缆芯集合部分的位置,也就是,在分离器为终端接线箱情况下在分开的缆芯的端部一侧,而在分离器为中间接线箱的情况下在中间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具有较小临界电流值的部分被设置在分离器中、远离所述缆芯集合部分的位置,也就是,在分离器为终端接线箱情况下在分开的缆芯的端部一侧,而在分离器为中间接线箱的情况下在中间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用于在分离器中固定缆芯的固定夹具在分离器中根据缆芯的膨胀和收缩可移动,并在缆芯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固定缆芯。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用于在分离器中固定缆芯的固定夹具在分离器中根据缆芯的膨胀和收缩可移动,并在缆芯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固定缆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超导电缆,其中,用于在分离器中固定缆芯的固定夹具在分离器中根据缆芯的膨胀和收缩可移动,并在缆芯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固定缆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这样结构的超导电缆,即每个包括超导层的缆芯被置于热绝缘中,并且每个缆芯的超导层包含具有不同临界电流值的部分。当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超导层中流有过量电流时,所述电流首先超过具有较小临界电流值部分的临界电流值,导致该部分的损坏,从而抑制了损坏在其他常规部分处发生。也提供一种超导线路,其使用所述超导电缆和用于容纳所述缆芯的分离器。
文档编号H01R4/58GK1574109SQ20041003505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9日
发明者藤上纯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