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导线放电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072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导线放电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线圈。
背景技术
放电线圈用于电力系统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连接,使电容器组从电力系统切除后的剩余 电荷迅速释放,是变电站内并联电容器的必要安全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容器组再次 合闸时,由于电容器仍带有电荷而产生危机设备安全的合闸过电压和过电流,并确保检修人 员的安全。
如图l、图2、图3所示,现有的放电线圈由包含放电线圈电路、底座l、绝缘壳体2、 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第一连接件6组成,放电线圈电路位于绝缘壳体内, 绝缘壳体由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一一次绕组接头E由第一根导线穿过 绝缘壳体、第一瓷套后与固定在第一瓷套3上的连接件6固定连接,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二一 次绕组接头F由第二根导线穿过绝缘壳体、第二瓷套后与固定在第二瓷套4上的第二连接件 固定连接,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三一次绕组接头G由第三根导线穿过绝缘壳体、第三瓷套后与 固定在第三瓷套5上的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位 于绝缘壳体2的顶端,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与绝缘壳体2固定连接; 底座1位于绝缘壳体2的底端。图1中C1、 C2表示电容,R表示电阻。
当安装空间受到限制时,由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处的连接件接线很不 方便。
当安装空间受到限制时,即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不能位于上方时,安 装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软导线放电线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软导线放电线圈,它包括放电线圈电路、 绝缘壳体、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放电线圈电路位于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由环 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分别与绝缘壳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 于第一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一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一一次绕组接头相连, 第一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瓷套外;第二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二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 圈电路的第二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二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瓷套外;第三软导线的一端 穿过第三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三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三软导线的另一端位 于第三瓷套外。
所述的第一软导线、第三软导线、第三软导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软导线、第三软导线、第三软导线的另一端分别相应的位于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外,与外部连接时可离开瓷套位置,并且软导线在
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可以随意弯曲,从而可达到安装方便的目的。


图1是现有放电线圈电路的原理图2是现有放电线圈的外部结构示意图3是图2的左视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图中卜底座,2-绝缘壳体,3-第一瓷套,4-第二瓷套,5-第三瓷套,6-第一连接件,7-左耳,8-右耳,9-第一软导线,10-连接头,11-第二软导线,12-第三软导线,13-固定孔,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4、图5所示,软导线放电线圈,它包括放电线圈电路、绝缘壳体2、第一瓷套3、 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第一软导线9、第三软导线12、第三软导线12,放电线圈电路位 于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由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 分别与绝缘壳体2固定连接(浇注固定);第一软导线9的一端穿过第一瓷套3、绝缘壳体与 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一一次绕组接头E相连,第一软导线9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瓷套3外;第二 软导线11的一端穿过第二瓷套4、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二一次绕组接头F相连,第 二软导线11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瓷套4外;第三软导线12的一端穿过第三瓷套5、绝缘壳体 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三一次绕组接头G相连,第三软导线12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瓷套5外。 所述的第一软导线9、第三软导线12、第三软导线1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接头10 (方便与 外界导线连接)。放电线圈电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
所述的绝缘壳体的左侧中部设有左耳7,绝缘壳体的右侧中部设有右耳8,左耳7、右耳 8上分别设有固定孔13、凹槽14,左耳7、右耳8与绝缘壳体为一体结构。固定孔13起与 其它物的固定作用,凹槽14为方便搬运。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位于绝 缘壳体的底端。
制作时,先将第一软导线9的一端与第一一次绕组接头E相连,第二软导线11的一端 与第二一次绕组接头F相连,第三软导线12的一端穿与第三一次绕组接头G相连后,再浇 注绝缘壳体。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 套5分别位于绝缘壳体的侧面。实施例3: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耳7、右耳8分别位于绝缘壳体 的侧面的上端。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耳7、右耳8分别位于绝缘壳体 的侧面的下端。 实施例5:
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位于 绝缘壳体的顶端。
权利要求1.软导线放电线圈,它包括放电线圈电路、绝缘壳体、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放电线圈电路位于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由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分别与绝缘壳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一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一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一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瓷套外;第二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二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二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二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瓷套外;第三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三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三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三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瓷套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导线放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软导线、第三软导 线、第三软导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线圈。软导线放电线圈,它包括放电线圈电路、绝缘壳体、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放电线圈电路位于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由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分别与绝缘壳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一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一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一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瓷套外;第二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二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二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二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瓷套外;第三软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三瓷套、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三一次绕组接头相连,第三软导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瓷套外。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F5/00GK201319288SQ20082019294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5日
发明者敏 刘, 亮 曾, 李远志, 王新洲, 胡东波, 恒 能, 邓英俊 申请人: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