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82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移动PDA、移动智能电话、移动POS机、WLAN终端等)的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宽频带、高增益的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产业的发展,移动终端天线的需求朝着多频段(例如GSM800/900/1800/1900Hz,WLAN2.4GHz/5.1GHz/5.8GHz等)、高增益、多使用状态(如折叠机的打开和合上状态、手持状态、腰挂状态或平放在桌上的状态等)的方向发展。现有的移动终端天线包括外置式和内置式两种。内置式天线美观、手机携带方便、天线防摔不易损坏,因此采用内置式天线的手机越来越普遍。内置式天线包括各种PIFA(倒F型)天线以及类似于外置天线技术的单极子(或螺旋)天线。由于内置天线要求体积小、结构紧凑,因此不容易实现多频段、高增益的性能,更不容易实现多状态下多个频段的良好匹配。如很多内置天线只覆盖GSM900/GSM1800或者GSM800/GSM1900两个频段,有的可以覆盖三个频段GSM900/GSM1800/GSM1900或者GSM800/GSM1800/GSM1900M。手机的整机生产厂家迫切希望生产4频段手机,4频段手机可以面向全球市场销售。如果不能研发和生产4频段手机,就只能用两个3频段手机来面向不同的市场,同一个机型需要研发生产两个不同的型号,这给生产和物料管理带来麻烦,不利于降低成本。
高性能的天线对手机的性能至关重要。采用高性能天线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信号传输、延长通话和待机时间、扩大信号覆盖区等。很多公司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的多频段内置天线。如美国专利商标局2004年4月22日公开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申请的US2004/0075610号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通讯终端的PIFA天线设备,参见附图1A,该天线设备包括分别接于不同接地点的两个天线平面,第一天线平面用于接收两个独立频段的信号,第二天线平面用于接收第三频段的信号,仅第一天线平面与射频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天线平面包围第二天线平面,二者能发生电磁耦合。该天线通过增加一块接地的耦合补片(即第二天线平面1000)的方式来拓展带宽,实现了除原有PIFA天线的两个频段以外的第三个频段的谐振。另一篇2003年3月20日公开的、由诺基亚公司申请的US2003/0052824号美国发明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提高了发射效率的内置多频段天线,如图1B所示,其也是通过增加接地耦合补片1000来实现多频段。另一种改进方案是通过增加回路个数的方式来拓展带宽,如图1(c)所示,该方案由于各回路没有独立的接地点,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上述各种改进方案尽管相对现有技术有一定进步,但仍没有取得突破而实现4个频段;另外效率也不高,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多频段、多使用状态下的良好天线匹配和高增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宽频带的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不仅能覆盖多个频段,实现多频段谐振,使得安装有这种天线的移动终端(如手机)能在全球市场销售和使用,方便了生产厂商的物料管理、有利于厂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实现多个频段、多使用状态下的良好匹配,另外还具有高效率、高增益的特点,从而提高通话质量、扩大信号覆盖区、延长通话和待机时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包括金属导体部分和承载所述金属导体部分的载体,所述金属导体部分与移动终端主板电连接,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回路,各所述信号回路起始于同一公共馈电点,终止于接地点;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具有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所述接地点。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至少一所述信号回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信号回路上除所述接地点以外的任意一点,另一端悬浮。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所述第二信号回路完全包围所述第一信号回路,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所述第二信号回路部分包围所述第一信号回路,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的其它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公共导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四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除具有所述公共馈电点之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具有一所述导体分支;或所述第二信号回路具有一所述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到所述馈电点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各具有一所述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到所述馈电点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具有两条所述导体分支,或所述第二信号回路具有两条所述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到所述馈电点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还可用导体连接片短接各信号回路,从而构成更多的信号回路。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在公共导体以外的部分可以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连接。
在给出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导体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五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三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第二信号回路和第三信号回路,三信号回路具有一段公共导体。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六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三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第二信号回路和第三信号回路,三条信号回路除具有所述公共馈电点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第二信号回路和第三信号回路各具有了一条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到所述馈电点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第二信号回路和第三信号回路中的一或两条信号回路具有两条导体分支,其它信号回路具有一条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各所述导体分支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到所述馈电点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根据设计的结果,还可用导体连接片短接各信号回路,从而构成更多的信号回路。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在公共导体以外的部分可以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回路和第一、第二信号回路除公共导体以外不再相连。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在公共导体以外的部分可以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回路和第三信号回路在公共导体以外的部分可以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再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四个所述信号回路。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四信号回路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点,且各信号回路分别具备一条导体分支。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四个信号回路具有三个接地点,其中第一、第二信号回路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点,第三、第四信号回路共用同一接地点;第三信号回路没有导体分支,第一、第二、第四信号回路各具备一导体分支。
当然,所述金属导体部分还可以包括四个以上的所述信号回路。
在给出上述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各个信号回路及其导体分支的导体的形状可以为折线、曲线、锯齿线、变宽线或空心线段,但并不限于上述形状。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回路、第二信号回路及其导体分支为曲线;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回路、第二信号回路及其导体分支为变宽线;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回路、第二信号回路是通过在金属导体上开槽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一种结构形式,该天线在移动终端主板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另一种结构形式,该天线在移动终端主板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再一种结构形式,该天线在移动终端主板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内,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外;所述移动终端主板上与天线的投影重合部分的地层开有缺口或具有条状栅网或栅格状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具有多个信号回路和至少两个物理位置不同的接地点,信号回路上还可以设有导体分支,因此可以计算信号回路和接地点的数量、各回路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支的数量及位置等,使计算设计出的天线不仅具有多频段特性,能实现多个频段的谐振,从而使得安装有这种天线的移动终端(如手机)能覆盖多个频段,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和使用,方便了生产厂商的物料管理;而且能实现天线在多个频段、多使用状态下的良好匹配,另外还具有高效率、高增益的特点,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性能和网络的运行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A为US 2004/0075610号美国发明专利申请所披露的移动终端天线结构示意图;图1B为US 2003/0052824号美国发明专利申请所披露的内置宽频带多回路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现有技术中多回路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100上的状态示意图;图2C为图2A所示天线中两个信号回路在公共导体以外的部分由一个导体连接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两信号回路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两信号回路分别位于公共导体的两侧;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两信号回路除公共馈电点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两信号回路各具有一导体分支;图5B为图5A所示天线中两个信号回路之间由一导体连接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两信号回路各具有一导体分支;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信号回路不具备导体分支,第二信号回路具有两条导体分支;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第一信号回路有两个导体分支,第二信号回路有一个导体分支;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三信号回路,三信号回路具有公共导体,第一信号回路没有导体分支,第二、第三信号回路各具备一导体分支;图8B为图8A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替换型式,其三信号回路各具备一导体分支;图8C为图8A所示优选实施例的再一种改进结构,其第一、第二信号回路和第二、第三信号回路各由一导体连接片连接;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三信号回路,三信号回路除具有公共馈电点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第一、第二信号回路由一导体连接片连接;第二、第三信号回路也由一导体连接片连接;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四个信号回路的结构;所示四个信号回路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点,各回路分别具备一条导体分支;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四信号回路的结构;所示四个信号回路具有三个接地点,其中第三、第四信号回路共用同一接地点;第三信号回路没有导体分支,第一、第二、第四信号回路各具备一导体分支;图12A为上述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型式,其形成信号回路的导体形状为曲线,第一信号回路的导体分支为折线;图12B为上述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型式,其形成信号回路及导体分支的导体形状为变宽线;图12C为上述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形式,其中信号回路是通过在金属导体上开槽实现的。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一种结构型式,该天线的投影全部位于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外;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另一种结构型式,该天线的投影全部位于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内;图15A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再一种结构型式,该天线的投影部分位于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内,部分移动终端主板的投影范围之外,移动终端主板上的地层成形有缺口;图15B为图15A所示结构型式的替换型式,图中示出了地层成形有栅网状结构;图16A为本实用新型的宽频带多回路终端天线的一种应用实例测试结果;
图16B为本实用新型的宽频带多回路终端天线的另一种应用实例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前,先解释或定义所涉及到的相关术语所谓“馈电点”,系指天线与移动终端主板的起始电连接点,也即移动终端主板的射频输入与输出的端口,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回路的起点;所谓“接地点”,系指天线与移动终端主板的参考地层的物理连接点,也即本实用新型信号回路的终点,其与馈电点的参考接地点之间由导体连通,从而形成回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具有多个接地点,各接地点由金属导体(即地层)连通;所谓“信号回路”,系指起始于馈电点、终止于各接地点的任意一条由金属导体构成的非经典传输线型通路;各信号回路之间的关系(完全包围、部分包围等)系指将所述信号回路展开成平面后,各信号回路之间的位置关系。
参见图2A、2B,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包括金属导体部分(图中黑色宽线条所示)和承载所述金属导体部分的载体,所述载体可以是但不限于FPC(柔性印刷电路板)、PCB(印刷电路板)、单独的塑料结构件或者终端机壳,所述金属导体可以是但不限于铜箔,或者电镀、印刷的金属导体等,这些皆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附图中也未示出。如图2B中所示,所述金属导体部分与移动终端主板100电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即为移动终端的主线路板,根据需要上面印刷有信号的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及控制电路等。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回路,各所述信号回路起始于同一公共馈电点1,终止于接地点;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具有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所述接地点。同时所述信号回路可以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信号回路上除所述接地点以外的任意一点,另一端悬浮。由于具有多个信号回路和至少两个物理位置不同的接地点,信号回路还设有导体分支,因此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设计信号回路的数量、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接地点的位置、分支的数量及设置方式等,使得设计出的天线能实现宽频带、高增益,以及在多种使用状态下的良好匹配。
如图2A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如图中所示,所述第一、第二信号回路10、20起始于同一公共馈电点1,分别终止物理位置不同的两接地点2、3(标号下同),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完全包围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
如图3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部分包围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
如图4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的其它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公共导体5的两侧。
参见图5A,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四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除具有所述公共馈电点1之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
上述各实施例都为两信号回路的结构,两信号回路的位置关系不同,其频段特性也不相同,因此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能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另外还能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导体分支,如图2A及图3至5所示,上述第一至第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各具有一所述导体分支12、22;所述导体分支12或22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10或20的连接点11、21到所述馈电点1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当然,所述导体分支还可采用其它的设计,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五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不具备导体分支,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具有两条所述导体分支22;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六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具有两条导体分支12;第二信号回路20具有一条导体分支22。
根据设计的结果,还可用导体连接片短接各信号回路,从而构成更多的信号回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在公共导体5以外的部分可以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9连接;在上述第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可以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9连接。图2C和图5B示出了第一、第二信号回路10、20由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的结构。
参见图8A,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七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三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30;三信号回路起始于公共馈电点1,终止于各自的接地点2、3、8;三信号回路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第一信号回路10不具备导体分支,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30各具有了一条导体分支22、32。参见图8B,作为该实施例的一种替换型式,所述三信号回路10、20、30各具备一导体分支12、22、32。
参见图9,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八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三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30,三条信号回路除具有所述公共馈电点1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各信号回路分别终于接地点2、3、8,第一、第三所述信号回路10、30分别具备一导体分支12、32。当然,所述导体分支根据计算的结果也可设计成其它形式,如其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30中的一或两条信号回路具有两条导体分支,其它信号回路具有一条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12、22、32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11、21、31到所述馈电点1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如图8C中所示,作为对上述第七种优选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在公共导体5以外的部分由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与第三信号回路30在公共导体5以外的部分由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同理,如图9中所示,作为对第八种优选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信号回路和第二信号回路20由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与第三信号回路30由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当然,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两信号回路之间完全可以设计成由多片导体连接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天线的所述金属导体还可以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信号回路,参见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金属导体包括四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第三信号回路30、第四信号回路40,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信号回路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点2、3、8、8’,且各具备一条导体分支12、22、32、42。
参见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金属导体部分也包括四个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第三信号回路30和第四信号回路40,与第十实施例不同的是,所示四个信号回路具有三个接地点2、3、8,其中第三、第四信号回路共用同一接地点8;第三信号回路没有导体分支,第一、第二、第四信号回路各具备一导体分支12、22、42。
在给出上述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各个信号回路及其导体分支的导体的形状可以为折线、曲线、锯齿线、变宽线或空心线段,但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参见图12A、12B,图中分别示出了第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信号回路10、20及其导体分支12、22为曲线及变宽线的结构,图12C示出了通过在金属导体上开槽实现信号回路的天线结构形式。
将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安装于移动终端主板100上,该天线与移动终端主板100的位置关系及移动终端主板100地层的结构,也会影响天线的频段特性。
参见图13,图中示出将该天线与移动终端主板100电连接后,该天线在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法线方向(即垂直于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外。其中A图为天线和移动终端主板的关系示意图,B图为移动终端主板的侧视图,可以看出天线在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外。
参见图14,图中示出将该天线与移动终端主板电连接后,该天线在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内。其中A图为天线和移动终端主板的关系示意图,B图为移动终端主板的侧视图,可以看出天线在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内。
参见图15A,图中示出将该天线与移动终端主板电连接后,该天线在法线方向上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内,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外;其中A图为天线和移动终端主板的关系示意图,B图为移动终端主板的侧视图,可以看出天线在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内,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外。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上与天线的投影重合部分的地层有缺口101;根据设计的结果,也可将地层制成其它形状,如图15B所示,该天线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位置关系与图15A所示方案相同,即该天线在法线方向上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内,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外;图中A为天线和移动终端主板的关系示意图,B为移动终端主板的侧视图。与图15A所示方案不同的是,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上与天线的投影重合部分的地层有条状栅网102,当然还地层的还可制成其它结构如栅格状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图16A为本实用新型的宽频带多回路终端天线的一种应用实例测试结果示意图;该天线覆盖了GSM800/900/1800/1900以及UMTS五个频段。
图16B为本实用新型的宽频带多回路终端天线的另一种应用实例测试结果示意图。该天线在GSM850/GSM900/GSM1800/GSM1900四个频段匹配良好。
上述优选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指引下,还可做出各种变形和变换,如设置五个信号回路,因此所有等同技术方案都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包括金属导体部分和承载所述金属导体部分的载体,所述金属导体部分与移动终端的主板(100)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回路,各所述信号回路起始于同一公共馈电点(1),终止于接地点;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具有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所述接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信号回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信号回路上除所述接地点以外的任意一点,另一端悬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完全包围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部分包围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二者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的其它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公共导体(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三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30);三信号回路具有一段公共导体(5)。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导体(5)的长度为0.001至8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除具有所述公共馈电点(1)之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8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具有一所述导体分支(12);或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具有一所述导体分支(22);所述导体分支(12)或(22)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10)或(20)的连接点(11、21)到所述馈电点(1)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8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各具有一所述导体分支(12、22);所述导体分支(12、22)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11、21)到所述馈电点(1)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8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具有两条所述导体分支(12),或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具有两条所述导体分支(22);所述导体分支(12、22)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11、21)到所述馈电点(1)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12.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在公共导体(5)以外的部分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9)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由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片(9)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三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为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30),三条信号回路除具有所述公共馈电点(1)外没有其它公共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6或14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10)各具有了一条导体分支(12、22、32);所述导体分支(12、22、32)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其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11、21、31)到所述馈电点(1)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16.根据权利要求6或14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和第三信号回路(10)中的一或两条信号回路具有两条导体分支,其它信号回路具有一条导体分支;所述导体分支的长度为0.1至80毫米,各所述导体分支与所述信号回路的连接点到所述馈电点(1)的距离为该信号回路导体总长度的10%至90%。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在公共导体(5)以外的部分由至少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与第三信号回路(30)在公共导体(5)以外的部分由至少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回路(10)和第二信号回路(20)由至少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回路(20)与第三信号回路(30)由至少一导体连接片(9′)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8或14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在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内。
2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8或14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在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外。
2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8或14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在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内,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的投影范围之外。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上与天线的投影重合部分的地层开有缺口(101)。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100)上与天线的投影重合部分的地层具有条状栅网或栅格状结构(102)。
24.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8或14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信号回路(10、20、30)及其导体分支的导体的形状为折线、曲线、锯齿线、变宽线或空心线段。
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信号回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四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第三信号回路(30)和第四信号回路(40),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信号回路(10、20、30、40)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点(2、3、8、8′),且各具有一条导体分支(12、22、32、42)。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四个所述信号回路,分别第一信号回路(10)、第二信号回路(20)、第三信号回路(30)和第四信号回路(40),所述第一、第二信号回路(10、20)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点(2、3),所述第三、第四信号回路共用同一接地点(8);所述第一、第二、第四信号回路(10、20、40)各具备一导体分支(12、22、4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宽频带多回路移动终端天线,包括金属导体部分和承载所述金属导体部分的载体,所述金属导体部分与移动终端主板电连接,所述金属导体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回路,各所述信号回路起始于同一公共馈电点,终止于接地点;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信号回路具有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所述接地点。该天线不仅能覆盖多个频段,实现多频段谐振,使得安装有这种天线的移动终端(如手机)能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使用,方便了生产厂商的物料管理、便于厂家降低成本;而且能实现多使用状态下的良好匹配,另外还具有高效率、高增益的特点,从而提高通话质量、扩大信号覆盖区、延长通话和待机时间。
文档编号H01Q21/30GK2765337SQ200520000478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6日
发明者于伟 申请人:安特迅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