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769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适用于电气行业,可提高铜母线表面防腐蚀性能、装饰性能而不影响其接触电阻,属于铜母线表面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母线是电气产品中输电的常用载体之一,母线材质有多种,最常见且用量最大的是铜母线。裸铜在空气中易氧化腐蚀,影响母线搭接面的接触电阻、缩短母线的使用寿命、且影响产品的装饰性能,因此,铜母线表面通常采用专门的表面处理工艺。
目前电气产品中常用的铜母线表面处理工艺是采用整体电镀锡工艺,铜母线整体电镀锡,大量消耗金属锡资源,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铜母线表面防腐蚀性能、装饰性能而不影响接触电阻的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第一步.将铜母线经化学钝化工艺处理生成极薄铬酸盐膜层;1)工艺设备铜母线化学处理流水线(属非标设备,外购)2)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如下工序1将铜母线化学除油,除油时温度为80~90℃,时间为1~2min,除油配制为氢氧化钠(NaOH)8~10g/l,碳酸钠(Na2CO3)0~50g/l,磷酸钠(Na3PO3)30~5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2将除油过的铜母线用温度为80~90℃的自来水进行热水洗,时间为1min;
工序3然后用常温自来水进行水洗,时间为1min;工序4对水洗过的铜母线进行弱腐蚀,温度为常温,时间1~2min,腐蚀剂配制为盐酸(HCL)150~200g/l,乙二胺四乙酸(E DTA)3~5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5对弱腐蚀过的铜母线用自来水进行水洗,温度为常温,时间1min;工序6对水洗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光泽氧化,时间3~5s,氧化剂配制为硝酸(HNO3)20%,硫酸(H2SO4)80%;工序7对氧化过的铜母线用自来水进行水洗,温度为常温,时间1min;工序8对水洗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钝化,时间3~5s,钝化剂配制为三氧化铬(CrO3)150~200g/l,硫酸(H2SO4)15~10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9对钝化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沥干和回收,时间0.5~1min;工序10然后对铜母线用自来水在常温下进行水洗,时间1min;工序11再用温度>90℃的自来水烫洗,时间1~2min;工序12最后下件。
第二步.在母线搭接面以外的母线表面涂透明清漆涂层;第三步.在母线搭接面处,涂铜基材用的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涂层。
所述的透明清漆涂层为丙烯酸聚氨酯透明清漆涂层;所述的电接触保护涂层为铜基材的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涂层。
本发明采用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代替铜母线整体电镀锡工艺。
化学钝化处理层是铜母线经化学钝化工艺处理后生成的极薄铬酸盐膜层,外表面为铜金属本色,可以提高铜母线的工序间抗蚀性能,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且为后续清漆涂层提供良好的基层处理。
透明清漆涂层是丙烯酸聚氨酯透明清漆涂层,覆盖于除母线搭接面以外的母线表面,膜层厚度根据产品使用环境条件可调整,其效果是提高铜母线的防护性能,且增强铜金属表面的光泽及丰满度,提高铜母线的装饰性能。
电接触保护处理层是铜基材的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涂层,覆盖于母线搭接面处,不影响搭接面处的接触电阻,且提高搭接面处的防护性能。
本发明的优点是1.具有稳定的接触电阻;2.具有显著的防潮、防腐蚀、防盐雾作用;3.降低贵重金属消耗;4.涂覆工艺简便安全,环保无毒;5.加工成本低;6.保持铜母线鲜艳明亮的金属本色。


图1为本发明铜母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1所示,为铜母线结构示意图,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为第一步.将铜母线1经化学钝化工艺处理生成极薄铬酸盐膜层2;1)工艺设备铜母线化学处理流水线外购。
2)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如下工序1将铜母线化学除油,除油时温度为80~90℃,时间为1~2min,除油配制为氢氧化钠(NaOH)8~10g/l,碳酸钠(Na2CO3)30~50g/,磷酸钠(Na3PO3)30~5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2将除油过的铜母线用温度为80~90℃的自来水进行热水洗,时间为1min;工序3然后用常温自来水进行水洗,时间为1min;工序4对水洗过的铜母线进行弱腐蚀,温度为常温,时间1~2min,腐蚀剂配制为盐酸(HCL)150~200g/l,乙二胺四乙酸(E DTA)3~5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5对弱腐蚀过的铜母线用自来水进行水洗,温度为常温,时间1min;工序6对水洗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光泽氧化,时间3~5s,氧化剂配制为硝酸(HNO3)20%,硫酸(H2SO4)80%
工序7对氧化过的铜母线用自来水进行水洗,温度为常温,时间1min;工序8对水洗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钝化,时间3~5s,钝化剂配制为三氧化铬(CrO3)150~200g/l,硫酸(H2SO4)15~10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9对钝化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沥干和回收,时间0.5~1min;工序10然后对铜母线用自来水在常温下进行水洗,时间1min;工序11再用温度>90℃的自来水烫洗,时间1~2min;工序12最后下件。
第二步.在母线搭接面以外的母线表面涂透明清漆涂层3,透明清漆涂层3为丙烯酸聚氨酯透明清漆涂层;第三步.在母线搭接面处,涂电接触保护处理层4,电接触保护处理层4为铜基材用的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涂层。
附本发明与镀锡母线的性能数据对比1.接触电阻,检测依据GB/T11022-1999,本发明2.970-3.366mΩ;原镀锡母线2.46-3.8mΩ2.防护性能1)硫化氢气体腐蚀试验(HS),检测依据GB/T5943-86本发明经5小时试验无明显变色;原镀锡母线经5小时试验无明显变色。
2)中性盐雾试验(NSS),检测依据GB/T10125-97本发明搭接面处(电接触保护处理层4)经48小时试验,出现轻微变色;保护等级为9级;原镀锡母线经48小时试验,出现轻微失光;保护等级9.5级。
3.装饰性能,目视本发明整体为光泽明亮的铜金属本色;原镀锡母线主要表面为光泽暗淡的锡金属本色,刃口断面处为光泽暗淡的铜基材色。
权利要求
1.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第一步.将铜母线经化学钝化工艺处理生成极薄铬酸盐膜层(2);工序1将铜母线化学除油,除油时温度为80~90℃,时间为1~2min,除油配制为氢氧化钠8~10g/l,碳酸钠30~50g/,磷酸钠30~5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2将除油过的铜母线用温度为80~90℃的自来水进行热水洗,时间为1min;工序3然后用常温自来水进行水洗,时间为1min;工序4对水洗过的铜母线进行弱腐蚀,温度为常温,时间1~2min,腐蚀剂配制为盐酸150~200g/l,乙二胺四乙酸3~5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5对弱腐蚀过的铜母线用自来水进行水洗,温度为常温,时间1min;工序6对水洗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光泽氧化,时间3~5s,氧化剂配制为硝酸20%,硫酸80%工序7对氧化过的铜母线用自来水进行水洗,温度为常温,时间1min;工序8对水洗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钝化,时间3~5s,钝化剂配制为三氧化铬150~200g/l,硫酸15~10g/l,其余为自来水;工序9对钝化过的铜母线在常温下进行沥干和回收,时间0.5~1min;工序10然后对铜母线用自来水在常温下进行水洗,时间1min;工序11再用温度>90℃的自来水烫洗,时间1~2min;工序12最后下件。第二步.在母线搭接面以外的母线表面涂透明清漆涂层(3);第三步.在母线搭接面处,涂铜基材用的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涂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清漆涂层(3)为丙烯酸聚氨酯透明清漆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接触保护处理层(4)为铜基材用的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涂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母线电接触防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将铜母线经化学钝化工艺处理生成极薄铬酸盐膜层;在母线搭接面以外的母线表面涂透明清漆涂层;在母线搭接面处,涂电接触保护处理层。本发明的优点是可提高铜母线表面防腐蚀性能、装饰性能而不影响接触电阻。
文档编号H01B13/16GK101047050SQ20071004039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邱章白, 范新国, 邱杰, 杨剑, 淡媛丽, 南化 申请人: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