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带阻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444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波导带阻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波导带阻滤波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阻滤波器,它具有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互接
所述两端口的中空波导。此种带阻滤波器的已知实例可见于J. D. Rhodes所著的《波导带阻椭圆函数滤波器》 一文的第715-718页("J. D Rhodes, Waveguide Bandstop Elliptic Function Filters,正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ume MTT - 20, No. 11, November 1979")。
在该已知滤波器内,沿波导壁呈直线延伸有若干谐振腔,由壁中 的隔膜(diaphragm)耦合到中空波导。该滤波器的特性由腔体的谐振频 率、沿波导的各腔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与波导耦合的强度决定。后 者又取决于隔膜的自由截面面积。不难理解,隔膜的自由截面面积越 大,则耦合越强。因此,耦合强度具有一个上限,其取决于以下事实 隔膜的自由截面面积不可能超过经由隔膜而与中空波导相耦合的腔 体大小。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出 一种新颖的带阻滤波器构造原理,与传统 构造原理相比,它可以实现更强的耦合。
该目标由本文开头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实现。在这种滤波器中,波 导中放置了至少 一个谐振体,其谐振频率高于波导的极限频率(limit frequency)。
被称为梳妆线滤波器(combline filter)的波导带通滤波器具有由导 电材料所制成的销(pin), ^皮设置于互接输入和输出端口的波导中。与 本发明相反,这些波导的极限频率高于工作频率带(传输频带),即 谐振体的谐振频率低于波导信道(waveguide channel)的极限频率,并位 于期望通带频率处。在有用传输频带之外,主要由所谓的波导截止效 应达到阻隔效果。
根据所要求的带阻滤波器的阶数,可釆用若干谐振体;也可将若干谐振体中的 一个或多个替换为现有技术可知的横向放置的谐振腔。 优选为将谐振体形成为从波导的第 一壁突出的销的形式。此销能够附
加地插于波导内,优选地,它与第一壁形成一体(piece),这样可以获 得谐振体与第 一壁之间最小的结点阻抗。
就制造层面而言,拥有带宽侧和窄侧的矩形截面的波导且谐振体 从宽侧之一突出是具有优势。
进一步来讲,优选的是感性或容性间断部(discontinuity)位于波导 中,尤其是在滤波器具有二阶或更高阶的情况下,这样才能达到谐振 体之间的面耦合并因此获得滤波器在有限频率处具有零点的反射特 性。换言之,这样的带阻滤波器,在拥有一个阻带外,还具有有限频 率的反射零点附近的工作频带。这种类型的滤波器在采用频率复用的 微波传输线的应用中很有用,并且有必要将其用于传输线的每一端, 以此以尽可能小的衰减向接收器馈给另一側的传输频率,而同时尽可 能彻底地将相同侧的传输频率与接收器隔离。
这种间断部优选为可变隔膜(iris diaphragm)。
优选也,釆用从波导一侧突出的腹板(web)形成可变隔膜。优选 地,设置有从相对侧突出且在相同水平相向相互面对的两腹板。
由从波导的窄侧突出且相向面对的腹板所形成的隔膜有利于制 造,尤其是机器加工。
根据第一实施例,波导中靠近谐振体处具有平坦的壁。这样的谐 振体的耦合强度具体地取决于它与相邻壁之间的距离。
为了得到期望的耦合,如果波导在谐振体附近处具有凹部也许是 合适的。
当波导具有矩形截面,其第一到第三壁在谐振体附近平坦,而第 四壁中形成有凹部时,谐振体优选地安放在假想中心平面的面向第四 壁的侧部,该中心平面在上述第四壁和面向其的笫二壁之间延伸;具 体地,谐振体可以^皮部分或全部4^合于凹部中。
由于恰当地放置谐振体可以决定耦合强度,凹部可免于可能起隔膜作用的底切(undercut)。
具体地,如果上述凹部成形于第二壁中,或因为其它原因使第二 壁可能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平行于有谐振 体从中突出的第一壁的截面中,谐振体到每个壁的距离至少与第二壁 的最小曲率半径,优选为后者的两倍。第二壁上的曲率最小半径为机 头(machininghead)的直径给定了上限,其中,中空波导由工件加工而 成。该机头的直径也决定了此截面内谐振体与壁之间可实现的最小距 离。
参阅附图,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和优点可在实施例说明中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二阶带阻滤波器的透视原理图2举例说明了具有图1所示设计的滤波器的反射和传输曲线;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三阶带阻滤波器的透4^L图4说明了具有图3所示设计的滤波器的反射和传输曲线;
图5是图3中的滤波器在其制造中的俯视图6和图7分别说明了图1中的滤波器的更改实施例。
图l中所示的带阻滤波器,实质上由波导部分l形成,波导部分 l具有平坦的矩形截面,并基本上沿直线延伸于输入和输出端口 2、 3 之间。两个谐振体4、 5从中空波导部分的底部壁6突出至其内部。 谐振体4、 5均具有高于波导部分1的极限频率或截止频率的谐振频 率。谐振体4、 5为块状金属体(massive metal body),或者至少是表面 镀有金属的,其中,谐振体4、 5的金属体与金属底部壁6是电气连 接的。谐振体组成了所谓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入/4 resonator)。
块状金属谐振体4或5可能与底部壁6成一体,尤其是当波导部 分由块状金属经材料烧蚀(materialablation)形成。然而,也可以后来再 将谐振器插入波导部分1,例如使用焊接。这有可能是必要的,比如 在谐振体5的情形中,谐振体到最近的相邻侧壁7之间的距离太狭小,无法在其间使用烧蚀工具。
侧壁中的谐振体4、 5的距离定义了它们与在波导部分1中的传 播的RF场之间的耦合。当谐振体位于波导部分1中的延伸于两个侧 壁7、 8之间的纵向中心平面上时耦合最强,并随着谐振体接近侧壁7、 8的其中之一而降低。
波导部分1的纵向方向上的谐振体4、 5的距离通常为3V4, X 是滤波器阻带中心频率所对应的波长。应由期望的滤波器特性及设置 得出谐振体之间的相应距离,即,距离值由相应的综合体系中所决定 的谐振体与间断部之间的相位长度来导致。
在侧壁7、 8上,腹板9在相同水平上相向而置,并在整个侧壁 的高度范围内延伸,且突入波导部分l内。这些腹板形成了与谐振体 4、 5相耦合的隔膜。通过该隔膜,可以实现将滤波器的反射零点偏移 到有限频率处,否则反射零点将位于f-oo的频率处。以这种方法可得 到如图2所示的滤波器特性。
图2显示了在具有图1所示设计的滤波器的仿真计算中的获得反 射和传输曲线,该滤波器拥有两个谐振体和隔膜。其传输特性用实线 表示,反射特性用虛线表示。阻带S大致从25.8 MHz延伸至26.45 MHz,并在约25.85 GHz和26.2 Ghz处具有由谐振体4、 5所致的极 点(传输零点)。
利用隔膜,所有反射零点都可^L定位于所定义的频率处这样就 实现了以最大的灵活性来获取4壬意的滤波器特性。对于图1中的实施 例,可产生在阻隔区附近的25.5和25.65GHz处具有两个反射零点的 传输带D。像这样具有不对称特性的带阻滤波器,可将其置于微波发 射器/接收器单元中接收器的上游侧,该单元具有在阻带进行发送的发 射器,这种应用的优势在于保护接收器不受该单元中的发射器信号的 干扰,实现无衰减地接收传输带内来自于远程发射器的信号。
图3以与图1相似的透视图显示了 一个三阶带阻滤波器的说明图 解,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同在图1中的情形,波导部分l'在端口2、 3之间大致沿直线延伸,并设置有金属谐振体4' 、 5'。 侧壁8'的的对准虚线贯穿通过谐振体4',第二个谐振体5'位于对 准线的略靠上方处。在谐振体4' 、 5'周围,凹部10、 11成形于侧 壁8'中。第三个谐振器由空腔12形成,它通过隔膜13与波导部分1 耦合。如果需要,空腔12也可以由放置于凹部的谐振体代替,或者 由谐振体4'、 5'中的一个代替,尤其是谐振体5',因其与波导部分l 的中心平面之间的较大距离而只能相当弱地耦合,最终可能由另外的 空腔代替。
置于凹部的谐振体的谐振频率可以不同于同样尺寸的置于波导 部分1'自身中的谐振体的谐振频率。滤波器特性所要求的谐振频率由 与凹部相关联的谐振器所确定。凹部10、 11的功能是双重的。 一方 面,凹部的存在降低了置于凹部附近的谐振体的耦合强度与其与中心 平面距离的依赖性,从而降低了依赖于制造工艺的耦合强度的分散 性。另一方面,谐振体4'、 5'到包围其的凹部的壁10, ll之间的较大 距离使得谐振体可更相当弱地跟与之成一体的波导部分底部壁相耦 合,从而避免了底部壁和插入的谐振体之间产生的随后由电导通连接 的变化质量所致的滤波行为的分散性。
图5通过图3中处于部分完工状态的滤波器的俯视图来描述了以 下事实。14代表机头,利用它可以逐层地将材料去除以形成波导部分 1。虚线15指出了机头14的路线。空腔12的转角16、凹部10、 11 和腹板9基部的曲率半径都与机头14的半径r相同,这样,为了形成 侧壁,4几头必须仅在波导部分1的纵向方向或者仅在其横向方向移动。 矩形截面的谐^展体4'、 5'的侧面17和与之相向的凹部10、 .11的侧壁 18之间的距离和机头14的直径相同,逸样,在谐振体4'、 5'周围移动 机头14 一次就足以生成凹部10、 11的形状。
图3类型的带阻滤波器的特性见于图4。同样,虚线描述了反射 特性,实线描述了传输特性。与三个谐振体4'、 5'、 ll相对应,每条 曲线均有三个零点,并且正如图2中的相同情形,阻带S和传输带D形成于紧邻的区域内。
图6描绘了对图1中的滤波器的第一项修改。从底部壁6上突起 的单一腹板9'取代了相互对称相向的两个腹板9而形成了间断部。
在图7中所展示的第二项f务改,由单极18形成间断部,就像谐 振体4、 5,其是金属的或者是金属化的,且其与后者的不同主要在于 长度。它可在波导的两壁6、 19之间延伸,或者大大地短于谐振体4、 5,这样极18的最终谐振频率将明显高于或低于滤波器的工作频率范 围。
上述实施例中,有谐振体突起的底部壁是矩形截面的宽侧。当然,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也可以考虑用窄侧来支撑谐振体。
当然,诸如螺丝钉、电介质等已知的非具体指定的调谐构件可设 置在谐振体和/或间断部处以微调尺寸、布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阻滤波器,具有输入端口(2;3),输出端口(3;2),以及连接所述两端口的波导(1,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谐振体(4,5;4′5′)位于所述波导(1,1′)中,所述至少一个谐振体具有高于所述中空波导(1,1′)的极限频率的谐振频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体(4, 5; 4' 5')形成为从所述波导的第一壁(6)突出的销。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体(4, 5; 4' 5')与所述第一壁(6)形成一体。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平行于 所述第一壁(6)的所述波导的截面中,第二壁(1)具有至少一个弯 曲部分(16),并且在所述截面中所述谐振体(4' , 5')离开各壁的 距离至少与所述第二壁(8)的最小曲率半径一样大。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波导具有带有宽侧(6)和窄侧(7, 8)的矩形截面,并且所述谐振 体(4, 5; 4' , 5')从所述宽侧(6)之一突出。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感性 或容性的间断部(9, 9' ; 18)位于所述波导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部为 可变隔膜。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隔膜 由从所述波导部分(1)的侧部(7, 8; 6)突出的至少一个腹板(9, 9')形成。
9. 如权利要求5和8任一项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隔膜由从所述窄侧(7; 8)突出的相对腹板(9)形成。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波导在靠近所述谐振体(4, 5)处具有平坦壁(7, 8)。
11. 如前述权利要求1 - 9任一项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波导在靠近所述谐振体(4' , 5')处具有凹部(IO, 11)。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具 有的矩形截面,带有在靠近所迷谐振体(4' , 5')处平坦的第一至第 三壁(6, 7),和其中形成有所述凹部(IO, ll)的第四壁,并且所述 谐振体(4' , 5')位于面向所述第四壁(8)的中心平面的侧部,所述 中心平面延伸于所述第四壁(8)和面向其的所述第二壁(7)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任一项所述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IO, ll)无底切影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阻滤波器,具有输入端口(2;3),输出端口(3;2),以及连接两端口的波导(1,1′),在所述波导(1,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谐振体(4,5;4′5′),谐振体具有高于波导(1,1′)的极限频率的谐振频率。
文档编号H01P1/208GK101317299SQ200680044357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M·克尼普, S·阿马里, U·罗森伯格 申请人: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