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07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的端子箱。
技术背景近年,由于关心环境问题的提高,因此关注环境中容易发电的系统,例如 用太阳能电池模件进行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作为此太阳能发电系统,已知 在建筑物的屋顶等处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件敷设成矩阵状并进行太阳能发电 的系统。在这种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各太阳能电池模件具有端子箱,以便将相 邻敷设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相互电连接,并取出各太阳能电池模件产生的电力。此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中设置旁路二极管,以便在太阳能电池模件的 部分太阳能电池背阴等情况下,防患反向电流流到该太阳能电池模件于未然。 将旁路二极管配置在端子箱内的端子板之间,与太阳能电池模件并联连接。作 为这种旁路二极管,例如专利文献1中已知使用组件型二极管的太阳能电池模 件用端子箱。专利文献l:特开2004 — 289818号公报如上文所述,太阳能电池模件的部分太阳能电池背阴等情况下,旁路二极 管中流通电流的结果,使旁路二极管发电。因此,端子箱内仅配置旁路二极管 时,由于旁路二极管发热造成的温度升高,使旁路二极管本身损坏,或周边的 构件劣化。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温度升高,并防止旁路二极管损坏,端子箱内 需要设置传热性良好的金属板等,作为散热用的构件,散掉旁路二极管的热。然而,组件型二极管用合成树脂等以模塑方式加以形成,存在其散热性不 足的缺点。因此,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中,在将组件型二极管用作旁路二 极管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散热所需的散热片的表面面积,避免旁路二极管温度 升高。此组成中,需要配置散热片的空间,存在端子箱大型化并导致成本提高
的问题。而且,由于端子箱大型化,用作绝缘密封的硅树脂的量增多,存在导 致成本提高的问题。以往,端子板与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子连接的作业困难。具体而言, 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子通常设置例如铜箔等金属箔,但利用锡焊将该金 属箔连接到金属板时,必须一面一手使用镊子等使金属箔固定在端子板的规定 位置, 一面用另一手移动烙铁,进行连接。这样,端子板与太阳能电池模件侧 的输出端子连接的作业困难,要求熟练。本发明使鉴于上述已有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谋求改 善散热性同时还能实现降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发明内容本发明构成解决上述课题用的手段如下。即,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 端子箱,在箱主体内设置多个端子板,在这些多个端子板中相邻的2个端子板 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其中,对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散热部,该各散热部具有 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块散热片。根据这种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将各散热部的散热片划分成多 块,并设置得相互重叠,所以各散热部的散热片的总面积变大,散热片的散热 量加大。因此,与仅用1块散热片构成散热部时相比,配置散热所需表面积的散热片用的空间小就可对付。即,能抑制各散热部的散热片的2维方向的扩大, 能在箱主体内的有限空间配置高效率的散热片。于是,能高效率散热。据此, 即使将散热性不足的组件型二极管用作旁路二极管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旁 路二极管的发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其结果,能谋求箱主体小型化,进而能谋求 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小型化,可实现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太阳能电池模 件用端子箱小型化,绝缘密封用的硅树脂的填充量减小,能谋求降低成本。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中,可具有将连接所述端子板的连接电 缆固定在所述箱主体用的固定构件,并且将所述各散热部的至少1块散热片配 置成夹在所述箱主体与所述固定构件之间。以往,将连接电缆固定在箱主体用的固定构件与箱主体之间为无用空间,但根据上述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在以往的无用空间配置各散热部 的部分散热片,因此能有效利用箱主体内部的空间。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中,可将所述固定构件的一部分配置成 夹在所述端子板与该端子板下方的散热片之间。根据这种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能利用夹在端子板与散热片之 间的固定构件确保稳定绝缘。据此,能縮短稳定绝缘所需的端子板与各散热部 的散热片的距离。结果,能抑制箱主体上下方向的尺寸,进而能谋求太阳能电 池模件用端子箱的小型化。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中,可在所述箱主体的底部形成固定所 述各散热部的多块散热片用的固定用凸起,并将各固定用凸起依次插入分别形 成在所述各散热部的多块散热片的插入孔和形成在所述旁路二极管的插入孔, 利用该固定用凸起的顶部的加热形变将所述各散热部的多块散热片和所述旁 路二极管固定在箱主体。根据这种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能用简便的固定方法不仅将各 散热部的多块散热片而且将旁路二极管方便且可靠地固定在箱主体。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在箱主体内设置2 个端子板,在这2个端子板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其中,对所述旁路二极管设 置散热部,该各散热部具有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块散热片。根据这种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根据这种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 件用端子箱,将各散热部的散热片划分成多块,并设置得相互重叠,所以各散 热部的散热片的总面积变大,散热片的散热量加大。因此,与仅用l块散热片 构成散热部时相比,配置散热所需表面积的散热片用的空间小就可对付。即, 能抑制各散热部的散热片的2维方向的扩大,能在箱主体内的有限空间配置高 效率的散热片。于是,能高效率散热。据此,即使将散热性不足的组件型二极 管用作旁路二极管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旁路二极管的发热造成的温度升 高。结果,能谋求箱主体小型化,进而能谋求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小型化, 可实现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小型化,绝缘密封用的 硅树脂的填充量减小,能谋求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在箱主体内设置 多个端子板,在这些多个端子板中相邻的2个端子板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其 中,所述端子板具有上下2块的板状体,以各上下2块板状体之间夹入太阳能 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的状态连接该输出端。根据这种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能以将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 出端子插入到端子板的上下板状体之间的方式,进行对端子板连接位置的太阳 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子的对位。而且,能将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以插 入状态固定在端子板,从而能使端子板与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连接的作 业的操作性提高。本发明由于上述组成,各散热部的散热片的总面积变大,散热片的散热量 加大。因此,与仅用l块散热片构成散热部时相比,配置散热所需表面积的散 热片用的空间小就可对付。即,能抑制各散热部的散热片的2维方向的扩大,能在箱主体内的有限空间配置高效率的散热片。于是,能高效率散热。据此, 即使将散热性不足的组件型二极管用作旁路二极管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旁 路二极管的发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其结果,能谋求箱主体小型化,进而能谋求 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小型化,可实现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太阳能电池模 件用端子箱小型化,绝缘密封用的硅树脂的填充量减小,能谋求降低成本。


图1是图示一本发明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从连接电缆导入方向看图1所示端子箱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图5是图1中的C-C剖视图。图6是图1中的D-D剖视图。图7是图1中的E-E剖视图。图8是图示图1的端子箱的箱主体的底部的俯视图。图9是图示图1的端子箱的箱主体内配置的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io是图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中使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端子板的俯视图。图11是图IO中的F-F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端子板的关键部侧视图。图13是图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中使用又一实施方式的端子板 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G-G剖视图。图15是图13中的端子板的关键部侧视图。标号说明IO是端子箱,ll是箱主体,16是固定用凸起,18是端子板,20是旁路二 极管,20a是插入孔,22是连接电缆,24是固定构件,24a是伸出部分,30、 40、 50是散热部,31、 41、 51是上侧散热片,31c、 41c、 51c是插入孔,32、 42、 52是中央散热片,32c、 42c、 52c是插入孔,33、 43、 53是下侧散热片, 33c、 43c、 53c是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 化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应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以下简称为"端子箱")中,l个端 子箱中设置的端子板的数量为多个,无专门限定。下文中,说明设置4个端子 板的情况。图1是图示应用本发明的端子箱的内部的俯视图,图2是从连接电缆导入 方向看图l所示端子箱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 中的B-B剖视图,图5是图1中的C —C剖视图、图6是图1中的D-D剖 视图,图7是图1中的E-E剖视图。图8是图示图1的端子箱的箱主体的底 部的俯视图,图9是图示图1的端子箱的箱主体内配置的散热片的立体图。为 了方便,决定方向如下。如图l所示,端子箱10中,将排列2条连接电缆的 方向取为左右方向,将连接电缆22、 22被导入到箱主体11的方向取为前后方向。将图1 图7所示的端子箱IO装在表面设置相互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 (省略图示)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省略图示)的背面侧。由在建筑物屋顶敷设成例如 矩阵状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模件进行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可通过用 这种端子箱10,将相邻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相互电连接,并取出各太阳能电 池模件发生的电力。利用例如变性PPO(氧化聚亚苯)或ABS(丙烯腈一 丁二烯一苯乙烯)那样的具 有耐气候性、电绝缘性、抗冲击性、耐热性、难燃性这些特性的合成树脂等, 将端子箱IO的箱主体11成形为箱形。此箱主体11的上表面侧开口,同时还 在底面侧形成多个(本例中为4个)连接用孔12、 12、……。还在侧壁形成2个 导入电缆用的凹部13、 13。在箱主体11的底部形成固定端子板19的固定座 14、固定端子板18用的固定用凸起15、固定旁路二极管20和后面阐述的散热 片用的固定用凸起16(图8)。而且,在上表面侧的开口安装未图示的板状盖体, 形成能封闭的结构。在箱主体ll内部的空间填充绝缘树脂(例如硅树脂等),对 箱主体11内部的电连接部进行树脂密封。在箱主体11的内部具有4个端子板18、 18、……。按规定间隔排列并配置 这4个端子板18、 18、……。将各端子板18的一端(前端)配置成朝向箱主体的 连接用孔12。而且,在各端子板18的一端利用锡焊连接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 输出端(省略图示)。将端子板18的一部分(后部)装载在固定电缆用的固定构件 24的伸出部分24a,不与后面阐述的散热片接触(参考图5、图6、图7)。为了 能方便地进行对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的端子板18的连接作业,在各端 子板18的基部18a的前端部预先形成焊锡层19。4个端子板18、 18、……中配置在左右两端的2个端子板18、 18包含与太 阳能电池模件的输出端连接的基部18a、从该基部18a往左右一方向延伸的连 接二极管用的二极管连接部18b、以及从基部18a往后方延伸的连接电缆用的 电缆连接部18c。在基部18a形成固定用的安装孔18d。与此相对应,4个端子 板18、 18、……中配置在左右两端以外的2个端子板18、 18包含基部18a和 往左右两个方向延伸的2个连接二极管用的连接部18b、 18b。也同样在基部
18a形成固定用的安装孔18d。将各端子板18配置在箱主体11的固定座14,利用插入到各端子板18的安 装孔18d的固定用凸起15固定在箱主体11上。将端子板18配置到箱主体n 时, 一面在端子板18的安装孔18d中插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5, 一面在 固定座14的槽(凹部)14a中嵌入端子板18的基部18a。然后,使从安装孔18d 伸出的固定用凸起15的顶部发生加热形变,从而将端子板18固定在箱主体11。在箱主体11内部的相邻的2个端子板18、 18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20,本 例的情况下,用于1个端子箱10的旁路二极管20为3个。将旁路二极管2() 与太阳能电池模件并联在2个端子板18、 18之间,因而防患反向电流流到太 阳能电池模件于未然。本例中,作为旁路二极管20,使用以合成树脂等用模塑 方式形成的组件型二极管。在箱主体ll内配置旁路二极管20时,利用锡焊将旁路二极管20的引线部 分连接到端子板18的连接部18b。这时,在形成于旁路二极管20的前端部分 的插入口 20a中插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6,又使固定用凸起16的顶部发 生加热形变,从而将旁路二极管20固定在箱主体1、与散热片对箱主体ll的 固定一起进行此旁路二极管20的固定,后面将阐述。箱主体11内部具有多个散热部。本例中,设置对各旁路二极管20的散热 部30、 40、 50。设置散热部30、 40、 50用作散掉旁路二极管20的热用的散热 用途,因而避免旁路二极管20发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利用例如铝、铜、不锈 钢等传热性良好的金属板形成散热部30、 40、 50的作为散热用构件的散热片。 后面阐述散热部30、 40、 50。将连接电缆22、 22连接在箱主体11内部的左右两端的端子板18、 18上。 将连接电缆22从形成于箱主体11的侧壁的导入电缆用的凹部13导入到箱主 体11内部,与端子板18的电缆连接部18c连接。然后,连接电缆22、 22从上 侧蒙上固定电缆用的固定构件24(参考图3、图7)。用与箱主体ll相同的材料 形成固定构件24,并利用超声波焊接将其装定在箱主体11。因而,将连接电 缆22、 22固定在箱主体11。另一方面,在箱主体ll的外部,将连接电缆22、 22分别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3连接,并可通过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3与其它太
阳能电池模件具有的端子箱10的连接电缆22等相互连接。还在固定构件24的前端侧设置往前方伸出的薄的伸出部24a,在该伸出部24a装载端子板18的 一部分(后部)(参考图5、图6、图7)。接着,参照图l、图8、图9等,详细说明散热部30、 40、 50。如上文所述,对端子箱10具有的各旁路二极管20,设置散热部30、 40、 50。本例中,分别对左侧的旁路二极管20、中央的旁路二极管20和右侧的旁 路二极管20设置散热部30、散热部40和散热部50。这些左侧、中央、右侧 的散热部30、 40、 50分别具有相互上下重叠配置的多块散热片。各散热部30、 40、 50具有的散热片的数量无专门限定,但本例中具有上中下3块散热片。这里,说明对左侧的旁路二极管20的散热部30。散热部30设置相互上F 重叠配置的上侧的散热片31、中央的散热片32和下侧的散热片33。将这上中 下3块散热片31、 32、 33依次装载在箱主体11内,还在上侧的散热片31上 装载旁路二极管20。上侧的散热片31和下侧的散热片33为俯视呈实质上L形的相同形状,而 且将其配置在俯视 一致的位置。上侧的散热片31包含往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 部分31a和从该前后部分31a的前端部往左侧伸出的伸出部分31b(下侧的散热 片33也相同)。而且,前后部分31a中形成插入上述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 16的插入孔31c。另一方面,中央的散热片32为俯视呈实质上L形,包含往前后方向延伸的 前后部分32a和从该前后部分32a的后端部往右侧伸出的伸出部分32b。而且, 前后部分32a中形成插入上述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6的插入孔32c。将此 中央的散热片32配置成前后部分32a的一部分与上下的散热量31 、 33的前后 部分31a、 33a的一部分相互上下重叠。各散热片31、 32、 33的插入孔31c、 32c、 33c中插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6,因而将各散热片31、 32、 33固定 在箱主体11。在中央的散热片32上装载上述固定电缆用的固定构件24。将3块散热片31、 32、 33配置如下,从而在箱主体11内形成散热部3()。 首先,将下侧的散热片33配置在箱主体11的底部。这时,在插入孔33c中插 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6。其次,在下侧的散热片33的前后部分33a和箱
主体11的底部上,以插入孔32c中插入固定用凸起16的方式装载中央的散热片32。接着,在中央的绝热片32的前后部分32a上,以插入孔32c中插入固 定用凸起16的方式装载上侧的散热片31。又,在上侧的散热片31的前后部分 31a上,以旁路二极管20的前端部分的插入孔20c中插入固定用凸起16的方 式装载旁路二极管20。这样在箱主体11内依次装载上中下3块散热片31、 32、 33和旁路二极管20。然后,使从旁路二极管20的插入孔20a伸出的固定用凸 起16的顶部发生加热形变,从而将旁路二极管2和3块散热片31、 32、 33固 定在箱主体ll。即使这种简单的固定方法,也能方便且可靠地不仅将散热部 30的3块散热片31、 32、 33而且将旁路二极管20—起固定在箱主体11。接着,说明对右侧的旁路二极管20的散热部50。散热部50在配置成与上 述对左侧的旁路二极管20的散热部30左右对称方面具有特征,其它方面相同。 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散热部50设置相互上下重叠配置的上侧的散热片51、 中央的散热片52和下侧的散热片53。将这上中下3块散热片51、 52、 53依次 装载在箱主体ll内,还在上侧的散热片51上装载旁路二极管20。接着,说明对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的旁路二极管20的散热部40。将左右 方向的中央的散热部40设置在上述左右两端的散热部30与50之间,并设置 成与散热部30、 50相互不接触。散热部40中设置上下重叠配置的上侧的散热 片41、中央的散热片42和下侧的散热片43。将这上中下3块散热片41、 42、 43依次装载在箱主体11内,还在上侧的散热片41上装载旁路二极管20。上侧的散热片41和下侧的散热片43为俯视呈实质上T形的相同形状,而 且将其配置在俯视一致的位置。上侧的散热片41包含往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 部分41a和从该前后部分31a的前端部往左右双方伸出的伸出部分41b(下侧的 散热片43也相同)。而且,前后部分41a中形成插入上述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 起16的插入孔41c。另一方面,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散热片42为俯视呈实质上T形,包含往前后 方向延伸的前后部分42a和从该前后部分42a的后端部往左右双方伸出的伸出 部分42b。而且,前后部分42a中形成插入上述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6的 插入孔42c。将此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散热片42配置成前后部分42a的一部分与
上下的散热量4K 43的前后部分41a、 43a的一部分相互上下重叠。各散热片 41、 42、 43的插入孔41c、 42c、 43c中插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6,因而 将各散热片41、 42、 43固定在箱主体11。在散热片42上装载上述固定电缆用 的固定构件24。散热部40的3块散热片41、 42、 43配置在箱主体11内的方 法与上述散热部30时相同,省略详细说明。如上文所述,端子箱10中,设置对各旁路二极管20的散热部30、 40、 50。 而且,各散热部30、 40、 50的上侧的散热片31、 41、 51直接连接旁路二极管 20,所以能高效率地散掉旁路二极管20的热。又,将各散热部30、 40、 50的散热片划分成3块,并设置得上下重叠,所 以各散热部30、 40、 50的散热片的总面积变大,各散热部30、 40、 50的散热 片的散热量加大。因此,与仅用l块散热片构成各散热部30、 40、 50时相比, 配置散热所需表面积的散热片用的空间小就可对付。即,能抑制各散热部30、 40、 50的散热片的2维方向(前后左右方向)的扩大,能在箱主体11内的有限空 间配置散热量大的散热片,从而能高效率散热。因而,即使将组件型二极管用作旁路二极管20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旁 路二极管的发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其结果,能谋求箱主体ll小型化,进而能 谋求端子箱10小型化,可实现降低成本。而且,由于端子箱10小型化,绝缘 密封用的硅树脂的填充量减小,能谋求降低成本。又,将各散热部30、 40、 50的中央的散热片32、 42、 52的一部分配置成 夹在固定两端用的固定构件24与箱主体11的底部之间。以往,固定构件24 的下方为无用空间,但本例中该处配置散热片32、 42、 52的一部分,所以能有效利用箱主体11内部的空间。如上文所述,在固定构件24的伸出部分24a装载端子板18的一部分(后部), 并且端子板18不与各散热部30、 40、 50的散热片接触。这样将固定构件24 的伸出部分24a配置成夹在端子板18与各散热部30、 40、 50的散热片(中央的 散热片32、 42、 52)之间,所以稳定地确保绝缘。利用这点,还能縮短稳定绝 缘所需的端子板18与各散热部30、 40、 50的散热片的距离。其结果,能抑制 箱主体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进而能谋求端子箱IO的小型化。
上述组成的端子箱中,说明了箱主体11的4个箱主体18、 18、……中设置旁路二极管20、 20、 20,并且对各旁路二极管20设置散热部30、 40、 50的端 子箱IO,但1个端子箱中设置的端子板的数量为多个,无专门限定。例如,可 将端子板的数量取为2个。这时,形成的端子箱的箱主体设置2个端子板,在 这2个端子板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对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具有相互重叠配置 的多块散热片散热部。而且,这种端子板数量为2个的端子箱中,也具有与上 述例子的端子箱IO相同的作用效果。还能将端子箱IO中使用的端子板取为图10、图ll、图12所示的端子板。 图10、图ll、图12所示的端子板60与上述端子板18(参考图1、图4等)形状 相同,而且具有箱主体11中的配置位置为相同位置的第1端子板61和设置在 此第1端子板61上的第2端子板62。 g卩,端子板60的组成具有作为上下2个 板状体的第l、第2端子板61、 62,并且以夹在上下2个端子板的第1与第2 端子板61与62之间的状态连接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还在各端子板60 的第l端子板的基部61a的前端部预先形成焊锡层63。于是,此焊锡层63为 夹在第1与第2端子板61与62的前端部之间的状态。如上文所述,各第1端子板61与端子板18形状相同,并将其配置在箱主 体11的固定座14。各第2端子板62是矩形金属板,并将其配置在俯视与第1 端子板61的基部61a实质上一致的位置。在第2端子板52上形成固定用的安 装孔62a。而且,各端子板60利用插入到第1、第2端子板61、 62的安装孔 61d、 62a的箱主体的固定用凸起15固定在箱主体11。将端子板60配置到箱主体11时,首先,一面在第1端子板61的安装孔61d 中插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5, 一面在固定座14的槽14a嵌入第1端子板 61的基部61a。其次, 一面在第2端子板62的安装孔62a中插入固定用凸起 15, 一面将第2端子板62装载在第1端子板61上。然后,使从第2端子板62 的安装孔62a伸出的固定用凸起15的顶部发生加热形变,从而将第l、第2端 子板61、 62固定在箱主体11。通过使用这种端子板60,能使端子板60与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子连 接的作业的操作性提高。对此阐述如下。这里,通常在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
出端子上设置例如铜箔的金属箔,并利用锡焊将此金属箔连接在端子板60的第1与第2端子板61与62的前端部之间。以将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的 金属箔夹在端子板60的第1与第2端子板61与62的前端部之间的状态进行 此锡焊。这时,能以将金属箔插入第1与第2端子板61与62的前端部之间的 方式进行对端子板60的连接位置的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金属箔的对位, 从而能方便地进行此作业。于是,能以将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的金属箔 夹在端子板60的第1与第2端子板61与62的前端部之间的状态进行此锡焊, 从而能使端子板60与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连接的作业的操作性提高。 而且,能通过利用第1端子板61上预先形成的焊锡层63,方便地进行锡焊作 业。上述图10、图ll、图12所示的端子板60中,利用锡焊连接太阳能电池模 件侧的输出端,但未必利用锡悍进行连接。例如,通过做成图13、图14、图 15的端子板70,可作不利用锡焊的连接。图13、图14、图15所示的端子70与上述端子板60的组成实质上相同, 其特征是没有焊锡层63。即,端子板70与上述端子板18(参考图1、图4等) 形状相同,而且具有箱主体11中的配置位置为同样位置的第1端子板71和设 置在该第1端子板71上的第2端子板72。而且,在上下2个端子板第1与第 2端子板71与72之间夹入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的状态连接该输出端。如上文所述,各第1端子板71与端子板18形状相同,并将其配置在箱主 体11的固定座14。各第2端子板72是矩形金属板,并将其配置在俯视与第1 端子板71的基部71a实质上一致的位置。将各第2端子72的前端部形成得往 上方翘,在第1与第2端子板71与72的前端部之间设置间隙。在第2端子板 72形成固定用的安装孔72。而且,各端子板70利用在第1、第2端子板71、 72的安装孔71d、 72a中插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5固定在箱主体11。将端子板70配置到箱主体11时,首先,一面在第1端子板71的安装孔61d 中插入箱主体11的固定用凸起15, 一面在固定座14的槽14a嵌入第1端子板 71的基部71a。其次, 一面在第2端子板72的安装孔72a中插入固定用凸起 15, 一面将第2端子板72装载在第1端子板71上。然后,使从第2端子板72
的安装孔72a伸出的固定用凸起15的顶部发生加热形变,从而将第l、第2端 子板71、 72固定在箱主体11。在这种端子板70连接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金属箔时,可将金属箔插 入到第1与第2端子板71与72的前端部之间。利用这点,将金属箔夹入第1 与第2端子板71与72加以固定。这时,能方便地进行金属箔对端子板70的 连接位置的对位,仅将金属箔插入到第1与第2端子板71与72的前端部之间 就能方便地进行该连接。这样,能使端子板70与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金属箔 连接的作业的操作性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在箱主体内设置多个端子板,在这些多个端子板中相邻的2个端子板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散热部,该各散热部具有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块散热片。
2、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连接所述端子板的连接电缆固定在所述箱主体用的固定构件,并且将所述各散热部的至少1块散热片配置成夹在所述箱主体与所述固定构件之 间。
3、 如权利要求l或2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固定构件的一部分配置成夹在所述端子板与该端子板下方的散热片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主体的底部形成固定所述各散热部的多块散热片用的固定用凸 起,并将各固定用凸起依次插入分别形成在所述各散热部的多块散热片的插入 孔和形成在所述旁路二极管的插入孔,利用该固定用凸起的顶部的加热形变将 所述各散热部的多块散热片和所述旁路二极管固定在箱主体。
5、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在箱主体内设置2个端子板,在这2个 端子板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散热部, 该各散热部具有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块散热片。
6、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在箱主体内设置多个端子板,在这些多 个端子板中相邻的2个端子板之间配置旁路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板具有上下2块的板状体,以各上下2块板状体之间夹入太阳能电池模件侧的输出端的状态连接该输出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谋求改善散热性同时还能实现降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模件用端子箱。其中端子箱(10)在箱主体(11)内设置多个端子板(18)、(18)、……,在这些多个端子板(18)、(18)、……中相邻的2个端子板(18)、(18)之间分别配置旁路二极管(20)。对这些旁路二极管(20)分别设置散热部(30)、(40)、(50),并且散热部(30)、(40)、(50)具有相互重叠配置的3块散热片。
文档编号H01L31/048GK101156250SQ200580049389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7日
发明者梅本诚幸, 田村松荣 申请人:行田电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