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673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特别涉及在内燃机燃烧室内设 置了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构成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的 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内燃机根据燃料的种类分为汽油或柴油用内燃机。首先,众 所周知的事实是,汽油用内燃机是利用点火装置点燃经阀机构流入的混 合气(空气+燃料),利用在燃烧后一边爆发一边得到的爆发力,将活 塞的直线运动经连杆转换为曲柄轴的旋转运动,而得到希望的驱动力。 由此,汽油用内燃机中设有对混合气进行点火使其燃烧的点火火花塞。 点火火花塞是,在中心电极接收由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流,在与接地 电极的间隙产生火花,从而在燃烧室内对被压縮的混合气进行点火,起 到使其燃烧的作用。如上所述地,在产生火花时,上述点火火花塞达到
高温(约2000° C)及高压(40kgf/cm2),另外,必须向电极部的间隙 导入l万伏以上的高电压,所以,理所当然地耐热性、绝缘性、气密性 要好,而且化学性能也必须稳定。另外,根据发动机的旋转状态,必须 要始终适当地维持电极部的温度。
图1表示了这样的汽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一般点火火花塞的结构。 如图1所示,已有的点火火花塞10包括电极部、绝缘体16、中心 轴11以及壳体18。在此,上述电极部包括中心电极12,设置在中心
轴11的端部;以及接地电极14,设置在上述壳体18的下段,与上述中 心电极12具有规定间隙。从上述中心电极12和接地电极14之间的间 隙产生火花,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燃烧。这样的电极部的上述中心电极 12和接地电极14的间隙,在蓄电池点火方式时设定为0.7 1.0mm,在 磁铁点火方式时设定为0.5 0.7mm。
另外,上述绝缘体16由陶瓷制作,是将从电极端部产生的较多热 量向气缸盖排出的通路,所以是根据该通路的长短来控制点火火花塞的 散热程度的重要部分。
并且,上述壳体18包括保护绝缘体16的部分、与气缸盖的螺纹孔 结合的下侧螺纹部(位于电极部一侧)、嵌入扳手用的上侧的平面部分, 并且用碳素钢制作。
这样构成的点火火花塞IO在长期间使用的情况下,或者在满负荷 工作时过多地流入混合气使点火火花塞10潮湿的情况下,从中心电极 12和接地电极14之间产生的火花波形范围被限定的很小,所以,会产 生不完全燃烧的混合气体量增加,被排出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量增加, 并且功率低下的问题。
此外,如图1所示,以往的点火火花塞10中,中心电极12垂直 设置、发动机内部的热表面摩擦部位突出,容易形成碳堆积物,成为 妨碍点火的主要原并且,接地电极14在中心电极12的上部以"n" 形状设置,向发动机中心部突出,成为导致中心电极12和接地电极1 4的小火焰现象的功能低下的原因。
因此,已有的点火火花塞10导致因燃料不完全燃烧而引起的性能 低下、排气增加、过度的燃料浪费、噪音增加、因燃烧室内的碳凝结而 引起的内燃机寿命縮短、周边部件的耐久性低下等。
另一方面, 一般技术中,柴油用内燃机通过阀机构将空气吸入到气
缸的内部,通过喷嘴或喷射器将燃料喷射到压縮而得到的高温高压空气 中,燃料自己点火而燃烧爆发,利用该爆发力通过曲柄轴的旋转运动能 够得到旋转力。
作为用于确保圆滑的始动性能的预热机构,这样的柴油用内燃机也 设置了火化塞,但是,火化塞设置在燃烧室的上部,以便与喷嘴或喷射 器邻接,仅具有对燃烧室的内部进行预热的功能,不能提高燃料的燃烧 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具有环保特性, 能够通过噪音极小化改善安静性,提高功率和降低耗油量,减少作为有
害气体的CO (—氧化碳)、HC (碳化氢)、NOx (氮氧化合物),能够 防止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
具有点火火花塞,对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进行点火;电极
部,将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上段部的一侧向上部突出地形成,在该突出的 部位向上部突出地设置由铱材质构成的接地电极,将中心电极设置成从 点火火花塞的中心部向上述接地电极侧倾斜,使得能够与上述接地电极
之间维持规定间隙,且能够发生火花;燃烧促进用感应体,与上述电极 部邻接地设置在点火火花塞的一端,包括在上述电极部的上部隔着规定 间隔形成的水平部、和从上述水平部弯折形成且固定于上述点火火花塞 的一端的垂直部,而且,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而且,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的上述垂直部形成了三角形状的预 热隔断孔,使进行预热的热量不被点火火花塞吸收。
另外,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的上述水平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
较长的预热促进用的孔,使得在点火火花塞点火时进行预热,并且能够 与依次流入内燃机的燃烧窒内部的燃料流入量成比例地进行预热。
再者,上述中心电极设置成具有60。 80°范围的倾斜角。 此外,上述超耐热合金由镍钢、铬钢、镍-铬钢、铂钢、铱钢、锇 钢中的任一种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
置,具有点火火花塞,对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进行点火; 电极部,包括在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中心部垂直设置且在上段具有向两侧 突出的水平棒的中心电极,并且,使点火火花塞的上段部的两侧向上部 突出地形成,以便与上述水平棒的两端维持规定间隙,在该突出形成的 部位向上部突出地设有由铱材质构成的接地电极,能够从点火火花塞的 两侧产生火花;燃烧促进用感应体,与上述电极部邻接地设置在点火火 花塞的一端,包括在上述电极部的上部隔着规定间隔形成的水平部、和 从上述水平部弯折形成且固定于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一端的垂直部,而 且,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 置,具有电热塞,对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燃料进行预热;预热促 进用感应体,沿着上述电热塞的端部延伸设置,形成一个侧面被封闭的 圆筒形状,并且,包括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微小细孔的主体、和在上述 主体的内部形成的支承杆,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 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 置,具有喷嘴,使燃料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预热促进用感应体,
由在上述喷嘴的端部隔着规定间隔设置、且通过支承部连接的环状的主 体构成,而且,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再一 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 置,具有喷射器,向内燃机的燃烧室内喷射燃料;预热促进用感应体,
包括在上述喷射器的端部设置的圆板形状的主体、和在上述主体的外侧 面形成的沟槽部,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
装置,具有活塞,压縮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燃烧促进用
感应体,包括在上述活塞的上面隔着规定间隔设置的环状的主体、和从 上述主体的外周面向下部突出形成且固定在上述汽缸的上面的支承架, 并且,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也可以是,上述主体具有在表面形成了微细孔的圆板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内燃机的爆发行程时吸收瞬间产生的高 热量而始终处于预热状态,所以,无庸置疑,通过向周围散发该热量来 实现燃烧作用,能够使噪音极小化来提高安静性,还提高功率和降低耗
油量,而且减少作为有害排出气体的CO (—氧化碳)、HC (碳化氢)、 NOx (氮氧化合物),能够实现防止环境污染的效果。


图1是表示汽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一般点火火花塞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汽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点 火火花塞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点火火花塞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点火火花塞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点火火花塞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点火火花塞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
9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柴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电
热塞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电热塞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图8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沿图9的I一I线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设有图9所示电热塞的内燃机的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1所示内燃机上设置的供给混合气的喷嘴的端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柴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
喷射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喷射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表示设有图13所示喷射器的内燃机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燃机内所具有的活塞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活塞被设置在内燃机中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图17所示活塞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20所示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部位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汽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点 火火花塞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点火火花塞的主要部分
结构的图。
图中标记100表示设置在汽油用内燃机中的点火火花塞。该点火火 花塞100设置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燃烧,并且具
有与以往的点火火花塞相似的结构。省略与已有的点火火花塞相同部分 的说明,仅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设在上述点火火花塞100中的电极部 110具有与已有的点火火花塞不同的结构。即,上述电极部110是,将 点火火花塞100的上段部的一侧向上部突出地形成,在该突出形成的部 位设有接地电极114,将中心电极112设置成从点火火花塞100的中心 部朝着上述接地电极114侧形成规定的倾斜角,以便在上述接地电极 114上设置规定间隙,并且,接收瞬间放电的高压电流而产生火花。
上述中心电极112的倾斜角可以设定为60° 80°中的任一个倾 斜角。上述接地电极114可以由铱的材料构成。
另外,上述接地电极114的电极部位的方向和已有的大小有区别, 被设置得非常低,能够将内部的热摩擦最小化来防止接地电极小火焰, 而且,热表面小,不会形成炭堆积物,火花塞的耐久性和点火性能非常 良好,从而,具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功率的功能。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接地电极114,能够解决已有的接地电极中的 如下问题已有的接地电极设置成以形状从汽缸内部高高突出, 从而形成小火焰和炭堆积物而成为点火障碍,成为点火状态降低的原 因,而且,因表面积大而使热摩擦增加,从而耐磨损性差。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中心电极112形成规定的倾斜角,从而具有在 中心电极112和接地电极114的表面将炭形成堆积物燃烧爆发时使炭脱 落的效果,所以能够较大地改善点火性能。
特别是,上述中心电极112被设置成从点火火花塞100的中央部向
接地电极114方向倾斜,所以不仅在一定方向上形成火花,而且,从点 火火花塞100的中央部位朝着接地方向设置得较低,从而具有使热摩擦 部位最小、防止小火焰、以及不能形成炭堆积物的优点。
并且,通过使上述中心电极112形成规定倾斜而得到的效果,改善 了上述接地电极114向汽缸内部高高突出的已有问题点,在很长的期间 内具有持续点火的功能,从而,能够较大地提高耐久性和耐磨损性,较 大地提高火花塞的性能,得到稳定的点火放电。
图中标记200表示燃烧促进用感应体。这样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 200是成为本发明特征点的部分,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包括水 平部202,在上述电极部110的上部隔着规定间隔设置;以及垂直部204, 从上述水平部202弯折形成,设置于上述点火火花塞100的一端。
这样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 构成,设置成与上述电极部110的上部邻接,以便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 进行的爆发行程时吸收瞬间产生的高温,在排气行程以后使再流入的混 合气的温度急速上升,由此,使火花的强度增加,并增强伴随热膨胀的 爆发力。
另外,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必须选择在燃烧室内部的高温 (1200° )下上述感应体200的物理性能也不变化、且寿命长的材料。 因此,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最好是由耐点火火花塞100的温度及 热变形、且耐腐蚀性强的材料构成,即从由镍钢、铬钢、镍-铬钢、铂 金钢(Pt)、铱钢、锇钢形成的合金钢中选择任一材质来构成。
由这样的材质构成的本发明的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通过从 火花发生部周围开始的爆发,其温度急速提高, 一边在一定时间内维持 温度, 一边向周围的混合气排放热量,所以具有发热功能的同时,还具 有热岛(heat island)等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利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将 与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邻接的周边温度始终保持成比其他部分的 温度高,所以,火花发生部周边的混合气总是被预热至规定温度以上。 所以,始终将上述点火火花塞100的电极部周围、即火花发生部周围的 混合气预热至规定温度,从而,能够保持成比其它周边高的温度,增强 混合气的爆发力。
而且,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设置成与中心电极112和接地电 极114的两电极的上部邻接,所以,利用在爆发行程时瞬间产生的高温, 预热感应体,使流入的混合气的未燃烧燃料燃烧,能够使燃烧性能极大 化,可以得到燃料的上升和高功率。
图中标记210表示预热隔断 L。上述预热隔断孔210设置在与上述 点火火花塞100的一端邻接的位置的上述垂直部204上,使点火火花塞 100不能吸收被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预热的热量。这样的预热隔断孔 210最好由三角形的孔212形成。
通过这样的预热隔断孔210被预热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具有 使热量不被点火火花塞IOO吸收的极限,因此,通过防止被预热的上述 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的热量流动,使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能够最大 限度地发热,具有使燃烧加强的功能和使预热极大化的功能。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点火火花塞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仅在于,在上述的 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上还形成预热促进用孔220,其他结构相同。即, 将上述点火火花塞100的上段部的一侧向上部突出形成的结构,以及电 极部110和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的结构是相同的,该电极部110包括 在该突出形成的部位设置的接地电极114、和向上述接地电极114侧倾 斜地设置在点火火花塞100的中心部的中心电极112,该燃烧促进用感
应体200包括与上述电极部110邻接地设置的水平部202和垂直部204, 只是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上还形成有预热促进用孔-220的结构 不同。
如该图所示,上述预热促进用孔220在点火火花塞100的点火时同 时被预热,并且,最好形成具有左右对称结构的长孔222,以便能够与 依次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部的燃料流入量成比例地进行预热。BP,上 述预热促进用孔220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进行点火火花塞的点 火时一起被预热,并且由具有左右对称结构的长孔222构成,以便与依 次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部的燃料流入量成比例地进行预热,从而,具 有加强燃烧的流动性使火燃烧细微燃料燃烧,通过完全燃烧作用来提高 燃料的燃烧效率,并且防止燃烧气体的产生的功能。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点火火花塞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 示图5所示点火火花塞的主要部位结构的图。
图5至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设置在上述点火火花塞100上的 电极部110的结构不同,上述电极部IIO在点火火花塞100的中心部垂 直设置,包括中心电极112,在上段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水平棒112a; 以及2个接地电极114a和114b,在上述水平棒112a的两端部隔着规定 间隙设置。上述接地电极114a、 114b是在点火火花塞的上段部的两侧 向上部突出地形成,在其突出形成的部位分别设有接地电极114a、 114b。 并且,在上述点火火花塞100上设有上述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
这样的第二变形例是,构成上述点火火花塞100的电极部110的接 地电极114a、 114b被并列配置在中心电极112的两侧,在点火火花塞 IOO产生火花时,从上述点火火花塞100的两侧产生火花,所以提高了 点火性能。另外,利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性 能,但是,这样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的结构与上述相同。 如这样的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所示,如果将上述接地电极114a、 114b配置在中心电极112的两侧,则发动机开始运转时,在两处位置产 生点火,从而提高点火性能,高热量通过接地电极114a、 114b分别被 火花塞主体吸收,能够有效防止小火焰作用。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形例,通过 将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设置成与上述点火火花塞100的电极部 110邻接的结构、和将上述电极部110的中心电极112以规定倾斜角设 置的结构,能够始终对点火火花塞的火花产生部周围进行预热,使流入 的混合气完全燃烧,以设定的排气量进一步提高点火火花塞的点火性 能,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燃烧效率。
所以,本发明与相同排气量的现有技术相比,使噪音极小化,提高 发动机的柔和度和安静性,提高功率并降低耗油量,并且,作为环境因 素降低了作为有害排出气体的CO (—氧化碳)、HC (碳化氢)、NOx (氮 氧化合物)而保护环境。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柴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电 热塞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电热塞的结构的剖面图。图9是图 8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沿图9所示的1_1线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设置了图7所示电热塞的内燃机的图。图12是表示设置在 图11所示内燃机中的供给混合气的喷嘴端部的图。
图中标记100a表示柴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电热塞。该电热塞100a 是设置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用于确保圆滑的始动性的预热机构,利用 上述电热塞100a对燃烧室的内部进行预热。这样的电热塞100a是公知 的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沿电热塞100a的端部延 伸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a。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a与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相比,只是形状形态不同,作用效果
是相同的。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a 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形成一个侧面被封闭的 圆筒形状,并且,包括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微细孔234的主体232和 在上述主体232的内部形成的支承杆236。
而且,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可以设置在向图11和图12所示的内 燃机内部供给混合气的喷嘴101的端部。g卩,能够使其位于上述喷嘴101 所具备的燃料喷射口 101a。这样,在喷嘴101的端部设置的燃烧促进用 感应体201a,被设置在喷嘴IOI的端部,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 热合金材质构成,以规定间隔形成,并且由通过支承部连接的环状主体 形成。
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a、 201a的作用 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B卩,利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a、 201a始终对电热塞100a的端部周围及喷嘴101的端部周围进行预热, 使流入的混合气完全燃烧,能够以设定的排气量来提高燃烧效率。
所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相同排气量的现有技术相比,使噪 音极小化,提高发动机的柔和度和安静性,提高功率并降低耗油量,而 且,作为环境因素减少作为有害排出气体的CO (—氧化碳)、HC (碳 化氢)、NOx (氮氧化合物)来保护环境。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柴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 喷射器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喷射器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5 是图14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16是表示设置了图13所示喷射 器的内燃机的图。
图中标记100b表示设在柴油用内燃机中的喷射器。该喷射器100b 是设置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喷射燃料的装置,利用上述喷射器100b将
燃料喷射到燃烧室的内部。这样的喷射器100b是公知的结构,在本发 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喷射器100b的端部设有燃烧促进用感应 体200b。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b同上述 实施方式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相比,只是形状形态不同,作用效果是相 同的。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b设置在 上述喷射器100b的端部,用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材质形 成圆柱形状,由在外侧面的上下部形成了台阶部的主体242构成。
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b的作用效果与 上述实施方式相同。g卩,利用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b始终对喷射器100b 的端部周围进行预热,使流入的混合气完全燃烧,以设定的排气量能够 提高燃烧效率。
所以,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还是与相同排气量的现有技术相比, 使噪音极小化,提高发动机的柔和度和安静性,提高功率并降低耗油量, 而且,作为环境因素减少了作为有害气体的CO (—氧化碳)、HC (碳 化氢)、NOx (氮氧化合物)来保护环境。
图17是设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燃机中的活塞的立体 图,图18是表示将活塞设置在图17所示内燃机上的状态的图,图19 是表示图17所示活塞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中标记300表示汽油用或柴油用内燃机所具有的活塞。如众所周 知的那样,上述活塞300是对流入到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进行压 縮的机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活塞300的上面设有燃烧 促进用感应体200c。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和前述 的实施方式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的仅形状形态及设置位置不同、作用效
果相同。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是 被设置在活塞300的上面的。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由耐热 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包括构成为环状的主体252、 和从上述主体252的规定部位向下部突出形成且固定在上述活塞300的 上面的支承架254,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被设置在上述活塞300 的上面。将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固定在上述活塞300上面的方 法中,如图19所示,在制作上述活塞300时,以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 体200c在活塞300的上面一体地陷没的方式固定。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1是表 示图20所示的变形例的主要结构的放大剖面图,图22是用于说明图20 所示的变形例的主要结构的部位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形例与上述的实施方 式相比,只是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的形状不同,其他的结构相 同。S卩,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 合金材质构成,包括在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252a且表面上形成有微细 孔252b的圆板形状的主体252、和从上述主体252向下部弯折形成且能 够在上述活塞300的上面固定的支承架254,该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 设置在上述活塞300的上面。
为了将上述支承架254从主体252向下部弯折形成,如图22所示 ,可以将上述主体252的中间以"c"字形状切开后向下部弯折。
在活塞300的上面固定这样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的方法中, 如前所述,在制作活塞300时,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在活塞300 的上面一体地陷没的方式固定。
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涉及的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200c
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即,利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 200c始终对燃烧窒内的上部进行预热,使流入的混合气完全燃烧,能够 以设定的排气量提高燃烧效率。
所以,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还是与相同排气量的现有技术相比, 使噪音极小化,提高发动机的柔和度和安静性,提高功率并降低耗油量, 而且,作为环境因素减少作为有害排出气体的CO (—氧化碳)、HC (碳 化氢)、NOx (氮氧化合物)来保护环境。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全部适用于LPG用内燃机、大 型船舶用内燃机、火力发电厂、二次循环用内燃机等,较大程度地提高 功率,明显减少排放气体的有害物质,降低大气污染,提高环保性和燃 烧效率而使耗油量降低,具有节省能源的效果,以及延长车辆寿命的经 济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点火火花塞,对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进行点火;电极部,将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上段部的一侧向上部突出地形成,在该突出的部位向上部突出地设置由铱材质构成的接地电极,将中心电极设置成从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中心部向上述接地电极侧倾斜,使得能够与上述接地电极之间维持规定间隙,且能够发生火花;燃烧促进用感应体,与上述电极部邻接地设置在点火火花塞的一端,包括在上述电极部的上部隔着规定间隔形成的水平部、和从上述水平部弯折形成且固定于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一端的垂直部,而且,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的上述垂直部形成了三角形状的预热隔断孔,使进行预热的热量不被上述点火火花塞吸收。
3、 如权力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燃烧促进用感应体的上述水平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较长的预热促进用的孔,使得在点火火花塞点火时进行预热,并且能够 与依次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部的燃料流入量成比例地进行预热。
4、 如权力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电极设置成具有60。 80°范围的倾斜角。
5、 如权力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超耐热合金由镍钢、铬钢、镍-铬钢、铂钢、铱钢、锇钢中的任一种构成。
6、 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点火火花塞,对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进行点火;电极部,包括在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中心部垂直设置且在上段具有向两侧突出的水平棒的中心电极,并且,使点火火花塞的上段部的两 侧向上部突出地形成,以便与上述水平棒的两端维持规定间隙,在该 突出形成的部位向上部突出地设有由铱材质构成的接地电极,能够从点火火花塞的两侧产生火花;燃烧促进用感应体,与上述电极部邻接地设置在点火火花塞的一 端,包括在上述电极部的上部隔着规定间隔形成的水平部、和从上述 水平部弯折形成且固定于上述点火火花塞的一端的垂直部,而且,由 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7、 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热塞,对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燃料进行预热; 预热促进用感应体,沿着上述电热塞的端部延伸设置,形成一个侧面被封闭的圆筒形状,并且,包括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微小细孔的 主体、和在上述主体的内部形成的支承杆,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 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8、 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喷嘴,使燃料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预热促进用感应体,由在上述喷嘴的端部隔着规定间隔设置、且 通过支承部连接的环状的主体构成,而且,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 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9、 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喷射器,向内燃机的燃烧室内喷射燃料;预热促进用感应体,包括在上述喷射器的端部设置的圆板形状的 主体、和在上述主体的外侧面形成的沟槽部,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 的超耐热合金材质构成。
10、 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活塞,压縮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 燃烧促进用感应体,包括在上述活塞的上面隔着规定间隔设置的环状的主体、和从上述主体的外周面向下部突出形成且固定在上述汽 缸的上面的支承架,并且,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超耐热合金材质 构成。
11、如权力要求io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具有在表面形成了微细孔的圆板形状。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燃烧促进装置,能够从内燃机获得较高的燃烧效率和高功率。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设置了由耐热性和导热性良好的超耐热合金构成的燃烧促进用感应体,利用燃烧促进用感应体吸收在爆发行程时产生的高温,如此的高热量吸收使燃烧促进用感应体始终维持预热状态起到点火(产生火花的催化剂功能)作用。其结果,在排气行程以后,使再次流入的混合气的温度急速上升,增强伴随热膨胀的爆发力,得到高功率。
文档编号H01T13/02GK101098068SQ200610108748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9日
发明者全炳豹 申请人:全炳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