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置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51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位置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用电器的接触器,具体涉及一种有三个工作位置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电力系统中用于电力拖动和自动控制的装置,它作为执行元件可以远距 离频繁地控制电动机等各种用电器的启动和停止。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由壳体、铁芯组件、线圈、触点装置和灭弧装置组成;其中由 线圈通电使铁芯组件动作致触点分合,从而使电路通断,达到控制用电器的目的。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的铁芯组件由一个动铁芯和一个静铁芯组成,所述静铁芯上有 一个线圈,所述动铁芯有二个工作位置, 一个是通电动作位置, 一个是断电停止位置。现有技术的接触器通常设计为积木式结构,可以安装在卡轨上和采用螺钉安装在 平板上,还可以加装辅助触点组。现有技术的接触器在控制三相电动机双向运转时,通常釆用二只接触器联合控制 的方法,其中一只接触器控制顺转,另一只接触器控制逆转,二只接触器之间要采取电气和机械互锁保护;在此场合,现有技术的接触器就有所不足1、 二只接触器加机械互锁保护装置占据安装面积较大,用电线较多,安装工程 量较大,安装费用较大;2、 机械互锁保护装置的故障几率较高,二只接触器有可能因同时动作或快速转 换而造成线间短路的故障几率较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位置接触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位置接触器,包 括壳体、三位置铁芯组件、线圈、触点装置和灭弧装置,所述三位置铁芯组件,有
二个静铁芯和一个动铁芯,所述二个静铁芯上各有一个线圈,所述动铁芯通过连杆支 持件与触点装置中的动触头组联动,所述动触头组与壳体上的静触头组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铁芯在二个静铁芯的中间,所述动铁芯有上、中、下三个 移动位置,其中上、下位置为动铁芯动作位置,中间位置为动铁芯停止位置;所述与 动铁芯联动的动触头组同步有上、中、下三个移动位置,其中上、下位置为与上、下 静触头组分合位置,中间位置为停止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二个静铁芯为上静铁芯和下静铁芯,所述上静铁芯上有一个 上线圈架,上线圈架上有上线圈的二个接线端子在壳体外侧的一端;所述下静铁芯上 有一个下线圈架,下线圈架上有下线圈的二个接线端子在壳体外侧的另一端;所述上 线圈架和下线圈架由螺钉连接固定成一个框架,在框架内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线圈、上 弹簧、上顶板、动铁芯、下顶板、下弹簧和下线圈组成一体,该框架可以在壳体内换 向安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点装置中的触点分上下二层,相应的触点接线端子也分上 下二层,触点可为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每层触点的数量可为三极、四极或五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三位置接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二只普通接触器联合控制的场合,可以减小安装面积, 降低安装工程量和安装费用;2、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动铁芯三位置动作来进行分合二组触点,其本身就是 一种机械互锁,因而不存在因触点间的误动而造成线间短路故障。3、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接触器的积木式结构,可以安装在卡轨上和采用螺钉安 装在平板上,二边可以挂装辅助触点组。


图1是三位置接触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线圈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铁芯组件结构示意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三位置接触器控制电动机单向运转线路示意图; 图7是三位置接触器控制电动机双向运转线路示意图; 图中-100为上壳体,101为下壳体,102为上静触头组,103为下静触头组,104为灭 弧装置,105为滑槽,106为凸座,107为螺钉;200为连杆支持件,201为动触头组,202为方孔,203为螺钉,204为动铁芯, 205为上静铁芯,206为上线圈,207为上弹簧,208为上顶板,209为上线圈架,210 为接线端子,211为上线圈电压标记,212为下静铁芯,213为下线圈,214为下弹簧, 215为下顶板,216为下线圈架,217为接线端子,218为下线圈电压标记,219为螺 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三位置接触器,包括壳体、三位置铁芯组件、线圈、触点 装置和灭弧装置104,所述三位置铁芯组件,有二个静铁芯和一个动铁芯204,所述 二个静铁芯上各有一个线圈,所述动铁芯204通过连杆支持件200与触点装置中的动 触头组201联动,所述动触头组201与壳体上的静触头组配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01,所述三位置铁芯组件包括上静铁芯205、 下静铁芯212和动铁芯204以及连杆支持件200,所述线圈包括上线圈206和下线圈 213以及上下线圈架组件,所述触点装置为三位置触点装置包括上静触头组102、下 静触头组103和动触头组201。所述三位置铁芯组件的动铁芯204在二个静铁芯的中间,所述动铁芯204通过连 杆支持件200与触点装置中的动触头组201联动,所述动触头组201与壳体上的二组 静触头组配合;所述动铁芯204有上、中、下三个移动位置,其中上、下位置为动铁 芯204的动作位置,中间位置为动铁芯204的停止位置,所述与动铁芯204联动的动 触头组201同步有上、中、下三个移动位置,其中上、下位置为与上、下静触头组分 合位置,中间位置为停止位置。所述二个静铁芯为上静铁芯205和下静铁芯212,所述上静铁芯205上有一个上线圈架209,上线圏架209上有一个上线圈206,所述上 线圈架209上有上线圈206的二个接线端子210在壳体外侧的一端,在二个接线端子 210的中间有一个上线圏电压标记211;所述下静铁芯212上有一个下线圈架216,下 线圈架216上有一个下线圈213,所述下线圈架216上有下线圈213的二个接线端子 217在壳体外侧的另一端,在二个接线端子217的中间有一个下线圈电压标记218; 所述上线圈架209和下线圈架216由螺钉219连接固定成一个框架,该框架可以在壳 体内换向安装;所述上线圈206和下线圈213的工作电压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在二个线圈未通电时,动铁芯204处于二个静铁芯的中间位置,同时通过连杆 支持件200同步联动的动触头组201也处于中间位置;二个线圈中只能其中一个线圈 工作,而另一个线圈必需停止;当上线圈206通电时,则动铁芯204与上静铁芯205 吸合,此时动触头组201与上静触头组102闭合,接触器的上层电路导通;当上线圈 206断电时,则动铁芯204与上静铁芯205分离并复位中间位置,同时动触头组201 与上静触头组102分断,上层电路分断;在动静触头分合时产生的电弧在灭弧装置104 中熄灭;当下线圈213通电时,则动铁芯204与下静铁芯212吸合,此时动触头组201 与下静触头组103闭合,接触器的下层电路导通;当下线圈213断电时,则动铁芯204 与下静铁芯212分离并复位中间位置,同时动触头组201与下静触头组103分断,下 层电路分断。图2-图5给出了所述上线圈架209和下线圈架216通过螺钉219连接固定成一 个框架,在框架内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线圈206、上弹簧207、上顶板208、动铁芯204、 下顶板215、下弹簧214和下线圈213组成一体;所述上顶板208被上线圈架209所 限位并被上弹簧207所顶紧;所述下顶板215被下线圈架216所限位并被下弹簧214 所顶紧;所述动铁芯204被上、下顶板顶在中间,当动铁芯204向上动作时,上弹簧 207被压縮,下弹簧214因被下顶板215限止在原位而不会对动铁芯204产生推力或 阻力,当动铁芯204复位时则被下顶板215挡住在中间位置;当动铁芯204向下动作 时,下弹簧214被压縮,上弹簧207因被上顶板208限止在原位而不会对动铁芯204 产生推力或阻力,当动铁芯204复位时则被上顶板208挡住在中间位置。所述连杆支持件200可以在上壳体100内的滑槽105中上下移动,所述连杆支持 件200的下端与动铁芯204由螺钉203连接固定,所述连杆支持件200的中端上面有
二个方孔202与上壳体100上的凸座106配合,所述连杆支持件200的上端有动触头 组201;组装时,上下静铁芯分别位于组成一体的上下线圈架的上下,装入壳体后, 随着螺钉107的旋紧而被上下壳体所夹紧,见图l;此时上静铁芯205就位于上壳体 100内的凸座106上,下静铁芯212就位于下壳体101的底座上,上下静铁芯和位于 中间位置的上下线圈架一起被固定住,而动铁芯204则不受影响,可以上下移动;最 后安装静触头组和其它相关配件,至此组装结束。图6、图7为三位置接触器的应用线路示意图,其中R、 S、 T为电源输入端,U、 V、 W为电源输出端,KM为三位置接触器,A为左辅助触点组,B为右辅助触点组,1NC、 2NC为常闭辅助触点,3N0、 4N0为常开辅助触点,K为三位开关,M为电动机,SBO 为停止按钮,SB1为顺转按钮,SB2为逆转按钮。1、 二路电源转换控制三相电动机单向运转线路,见图6。所述二路电源其中第一路为R1、 Sl、 Tl,第二路为R2、 S2、 T2;当K向上闭合 时,三位置接触器的上线圈206通电,动触头组201与上静触头组102闭合,此时第 一路电源经R1—U、 S1—V、 T1—W, M得电运转;当三位置接触器的上述工作部件发 生故障时或第一路电源故障时,M将会停止,此时可将K向下闭合,使上线圈206断 电,动触头组201与上静触头102分断,接着下线圏213通电,动触头组201与下静 触头组103闭合,此时第二路电源经R2—U、 S2—V、 T2—W, M得电继续运转。此方式适用于需要保证用电器连续供电的场合,此处设计为手动转换,也可以设 计为自动转换。2、 控制三相电动机双向运转线路,见图7;本例中,三位置接触器有辅助触 点组A和B,所述辅助触点组可以是设计在接触器本身上,也可以是采用挂装式辅助 触点组,安装在接触器的二边。电源输入端为R、 S、 T,电源输出端为U、 V、 W,当按动SB1时,电源R经一SBO 常闭点一SB2常闭点一SB1动合点一KM的1NC常闭点一上线圈206—S引成回路,上线 圈206通电,连杆支持件200上行,动触头组201与上静触头组102闭合;电源经R —U、 S—V、 T—W, M得电顺转;同时B辅助触点组动作,4N0闭合,2NC分断,而A 辅助触点组保持原位;当M需换向运转时,此时直接按动SB2无用,需先按动SBO使 上线圈206断电,动触头组201与上静触头组102分断、B辅助触点组复位,M退出
顺转,而后按动SB2,此时电源R经一SB0常闭点一SB1常闭点一SB2动合点一2NC常 闭点一下线圈213—S引成回路,下线圈213通电,动触头组201与下静触头103组 闭合;电源经R—U、 S—W、 T—V, M得电逆转;同时3N0闭合,1NC分断;此时按动 SB1无用,按动SBO即可停止。此方式适用于控制三相电动机顺转一停止一逆转一停止一顺转……的场合,此处 设计为手动转换,也可以设计为自动循环转换。本三位置接触器还可以用在电动机的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中,电动机双速控制电 路中,配电线路二路电源转换电路中等。本三位置接触器可以做成三极、四极或五极型三位置接触器;触点分上下二层, 相应的触点接线端子也分上下二层,每层的中间三极可为常开主触点,二边极可为常 开或常闭辅助触点,在三位置接触器的上面有连杆支持件200的顶端作为标志杆,可 指示或试验操作三位置接触器的动作方向。本实用新型三位置接触器实施例所述三位置铁芯组件的动作方向与接触器的安 装面相垂直,也包括可以做成三位置铁芯组件的动作方向与接触器的安装面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三位置接触器的技术方案也包括可以做成触点通断电流较小、体积较 小、触点数量更多、触点层面更多、触点设置更灵活的双向继电器。
权利要求1. 一种三位置接触器,包括壳体、铁芯组件、线圈、触点装置和灭弧装置[104],其中由线圈通电使铁芯组件动作,致触点分合,从而使电路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组件为三位置铁芯组件,所述三位置铁芯组件有二个静铁芯和一个动铁芯[204], 所述二个静铁芯上各有一个线圈,所述动铁芯[204]通过连杆支持件[200]与触点装置 中的动触头组[201]配合,所述动触头组[201]与壳体上的静触头组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置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204]在二 个静铁芯的中间,所述动铁芯[204]有三个移动位置,所述与动铁芯[204]配合的动触 头组[201]同步有三个移动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置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静铁芯为上静 铁芯[205]和下静铁芯[212],所述上静铁芯[205]上有一个装有上线圈[206]的上线圈 架[209],所述下静铁芯[212]上有一个装有下线圈[213]的下线圈架[216],所述上线 圈架[209]上有上线圈[206]的二个接线端子[210]在壳体外侧的一端,所述下线圈架 [216]上有下线圈[213]的二个接线端子[217]在壳体外侧的另一端;所述上线圈架 [209]和下线圈架[216]由螺钉[219]连接固定成一个框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位置接触器,包括壳体、铁芯组件、线圈、触点装置和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组件为三位置铁芯组件,包括有二个静铁芯和一个动铁芯,所述二个静铁芯上各有一个线圈,所述动铁芯通过连杆支持件与触点装置中的动触头组联动,所述动触头组与壳体上的静触头组配合;所述动铁芯在二个静铁芯的中间有三个移动位置,分别是上下为动作位置,中间为停止位置;所述二个线圈的工作电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本三位置接触器可以替代二只普通接触器联合控制一台用电器的场合,如控制三相电动机双向运转,控制配电线路二路电源转换等,可以减小安装面积,降低安装工程量和安装费用。
文档编号H01H51/04GK201038086SQ20072003563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1日
发明者濮兴华 申请人:濮兴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