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排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270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性排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有关于一种用于电性连接的软性排线的软性排线 连接器。
背景技术
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 FFC )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不占空间、 可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故目前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目前软性排线多与一 连接器搭配使用,以构成一电连接器结构,藉以传递系统间讯号。目前常见使用于液晶面板等产品中的电连接器是如中国台湾94年11月21闩公告第M281320 号的「软性电路版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主要是由一本体、复数个端子及一盖体所组成,该 端子是具有相互平行的支持端及接触端,该支持端及接触端是贴平于本体的内壁面,该盖体则干涉于端子的支持端的前端,使盖体可于本体上形成干涉转动,藉此能将软性排线夹持定位于 支持端及接触端之间,再利用盖体盖合时抵紧于软性排线表面而达到夹持功能。但是,此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支持端及接触端是为平直的结构,所以本身弹性力不足,并 且支持端及接触端是贴平于本体的内壁面,使得端子不具有弹性位移的空间,因此当软性排线 插置于支持端及接触端之间时,端子无法提供足够的夹持力,而只能依赖盖体抵持于软性排线 表面,所以往往造成夹持力不足,再者,又因为电连接器的盖体的体积相当精巧,所以很容易 受外力震动或碰撞而松脱,如此仅靠盖体夹持于软性排线的夹持力将明显不足。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认为有必要对现今电连接器容易产生的问题与缺失加以改良,以克 服前述的缺陷。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使端子于本体 间形成一间距,以令端子具有较大的弹性移动量,进而可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而可稳固的夹 持软性排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使端子本身具有更强的弹性力,进而可提升端子对软性棑线的夹持力。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包含 一本体、复数个端子、至少一 固定片及一转动构件所组成,该复数个端子是插设于本体的插槽中,使端子的支持臂及弹性臂 延伸入本体的空间内,该转动构件是与支持臂前端的转动支持部形成干涉,而可转动的装设于 本体上方,其中该支持臂及弹性臂是分别与该本体的上壁及下壁内缘之间形成一间距,所以当 软性排线插入端子的支持臂及弹性臂之间后,端子会受压而向上移动,因为间距的存在使端子 形成较大的弹性移动量,而可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以将软性排线稳固夹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是利用端子的支持臂及弹性臂与本体的上壁及下壁之间形成间 距,而使端子具有较大弹性移动量,所以当端子受软性排线插入后的力量抵压后,可产生较大 的反作用力,因此可更稳固的夹持软性排线。


图l是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的组合侧剖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号说明10本体11插槽12空间13镂空槽14嵌槽20端子21基部211支持臂212弹性臂213转动支持部214固定端30固定片31定位肋32挡部40转动构件41轴部42定位轴43凸扣50软性排线D间距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可为软性排线连接器本身,或是软性排线连接器加上一软性排 线所组成。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排线连接器是包含 一本体IO、复数个端子20、一对固定片30及一转动构件40。本体10是由绝缘材质(如塑料)所制成,该本体10后方是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插槽11,而
本体10的前方形成有一空间12,且本体10前方底部设有复数个相对于插槽11的镂空槽13,并于 插槽11两侧设有嵌槽14。端子20是由金属材质所制成,该端子20具有一基部21,该基部21是以分叉状结构向前延伸 支持臂211及弹性臂212,该支持臂211前端设有转动支持部213,并且基部21的后方底部是向后 形成固定端214;组构时,是将端子20由本体10后方插置入插槽11内,端子20的基部21是定位 于插槽11内,该基部21前方的支持臂211及弹性臂212是延伸入空间12内,该固定端214是突出 于本体10后方,而可供焊接于电路基板上(未图示)形成导通。固定片30是为板状结构,该固定片30向后方凸伸一定位肋31,该定位肋31前方是形成一挡 部32,该定位肋31是嵌入嵌槽14内而定位,该挡部32是位于空间12内。转动构件40是以绝缘材质所制成,该转动构件40于后方间隔设有复数个轴部41,且于复数 个轴部41的最外侧设有定位轴42,并于转动构件40两侧边设有凸扣43,组装转动构件40时,是 利用轴部41干涉于端子20的转动支持部213上,该定位轴42是抵止于固定片30的挡部32上,使 转动构件40可于本体10上掀起、盖合转动而不易脱落,并且当转动构件40盖合时,该转动构件 40两侧的凸扣43是抵紧于本体10的内壁面而不易受外力碰撞而松脱。请再次参阅图3所示,当端子20定位后,该端子20的基部21是完全的嵌设于插槽11的上、 下壁缘,而基部21前方的支持臂211及弹性臂212是与上、下壁缘之间形成间距D,而且弹性臂 212是位于镂空槽13的上方,以利于支持臂211及弹性臂212形成较大的弹性移动量。请参阅图4所示,当软性排线50插入空间12后,该软性排线50会触碰到转动构件40及端子 20的弹性臂212,而将转动构件40略微向上顶起,进而带动支持臂211向上略为弹性位移,该弹 性臂212则被向下压挤,而朝下略为弹性位移,使得支持臂211及弹性臂212受力后产生反作用 力,以将软性排线50稳固的夹持。是以,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支持臂211及弹性臂212分别与本体10上下壁内缘形成一间距D, 而形成较大的弹性移动量,相对可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以将软性排线50稳固的夹持,进而可 有效改善习用端子夹持力不足的缺失,并且端子20的支持臂211及弹性臂212是为分叉状结构, 其末端宽度并向内縮小再连接基部21的设计,将使端子20本身具有更强的弹性力。
权利要求1.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其包含一本体,其设有复数插槽及一可供软性排线插入的空间;复数个端子,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的插槽中,每一端子具有一基部、一固定端,以及由该基部延伸入前述空间内的支持臂及弹性臂,且该支持臂前端设有转动支持部;至少一固定片,是设置于该本体;及一转动构件,设置于该本体,其间隔设有复数个轴部与前述端子的转动支持部形成干涉,使该转动构件可于一定范围间转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支持臂与该本体的上壁内缘之间形成一间距,使得该支持臂因受压而向上移动时可形成较大的弹性移动量,以利于固定软性排线。
2. 如权利要求1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部设有复数个相对于插槽的镂空T鹏悄。
3. 如权利要求1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持臂及弹性臂是由基部延伸入本体的 空间中呈分叉状结构的。
4. 如权利要求1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端子的基部是同时与该本体的上壁及 下壁形成接触固定,而该固定端是由相对于该支持臂的方向延伸至该本体外。
5. 如权利要求1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动构件两侧另设有定位轴。
6. 如权利要求5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片为板状结构,其设有一挡部, 该挡部是抵止该定位轴的一侧,藉以辅助固定该转动构件。
7. 如权利要求1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端子的转动支持部上缘是突出于该本 体的上壁内缘。
8. —种软性排线连接器,其包含一本体,其设有复数插槽及一可供软性排线插入的空间;复数个端子,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的插槽中,每一端子具有一基部、 一固定端,以及由该基部 延伸入前述空间内的支持臂及弹性臂,且该支持臂前端设有转动支持部; 至少一固定片,是设置于该本体;及一转动构件,其藉由间隔设置的复数个轴部与前述端子的转动支持部形成干涉,使该转动构 件可转动地装设于该本体上方;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支持臂及弹性臂分别与该本体的上壁 及下壁的内缘之间形成一间距,使得该支持臂及弹性臂因受压而向上、下移动时可形成较大 的弹性移动量,以利于固定软性排线。
9. 如权利要求8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部设有复数个相对于插槽的镂空槽o
10. 如权利要求8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持臂及弹性臂是由基部延伸入本体 的空间中呈分叉状结构的。
11. 如权利要求8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端子的基部是同时与该本体的上壁及 下壁形成接触固定,而该固定端是由相对于该支持臂的方向延伸至该本体外。
12. 如权利要求8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动构件两侧另设有定位轴。
13. 如权利要求8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片为板状结构,其设有一挡部, 该挡部是抵止该定位轴的一侧,藉以辅助固定该转动构件。
14. 如权利要求8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端子的转动支持部上缘是突出于该本 体的上壁内缘。
专利摘要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是用以电性夹持软性排线,其是由一本体、复数个端子、至少一固定片及一转动构件所组成,该复数个端子是插设于本体的插槽中,使端子的支持臂及弹性臂延伸入本体的空间内,该转动构件是与支持臂前端的转动支持部形成干涉转动,而可转动的装设于本体上方,其中该支持臂及弹性臂是分别与该本体的上壁及下壁内缘的间形成一间距,所以当软性排线插入端子的支持臂及弹性臂的间后,端子会受压而向上移动,因为间距的存在使端子形成较大的弹性移动量,而可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以将软性排线稳固夹持。
文档编号H01R12/26GK201044282SQ20072014715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0日
发明者锺志斌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