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322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由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构成的连接 器对(以下也称为"插座一基座连接器对")是公知的。并且,在插座一 基座连接器对中,作为维持插座连接器和基座连接器的结合状态的结构, 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外壳上设置锁臂,并在基座
连接器的基座外壳上设置闩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200653号公 报)。
图13是将现有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外壳以通过锁臂的支点部的方式 切断后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在现有插座连接器中锁臂过量转动的状态 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在现有的插座连接器110中,锁臂115具有:钩部115a、 力点部115b、以及铰链状的支点部115c,该支点部115c位于钩部115a 与力点部115b之间且与插座外壳112的外表面连接。而且,锁臂115构 成为使钩部115a和力点部115b能够以支点部115c为中心进行转动。闩 部(未作图示)具有与基座外壳的外表面连接的爪部。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插座一基座连接器对,在插座连接器110和基 座连接器组合起来的组合状态下,通过使锁臂115的钩部115a与闩部卡 合,可维持插座连接器110和基座连接器的结合状态。
另外,在插座外壳112中,大多在与支点部115c连接的连接部118 的第1方向(在所述组合状态下,从插座连接器110向基座连接器的方 向)Dl侧形成有在第1方向Dl侧开放的开放空间120。而且,开放空间120作为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收容基座外壳的与闩部连接的周壁部的空 间发挥作用。
但是如图14所示,依据开放空间120的大小,钩部115a有时以支 点部115c为中心向开放空间120过度转动。在此情况下,根据钩部115a 的转动程度,有时支点部115c会发生断裂或塑性变形,从而导致锁臂115 的锁定功能不能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插座连接器,即,在与具有闩部 且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插座连接器中,可通过限 制锁臂的转动来防止锁臂支点部的断裂等。
(1) 本发明是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与具有闩部且固定在 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其特征是所述插座连接器具有插 座外壳;以及锁臂,其与所述插座外壳的外表面连接,并在所述插座连 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组合起来的组合状态下与所述闩部卡合,由此来 维持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的结合状态,所述锁臂具有钩 部,其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朝着从所述插座连接器向所述基座连接器的第1 方向延伸;力点部,其朝着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延伸;以及 支点部,其位于所述钩部与所述力点部之间且与所述插座外壳的外表面 连接,并且所述锁臂构成为使所述钩部和所述力点部能够以所述支点部 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插座外壳具有开放空间,其形成在与所述支点 部连接的连接部的所述第1方向侧;以及挡块,其阻止在所述钩部以所 述支点部为中心转动时所述钩部向所述开放空间过度进入。
(2) 优选的是,所述开放空间是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收容所述基座连 接器的与所述闩部连接的周壁部的空间。
(3) 优选的是,所述基座连接器具有避免在所述组合状态下与所述 挡块发生干涉的退避部,所述挡块形成为在使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 座连接器组合时被弓I导到所述退避部内部。
(4) 优选的是,所述挡块被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的与所述锁臂的转动轴方向的中心部相对的位置。
(5)优选的是,所述挡块被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的沿着所述锁臂的 转动轴方向的两端部附近。
根据本发明,在与具有闩部且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 用的插座连接器中,可通过限制锁臂的转动来防止锁臂的支点部断裂等。


图1是在使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和基座连接器分离后 的状态下从基座连接器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在使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和基座连接器组合后的状态 下从基座连接器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将组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基座连接器沿着图9所示的A—A 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通过锁臂的支点部15c且沿着第3方 向D3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沿着图10所示的B—B线切断后的剖 视图。
图7是将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沿着图9所示的A—A线切断后的剖 视图。
图8是示出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基座连接器的 立体图。
图9是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的平面图。 图10是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的底视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效果的剖视图(与图7对应)。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外壳的底视图(与图 IO对应)。
图13是将现有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外壳以通过锁臂支点部的方式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现有插座连接器中锁臂过量转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l实施方式。
图1是在使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和基座连接器分离后
的状态下从基座连接器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在使第1实施方式的插
座连接器和基座连接器组合后的状态下从基座连接器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将组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基座连接器沿着图9所示的A—A线 切断后的剖视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外壳的立体 图。图5是将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通过锁臂支点部15c且沿着第3方向 D3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沿着图10所示的B—B线切断后的剖 视图。图7是将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沿着图9所示的A—A线切断后的 剖视图。图8是示出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基座连接 器的立体图。图9是图4所示的插座外壳的平面图。图10是图4所示的 插座外壳的底视图。
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是与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连接器。 首先,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组合使用的基座连接器 30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后的 状态称为"组合状态"。并且,在所述组合状态中,将从插座连接器10 向基座连接器30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Dl"。将与第1方向Dl相反的 方向称为"第2方向D2"。将沿着插座连接器10的锁臂15的转动轴的 方向称为"第3方向D3"。将与第1方向Dl和第3方向D3垂直并且朝 向锁臂15或闩部36的方向称为"第4方向D4"。将与第4方向D4相反 的方向称为"第5方向D5"。
如图1 图3和图8所示,基座连接器30是固定在电路基板40表 面的连接器。基座连接器30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基座外壳31、和多个端子35。基座外壳31具有平面视图中为(在第1方向Dl上观察的情况) 大致矩形的底板部38;以及从大致矩形状的底板部38的3个边直立设置 的周壁部32。周壁部32在平面视图中为希腊字母的大写字母"IT状。 周壁部32不一定是连续的,但作为整体构成"n"字状。
"n"字状的周壁部32具有前壁部32a以及一对侧壁部32b、 32b。 前壁部32a位于第4方向D4侧,并且朝第3方向D3延伸。侧壁部32b 从前壁部32a的两端部朝第5方向D5延伸。在前壁部32a的第4方向 D4侧的外表面上设有闩部36。
如图8所示,基座连接器30的底板部38的第4方向D4(前壁部32a) 侧的区域朝第2方向D2侧隆起,形成底座部34。底座部34与前壁部32a 邻接。底座部34具有沿着第3方向D3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在底座部34 的第3方向D3的中央部形成有朝第1方向Dl凹下且沿着第4方向D4 延伸的退避部33。退避部33是为了避免在组合状态下与插座连接器10 的挡块23 (详情后述)发生干涉而设置的。
并且,如图l和图8所示,在沿着第3方向D3比前壁部32a的闩部 36更外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第2退避部32d。第2退避部32d朝第1方向 Dl凹下。第2退避部32d是为了避免在组合状态下与插座连接器10的 支点部15c和连接部18发生干涉而设置的。
端子35由金属片构成,如图3和图8所示,具有从底座部34朝第 2方向D2侧突出的插座侧连接部35a、以及基板侧连接部35b。插座侧 连接部35a在组合状态下与插座连接器10的电缆11的端子(未作图示) 电连接。基板侧连接部35b经由底板部38从前壁部32a朝第4方向D4 侧突出。基板侧连接部35b与电路基板40中的布线等电连接,并通过焊 锡等机械地固定在电路基板40上。
一对侧壁部32b、 32b的第4方向D4的中央部成为向第3方向D3 的内侧突出的侧壁部凸部32c。
在基座连接器30中,由底板部38 (包含底座部34)和"n"字状的 周壁部32形成收容空间39。收容空间39的第2方向D2侧和第5方向 D5侧开放。在组合状态下,收容空间39内收容有插座外壳12的第1方向Dl侧的大部分。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基座外壳31的前壁部32a的外表面(第4方 向D4侧的表面)上设有闩部36。闩部36与插座连接器10的锁臂15的 钩部15a (详情后述)卡合。在闩部36的外表面侧设有斜面部37b和卡 合突起37a。斜面部37b从闩部36的第2方向D2侧向第1方向Dl和第 4方向D4倾斜。卡合突起37a位于斜面部37b的第1方向Dl侧。
下面,对与所述的基座连接器30组合使用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 接器10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具有插座外壳 12、锁臂15以及电缆11。
插座外壳12总体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锁臂15与插座外壳12的第 4方向D4侧的外表面连接。电缆11的端子(未作图示)配置在插座外 壳12的内部。电缆11的端子在组合状态下与基座连接器30的端子35 电连接。电缆11的另一端部侧从插座外壳12朝第5方向D5延伸。
如图1 图7所示,锁臂15具有朝第1方向D1延伸的钩部15a、 朝第2方向D2延伸的力点部15b、以及支点部15c。支点部15c位于钩 部15a与力点部15b之间并与插座外壳12的外表面连接。锁臂15构成 为使钩部15a和力点部15b能够以支点部15c为中心进行转动。
钩部15a总体为板状。钩部15a的前端部(第1方向Dl侧的端部) 为朝第5方向D5侧突出的卡合突起。钩部15a以支点部15c为支点,以 沿第3方向D3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钩部15a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朝第5 方向D5侧或朝第4方向D4侧自由转动。在力点部15b朝与插座外壳12 接近的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在钩部15a产生作用力,以使该钩部15a朝 与插座外壳12接近的方向转动。
力点部15b总体为板状。力点部15b的前端部(第2方向D2侧的端 部)为朝第4方向D4侧膨胀的膨胀部。该膨胀部是为了提高用手指等按 压力点部15b时的易按压性而设置的。力点部15b隔着支点部15c而位 于在第2方向D2上与钩部15a相对的一侧。力点部15b将支点部15c作 为支点、以沿着第3方向D3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力点部15b在规
8定角度的范围内向第4方向D4侧或第5方向D5侧自由转动。
插座外壳12具有抵接面21。抵接面21位于与插座外壳12的支点 部15c连接的连接部18。抵接面21是在组合状态下与基座连接器30的 第2方向D2侧的端面抵接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21与基座连 接器30的周壁部32的前壁部32a的第2方向D2侧的端面抵接。
如图5、图9、图IO等所示,在第3方向D3上分隔地设置有2个(1 对)支点部15c。即,支点部15c在第3方向D3上为非连续。并且,如 图3、图5、图7等所示,支点部15c位于抵接面21的第1方向D1侧。
如图1、图6、图7、图10等所示,插座外壳12的连接部18具有 在第1方向Dl侧开口的第1切口部19。第1切口部19在从第3方向 D3观察时具有矩形状。并且,第1切口部19在第3方向D3上横贯整个宽 度。连接部18存在于第1切口部19的第4方向D4侧和第5方向D5侦lj。
如图l、图6、图7等所示,插座外壳12具有开放空间20。开放空 间20形成在连接部18的第1方向Dl侧,该开放空间是在第1方向Dl 侧开放的空间。
开放空间20是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收容周壁部32 (即,前壁部32a) 的空间。周壁部32连接有基座连接器30的闩部36。
如图l、图5、图6、图10等所示,插座外壳12具有挡块23。在钩 部15a以支点部15c为中心进行转动时,为了阻止钩部15a向开放空间 20过度进入而设置挡块23。"阻止钩部15a向开放空间20过度进入"包 括使钩部15a不全部进入开放空间20的情况,此外还包括在即使钩部15a 进入开放空间20也不丧失支点部15c的功能的范围内阻止钩部15a向开 放空间20进入的情况。作为丧失支点部15c的功能的例子,可举出支点 部15c断裂、破坏、塑性变形等。
在插座外壳12的与锁臂15的转动轴方向(第3方向D3)的中心部 相对的位置上设有1个挡块23。
挡块23形成为在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时,被引导至 退避部33 (参照图8)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挡块23在组合状态下被 设置到与退避部33相对的位置上。挡块23具有比退避部33稍小的形状。如图4、图9、图10等所示,在插座外壳12的沿着第4方向D4的 一对外表面上形成有向第3方向D3的内侧凹下的外表面凹部24、 24。 外表面凹部24在组合状态下设置到与基座连接器30的侧壁部凸部32c (参照图8)相对的位置上。外表面凹部24具有比侧壁部凸部32c稍大 的形状。因此,在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时,侧壁部凸部 32c在第1方向Dl上插入外表面凹部24内,作为插入导向器发挥作用。
在插座外壳12中,第2方向D2侧的沿着第4方向D4的缘部朝第3 方向D3的外侧延伸,形成凸缘部12a。为了在拆装插座连接器10时提 高插座外壳12的易拆性而设置凸缘部12a。
如图1、图2、图3、图8等所示,将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 30如下地进行组合,形成插座一基座连接器对。在使侧壁部凸部32c和 外表面凹部24相对、开放空间20和周壁部32的前壁部32a相对、挡块 23和退避部33相对、并且支点部15c和第2退避部32d相对的状态下, 使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在第1方向Dl或第2方向D2上相对 地接近。结果,侧壁部凸部32c被插入到外表面凹部24内,周壁部32 的前壁部32a被插入到开放空间20内,挡块23被插入到退避部33内, 并且支点部15c被插入到第2退避部32d内。
并且,如图1和图3所示,锁臂15的钩部15a在闩部36的斜面部 37b上滑动、且以支点部15c为中心向第4方向D4转动,并且越过卡合 突起37a与闩部36卡合。这样,通过使钩部15a和闩部36卡合,来维 持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结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解除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结合状态时, 通过按压力点部15b,来使钩部15a以支点部15c为中心向第4方向D4 转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在第1方向 Dl或第2方向D2上相对地分离,可解除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 30的结合状态。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可取得以下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中,插座外壳12具有"在钩部15a以支点部15c为中心转动时阻止钩部15a向开放空间20过量进入的挡块 23"。因此如图11所示,即使锁臂15在第5方向D5上过度转动,在支 点部15c发生断裂或塑性变形之前,钩部15a也与挡块23抵接。因此, 锁臂15的转动受到限制,这样可防止锁臂15的支点部15c断裂等。
另外,基座连接器30具有避免在组合状态下与挡块23发生干涉的 退避部33。并且,挡块23形成为在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 时,被引导至退避部33内部。因此,可将插座连接器IO容易地引导至 基座连接器30的适当的组合位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关于另一实施方式,主要说明 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 并省略说明。关于对另一实施方式未作特别说明的点,适当应用第1实 施方式的说明。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 效果。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外壳的底视图(与图 IO对应)。
如图12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的插座外壳12与第1 实施方式的插座外壳12相比,主要是挡块23的个数不同。其他结构与 第1实施方式相同。
具体地说,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插座外壳12的沿着锁臂15的转 动轴方向(沿着第3方向D3的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设有2个挡块23。 另外,尽管省略了图示,但在基座外壳31中,在与挡块23对应的位置 上设有2个退避部。
因此,在组合状态下,锁臂15的扭转受到挡块23的限制。从而, 根据第2实施方式,可进一步抑制由该扭转引起的断裂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 施方式,可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对挡块23的个数、位置、大小、形状、间隔等没有特别限制。 并且,对支点部15c的个数、位置、大小、形状、间隔等没有特别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与具有闩部且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具有插座外壳;以及锁臂,其与所述插座外壳的外表面连接,并且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进行了组合的组合状态下与所述闩部卡合,由此来维持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的结合状态,所述锁臂具有钩部,其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朝着从所述插座连接器向所述基座连接器的第1方向延伸;力点部,其朝着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延伸;以及支点部,其位于所述钩部与所述力点部之间且与所述插座外壳的外表面连接,并且所述锁臂构成为使所述钩部和所述力点部能够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插座外壳具有开放空间,其形成在与所述支点部连接的连接部的所述第1方向侧;以及挡块,其阻止在所述钩部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转动时所述钩部向所述开放空间过度进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空间 是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收容所述基座连接器的与所述闩部连接的周壁部的 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 连接器具有避免在所述组合状态下与所述挡块发生干涉的退避部,所述挡块形成为在使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组合时被引 导至所述退避部内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被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的与所述锁臂的转动轴方向的中心部相对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被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的沿着所述锁臂的转动轴方向的两端部附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具有插座外壳(12)和锁臂(15)。锁臂(15)具有钩部(15a),其在组合状态下朝着从插座连接器(10)向基座连接器(30)的第1方向(D1)延伸;力点部(15b),其朝着与第1方向(D1)相反的第2方向(D2)延伸;以及支点部(15c),其与插座外壳(12)连接,锁臂(15)构成为钩部(15a)和力点部(15b)能够以支点部(15c)为中心进行转动。插座外壳(12)具有开放空间(20),其在与支点部(15c)连接的连接部(18)的第1方向(D1)侧开放;以及挡块(23),其阻止在钩部(15a)以支点部(15c)为中心转动时钩部(15a)向开放空间(20)过度进入。
文档编号H01R12/00GK101552389SQ200910129758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寺岛利浩, 桝谷嘉友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