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242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使用电性连接软性排线,具有高夹持力以及反复插拔性能的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使用电性连接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特别是应用在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的薄型插座连接器,其结构主要由一塑料质本体座、一金属外壳及多个导电端子所构成。这类连接器由于薄型化的要求,多将塑料本体座的一侧面移除,而使塑料本体座及金属外壳共同构成一插置空间。当对接连接器插入后,对接连接器的连接部一侧抵靠导电端子以达到电性连接,另一侧则抵靠金属外壳并接地。为了使薄型插座连接器具有更佳的夹持力及接地功能,防止对接连接器的不当松脱,中华民国专利第91217332号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是利用在金属外壳一侧的壁面上,一体成型形成数个向插置空间内延伸、与导电端子相对设置的弹片,当对接连接器插入后,对接连接器的连接部两侧被导电端子及弹片稳固地夹持,且增加了接地连接的效果。但是,相对来说这种设计方式会对金属外壳形成破坏,反而造成夹持强度降低,即使将金属外壳增厚设计,效果亦不明显。
另外,也有采用在导电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增设接地板,再利用接地板与金属外壳接触使金属外壳接地的方式,以取代原先直接以金属外壳接地的方式。该方法在对接连接器插入后,使得对接连接器的连接部同时被导电端子及接地片夹持,从而改善了夹持强度不佳的缺陷。但是,由于接地板多藉由两侧端与塑料本体座之间达成固定,当插座连接器的插接端子数增加,接地板的长度增长,相较于两侧,中间部分的接地板往往在反复插拔之下渐渐向外脱离,最后形成破坏。同时,抵靠金属外壳的接地板由于两者间的抵触性不佳,也容易发生短路或其它破坏现象。
此外,从另一方向装置在塑料本体座外侧的金属外壳由于缺少反向的干涉固定,在反复使用下也常会发生移位松脱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以增加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夹持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使遮蔽外壳与夹持组件之间在组装方向上形成相互固持干涉,避免二者因不当外力作用松脱,延长了电连接器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使夹持组件各部分均匀固定,形成稳定的接触力。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是由本体座、遮蔽外壳、复数个导电端子及夹持组件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夹持组件与导电端子是相对且穿设固定在本体座内,遮蔽外壳从与夹持组件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同本体座嵌合并包覆在本体座外侧;夹持组件设有复数个压接片,该压接片与遮蔽外壳的弹片在本体座内的上插槽形成重迭,且两者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相互干涉,使夹持组件与遮蔽外壳不易脱离本体座或发生位移、松动等现象;此外,藉由上述干涉固定结构,夹持组件与导电端子间具有更佳的夹持力,这更利于对接连接器的固定。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本体座的后部结构部分放大图。
图5为第二图B-B线段的断面图。
图6为第二图A-A线段的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号说明100 电连接器10 本体座 11 本体座后侧
111 上插槽 112 端子插槽113 内面 114 凸块115 限位缺口 116 凸点121 槽道 122 嵌合孔13 容置空间20 导电端子 21 中央部22 接触端 23 焊接端30 夹持组件 31 夹持端子32 端子组 33 压接片311 夹持端子接触部 331 突起部341 第一间隙 342 第二间隙40 遮蔽外壳 41 遮蔽外壳侧面411 缺口 412 接地弹片42 弹片 421 固定孔43 嵌合件 44 接地部A1 第一方向 A2 第二方向A3 第三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内容得以获得更具体的了解,现阐明一个至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例详细说明如下;另外,除了下面的详细描述外,本发明亦可广泛地施行于其它实施例中。
图1、图2、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上视图及组件分解图。电连接器100包含本体座10,是为塑料一体成形略呈L型的框体,本体座后侧11设有上插槽111及复数个端子插槽112,端子插槽112延伸至本体座10的内面113上,本体座10左右两侧设有槽道121及嵌合孔122。复数个导电端子20是各自独立的,且在第一方向A1上等距排列,并通过中央部21插置固定在端子插槽112内,它的一个接触端22延伸容置于本体座10的内面113并向外略成弯曲,而另一焊接端23则向本体座10外部延伸,以便与电路板形成固定接触。
夹持组件30,由本体座10的后侧11置入并固定于上插槽111内。夹持组件30在电连接器第二方向A2上延伸连接,并在与第二方向A2垂直的第一方向A1上延伸出的复数个夹持端子31及复数个压接片33,夹持端子31前缘设有弯曲的夹持端子接触部311,而压接片33上设有向上或者是向下凸出的突起部331。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根据产品设计的需要,将每两个夹持端子31视为一端子组32,而压接片33则间隔地设置在端子组32与端子组32之间,因而压接片33与夹持端子3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41,两夹持端子321之间则形成第二间隙342。
遮蔽外壳40,是框型体的金属外壳,它从与导电端子20及夹持组件30置入本体座10的相反方向与本体座10形成嵌合包并覆于本体座10外侧,且藉由遮蔽外壳40的一侧面41与本体座10的内面113共同构成一容置空间13,用以插置对接连接器。在遮蔽外壳40的侧面41上设有复数个缺口411及向容置空间13内部倾斜延伸的接地弹片412,在侧面41的侧边上设有复数个可对应于夹持组件30的压接片33位置的弹片42,以及在遮蔽外壳40两侧设有嵌合件43及接地部44。本发明所指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即由前面描述的本体座10、复数个导电端子20、夹持组件30及遮蔽外壳40等四个主要组件所构成。
本体座10的上插槽111是用来插置并固定夹持组件30,使复数个夹持端子31延伸至本体座10内,且夹持端子接触部311相对于导电端子20的接触端22设置,使插入的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同时被导电端子20及夹持端子31对向夹持,以避免对接连接器因夹持力不足而松脱。如图3所示,为了充分固定夹持组件30,在上插槽111上设有复数个凸块114,其位置配合夹持组件30的形状设置,当夹持组件30置入上插槽111时,每一凸块114正好抵触于第一间隙341及第二间隙342的内缘,以明确定义每一夹持端子31及压接片33的位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凸块114是用来连接上插槽111的上、下侧边,以确保上插槽111上、下侧边的强度,避免变形,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凸块114可由上插槽111的任一侧边向另一侧边延伸但不与另一侧边连接,特别是抵触于第二间隙342的凸块,可由上插槽111的任一侧边向另一侧边延伸,并直接压接在两夹持端子31之间的连接处。
图4为本体座10后部结构的部分放大图,且将一部分上侧壁透视处理。在图中,每一凸块114的后侧上方,另形成配合夹持组件30厚度的限位缺口115,使夹持组件30置入上插槽111后,第一间隙341及第二间隙342的内缘部分可嵌入限位缺口115内,使夹持组件30在上下方向(也就是第三方向A3)限位,并固定夹持组件30于上插槽111的上半部。图5为图2的B-B线段的剖面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夹持组件30置入上插槽111后,夹持组件30会嵌入限位缺口115内,夹持端子31则会延伸至容置空间13,并与导电端子20对向配置。由于限位缺115的作用,夹持组件30会被固持在上插槽111的上半部,而下半部则形成部分未填满的空隙,特别是在各压接片33下方形成的空隙,正好可供遮蔽外壳40的弹片42容置。当遮蔽外壳40与本体座10相互嵌合后,遮蔽外壳40两侧的嵌合件43插入本体座10的嵌合孔122,使遮蔽外壳40两侧形成固定,且各弹片42正好可插置于上插槽111内对应于每一压接片33的位置,使弹片42与压接片33在第三方向A3上形成重迭。图6,为图2的A-A线段的剖面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夹持组件30位于上插槽111的上半部,而遮蔽外壳40的弹片42会置入上插槽111下半部的空隙中,并与压接片33重迭。另外藉由弹片42上设置的固定孔421与压接片33上的突起部331两者所构成的扣持机构相互形成干涉,使夹持组件30与遮蔽外壳40在第一方向A1上形成相互扣持固定,如此一来,避免夹持组件30与遮蔽外壳40二者由装入方向脱离,且在纵长方向上每一部分都均匀受力固持,减少松脱、位移等不良破坏发生,相对的增强了对于对接连接器的夹持力。
在其它实施例中,为增强遮蔽外壳40、本体座10与夹持组件30之间的固定性,还可以在本体座10的上插槽111一侧面,对应于各固定孔421处增设一凸点116,与固定孔421形成干涉,以加强固定,如图7所示。此外,遮蔽外壳40的弹片42也可以插入压接片33的上方。如图8所示,将上插槽111的凸块114的限位缺口115移至后侧下部,故夹持组件30插入上插槽111后会被限位于下半部,而遮蔽外壳40的弹片42则在压接片33的上方重迭,并相互干涉。
弹片42的固定孔421与压接片33的突起部331的设置数量可依照电连接器100的实际尺寸及接脚数目来选择要全部设置或是间隔设置,视使用者需求而定,例如图9的方式,是采取间隔设置。同时,对夹持组件30的夹持端子31与压接片33的排列方式,视连接器的实际需要,也可以设计成一对一间隔设计,也就是一夹持端子31与一压接片33间隔设置,而非每两夹持端子31配一压接片33的方式。
本发明的夹持组件30的设置目的在于增加对接连接器的夹持性能,至于接地连接部分则直接利用遮蔽外壳40的侧面41上所设的接地弹片412和对接连接器的接地部连接,再经由遮蔽外壳40的接地部44连接至电路板接地电路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极佳夹持性能,且强化了连接器各组件之间的固持性,特别是针对具有薄型框体的连接器来说,更具有明显的效益。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仅仅限定在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凡是与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以及所能达成的效果相同或相仿,或属于本发明的变形或改良,均应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本发明诚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依法提出申请,盼早日准予专利。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包含本体座,其设有上插槽及复数个端子插槽;遮蔽外层,包覆于该本体座外侧,并与该本体座共同构成一容置空间,且设有复数个弹片;复数个导电端子,插置于该端子插槽内;夹持组件,延伸设有复数个夹持端子及复数个压接片,插置于该上插槽内,且藉该压接片与该弹片相互接触,使该夹持组件与该遮蔽外壳形成电性连接并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该遮蔽外层的弹片系置入该上插槽内,并与该压接片形成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该遮蔽外层的弹片上设有固定孔,而该压接片上设有突起部,藉由固定孔及突起部所构成的扣持机构,使该夹持组件与该遮蔽外壳形成电性连接并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干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夹持组件的压接片是间隔设置在每两夹持端子之间,并与夹持端子沿相同方向延伸,且压接片与夹持端子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两夹持端子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含该遮蔽外层向后侧延伸至接地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含在该上插槽与该遮蔽外层的弹片接触的一侧边上设有凸点,并与弹片的固定孔形成干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具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含设有复数个连接该上插槽的上下侧边的凸块,当该夹持组件插入该上插槽内,凸块即挡置在该第一间隙间及第二间隙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含该凸块是由上插槽的一侧边向另一侧边延伸,而未与另一侧边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含该凸块由下方顶靠在两夹持端子的连接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含于该第一凸块后侧设有一限位缺口,以对该夹持组件进行上下限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它是由本体座、遮蔽外壳、复数个导电端子及夹持组件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夹持组件是相对导电端子穿设固定在本体座上,且遮蔽外壳由与夹持组件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与本体座嵌合并包覆在本体座外侧;夹持组件设有复数个压接片,该压接片与遮蔽外壳的弹片在本体座内形成重叠且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干涉,从而使得夹持组件与遮蔽外壳不易脱离本体座或发生位移、松动等现象。此外,藉由上述干涉固定结构,夹持组件与导电端子具有更佳的夹持力,这样更利于对接连接器的固定。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897359SQ20051008159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韦冠仰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