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体积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76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小体积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极管,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小体积二极管。
背景技术
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以及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能耗小等优点,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电子分立元器件之一。见

图1所示传统的二极管均由以硅片或锗片为主的晶片2和通过焊接体3连接在晶片2两侧的引线1组成,最后用绝缘外壳4将之密封。为使二极管保持较小的体积,面接触型的二极管,见图2所示,其晶片2都为方形,而与之两侧面连接的引线1连接端却为圆形,因此二级管方形晶片2的边长即为圆形引线1连接端的内接边长,故晶片2流过电流的最大有效面只是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公知面接触型二极管的晶片2上允许流过电流的有效面积利用率不高。为增加二级管晶片的有效面积,目前一些较先进的技术是将晶片制成多边形。但无论是正方形晶片还是多边形晶片,其相邻各边连接处均有尖角,而这些尖角端部在工作时,易造成尖端处电流密度过分集中引起晶片局部击穿,而造成二极管损坏,因此该种结构的二极管的工作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原有二极管体积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晶片的有效面积,增加工作电流,且工作可靠的新型小体积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小体积二极管,包括晶片和通过焊接体连接在晶片两端的引线以及包覆在晶片和两引线连接端处的绝缘外壳,所述的晶片为圆形,且晶片的面积接近引线连接端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方形或多边形的晶片改之为圆形晶片,使晶片的面积接近引线连接端的圆形面积,因此在不增加原有二极管的体积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通过晶片的有效面积,尤其当晶片的圆形面积与引线连接端的圆形面积相同时,此时,晶片的有效面积可提高1.57%。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能充分利用晶片的有效面积,在不增大二极管体积的前提下,增加了二极管所允许通过电流,保持二极管的体积小的特点,并能降低成本,满足用户小型化、集成化的需要。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二级管的晶片由于采用圆形晶片,避免了方形或多边形晶片尖端部电流密度过分集中,而引起的尖端放电造成二极管击穿的现象,提高二极管的工作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公有技术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3、4所示的新型小体积二极管,包括以硅片或锗片为主的晶片6,通过焊接体7连接在晶片6两端的引线5,以及包覆在晶片6和两引线5连接端5-2处的绝缘外壳8。为了增加晶片6通过的电流的有效面积,同时使二极管的体积尽量小,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晶片6为圆形,且晶片6的面积接近引线5连接端5-2的面积。为进一步提高晶片6有效面积的利用率,最好晶片6的面积与引线5连接端5-2的面积相同。
为使绝缘外壳8能更牢固地与引线5连接,且能更好提高二极管的防潮性能,在引线5靠近连接端5-2的一侧具有周向凸环5-1。
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在不增加二极管体积的前提下,不仅能通过改变晶片的形状来增加晶片的有效工作面积,提高二极管的工作电流,而且还可通过改变晶片形状来提高二极管的工作可靠性,满足用户小型化、集成化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小体积二极管,包括晶片(6)和通过焊接体(7)连接在晶片(6)两端的引线(5)以及包覆在晶片(6)和两引线(5)连接端(5-2)处的绝缘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片(6)为圆形,且晶片(6)的面积接近引线(5)连接端(5-2)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小体积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6)的面积与引线(5)连接端(5-2)的面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小体积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线(5)靠近连接端(5-2)的一侧具有周向凸环(5-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小体积二极管,包括晶片和通过焊接体连接在晶片两端的引线以及包覆在晶片和两引线连接端处的绝缘外壳,所述的硅晶片为圆形,且晶片的面积接近引线连接端的面积。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方形或多边形的晶片改之为圆形晶片,在不增加原有二极管的体积的基础上,增大了晶片的有效面积,增加二极管所通过电流,并且避免了方形或多边形晶片尖端部电流密度过分集中,而引起的尖端放电造成二极管击穿的现象,提高二极管的工作可靠性,满足用户小型化、集成化的需要。
文档编号H01L29/66GK2702447SQ20042002747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日
发明者张心波 申请人:常州新区佳讯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