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89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力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电子电力连接器,特别适用于电路板或底板的互联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的设计者通常关心两个基本的电路部分,即逻辑或信号部分以及电力部分。在设计逻辑电路时,设计者一般不必考虑电性能的任何变化,例如电路元件的电阻,它们会由于环境,比如温度的变化而引起,因为逻辑电路内的电流经常较低。然而,电力电路可能经受电性能的变化,因为电流较高,例如,在某些电子设备中达到30amps或更高的程度。因此,设计用于电力电路的连接器必须能够散热(主要是Jouleeffect(焦耳效应)的结果引起的,从而使作为电流改变的结果的电路性能的改变减少。在电路板电力连接器中的普通的插头触点通常是矩形(扁片状)或圆形(销钉状)横截面的。它们称为Asingular mass@designs(非奇异质量设计)。在这些普通的奇异质量的扁片状和销钉状的形状中,相对的插座触点具有一对向内推动的悬臂的梁件,以及匹配的扁片或销钉位于一对梁件之间。这种排列在不损害散热能力的条件下,难以减少尺寸。借助触点几何形状的调节,它们也仅能提供极小的灵活性,以改变触点的正常力。
这里需要小的触点,它可以有效地散热,以及它具有径向可变的触点的正常力。
在本专利申请的主用途中,即美国专利申请09/160/900中,所述的电子电力连接器用于电力电路中,在这里,连接器提供带有电力的端接,它对于系统是内电力。在某些电力电路布局中,一个外部电源,通常是外部交流电力电缆,可以引入总环境中。外部交流供电连接是已知的独立的电缆连接,它直接端接至电路板。这样具有已知的缺点是,事实上在这样的环境中交流电源处于约30amps或更高的不希望的热积累水平,它能在电力电路板的轨迹上出现。还有,在这里单独的电缆连接器使用于接收交流电力,其方法是引导导线端接至电力分配板上,这样在电路板的连接形状上引起附加的复杂性。因此,这里需要一种电子的电力连接器,它装入单独的壳体内,它的触点用于建立内系统电力以及这些触点用于与外部电力电缆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它具有插座,它具有绝缘壳体和至少一个导电的插座触点,它具有一对有间距的壁,形成一个插头触点接收空间。一个匹配的插头具有绝缘壳体和至少一个导电的触点,它具有一对有间距的壁,形成一个凸块,可与插座触点的接收空间接合。这些触点使用Adual mass@principle原则,与Asingle-mass@触点比较,它提供了较大的表面面积可用于散热,原则上是借助对流。这种排列提供了匹配时通过插头和插座触点的间距部分的空气流动通道。还有,这里所述的电力连接器,它具有触点,用于建立交流电力电缆连接,与电力连接器触点一起进入单独的壳体,它在这里另作说明。交流电力电缆连接直接合并入绝缘的壳体,它形成内电力连接器,消除了对任何过渡型独立的交流电源连接系统的需要,比如上述的那种,连接器壳体合并交流电力连接的能力可容纳不同形式的交流供电端接触点,比如铲形触点,用于接收分离的快速连接端子或上述触点,用于连接至汇流排。


本发明进一步结合附图予以说明,其中图1是插头触点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插头触点的侧面正视图;
图3是插座触点的透视图;图4是图3所示插座触点的侧面正视图;图5是插头连接器的前正视图;图6是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顶视平面图;图7是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端视图;图8是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顶前视透视图;图9是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的顶后视透视图;图10是插座连接器的前正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插座连接器的顶视平面图;图12是图10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端视图;图13是图10所示插座连接器的顶前视透视图;图14是图1所示另一个插座连接器的顶后视透视图;图15是插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透视图;图16是图15的插头连接器的后视透视图;图17是图15的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触点的等尺寸图,并且触点还附着在形成它的一部分条材上;图18是图15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横剖面图;图19是可与图15的插头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连接器的前视透视图;图20是一后透视图,示出图19中的插座连接器;图21是一个用于图19中连接器的一个插座连接器的等尺寸视图,其触点还附着在形成它的一部分金属条上;图22是示于图19中的插座连接器的侧视横剖面图;图22A是沿图22中线A-A的局部横剖面图;图22B是沿图22中线B-B的局部横剖面图;图23是插头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前视透视图;图23A是一横剖面图,示出在一壳体内固定触点的另一种安排;图24是一前视透视图,示出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于与图23中插头连接器相匹配;图25是插座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前视立视图;
图26是图25中插座连接器的底视透视图;图27是一种用于图25、26所示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的等尺寸视图;图28是示于图25中连接器的横剖面图;图29是一横剖面图,示出插头、插座连接器中应用的层叠触点的一种实施例;图30是一顶部前透视图,示出一个插座连接器,带有AC动力电缆连接,包括一个铲形端子罩;图31是图30所示插座连接器的顶视平面图;图32是沿图31中线A-A的侧视横剖面图;图33是一铲形端子透视图;图34是图33所示铲形端子的电缆插头插入部分的放大图;图35是交流电源铲形端子用的防护罩的侧平面图;图36是图35所示防护罩的底平面图;图37是沿图35的直线A-A切取的底横剖面图;图38是合并交流电力电缆连接的另一个插座的顶平面图;图39是图38所示连接器的侧平面图;图40是图38所示连接器的顶前视透视图;图41是图38所示连接器的展开的透视图,它包括一个安装托架;图42是连接器的透视图,它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合并触点,用于连接至汇流排。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和2,示出在插头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触点10。此插头触点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壁12和14。一个前凸块16,具有上段18和下段20。这些上段和下段具有一对相对的悬臂梁件,每个梁件具有向内收敛的近端段22,弧形的触点段24和远端段26。相对的远端段26希望是相互平行的。当梁件处于松弛状态时,远端段可以稍稍分离开,但当梁件在前凸块插入到插座触点内时,它们回到一起(其解释见下文)。这样在匹配时提供了对梁件的过应力保护。侧壁也具有平板28和30。端子32、34、36和38由平板28的一个边缘伸出。端子40与一组类似的端子(图中未示出)一起由平板30伸出。端子32-40可以具有通孔,钎焊一至电路板销钉(图中未示出),压配销钉或表面安装尾部。平板28和30被上弧形桥接元件42和44连接。用于空气流动的中间空间46被限定在平板28和30之间。触点10是冲压的或用其它方法由适当的触点材料带材,比如磷青铜合金或铍铜合金制成的单独件。
参见图3和4,示出插座触点48。插座触点具有相对的、希望是平面的和平行的侧壁50和52。这些侧壁在凸出部分54的前面向前伸出,它形成中间的插头接收空间56。侧壁50和52之间在凸出部分54上的距离是这样的,使插头触点10的凸块16可以被插头触点接收空间56接收,并且梁件向着触点10的中心平面弹性偏移。此偏移导致梁件产生向外引导的力,从而压迫弧形部分24顶住形成接收空间56的凸出部分54的内表面,以产生适当的触点正常力。侧壁50和52还分别具有平板58和60。端子62、64、66和68由平板58伸出。端子70以及几个其它端子(图中未示出)由平板60伸出。这些端子与上述端子32-40实质上相同。侧壁50和52被一般的弧形桥接元件72和74接合到一起。希望,插座触点也是冲压的,或用其它方法,由磷青铜合金或铍铜合金带材制成的单独件。
图5-9示出一个插头连接器75,它具有绝缘插头壳体76。壳体76具有前侧面78,它具有一组电力触点孔84和86。插头触点的前凸块或匹配部分16设置在孔84,86内(图1和2)。插头触点10借助触点和壳体之间的干涉配合保持在壳体76内。实现这一点是依靠具有尺寸H(图2),壁12的底边缘和桥接元件42的顶面之间的尺寸稍大于接收插头触点10的此部分的壳体76的空腔的尺寸。前侧面78还可具有信号插头阵列开口88,用于包容信号插头阵列90。壳体76还具有一系列垂直的隔离壁,比如隔离壁92和94,它们形成电力触点保持狭缝96,用于包容插头触点98。相对的中间垂直隔离壁100和102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后信号销钉阵列空间104,用于包容信号插头的后一部分106。壳体76还具有后安装托架108和110,它们分别具有安装孔112和114。插头触点10具有端子32、34、36、38和40,伸出于壳体76的底边缘的下面。边缘80形成一个安装接口,沿着它壳体安装至一个印刷电路板或其它结构,在其上安装连接器。
参见图10-14,示出一个插座连接器128。插座连接器128具有绝缘壳体129,并带有前侧面130,它具有一组井口131,并带有独点开口,比如开口136和138。前侧面130形成连接器128的匹配接口,用于与插头连接器75匹配。井口131成形和定尺寸为可以被接收在连接器75的开口84和86内。插座触点的前部分54(图3-4)设置在131内以及开口136、138成形和定尺寸为可接收插头触点10的上段和下段18和20。前侧面130具有信号插头接收区140,它带有信号插头接收孔。壳体129还具有一组后隔离壁,比如隔离壁144和146,它们形成触点保持狭缝148,用于包容插座触点48。信号插头壳体152接收信号插座触点阵列154。壳体129还具有相对的后安装托架156和158,它们分别具有安装孔b 160和162。插座触点端子62、64、66、68和70伸出于表面137的下面,它形成插座连接器129的安装接口。壳体128的前侧面130还具有一组垂直的空间176和178,设置在井口131之间。
插座触点48借助干涉配合保持在壳体129内,实质上与前述相对于插头触点10的方式相同。以这种方式保持触点允许插头触点的壁12和14以及插座触点的壁58,60的大部分与相应的壳体76和129的围绕部分有间距。这样保留两个触点(包括插头触点)的表面区的大部分暴露于空气,从而增强散热能力,基本上是通过对流。这种增强的散热能力对于电力触点是希望的。
图15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插头连接器20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2希望是用模塑的聚合物材料制造的,它具有前面204,它形成连接器的匹配接口。前面204具有一组开口,比如成形为直线阵列的开口206。
参见图16,插头连接器200具有一组插头触点208。触点208由壳体的后部伸出进入空腔212,它由壳体的后部延伸至壳体的前部。当触点208完全插入壳体202时,触点部分210与触点208处于开口206内。
参见图17,触点208在许多方面与图1所示插头触点相似。它具有带间距的平板形壁214,216,希望是平面的和实质上平行的。壁214,216被前桥接元件218和后桥接元件220接合。在本实施例中,触点段210是由两个相对的悬臂梁211组成的,它们由壁214,216的前边缘伸出。希望,每个壁具有沿壁边缘底部形成的固定柄224。壁214,216还具有横向定位元件,比如弯曲柄222,用于触点在壳体202的空腔212内定中心。每个壁还可具有定位特点,比如升起的凸片234。
前桥接元件218具有向后延伸的保持臂228,它是由桥接元件在其近端悬臂伸出的。保持臂228在其远端具有定位表面230。
端子,比如通孔销钉226,它由每个壁214,216的底边缘伸出。端子226可以是钎焊至电路板销钉(如图所示)或可以具有压配或其它类型的端子。
由图17可见,触点208可以由板坯料冲压成形以及用适合于成形电触点的金属坯料带材制成。触点208可以在插入壳体之前保持在柄插入用的载体条材S上或由条材分离。
参见图18,触点208是由后部插入到壳体202的空腔212(图16)。触点208借助与底边缘215接合(图17),顶住壳体的表面232以及借助凸片234的顶边缘与肋条236接合,处于(图18的垂直方向)壳体的上部。触点借助横向柄222与空腔212的侧壁的接合保持在空腔212的中心。触点208借助弹簧臂228纵向锁定在壳体内(在触点匹配的方向上),当插入时,弹簧臂228被肋条236向下偏移,以及随后向上回弹至位置,使止动表面230以其远端顶住或接近肋条236的前表面。
向下延伸的柄部224最好被接收在壳体的狭缝225内,狭缝的宽度实质上与柄部224的厚度相同。借助捕捉柄部224在狭缝225内,壁段的变形(当触点段的悬臂梁臂211相互推动时可能产生)是被局限于壁212,216部分,它位于柄部224的前面。这样增强了由于悬臂梁臂211的偏移而引起的正常力的控制。
如图18所示,端子226延伸至壳体202的底面238的下面,此底面限定了连接器的安装接口,沿着它端子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
图19和20示出一个插座连接器,它用于与图15-18所示插头连接器匹配。插座连接器240具有绝缘壳体242,它具有插座井口244阵列。井口的前表面246实质上是共平面的和形成连接器的匹配接口。每个井口具有开口248,用于接收匹配连接器的插头触点208的触点段210。一组插座触点250安装在壳体242内,最好是由后部插入空腔252。如图20所示,最好壳体的顶壁253不要完全伸出至连接器壳体的后部,从而保留大部分开口在空腔252内。
插座连接器240用的插座触点示于图21。触点250的基本形状与图3和4所示的插座触点48相似。它具有两个相对的壁254,256,它们最好是实质上平面的和平行的,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触点接收和空气流动的空间。壁254,256被前桥接元件258接合。前桥接元件258具有弹性的闩锁臂,它在其近端由桥接元件258以悬臂梁伸出,以及在其近端带有闩锁或锁定表面264。如前所述,插座触点250可以借助条材的冲压和触点成形,成形为单独的一致件。如前所述,触点可以在插入壳体时,仍附着于载体条材S,或者已由它分离。
图22是横剖面图,示出插座触点250插入在壳体242内。如图所示,定位柄266定位在以其前表面顶住壳体242的底壁内的定位表面272,因而触点定位在其最前位置。当触点插入壳体内时,闩锁臂262在其与壳体的闩锁部分278接合时,导致向下回弹。在它移过闩锁部分278后,闩馈臂262向上回弹,锁定表面264与升起的肋条280接合(图22b),从而锁定触点,避免相对于壳体的向后移动。端子268伸出至表面270之外,它形成连接器240的安装接口。
如图22a和22b所示,壁254,256的前部沿井口244的内侧壁设置。在每个井口的前表面246,形成一个插头触点接收开口248。此开口具有一对唇边274,它们与壁254,256的内表面共平面或延伸稍稍超出其外。这种排列提供的优点是,当连接器200和240匹配时,降低开始的插入力。当井口244进入开口206时(图15),同悬臂梁臂211形成的触点段210首先接合唇边274的表面。因为悬臂梁臂211和塑料的唇边274之间的摩擦系数比悬臂梁臂和金属壁254,256之间的摩擦系数低,开始的插入力降低。
图23示出插头连接器290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92具有单独的前开口294,插头触点的触点段296设置在其中。壳体还具有一组在壳体的顶壁内的开口298。如图23a所示,桥接元件218和定位凸片234以干涉配合形式接合触点接收空腔的顶面301,以及空腔的底面295。当触点插入壳体和臂接合部分303时,臂228向下偏移。当臂228离开部分303,臂向上回弹,以定位止动表面230邻接表面299,从而锁定触点,避免后撤。开口298位于闩锁臂228的上面(图18),以允许臂228由保持位置移动,以及触点可由壳体拉出。这点可以借助通过开口298插入一个适当的工具实现(图中未示出)。开口298也可设置空气流动通道,以增强散热。
图24示出插座连接器300,它适合与插头连接器290匹配。插座连接器230使用的壳体302具有连续的前面304,而不象前述实施例中那样具有一组井口。连接器300的整个前面304被接收在开口294内,并且触点段296插入在前面304的开口305内。壳体的顶壁内的开口306允许到达插座触点的闩锁臂(图中未示出),如前面的实施例所述。
图24的实施例,以及图25和26的实施例表示作为与直角形状相对的垂直形状的使用。连接器300的壳体302(图24)具有底侧面307。希望,一组支座表面309形成一个安装接口,沿着它壳体安装在底衬上,比如印刷电路板。与此类似,连接器320的壳体具有底面321,它带有支座323。正确的插座触点322(图7)分别由底侧面307,321插入连接器300和320的壳体。
图27示出插座触点322,它具有一对壁324、326,希望是平面的和平行的,它们之间形成触点接收空间,用于接收上述类型的插头触点。触点具有端子328,由每个壁后边缘伸出。如图28所示,触点322被接收在壳体330内,其方式与前述相似,在这里弹性的闩锁臂锁定触点,避免向后移动(图28内的方向),而定位表面334在相对于壳体相反的方向上对触点定位。端子328延伸至连接器壳体的安装接口的平面之外,用于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孔插入。
图29示出一个实施例,它使用两组触点,在每个位置上处于叠层形状。插座连接器340具有绝缘材料制造的壳体。壳体342具有匹配接口,它带有一组开口341。每个开口341开启入壳体的空腔,此空腔接收实质上相同的插座触点344a和344b。每个触点344a和344b在一般结构上与前述的插座触点相似,它们是在每个空腔内的一对这样的触点,通常沿它们的侧壁排列,以形成在一般平行的板段346之间的间隙。板段346具有两个相对的边缘348和350,其中一个带有保持特点,比如干涉隆起352。插座触点段356借助适当的器件,比如隆起352产生的干涉配合保持在壳体内。每个触点段356具有一般的共平面壁段354。壁段354被桥段355接合。适当的端子,比如压配合端子356在连接器340以垂直形状使用时由壁段354的边缘伸出。
匹配的插头连接器360具有模塑的聚合物主体361,它接收一对插头触点,比如上插头触点362和下插头触点376。这些插头触点通常制成前述的形状,即制成一对有间距的壁段364和368,分别用桥接元件接合和带有相对的触点梁366和380,以接合有间距的插座板346。插头触点362具有单独的较长的、或几个较短的桥接元件365,它接合两个相对的板364。每个板364的底边372具有保持结构,比如干涉隆起374。插头触点362借助桥接元件365和干涉隆起374之间的干涉配合保持在壳体361的空腔内,虽然可以理解,其它的保持机构可以使用。与此类似,下插头触点376具有一对共平面壁或板元件368,它借助一个或多个桥接元件382接合。每个壁368的下边缘384具有干涉隆起386,它的功能是产生干涉配合,如前所述。适当的端子378和388由每个平板364和368伸出,超出壳体361的安装接口363,用于连接每个触点362和376至印刷电路板上的电通道,在其上准备安装插头360。
前述的插座和插头触点可以电镀或包覆耐腐蚀材料。再者,插头触点的梁件可以在横向上轻微弯曲,以增强与插座触点的接收表面的接合。
使用相对的较薄壁的插座和插头扁片触点的Adual-mass@结构与现有的Asingular-mass@设计比较允许较大的散热。这种增强的散热性能来源于触点具有较大的表面面积,可以使用于对流的热流,特别是通过匹配的触点的中心。由于插头触点具有开放的形状,借助空气通过表面之间的间隙,可由内表面产生对流引起的热散失。
这些触点还具有向外伸出的、相互对立的插座梁件,以及双重的位于周边的匹配薄片,它的形状允许弯曲性,以便借助调节触点连接器的几何形状而改变触点的正常力。实现这点可借助桥接元件的改进,以改变触点两壁的弯曲半径、角度或分离。这种改进不可能使用普通的奇异质量梁/薄片形状实现,在那里相对的插座触点是向内伸的,以及匹配的薄片位于上述梁件的中心。
这种双重的,相对的平面触点结构还允许较容易地包括附加的印刷电路板附属端子,并且与相等的Asingular-mass@bulk design比较具有更大的端子间分离。在插头和插座触点内使用较大的板,给予了在每个触点部件上设置一组电路板端子的机会。这样减轻了至印刷电路板电流的限制,从而减少了电阻和热量的产生。
使用顺从的插头匹配段允许插座触点被放置在模塑的聚合物壳体内的受保护位置,用于安全目的。这个特点更为有利的是允许减少制造壳体的聚合物材料的数量。这样降低了材料费用和增强了散热。再者,借助以建议的方式保持触点在壳体内,避免了厚壁结构,以及可以使用薄的鳍片结构,它们全部增强了由连接器的散热。此外,first-make,lastbreak functionality(首先制成,最后破坏功能)可以容易地合并到公开的连接器系统中,方法是改变插头触点的匹配部分的长度或者改变插座触点的接收部分的长度。相对的矩形触点截面之间的弧形结构还允许附着保持器件,比如,在一个现行实施例中所示的弹性臂结构,这种方式不会限制电流流动或妨碍触点散热能力。
还应该理解,插头和插座触点可以用完全相似或相同的坯料制造,从而减少了工具要求。再者,插头或插座连接器可以借助闸板容易地与电缆连接。任何前述的电力连接器可以改进以适应用于交流电源的连接。例如,图10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它在前述中用于提供信号和电力连接的能力,可以扩展至容纳附加的开口,用于装入触点端子,这些端子提供至外部交流电源输入端子的连接。
图30-32示出一个说明的实施例,它示出一个信号和电力插座连接器400,其型号在主申请中叙述,见美国专利申请09/160,900,它带有交流电力电缆连接。
插座连接器400具有绝缘壳体402,它带有前侧面404,具有一列触点开口,比如开口406,408。前侧面404还具有信号插座,它的形式是带有信号插头接收孔的信号插头接收区410。技术熟练人员将会理解,插座连接器400的部分,包括触点开口406和408,以及信号插头接收区410在许多方面与前述的连接器类似。一个插座触点,比如前述的任何一个,可以设置和保持在插座壳体的相应的开口内。图30所示的连接器带有这些触点(和信号插头),它们不同于交流电力供电触点,为了清晰它们被除去。在此方面,具有交流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不应局限于触点和触点开口的任何特定的排列,以及前述的它们的形状。
在壳体402的前侧面404内具有3个示例性的交流电力触点开口412。在每个交流电力触点开口412内设置和保持一个相应的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交流电力触点开口定尺寸和成形为可接收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并且带有干涉配合,以及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端子保持在壳体内,其形式详见下文。
图33和34示出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端子的后部416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壁418和420,希望它们是平面的和平行的,其形式与图1所述的触点的侧壁部分相似。与前述的触点的许多方面类似,铲形端子414的侧壁418和420是用弧形桥接元件422和424连接。再者,与前述的触点相似,适用于空气流动的中间空间426被限定在侧壁418和420之间。因此,技术熟练人员可以理解,由具有相对的侧壁的前述的触点提供的散热优点,也可由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提供。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还具有电缆插头凸块428。电缆插头凸块428具有一对相对的悬臂梁件430,432,并且每个梁件整体接合至近端部分434,它整体接合相应的梁件至相应的侧壁。交流电力铲形端子是用适当的触点材料,比如磷青铜合金或铍铜合金条材经冲压或其它方法制成单独的一致件。铲形端子或它的一部分可以电镀或包覆耐腐蚀材料。
按照本发明的每个交流电力铲形端子的电缆插头凸块428设置了与相应的交流电力电缆导线末端的相应的快速连接插口的接合。这些快速连接插口在技术中是已知的。悬臂梁件430和432具有近距离间隔,特别是在它们的相应的近端和远端,在与快速连接插口接合之前,以及每个悬臂梁件在梁件中点附近具有小的弧底,如图34所示。梁件430和432的形状在电缆插头凸块428接合进入电缆导线的快速连接插口接合时产生弹簧效应。铲形端子的这种弹簧设计特点提供了快速连接插口在交流电力铲形端子上的固定和有效的锁定接合,以及提供了插头凸块和快速连接插口之间匹配时更多的宽容性,在这些情况下,这里快速连接插口不是柔性的,比如,这里交流电缆导线的快速连接插口是模塑在塑料的连接器壳体内部。
每个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的插头凸块428伸出在连接器壳体402的后表面436外很大的距离,从而使每个铲形端子的电缆插头凸块可以与交流电力电缆导线的相应的快速连接插口匹配。技术熟练人员可以理解,通过交流电力铲形端子将保持很大的电流水平。为了防止此铲形端子和快速连接插口的连接偶然地与使用者接触,他可能安装其它部件到此系统,一个保护罩438可以接合到连接器的壳体,以覆盖铲形端子的连接,如图30所示。再参见图35-37,保护罩具有两个后凸块440和442,它们由保护罩438的后表面444伸出。为了使保护罩在铲形端子触点上面就位,保护罩的两个后凸块440和442被插入连接器壳体402的相应的狭缝446和448内。保护罩还具有3个开缝开口450,452和454,它们制成在保护罩的后表面444和底表面456上。当凸块440和442进入壳体的狭缝446和448就位时,开缝开口450,452和454接收相应的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这样,当保护罩在连接器壳体402上就位时,铲形端子被保护罩壳体456包围。保护罩还具有极化毂环458和460,以保证保护罩在连接器壳体上的正确取向。保护罩可以用任何适当的模塑的塑料材料制造。
所述的连接器因而充分地说明是使用3个交流电力铲形端子合并在连接器壳体内,用以接收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本发明不应有意地局限于这种方式,以及连接器可以设计为可容纳6个或更多的铲形端子,以接收任何相应数目的交流电源连接。再者,本发明不应有意地局限于这里所述的交流电力铲形端子的特殊的设计,或者连接器壳体内铲形端子的形状。此外,直接合并外部交流供电连接到不同于这里所述类型的连接器可以实现,用于广泛的连接器壳体,比如这里所述的直角电力连接器和垂直电力连接器。
在连接器壳体402内保持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用的保持机构示于图30和图32-33。保持机构的形状不同于图17所示的触点用的,例如,这里的保持机构是一个保持臂228。对于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14,借助锁定杆在触点上的接合,触点保持在连接器壳体402内。更具体地说,交流电力铲形端子具有在后部的弧形桥接元件422和相对的柄部464之间形成的间隙462。当交流电力铲形端子与连接器壳体402就位时,每个相应的端子的间隙暴露在连接器壳体内的开缝凹槽466内,这样使间隙462跨越相邻的铲形端子,与开缝凹槽466对准。一个适当尺寸的锁定杆468定位在连接器壳体402内的开缝凹槽466内,这样使锁定杆就位跨越相应的后部的弧形桥接元件422和每个铲形端子的柄部464之间的铲形端子的间隙462。在图30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锁定杆468整体地成形为保护罩438的一部分,从而当保护罩定位在连接器壳体402上时,锁定杆468就位在开缝凹槽466内的位置。这样是不需要的,以及锁定杆可以是塑料材料或某些其它适当材料制成的单独件。交流电力铲形端子可以借助铲形端子和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摩擦配合以另一种方式与连接器壳体402接合。当锁定杆468就位在连接器壳体402内的位置时,后部的弧形桥接元件422顶住锁定杆的接合防止了交流电力铲形端子被拉脱与连接器壳体的接合。
合并用于外部交流供电的连接的电力连接器的另一种形状示于图38-4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设计成仅用于交流电力铲形端子。在此实例中,6个交流电力铲形端子470,它们与前述的相似,设置在连接器壳体472内。再次说明,这些连接器不应有意地局限于用于6个电缆导线的设计,以及连接器壳体可以设计为能容纳任何希望数目的交流电力铲形端子。连接器壳体的顶表面473暴露出交流电力铲形端子的插座端的相对的侧壁,用于与适当的管座或插头连接匹配。借助前述的摩擦配合,交流电力铲形端子接合在连接器壳体内,以及借助按上述相同的方式与锁定杆474接合而保持在壳体内。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杆474是单独件。连接器壳体设置在蛤壳式电缆套的相对的半件476和478中,这种电缆套在技术中是已知的。在最佳实施例中,电缆套改进为具有沟槽480,围绕电缆套的周边延伸。一个安装托架482,它借助使用螺钉或类似通孔484固定在某些部件结构上,它设计成这样,使相对的翼片486和488,以及轨条490配合进入沟槽480。这里所述的这种类型的电力连接器当它们匹配到一起时,可以相互浮动或移动,这是由于在匹配连接器内柱凸块492和相应的柱接收孔的设计。为了调节这里所述的匹配的电力连接器的可浮动特性,安装托架这样定尺寸,使翼片486和488,和轨条490松散地配合入沟槽480。这样一来,连接器壳体472可以由侧面至侧面和向前和向后浮动,而且或者借助安装托架482保持在原位。安装托架的一个翼片可以具有切口494,它与连接器壳体上的薄片松散地接合,作为极化特点,以保证安装托架在电缆套上的正确取向。或者,安装托架进入电缆套的沟槽的松散配合特性用于提供电缆连接器进入安装托架的盲匹配。这样做的有利点是由于在系统中各种连接的拥挤,这些连接可能处于远距离,它使用户难以到达。
在某些应用中,至电子组件的供电是通过普通的汇流排。图42示出一个连接器,结合了新型触点的最佳实施例,用于连接至汇流排496,它具有相对的U形凸块支臂498。汇流排端子触点500设置在连接器壳体502内。汇流排端子触点在许多方面与图1-4所示的插头触点10和插座触点48类似,比如汇流排端子触点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壁504和505,此侧壁限定中间的空间507,适合于空气流动。借助弹簧臂506在壳体的狭缝508内的接合,汇流排端子触点保持在壳体内。汇流排端子触点的前部具有一个弓形夹510,用于与一个U形凸块臂498接合。弓形夹510具有两个相对的弓形夹侧壁512和514,此侧壁接合在支臂498上。弓形夹侧壁512和514在横向上稍微弯曲,以增强与支臂498的接合。每个弓形夹侧壁具有翼片516,它被弧形的弯头518接合至侧壁。相对的侧壁的弯头之间的距离比支臂498的厚度稍小,从而使弯头在弓形夹510接合在支臂上时产生对支臂的向内力。
这时所述的汇流排端子触点可以使用于任何连接器,用于汇流排接合,以及不应有意地局限在使用于这里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的形状。例如,这里所述的任何插座连接器可以改进,以容纳汇流排端子触点的合并,用于这里的电力连接器与汇流排匹配。
虽然本发明已结合各种图形的最佳实施例说明,应该理解,其它类似的实施例也可使用,或者对所述的实施例做出改变和增加,以便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条件下实现本发明的相同功能。因此,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任何单独的实施例,而应在符合所附权利要求书列举的幅度和范围内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具有多个汇流条端子触点,每个所述触点包括a)一个后部,具有相对的主侧壁,一个桥接条延伸在所述相对的主侧壁之间,以及一个中间空间,限定了一个插头触点接收空间,用于接收一个带有插头电连接器的插头触点;以及b)一个前部,具有一个从所述桥接片向外延伸的线夹,与一个汇流条接合,其中,所述每一汇流条端子触点不具任何印刷电路接合结构,所以经所述汇流条端子触点在一个汇流条和一个印刷电路结构之间的动力传输,需要与一个带有插头电连接器的插头触点相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一对相对的侧壁和接头,该接头通过弧形弯头连到相应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到相对侧壁的弧形弯头之间的距离稍小于汇流条上线夹连接处的相应部分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汇流条端子触点配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使得每个线夹可用于与汇流条的一U形凸块的相应臂相匹配。
5.一种汇流条端子触点,包括a)一个后部,具有相对的主侧壁,一个桥接条延伸在所述相对的主侧壁之间,以及一个中间空间,限定了一个插头触点接收空间,用于接收一个带有插头电连接器的插头触点;以及b)一个前部,具有一个从所述桥接片向外延伸的线夹,与一个汇流条接合,其中,所述每一汇流条端子触点不具任何印刷电路接合结构,所以经所述汇流条端子触点在一个汇流条和一个印刷电路结构之间的动力传输,需要与一个带有插头电连接器的插头触点相接合。
6.一种可匹配电连接器,用于在汇流条和印刷电路结构之间传输动力,该连接器包括a)一个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个汇流条端子触点,该触点具有i)一个后部,具有相对的主侧壁,一个桥接条延伸在所述相对的主侧壁之间,以及一个中间空间,限定了一个插头触点接收空间,用于接收一个带有插头电连接器的插头触点;以及ii)一个前部,具有一个从所述桥接片向外延伸的线夹,与一个汇流条接合,b)一个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个插头触点,用于插入一个插头触点接收空间,该插头触点包括至少一个端子,与一个印刷电路结构相接合,其中,该插头触点包括相对的主侧壁以及主侧壁之间的中间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一对相对的侧壁和接头,该接头通过弧形弯头连到相应侧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到相对侧壁的弧形弯头之间的距离稍小于汇流条上线夹连接处的相应部分的厚度。
全文摘要
一对匹配的连接器,它包括带有绝缘壳体的插座,以及至少一个导电的插座触点,它带有一对有间距的壁,形成一个插头触点接收空间,插头连接器具有绝缘壳体以及至少一个导电的触点,它带有一对有间距的壁,它收敛以形成可与插座触点的插头接收空间接合的凸块。在每种情况下,有间距的壁被联合壁用的桥接结构接合。插头和插座的触点保持在相应的壳体内,这时借助触点的相对的横边缘与壳体接合,其方式可增强对流引起的散热,这时保持触点的大部分离开壳体壁和相互有间距。此桥接结构可以具有保持元件,用于接合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以便保持触点在壳体内。插座和插头触点均使用开放结构,增强了散热,以及允许达到希望的触点正常力的灵活性。这种触点结构特别适用于电子电力连接器。电子电力连接器也可以改进以容纳外部交流供电用的连接。连接器壳体合并交流电力连接的能力,可容纳不同形式的交流供电端接触点,比如具有弹簧插头的铲形触点,用于接收分离的快速连接插口端子或触点,用于连接至汇流排。
文档编号H01R12/04GK1815815SQ20061000585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1日
发明者马克·S·谢尔, 爱德华·特里斯, 克里斯多夫·戴利 申请人:Fci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