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974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双稳态接触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普通常开型接触器维持闭合状态或普通常闭型接触器维持断开状态都需要外界提供维持能量。双稳态接触器区别于普通接触器的地方是双稳态接触器能够稳定工作在常开或者常闭两种工作状态,而且维持这两种工作状态都不需要外界提供维持能量。因此,从当今环保和节能的角度看,选用双稳态接触器的控制方式是将来的趋势。
使用双稳态接触器能够节能,但是双稳态接触器的控制要比普通接触器的控制要复杂。双稳态接触器的驱动线圈有正极和负极,默认情况下,给双稳态接触器的正极对负极加一个一定宽度的正脉冲,双稳态接触器的状态就会由断开状态改变到闭合状态(如果原来就是闭合的状态则不改变状态);给双稳态接触器的正极对负极加一个一定宽度的负脉冲,双稳态接触器的状态就会由闭合状态改变到断开状态(如果原来就是断开的状态则不改变状态)。不同的双稳态接触器需要的脉冲宽度和脉冲幅值可以从不同的接触器生产厂家的技术手册上查到。


图1所示,目前的市场应用中,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都是通过微机的I/O端口输出控制信号CON_ON或者CON_OFF信号,通过光藕隔离驱动四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组成的桥式电路来得到双稳态接触器线圈端的正负脉冲。这种控制方式的缺点是①需要微机介入,控制电路复杂且成本高。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桥式电路容易被操作过程的静电损坏,导致控制失效。这些都导致双稳态接触器没有被大量推广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它不需要微机介入、电路简单、成本低,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也不容易被静电损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双稳态接触器、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和延时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和控制信号源的串联支路连接于电源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和第八常开触点接电源的正极,第一常开触点和第六常闭触点接所述电源负极,第二动触点接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线圈的正极,其第七动触点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七动触点;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线圈的负极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其第六常闭触点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其第一常开触点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其第八常开触点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延时电路的采样端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七动触点,其输出端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三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采样端,其阴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其负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其集电极接电源正极,其发射极接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接采样端,其阳极接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一电容的正极。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和第七动触点为联动的动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和第七动触点为联动的动触点。
电路中还包括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的线圈相并联的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是第五稳压二极管和第六稳压二极管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
所述吸收电路还包括由第三电阻与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的线圈相并联。
电路中还包括反并联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二极管和反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四二极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双稳态接触器、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和延时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和控制信号源的串联支路连接于电源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和第八常开触点接电源负极,第一常开触点和第六常闭触点接所述电源正极,第二动触点接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线圈的正极,其第七动触点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七动触点;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线圈的负极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其第六常闭触点接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其第一常开触点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其第八常开触点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所述延时电路的采样端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其输出端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三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采样端,其阴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其负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其集电极接电源正极,其发射极接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接采样端,其阳极接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一电容的正极。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和第七动触点为联动的动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和第七动触点为联动的动触点。
电路中还包括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的线圈相并联的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是第五稳压二极管和第六稳压二极管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
所述吸收电路还包括由第三电阻与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的线圈相并联。
电路中还包括反并联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二极管和反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四二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稳定可靠,不需要单片机和易损的MOSFET器件介入、电路简单,成本低廉。最主要的是这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在控制前和控制完成后,控制电路不耗能。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阐述。
如图2所示,是一种适合于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长期工作在闭合状态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接控制信号源SIGNAL,其第三常闭触点K1-3和第八常开触点K1-8接电源正极,其第一常开触点K1-1和第六常闭触点K1-6接电源负极;第二动触点K1-2接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正极,其第七动触点K1-7接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七动触点K2-7;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负极接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三常闭触点K2-3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其第六常闭触点K2-6接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其第一常开触点K2-1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其第八常开触点K2-8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延时电路A的采样端a接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七动触点K1-7,其输出端c接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
延时电路A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三极管Q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所述采样端a,其阴极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其负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其集电极接电源正极,其发射极接所述输出端c;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接采样端a,其阳极接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
图2电路中,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和第七动触点K1-7为联动的动触点;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和第七动触点K2-7为联动的动触点。还包括与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相并联的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是由两条串联支路组成的并联电路,两条串联支路分别是由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组成的串联支路,以及由第五稳压二极管D5和第六稳压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反并联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第四二极管D4反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两端。
在上述电路中,第一继电器K1的状态由控制信号端SIGNAL信号控制,当控制信号端SIGNAL悬空时,电路工作于待命状态,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不工作,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其触点保持闭合状态。这时整个驱动电路不耗电。
当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断开时,只要把控制信号SIGNAL接到电源负极,则第一继电器K1吸合,电流由电源正极流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八常开触点K1-8、第七动触点K1-7、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七动触点K2-7、第六常闭触点K2-6、第七二极管D7、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三常闭触点K2-3、第二动触点K2-2到达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负极,再从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正极流出,通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第一常开触点K1-1回到电源负极。这样,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中流过从负极到正极的电流,双稳态接触器K3的状态从闭合状态改变到断开状态。
在中间继电器K1闭合的同时,电源正极通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八常开触点K1-8、第七动触点K1-7、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电阻R1给第一电容C1充电。随着第一电容电压的升高,三极管Q1导通,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中有电流流过,则第二继电器K2吸合,切断了流过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电流,对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来说得到了一个负的脉冲,脉冲宽度由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的时间常数决定。此时整个驱动电路几乎不耗电。
当需要闭合双稳态接触器K3时,脱开控制信号SIGNAL与电源负极的连接,第一继电器K1释放,电流由电源正极流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三常闭触点K1-3、第二动触点K1-2到达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正极,再从其线圈负极流出,通过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第一常开触点K2-1、第八二极管D8、第八常开触点K2-8、第七动触点K2-7、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七动触点K1-7、第六常闭触点K1-6回到电源负极。这样,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中流过从正极到负极的电流,双稳态接触器K3的状态从断开状态改变到闭合状态。
在中间继电器K1释放的同时,第一电容C1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七动触点K1-7、第六常闭触点K1-6和另外一个支路三极管Q1的基极Q1-b、三极管Q1的发射极Q1-e、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对电源负极放电。随着第一电容电压的降低,三极管Q1关断,第二继电器K2释放,切断了流过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电流,对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来说得到了一个正的脉冲,脉冲宽度由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电阻组成的RC时间常数决定。此时整个驱动电路不耗电。
上述电路中的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是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中电流突变时的吸收电路。是在第二继电器K2断开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中驱动电流的时候,嵌位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电流突变时的电压尖峰的,减少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在断开回路中电流的时候的飞弧,保护K2的触点。反并联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第一二极管D1和反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第四二极管D4为续流二极管,是用来保护控制电路免受过电压伤害。
综上所述,图2所示电路是一个闭合状态待命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这个电路适合于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长期工作在闭合状态的场合,这时候整个接触器驱动电路工作在一种几乎不耗电的工作模式。
当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短时间断开一段时间时,整个驱动电路也仅需提供维持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吸合的能量即可,几乎不耗电。
如图3所示,是一种适合于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长期工作在断开状态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连接方式和图2电路比较只有三处不同①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三常闭触点K1-3和第八常开触点K1-8接电源负极,其第一常开触点K1-1和第六常闭触点K1-6接电源正极。②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三常闭触点K2-3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其第六常闭触点K2-6接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其第一常开触点K2-1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其第八常开触点K2-8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③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
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图2中电路相同。第一继电器K1的状态由控制信号端SIGNAL信号控制,当控制信号端SIGNAL悬空时,电路工作于待命状态,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不工作,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其触点保持断开状态。
当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闭合时,只要把控制信号SIGNAL接到电源负极,则第一继电器K1吸合,电流由电源正极流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K1-1、第二动触点K1-2到达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正极,再从其线圈负极流出,通过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第七二极管D7、第六常闭触点K2-6、第七动触点K2-7、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七动触点K1-7、第八常开触点K1-8到达电源负极。这样,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中流过从正极到负极的电流,双稳态接触器K3的状态从断开状态改变到闭合状态。
在中间继电器K1闭合的同时,电源正极通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常开触点K1-1、第二动触点K1-2、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电阻R1给第一电容C1充电。随着第一电容电压的升高,三极管Q1导通,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中有电流流过,则第二继电器K2吸合,切断了流过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电流,对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来说得到了一个正的脉冲,脉冲宽度由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的时间常数决定。此时整个驱动电路几乎不耗电。
当需要断开双稳态接触器K3时,脱开控制信号SIGNAL与电源负极的连接,第一继电器K1释放,电流由电源正极流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六常闭触点K1-6、第七动触点K1-7、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七动触点K2-7、第八常开触点K2-8、第八二极管D8、第一常开触点K2-1、第二动触点K2-2到达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负极,再从其线圈正极流出,通过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第三常闭触点K1-3回到电源负极。这样,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中流过从负极到正极的电流,双稳态接触器K3的状态从闭合状态改变到断开状态。
在中间继电器K1释放的同时,第一电容C1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第三常闭触点K1-3和另外一个支路三极管Q1的基极Q1-b、三极管Q1的发射极Q1-e、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对电源负极放电。随着第一电容电压的降低,三极管Q1关断,第二继电器K2释放,切断了流过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电流,对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来说得到了一个负的脉冲,脉冲宽度由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电阻组成的RC时间常数决定。此时整个驱动电路不耗电。
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是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中电流突变时的吸收电路。是在第二继电器K2断开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中驱动电流的时候,嵌位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电流突变时的电压尖峰的,减少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在断开回路中电流的时候的飞弧,保护K2的触点。反并联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第一二极管D1和反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第四二极管D4为续流二极管,是用来保护控制电路免受过电压伤害。
综上所述,图3所示电路是一个断开状态待命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这个电路适合于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长期工作在断开状态的场合,这时候整个接触器驱动电路工作在一种几乎不耗电的工作模式。当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短时间闭合一段时间时,整个驱动电路也仅需提供维持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吸合的能量即可,几乎不耗电。
上述延时电路A的延时功能也可以通过数字芯片等来实现。
以上这两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的核心是第一继电器K1承担了一个极性转换的功能,第二继电器K2承担了一个延时的功能,两个继电器相互配合,完成了一个脉冲宽度可调的正负脉冲发生器的功能,可以为双稳态接触器线圈的驱动提供合适的正负脉冲。这个电路稳定可靠,不需要单片机和易损的MOSFET器件,成本低廉,最主要的是这一个双稳态接触器的驱动电路控制前和控制完成后控制电路不耗能。
图4所示电路和图2电路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接电源负极,另一端接控制信号源SIGNAL,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电源负极,其阴极接控制信号源SIGNAL。
图4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图2电路的工作原理相同,也是一种适合于需要双稳态接触器K3长期工作在闭合状态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双稳态接触器(K3)、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和延时电路(A);所述第一继电器(K1)线圈和控制信号源(SIGNAL)的串联支路连接到直流电源上;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三常闭触点(K1-3)和第八常开触点(K1-8)接电源正极,第一常开触点(K1-1)和第六常闭触点(K1-6)接电源负极,第二动触点(K1-2)接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正极,其第七动触点(K1-7)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七动触点(K2-7);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负极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三常闭触点(K2-3)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其第六常闭触点(K2-6)接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其第一常开触点(K2-1)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其第八常开触点(K2-8)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延时电路(A)的采样端(a)接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七动触点(K1-7),其输出端(c)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A)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三极管(Q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所述采样端(a),其阴极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其负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其集电极接电源正极,其发射极接所述输出端(c);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接采样端(a),其阳极接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和第七动触点(K1-7)为联动的动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和第七动触点(K2-7)为联动的动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相并联的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是第五稳压二极管(D5)和第六稳压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电路还包括由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容(C2)组成的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相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并联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第一二极管(D1)和反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第四二极管(D4)。
7.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双稳态接触器(K3)、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和延时电路(A);所述第一继电器(K1)线圈和控制信号源(SIGNAL)的串联支路连接到直流电源上;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三常闭触点(K1-3)和第八常开触点(K1-8)接电源负极,第一常开触点(K1-1)和第六常闭触点(K1-6)接电源正极,第二动触点(K1-2)接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正极,其第七动触点(K1-7)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七动触点(K2-7);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线圈的负极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三常闭触点(K2-3)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其第六常闭触点(K2-6)接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其第一常开触点(K2-1)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其第八常开触点(K2-8)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延时电路(A)的采样端(a)接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其输出端(c)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A)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三极管(Q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所述采样端(a),其阴极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其负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其集电极接电源正极,其发射极接所述输出端(c);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接采样端(a),其阳极接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动触点(K1-2)和第七动触点(K1-7)为联动的动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动触点(K2-2)和第七动触点(K2-7)为联动的动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相并联的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是第五稳压二极管(D5)和第六稳压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电路还包括由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容(C2)组成的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所述双稳态接触器(K3)的线圈相并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并联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第一二极管(D1)和反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第四二极管(D4)。
全文摘要
一种双稳态接触器驱动电路,第一继电器线圈和控制信号源的串联支路接于电源上;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和第八常开触点接电源正极,第一常开触点和第六常闭触点接电源负极,第二动触点接双稳态接触器线圈正极,其第七动触点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七动触点;双稳态接触器线圈负极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动触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接第七二极管阴极,第六常闭触点接第七二极管阳极,第一常开触点接第八二极管阳极,第八常开触点接第八二极管阴极;延时电路的采样端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七动触点,其输出端接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本发明电路稳定可靠,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电路在控制前和控制完成后不耗能。
文档编号H01H47/22GK1667778SQ20051005465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8日
发明者黄杰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