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拨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38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拨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拨动技术,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应用 于电子装置以旋转拨动开关的开关拨动机构。
背景技术
10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性需求的不断改变,无线网络
凭借其非常便利的连接方式,使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 资源等优点,己经成为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已于 现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非常普及,相对应的,无线网络设备亦在此 大好形势下飞速地发展,最常见的例如笔记本电脑、行动电话等电子
15 装置,均具有无线网络功能。
同时,为了激活前述电子装置中的无线网络功能或其它所需要的
功能(例如锁附),大多会在电子装置的机壳设置诸如推钮(knob)的操作 元件,以推动或触动其机壳内部诸如无线模块开关、锁附结构、或其 它开关等构件。相关的专利技术例如有台湾专利证书第287564号新型 20 专利、台湾专利证书第314413号新型专利、台湾专利证书第300861 号新型专利等。
请参见图1,其显示目前应用于例如笔记本电脑的电子装置的开关 拨动技术。如图所示,该笔记本电脑的机壳IO配置有一开关IOO及结 合该开关100的推钮12,该开关100是供激活或关闭无线网络功能的
25 开关,该推钮12则局部外露于该机壳10,以供从该机壳10外部作动 该开关100。同时,该推钮12具有一操控本体120, 一外露于该机壳 10以供使用者操控的操作部122,及一对应该开关100且例如为肋条 的触动部124。通过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直线推动该操作部122,并 连动该触动部124,由此顺势作动该开关100,以实现例如无线适配卡
30 开启或关闭其无线网络功能。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论是该推钮12还是该开关100均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的直线位移,特别对于该推钮12而言,该推钮12 与该机壳IO侧面直接接触的接触面相当大。如此一来,于推动过程中,
该操控本体120易与该机壳10产生摩擦,且体积越大的操控本体10
与该机壳10接触的面积亦越大,而所产生的摩擦力亦越大。如此,将 5造成该推钮12推动不顺,势必要施加更大的作用力至该操作部122,
操控不便。而且,当施加过大的作用力至该操作部122时,亦容易造
成该推钮12及/或该开关100损坏。
同时,该操控本体120亦可能会因该操作部122的受力不稳,而
导致其相对该机壳10产生倾斜,致使定位不稳,影响操控效果。因此, 10此种现有技术若要精确定位,还需设置相应的定位结构或机构,如此
势必增加结构与组装上的复杂度。
此外,该触动部124设于该开关100的周边,其主要通过该推钮
12的滑动,使该触动部124相对该开关100于拨动方向上作动该开关
100;因此,为了确保滑动路径,通常须于该机壳10内设置诸如肋条 15的限位部101等作为导引机构,由借此将该操控本体120保持于该限
位部101与该机壳10侧面之间,确保该推钮12于该机壳10内的滑动。
然而,如此将使该推钮12与该机壳10侧面更加紧密地接触,该推钮
12与该机壳IO侧面间的摩擦随之变大,导致该推钮12拨动不畅,且
亦可能因为要施加更大的作用力,而导致损坏。 20 由于现有技术有着定位不稳、结构复杂、操作不畅、及控制性不
佳等种种缺陷,且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技术以
克服前述问题,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25 鉴于以上所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
供一种操作顺畅的开关拨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开关拨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开关拨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的开关拨动机构。 30 为达上述及其它相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即提供一种开关拨动机
构,用以拨动电子装置的机壳内所设的开关,该机壳具有对应该开关的开口,该开关拨动机构则包括第一定位部,设于该机壳,且位于 该开关与该开口之间;以及拨动件,枢接至该机壳,具有对应定位枢 接至该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连接该第二定位部以供穿过该开口 而外露于该机壳表面的拨动部、及设于该第二定位部以供作动该开关 5 的作动部。
上述开关拨动机构中,该第一定位部为可凸柱。该第二定位部具 有开槽,其中,该开槽呈C型及U型的其中之一。优选地,该第二定 位部的尺寸大于该开口。该拨动部可为一凸块。该作动部设于该第二 定位部底部的相对二内侧,以供夹住该开关。其中,该作动部可具有
1()倒角,以保护该开关。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该机壳的限位部。 其中,该限位部对应该第二定位部而设于该开口侧,以借此限制该第 二定位部的转动位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拨动机构采用枢接拨动件至 该机壳的设计,通过该拨动件的枢转而顺势作动该开关,操作便利且
15 活动顺畅。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利用本身的构造省略或 简化现有技术的导引机构与定位机构,不仅成本相对降低,而且无现 有技术复杂的组装结构,故具有组装便捷的功效。同时,应用本实用 新型可适当调整拨动部的长度,如此可利用较长的力臂调节拨动力量, 不仅可省力,更能相对解决现有技术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所衍生的
20 种种问题。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已相对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实具 高度的产业利用价值。


图1是显示现有推钮的结构示意图; 25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开关拨动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开关拨动机构另一实施例的应用效果图。 10 机壳 30 12 推钮
120 操控本体122操作部
124触动部
100开关
101限位部
2开关拨动机构
20机壳
200开口
202第一定位部
204限位部
22拨动件
220第二定位部
222拨动部
224作动部
30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 点与功效。
20 图2及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开关拨动机构的不同实施例所绘制
的附图,该开关拨动机构用以拨动电子装置中执行相应操作的开关, 应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是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 明的,但只要配备有开关且需对其进行拨动操作的电子装置,均适用 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其亦可例如为个人
25 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手机、或影音播放机等的电子装置。同时虽本 实施例中的开关以激活或关闭无线网络功能的开关为例作说明,但应 知其它开关亦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由于前述电子装置及其设于机壳的 开关的结构与作用均属于现有的且并非本申请特征,于此省略详细的 相关介绍,并为使本申请特征更为清楚易懂,简化附图而仅例示性显
30 示相关的结构。因此,附图中所显示的构件与结构仅为说明之用,而 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该图2,本实施例的开关拨动机构包括设于该机壳20的第
一定位部202以及枢接至该机壳20并供触动一开关300的拨动件22。 该机壳20至少具有一与该开关300对应的开口 200。于本实施例 中,该第一定位部202的尺寸小于该开口 200,且位于该开口 200与该
5开关300之间。该第一定位部202例如为一凸柱,于本实施例为圆形 凸柱,但并非以此为限。
该拨动件22具有对应结合至该第一定位部202的第二定位部220、 可供穿设该开口 200而外露于该机壳20表面的拨动部222、及与该拨 动部222连动并供触动该开关300的作动部224。
10 该第二定位部220的尺寸大于该开口 200,以确保该第二定位部
220位于该机壳20之内。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202例如为一 圆形的凸柱,而该第二定位部220则呈例如U型结构且具有例如C型 的开槽,从而当该第一定位部202与该第二定位部220相结合时,可 使该拨动件22相对于该机壳20进行枢转。当然,该第二定位部220
15 亦可具有呈U型或其它形状的开槽,且该第二定位部220本身亦可为 U型以外的结构(例如C型结构),只要可令该拨动件22相对于该机壳 20进行枢转的等效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该拨动部222连接该第二定位部220,以供穿过该开口 200而外露 于该机壳20的表面。于本实施例中,该开口 200为例如为狭长的矩形
20开口,而该拨动部222例如为一凸块,其中该开口 200略大于该拨动 部222,以于该拨动件22相对于该机壳20枢转时提供该拨动部222 相对该开口 200的移动行程裕度(margin)。此外,虽本实施例中的拨动 部222略突出于该机壳20的表面,长度较短;但,于其它实施例中, 亦可设计长度较长的拨动部222,以形成较长的力臂来调节拨动力量,
25借此可省力地进行拨动。换言之,不同长度的拨动部222可产生不同 的枢转力臂,可借此来调整使用该拨动件22所需的力量。
该作动部224设于该第二定位部220,用以供作动该开关300。于 本实施例中,该作动部224设于该第二定位部220底部的相对二内侧, 借此可夹住该开关300,而随着拨动该拨动部222来作动该开关300。
30同时,该作动部224可选择具有倒角,使该作动部224具平滑的边缘, 而可保护该开关300不致于该作动部224作动时受损。此外,该倒角可为弧形倒角或其它可保护该开关300的等效形状倒角,而非局限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
如图2所示,当该拨动件22装配于该机壳20时,由于该拨动件 22整体与该机壳20侧面直接接触的接触面非常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
5因紧密接触而产生相当大的摩擦力的问题。
此外,如图3所示,亦可于该机壳20设置限位部204。其中,该 限位部204对应该第二定位部220而设于该开口 200侧。
于本实施例中,该限位部204例如为对称设置的弧形肋条,并且 位于该第一定位部202的旁侧。如此,于该拨动件22装配于该机壳20
io时,该限位部204对该第二定位部220的转动位置予以限定,防止该 第二定位部220产生滑转或偏动。当然,该限位部204为了确保该第 二定位部220的转动位置,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省略该限位部204; 或者,亦可改变该限位部204的结构,例如,该限位部204亦可为自 该机壳20凸出的凸点、凸柱或其它等效结构,且该限位部204的高度
15 小于等于该机壳20即可。
当该拨动件22装配于该机壳20并应用于操控该开关300时,作 动该拨动部222可使该拨动件22整体相对该机壳20作枢转(例如图3 标中箭头所示的逆时钟方向,但并非局限于此逆时钟方向),同时连动 该作动部224并进而顺势作动该开关300,令该开关300移动至相应位
20 置后,即可触发例如无线网络功能。相应地,若需关闭该无线网络功 育^,仅需令该开关300相反于前述作动方向的方向(例如顺时钟方向) 重复前述动作,即可使该开关300回复原有位置并得以实施关闭,整 个作业过程简单便利,且操作顺畅。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拨动机构采可旋式设计,大幅减少
25 构件与机壳直接接触的接触面,故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紧密接触而 于作动过程产生摩擦、导致操作不畅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 拨动件的枢转而顺势作动开关,亦可避免现有技术施力困难、受力效 果较差等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此外,应用本实用新型可采简单的结 构提供定位、导引的效果,不仅具有组装便捷的功效,相对现有技术
30更具有成本效益。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已相对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 实具高度的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 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 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 利保护范围,应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列。
权利要求1、 一种开关拨动机构,用以拨动电子装置的机壳内所设的开关, 该机壳具有对应该开关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拨动机构包括 5 第一定位部,设于该机壳,且位于该开关与该开口之间;以及拨动件,枢接至该机壳,具有对应定位枢接至该第一定位部的第 二定位部、连接该第二定位部以供穿过该开口而外露于该机壳表面的 拨动部、及设于该第二定位部以供作动该开关的作动部。10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凸柱。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具有开槽。15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槽呈C 型及U型的其中之一。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20 部的尺寸大于该开口。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拨动部为 一凸块。25
7、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作动部设于该第二定位部底部的相对二内侧,以供夹住该开关。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作动部具有倒角。30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该机壳的限位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 对应该第二定位部而设于该开口侧。
专利摘要一种开关拨动机构,用以拨动电子装置的机壳内所设的开关,该机壳具有对应该开关的开口,该开关拨动机构则包括设于该机壳的第一定位部及枢接至该机壳的拨动件,该拨动件具有对应定位枢接至该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连接该第二定位部以供穿过该开口而外露于该机壳表面的拨动部、及设于该第二定位部以供触动该开关的作动部,借此旋转拨动该开关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文档编号H01H21/00GK201156489SQ20072018657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杨永吉, 田忠树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