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221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按键结构.技术领域本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缩减键盘的整体高度的按 键结构。
背景技术
图1、 2分别表示两种公知按键结构B1、 B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按键结构Bl包括一基板bl、 一连杆组b2、 一橡胶元件(橡 胶聚酯簿膜)b3、 一键盖b4及一电路元件b5。电路元件b5设置在基板bl 上。橡胶元件b3设置在电路元件b5上。连杆组b2设置在电路元件b5上, 并且键盖b4设置在连杆组b2上。也就是说,电路元件b5介于橡胶元件b3 与基板bl之间。橡胶元件b3包括一触发部b300、 一平坦部b30及一圓顶部b31,其中, 平坦部b30贴附于电路元件b5上,圓顶部b31凸出于平坦部b30上,触发 部b300形成于圓顶部b31上。当通过键盖b4驱动橡胶元件b3的圓顶部b31 的触发部b300朝向电路元件b5移动时,利用触发部b300可对电路元件b5 的一开关b50进行触发。如图2所示,按键结构B2与按键结构Bl的差异仅在于利用一单一圓 顶结构b3,来取代橡胶元件b3。利用圆顶结构b3,的触发部b300,也同样可对 电路元件b5的开关b50进行触发。然而,在上述按键结构B1、 B2的作用下,键盘高度无法被有效地缩减。新型内容本新型涉及一种按^t结构,该按键结构包括一基板、 一连杆组、 一弹性 元件、 一键盖及一电路元件。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及一导引部, 导引部连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杆组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弹性元 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弹性元件包括一触发部。键盖设置在连杆组上,并且键盖可经由连杆组而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电路 元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电路元件包括一开关。当键盖经由第 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受键盖的压迫而变 形,且弹性元件的触发部经由基板的导引部而对开关进行触发。导引部是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一通孔。弹性元件还包括一平坦部 和一圓顶部,平坦部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圆顶部凸出于平坦部,触发 部形成在圓顶部上。弹性元件还包括具有一凹部的一中空柱体,触发部形成 在凹部上,并且凹部朝向基板的导引部设置。弹性元件是由橡胶制成。变形的弹性元件是倾向于将^:盖经由第二位置回推至第一位置。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是不共面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互平行。


图l是表示公知按键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另 一公知按键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新型的一第一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以及图4是表示根据本新型的一第二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根据本新型的一第一实施例中的一按键结构Kl的内部结构 示意图。按键结构K1包括一基板l、多个连杆组2、 一弹性元件3、多个键盖4 及一电路元件5。为便于清楚说明基板l、多个连杆组2、弹性元件3、多个 4建盖4与电路元件5之间的几何关系,在本实施例中仅就单一连杆组2私单 一键盖4提出说明。基板1包括一第一表面101、 一第二表面102及一导引部10。导引部10 连接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1与第二表面102是不共面 的。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是一硬质的板件(例如金属板或硬质塑料板),导 引部IO是连接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的一通孔,第一表面101与第 二表面102相互平4亍。连杆组2设置在基板1的第一表面101上,该连杆组2可相对于基板1 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组2为一剪刀状连杆结构。弹性元件3设置在基板1与连杆组2之间。弹性元件3是包括一平坦部 30和多个圆顶部31的一橡胶元件,其中,平坦部30为一板片构件,并且多 个圓顶部31之间是以相互间隔且凸出的方式而一体成型在平坦部30上。为 便于清楚说明,附图上仅呈现出单一圓顶部31。平坦部30设置在基板1的 第一表面101上,如此使得圓顶部31容纳在连杆组2之中。在圆顶部31内 部具有一凹部32,该凹部32是平坦部30向内延伸,在凹部32的内壁面上 凸出有一触发部300。键盖4设置在连杆组2上,并且键盖4可经由连杆组2可在一第一位置 I与一第二位置II之间移动。电路元件5设置在基板1的第二表面102上,电路元件5包括一开关50。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元件5为一印刷电路板。当弹性元件3设置在基板1与 连杆组2之间时,弹性元件3的触发部300是朝向电路元件5的开关50。当键盖4经由第一位置I移动至第二位置II时,弹性元件3的圆顶部31 受键盖4的压迫而变形,且弹性元件3的触发部300经由基板1的导引部10 对开关50进行触发。另外,变形的弹性元件3倾向于将键盖4经由第二位 置II回推至第一位置I。图4是表示才艮据本新型的一第二实施例中的一4姿4建结构K2的内部结构 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K2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Kl之处在于 按键结构K2利用了具有单一圓顶结构的一弹性元件3'取代了弹性元件3。弹性元件3,包括一中空柱体31,和一凹部32,,其中,凹部32,由中空柱 体31,的一基面310,向内延伸,并且在凹部32,的内壁面上凸出有一触发部 30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由橡胶制成。当中空柱体31,设置在基板1 的第一表面101上时,中空柱体31,的凹部32,朝向于基板1的导引部10。当键盖4经由第一位置I移动至第二位置II时,弹性元件3'受键盖4的 压迫而变形,且弹性元件3,的触发部300,经由基板1的导引部10对开关50 进行触发。在本新型按键结构Kl、 K2的作用下可增加按键中的圆顶部的触发部的 移动行程,并且可缩减键盘的整体高度。虽然本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新型,任何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出更动与润饰,因此本 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一连杆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一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一触发部;一键盖,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上,所述键盖可经由所述连杆组而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一电路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电路元件包括一开关,当键盖经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受键盖的压迫而变形,且弹性元件的触发部经由基板的导引部而对开关进行触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是连接第一 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一通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一 平坦部和一圆顶部,该平坦部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该圓顶部凸出于平 坦部,触发部形成在圆顶部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具 有一凹部的一中空柱体,触发部形成于凹部上,并且凹部朝向于基板的导引 部设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由橡胶制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的弹性元件倾 向于将键盖经由第二位置回推至第一位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 面是不共面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 面相互平4亍。
专利摘要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基板、一连杆组、一弹性元件、一键盖及一电路元件。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导引部,导引部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杆组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弹性元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弹性元件包括一触发部。键盖设置在连杆组上,并且键盖可经由连杆组而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电路元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电路元件包括一开关。当键盖经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受键盖的压迫而变形,且弹性元件的触发部经由基板的导引部而对开关进行触发。
文档编号H01H13/02GK201112175SQ20072013913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4日
发明者张昭龙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