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218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电容器放电的专用工具,是一种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所使用的现有电容器放电工具,存在放电效率低,放电时间长的缺点。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放电工具只装有一个放电触头在对电容器组上的多个电容器时行放电时,工作人员必须对每个电容器进行相同放电循环的重复操作,至使整个放电过程操作繁琐,放电时间冗长。例如,某变电站拥有35KV电容器组共6组,每组电容器分三排两列,每排7支,共计84支,6组合计504支,当需对电容器组进行放电时,工作人员则必须进行504次放电循环的反复操作,既浪费了时间和又浪费人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它可对电容器组上的多个电容器同时放电,可有效地提高放电工作效率,缩短放时间,并可节省大量人力,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它包括绝缘杆,接地线和放电架,放电架由连接板和至少两根导电杆连接构成,每根导电杆的上端与一个放电触头连接,绝缘杆的上端与接地线上端连接,接地线上端与连接板连接。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它包括绝缘杆,接地线和放电架,放电架由连接板和四根导电杆连接构成,每根导电杆的上端与一个放电触头连接,绝缘杆的上端与接地线上端连接,接地线上端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上安装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第三导电杆和第四导电杆,第一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一放电触头连接,第二导电杆上端与第二放电触头连接,第三导电杆上端与第三放电触头连接,第四导电杆上端与第四放电触头连接。第一放电触头、第二放电触头、第三放电触头和第四放电触头可均是弧形触头。接地线的上端与换向角铁的第一翼板连接,换向角铁的第二翼板上安装连接板。接地线的下端与线夹式接地端连接,线夹式接地端由支架、螺杆、旋转把手和压紧板连接构成,支架上安装螺杆,螺杆的上端安装旋转把手,螺杆的下端与压紧板铰连。接地线的上端与换向角铁的第二翼板连接,第二翼板与连接板连接。支架上设有导轨,压紧板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卡在导轨上。绝缘杆下端与加长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装有多个放电触头,能对多个电容器同时放电,可成倍的减少放电循环的操作次数,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它的接地线下端与线夹式接地端连接,使接地线能直接与室内中央位置的中性点接地极连接,使同样长度的接地线,可触及室内任何位置的电容器,达到一次接地便可完成整组电容器的放电工作,无需再频繁更换接地极位置的良好效果。它的触点均是弧形触点,触点与电容器放电部位连接更牢靠,能解决原有放电工具在放电过程中易与放电部位滑脱的问题,确保放电工作正常进行。它的绝缘杆下部可加装加长杆,并且放电架可调整90度,以方便工作人员在无需借助梯子情况下,对高层的电容器进行放电。它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接地线7的上端与换向角铁9的第一翼板15连接,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上安装连接板3,导电杆的方向与绝缘杆11平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接地线7的上端与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连接,第二翼板6与连接板3连接,导电杆的放向与绝缘杆11垂直;图3是图1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它包括绝缘杆11,接地线7和放电架,放电架由连接板3和至少两根导电杆连接构成,每根导电杆的上端与一个放电触头连接,绝缘杆11的上端12与接地线7上端连接,接地线7上端与连接板3连接。放电触头均是弧形触头。放电架上的连接板3上安装四根导电杆时使用效果最好,连接板3上可安装第一导电杆2、第二导电杆16、第三导电杆18和第四导电杆17,第一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一放电触头1连接,第二导电杆16上端与第二放电触头21连接,第三导电杆18上端与第三放电触头20连接,第四导电杆17上端与第四放电触头19连接。第一放电触头1、第二放电触头21、第三放电触头20和第四放电触头19可均是弧形触头。接地线7的上端与换向角铁9的第一翼板15连接,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上安装连接板3。接地线7的上端与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连接,第二翼板6与连接板3连接。接地线7的下端与线夹式接地端10连接,线线夹式接地端10由支架25、螺杆26、旋转把手27和压紧板24连接构成,支架25上安装螺杆26,螺杆26的上端安装旋转把手27,螺杆26的下端与压紧板24铰连。支架25上设有导轨22,压紧板24的一端设有凹槽23,凹槽23卡在导轨22上。绝缘杆11下端与加长杆8连接,绝缘杆11与加长杆8可以是螺纹连接。图中5是第一螺栓,4是第一螺母,14是第二螺栓,13是第二螺母。本实用新型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各零部件并组装。当对下层电容器进行放电时,先将线夹式接地端10与室内中央位置的中性点接地极连接,连接时转动旋转把手27,旋转把手27带动螺杆26转动,由于螺杆26与压紧板24相铰连,且压紧板24只可在凹槽23作用下沿导轨22方向往复运动,因此,螺杆26相对压紧板24转动,并带动压紧板24配合支架25夹紧接地极;再将绝缘杆11的上端12、接地线7的上端和换向角铁9的第一翼板15用第二螺栓14和第二螺母连接固定,将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上通过第一螺栓5和第一螺母4连接固定连接板3,使第一、二、三、四导电杆的方向与绝缘杆11平行;最后将四根导电杆上端的四个放电触头与四个电容器放电部位连接放电。当对上层电容器进行放电时,先将线夹式接地端10与室内中央位置的中性点接地极连接,连接方向与下层放电时相同;再将绝缘杆11上端12、接地线7的上端和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连接与连接板3通过第一螺栓5和第一螺母4连接固定,使四根导电杆的放向与绝缘杆11垂直,然后在绝缘杆11的下端安装加长杆8;最后将四根导电杆上端的四个放电触头与四个电容器放电部位连接放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绝缘杆(11),接地线(7)和放电架,放电架由连接板(3)和至少两根导电杆连接构成,每根导电杆的上端与一个放电触头连接,绝缘杆(11)的上端(12)与接地线(7)上端连接,接地线(7)上端与连接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放电触头均是弧形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板(3)上安装第一导电杆(2)、第二导电杆(16)、第三导电杆(18)和第四导电杆(17),第一导电杆(2)的上端与第一放电触头(1)连接,第二导电杆(16)上端与第二放电触头(21)连接,第三导电杆(18)上端与第三放电触头(20)连接,第四导电杆(17)上端与第四放电触头(1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放电触头(1)、第二放电触头(21)、第三放电触头(20)和第四放电触头(19)可均是弧形触头。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接地线(7)的上端与换向角铁(9)的第一翼板(15)连接,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上安装连接板(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接地线(7)的下端与线夹式接地端(10)连接,线夹式接地端(10)由支架(25)、螺杆(26)、旋转把手(27)和压紧板(24)连接构成,支架(25)上安装螺杆(26),螺杆(26)的上端安装旋转把手(27),螺杆(26)的下端与压紧板(24)铰连。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接地线(7)的上端与换向角铁(9)的第二翼板(6)连接,第二翼板(6)与连接板(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接地线(7)的下端与线夹式接地端(10)连接,线线夹式接地端(10)由支架(25)、螺杆(26)、旋转把手(27)和压紧板(24)连接构成,支架(25)上安装螺杆(26),螺杆(26)的上端安装旋转把手(27),螺杆(26)的下端与压紧板(24)铰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支架(25)上设有导轨(22),压紧板(24)的一端设有凹槽(23),凹槽(23)卡在导轨(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杆(11)下端与加长杆(8)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触头电容器组放电器,它包括绝缘杆,接地线和放电架,放电架由连接板和至少两根导电杆连接构成,每根导电杆的上端与一个放电触头连接,绝缘杆的上端与接地线上端连接,接地线上端与连接板连接。它可对电容器组上的多个电容器同时放电,可有效地提高放电工作效率,缩短放时间,并可节省大量人力,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11/11GK2842823SQ200520087818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方正, 钱庆林, 王肃, 刘矞, 刘博 , 郭百艳, 徐奎公, 任光, 于兆祥 申请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