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收纳容器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83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收纳容器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收纳容器及电池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海探测器、电 动机动车、电力储存装置及不间断电源装置等的电池收纳容器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通常,在将锂电池或燃料电池等用于各种用途时,要求确保这些电池的可靠性和 安全性。特别是在将这些电池用于深海探测器或电动机动车等移动体的情况下,需要通过 坠落试验、振动试验及冲击试验等试验而确认这些电池满足规定的标准。此外,在电池被充电的状态下,当电极内发生短路时,因内部短路电流而在电池内 部产生热,喷出高温气体,并且有可能使电池破损。或者,即使在内部短路电流小的情况下, 也有可能产生无法提高电池性能等不能确保电池可靠性的问题。因此,以往有提案提出了各种通过在冲击或振动中保护电池而防止产生这样的问 题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4753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339031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组,通过在电池模块之间配置弹性部件,而在冲击或振 动中保护电池模块。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池组的电池包,通过层叠电池组并以规定的压力按压层叠 的电池组的两端面,而在冲击或振动中保护电池组。在这些方法中,由于即使可以在冲击或振动中保护电池组,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 确保电池模块和弹性部件的接触面,或者需要使各电池组彼此贴紧,因此存在电池产生的 热难以释放到外部的问题。在这些电池中,存在如上所述因发热而引起性能下降的问题。此外,由于无法确保电池模块彼此或者电池组彼此之间的绝缘性,因此需要对每 个电池模块或者每个电池组设置绝缘层,以确保绝缘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耐振动性或耐 冲击性的提高并且可实现维持电池性能及确保可靠性的电池收纳容器及电池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池收纳容器,其中设有排列收纳多个单电池且具有 绝缘性的框体;将上述多个单电池之间隔开且具有绝缘性的壁部;以及从上述框体及上述 壁部中的至少一方朝向上述单电池突出而支撑上述单电池的支撑突起部。根据第一方式,由于单电池被支撑突起部支撑,因此,即使对电池收纳容器施加振 动或冲击,也可防止单电池在电池收纳容器内大幅振动或者跳动。另一方面,通过用支撑突起部支撑单电池,在单电池和框体之间及单电池和壁部之间形成间隙。于是,单电池产生的热被所形成的间隙释放,因此抑制了因发热引起的单电 池的性能下降。此外,由于利用间隙而抑制了热在相邻配置的单电池间的传播,因此,可抑 制因发热引起的单电池的性能下降。通过使框体及壁部具有绝缘性,可以不需要在单电池的表面形成具有绝缘性的层。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设有至少控制充放电时的上述多个单电池的电压的控 制部,该控制部配置于上述多个单电池之间,且插入与上述单电池之间由上述壁部隔开的 配置部。根据上述第一方式,通过在多个单电池之间设置配置部,使夹着配置部配置的单 电池彼此的间隔变宽。因此,由于可利用间隙抑制热在单电池间的传播,因此,可抑制因发 热而引起的单电池的性能下降。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至少在上述框体上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使形成于上 述框体或者上述壁部与上述单电池之间的间隙和上述框体的外部连通。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由于经由贯通孔可确保框体的外部和间隙之间的空气流通, 因此,与未形成贯通孔的情况相比,容易使单电池产生的热释放。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在上述框体设有从开口收纳上述多个单电池的下部 框体、以及堵塞上述开口的盖即上部框体。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分离,可从开口将单电池收纳于下 部框体。此外,由于可以很容易从开口处理所收纳的单电池,因此很容易进行单电池等的维 护。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设有推压部,该推压部具有插入形成于上述框体和上述 单电池之间的间隙的插入部、与固定于上述下部框体的上述上部框体抵接的抵接部、以及 按压到上述单电池的上述上部框体侧的面的按压部。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通过将上部框体固定于下部框体,按压部经由抵接部向下 部框体按压,单电池被朝向下部框体按压,因此更可靠地防止单电池的跳动。此外,由于推压部的插入部被插入间隙,因此,抵接部与上部框体的强度比较高的 周边部抵接。因此,上部框体的变形小,且更可靠地防止单电池的跳动。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在上述上部框体的上述下部框体侧的面上设有朝向被收 纳于上述下部框体的上述单电池呈带状突出且与上述单电池抵接的凸部。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将上部框体固定于下部框体,凸部与单电池抵接而将单电 池向下部框体侧按压,因此,可更可靠地防止单电池的跳动。此外,由于在上部框体设有呈带状突出的凸部,因此,与未设凸部的情况相比较, 提高了上部框体的强度。因此,上部框体的变形小,可更可靠地防止单电池的跳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电池组,设有上述电池收纳容器、以及被收纳于该电 池收纳容器的多个单电池。根据上述第二方式,由于单电池由支撑突起部支撑,即使电池组受到振动或冲击, 也可防止单电池在电池收纳容器内大幅振动或者跳动。另一方面,通过由支撑突起部支撑单电池,在单电池和框体之间及单电池和壁部 之间形成间隙,单电池产生的热被形成的间隙释放。因此,可抑制因发热引起的单电池的性
4能下降,进而抑制电池组的性能下降。通过使框体及壁部具有绝缘性,不需要在单电池的表面形成具有绝缘性的层。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收纳容器及电池组,由于单电池由从具有绝缘性的框体或壁部 朝向单电池突出的支撑突起部支撑,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可实现耐振动性或耐冲击性 的提高并且维持电池性能及确保可靠性。


图1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说明图1的电池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说明图1的电池收纳容器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说明图3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图4的下部框体结构的A-A剖面图。图6是说明图1的电池收纳容器的上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说明图6的上部框体结构的B-B剖面图。图8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说明图8的电池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0是说明图8的推压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说明图8的推压部附近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13是说明图12的电池收纳容器的上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说明图13的上部框体结构的C-C剖面图。图15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16是说明图15的电池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7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侧视图。图18是说明图17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19是说明图18的下部框体结构的D-D剖面图。图20是说明上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1是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2是说明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3是说明图22的电池组内部结构的E-E剖面图。标记说明1、101、201、301、401、501、601 电池组2:单电池3:控制部4、604:电池收纳容器21、421、521、621 下部框体22、222、422 上部框体31、431、531、631 框体主体(框体)33 控制部室(配置部)
34,434 壁部35,535 侧面加强筋(支撑突起部)105 推压部151 插入部152:抵接部153 按压部244:加强筋(凸部)436 贯通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 图6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说明图1的电池组内 部结构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为设有多个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即单电池的电池组,用作 深海探测器或电动机动车等移动体的电源,或者用于电力储存装置或不间断电源装置等。如图1及图2所示,电池组1设有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单电池2、控制单电池2的 控制部3、收纳有单电池2及控制部3的电池收纳容器4。单电池2是形成为大致立方体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二次电池。在单电池2上设有从上侧端面向上方(图1的上方)以圆柱状突出的正极及负极 的电极端子11。在电极端子11的上侧端面上,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安装有与控制部3电连 接的大致环形板状的压接端子12。此外,在图1及图2为便于说明只图示了一个压接端子 12,其余的压接端子12省略了图示。此外,单电池2的表面直接露出具有导电性的单电池2的框体表面。相邻的单电池2的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11利用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连 接条即汇流线13进行电连接。汇流线13是形成为板状的部件,在端部附近分别设置有插 进电极端子11的一对贯通孔。通过这样构成,在将电极端子11插进汇流线13的贯通孔之后,将压接端子12安 装于电极端子11,因此可实现汇流线13的防脱。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池组设有四个单电池2且将这些单电池2串联连接为 例进行说明,单电池2的数量既可以多于四个,也可以少于四个,并无特别限定。控制部3在电池组1充放电时对单电池2的电压及温度进行监视,并且对电压等 进行控制。控制部3为形成于基板上的控制电路,其插入电池收纳容器4的控制部室33。电池收纳容器4内部收纳有单电池2、控制部3等,其构成电池组1的外形。如图1所示,电池收纳容器4设有收纳单电池1及控制部3的下部框体21、以及 盖体即上部框体22。图3是说明图1的电池收纳容器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说明图3的下 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图4的下部框体结构的A-A剖面图。下部框体21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支撑单电池2等。
6
如图3 图5所示,下部框体21设有上方形成有开口的有底方形筒状的框体主 体(框体)31、以及壁部34,所述壁部34将框体主体31的内部分隔而形成收纳单电池2及 控制部3的单电池室32及控制部室(配置部)33。如图3所示,单电池室32及控制部室33排列配置成一列,且以控制部室33被单 电池室32夹着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在中央配置有控制部室33,其两侧分别配置有两个单 电池室32。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夹着控制部室33配置的单电池2彼此的间隔变宽,因此可利 用间隙抑制热在单电池2之间的传播。因此,可抑制因发热而引起的单电池2的性能降低。如图3及图4所示,单电池室33设有从侧方支撑单电池2的侧面加强筋(支撑 突起部)35、以及从底面支撑单电池2的台部36。侧面加强筋35是从单电池室32的角部附近的框体主体31的壁面及壁部34的壁 面朝向单电池2突出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加强筋。此外,侧面加强筋35在单电池2和框 体主体31之间以及在单电池2和壁部34之间形成间隙。侧面加强筋35中设于侧壁34的侧面加强筋35形成大致圆柱状,上端部形成有固 定上部框体22的螺栓孔。此外,侧面加强筋35的配置位置既可以如上述那样设于角部附近的框体主体31 及壁部34,也可以只配置在角部附近的框体主体31及只配置在角部附近的壁部34等,只要 是可支撑单电池2的位置即可,并无特别限定。台部36是单电池室32的角部附近的形成底面的板状部件,在单电池2和框体主 体31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单电池2的底面和单电池室32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容 易进行单电池2产生的热的释放。如图4及图5所示,在控制部室33的框体主体31的壁面相对配置有支撑控制部 3的一对插入缝隙37。图6是说明图1的电池收纳容器的上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说明图6的上 部框体结构的B-B剖视图。上部框体22是通过安装于下部框体21而构成电池组1外形的盖体,其由树脂等 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如图6及图7所示,上部框体22设有使单电池2的电极端子11露出的一对开口 部41、将上部框体22固定于下部框体21的螺栓等固定部件所插进的螺孔42、使控制部室 33和外部连通的通风孔43、以及确保上部框体22的强度的加强筋44。对由上述结构组成的电池组1的作用进行说明。电池组1在上部框体22和下部框体21分离的状态下,将单电池2分别插入单电 池室32,并使用汇流线13串联连接。同时,将控制部3插入控制部室33,将各单电池2的 电极端子11和控制部3电连接。其后,将上部框体22盖在下部框体21上,利用螺栓等固 定部件将上部框体22固定于下部框体21。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通过将上部框体22和下部框体21分离,而从开口将单电 池2收纳于下部框体21。此外,由于很容易从开口对所收纳的单电池2进行调整,因此使单 电池2等的维护变得容易。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单电池2由侧面加强筋35支撑,即使电池组1受到振动或 冲击,也可防止单电池2在电池收纳容器4内大幅振动或者跳动。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侧面加强筋35支撑单电池2,在单电池2和框体主体31之间 及单电池2和壁部34之间形成间隙。于是,由于单电池2产生的热由形成的间隙释放,因 此可抑制因发热而引起的单电池2的性能降低。此外,由于利用间隙可抑制热在相邻配置 的单电池2之间的传播,因此可抑制因发热而引起的单电池2的性能降低。由于上部框体22、下部框体21及壁部34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因此不需要在 单电池2表面形成具有绝缘性的层。即,由于利用壁部34等可防止相邻的单电池2彼此的 短路或单电池2与外部部件的短路,因此不需要在单电池2的表面形成绝缘层。(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8 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但单电池的固定方法与第 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 图11只说明单电池的固定方法,其它 的构成要素等的说明省略。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说明图8的电池组内 部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则附加同样的标记,而其说明省略。如图8及图9所示,电池组101设有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单电池2、控制单电池2的 控制部3、收纳有单电池2及控制部3的电池收纳容器4、以及将单电池2推压到电池收纳 容器4的推压部105。图10是说明图8的推压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说明图8的推压部附近的 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推压部105配置于上部框体22和下部框体21之间,在将上部框体22 安装于下部框体21的状态下,其是将单电池2推压到下部框体21的部件。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推压部105上设有插入到单电池2和下部框体21之间 的间隙的插入部151、与上部框体22的下面接触的抵接部152、以及与单电池2接触的按压 部 153。此外,在配置推压部105的下部框体21的壁面上设有引导推压部105的导轨154。插入部151及抵接部152是形成为板状的部件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插入部151 是比按压部153靠近单电池2侧的部分,是插入单电池2和下部框体21之间的间隙的部分。 抵接部152是比按压部153靠近上部框体22侧的部分,其上端部与上部框体22抵接。按压部153是相对于构成插入部151及抵接部152的板状部件大致垂直地突出的 板状部件。在按压部153和抵接部152之间设有用于确保强度的加强筋。导轨154配置于推压部105的两侧且从下部框体21的壁面朝向单电池2突出,同 时,从上部框体22侧朝向下部框体21侧延伸。此外,导轨154构成为,不对被收纳于单电 池室32的单电池2造成干扰,或者支撑单电池2。此外,如上所述,可以分别单独设置侧面加强筋35和导轨154,也可以只设置侧面 加强筋35,而使侧面加强筋35具有导轨154的功能,并无特别限定。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通过将上部框体22固定于下部框体21,使按压部153经由
8抵接部152向下部框体21进行按压,使单电池2被朝向下部框体21推压,因此能够可靠地 防止单电池2的跳动。此外,由于推压部105的插入部151被插入间隙,因此抵接部152与上部框体22 的强度比较高的周边部即加强筋44附近区域抵接。因此,上部框体22的变形变小,即使外 力作用于电池组主体而造成振动、冲击,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单电池2的跳动。(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2 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但上部框体的结构与第一 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2 图14只说明上部框体的结构,其它构 成要素等的说明省略。图1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附加同样的标记,其说明省略。如图12所示,电池组201设有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单电池2、控制单电池2的控制 部3、以及收纳单电池2及控制部3的电池收纳容器204。如图12所示,在电池收纳容器204设有收纳单电池2及控制部3的下部框体21、 以及盖体即上部框体222。图13是说明图12的电池收纳容器上部框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说明图13 的上部框体结构的C-C剖视图。上部框体222为通过安装于下部框体21而构成电池组201外形的盖体,由树脂等 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如图12 图14所示,在上部框体222设有使单电池2的电极端子11露出的一 对开口部41、使将上部框体222固定于下部框体21的螺栓等固定部件插进的螺孔42、将控 制部室33和外部连通的通风孔43、以及确保上部框体222强度的加强筋(凸部)244。此外,在开口部41周围形成有向下部框体21侧突出的台阶部245。加强筋244在除了台阶部245之外的上部框体222的周围成带状形成,其是从上 部框体222向下部框体21延伸的加强筋。加强筋244构成为,在将上部框体222安装于下 部框体21时,其下端面与单电池2的上面接触。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上部框体222固定于下部框体21,加强筋244与单电池2 抵接并将单电池2向下部框体21侧按压,因此,可更可靠地防止单电池2的跳动。此外,由于在上部框体222上设有成带状突出的加强筋244,因此,与未设置加强 筋244的情况相比,提高了上部框体222的强度。因此,上部框体222的变形小,即使对电 池组主体作用外力而造成振动、冲击,也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单电池2的跳动。(第四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5及图16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但电池组的内部结构与第 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5及图16只说明电池组的内部结构,其 它构成要素等的说明省略。图1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16是说明图15的电池 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附加同样的标记,而其说明省略。如图15及图16所示,电池组301设有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单电池2、控制单电 池2的控制部3、收纳单电池2及控制部3的电池收纳容器4、以及使振动发生衰减的第一 衰减部305及第二衰减部306。第一衰减部305及第二衰减部306是橡胶或壳体(”工^ )材料等吸收振动或冲 击的部件。第一衰减部305为配置于下部框体21和单电池2的间隙及壁部34和单电池2的 间隙的大致板状的部件。第一衰减部305使得从下部框体21向单电池2传递的振动或冲 击、从壁部34向单电池2传递的振动或冲击衰减。第二衰减部306为配置于上部框体22和单电池2之间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件。第 二衰减部306使从上部框体22向单电池2传递的振动或冲击衰减。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利用第一衰减部305或第二衰减部306吸收从外部向电池 组301施加的冲击或振动。因此,可减小传递到单电池2的冲击或振动,从而可维持电池组 301的可靠性。(第五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7 图20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但电池收纳容器的结构与 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7 图20只说明电池收纳容器的结构, 而其它构成要素等的说明省略。图1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18是说明图 17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图19是说明图18的下部框体结构的D-D剖视图。图20是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上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附加同样的标记,而其说明省略。如图17 图19所示,在电池组401的下部框体421设有上方形成开口的有底方 形筒状的框体主体(框体)431、以及将框体主体431的内部分隔而形成单电池室32及控制 部室33的壁部434。如图17 图18所示,在下部框体421的侧壁、壁部434、下部框体421的一个单电 池室32、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最外侧的单电池室32的一方的底面设有多个第一贯通孔 (贯通孔)436。另一方面,在构成控制部室33的底面设有直径小于第一贯通孔436的多个 第二贯通孔(贯通孔)437。此外,在下部框体421的构成其余的单电池室32的底面设有直 径比第二贯通孔437小的第三贯通孔(贯通孔)438。如图20所示,上部框体422上除了台阶部245之外的区域设有多个第四贯通孔 (贯通孔)439。此外,如图17 图20所示,第一贯通孔436、第二贯通孔437、第三贯通孔438、第 四贯通孔439可以配置成千岛状(彼此分离),也可以配置成其它图案,并无特别限定。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通过第一贯通孔436、第二贯通孔437、第三贯通孔438、第 四贯通孔439而确保了上部框体422及下部框体421的外部和间隙之间的空气的流通,因 此,与未形成贯通孔436的情况相比,使单电池2产生的热容易释放。(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1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但电池收纳容器的结构与 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21只说明电池收纳容器的结构,而其它 构成要素等的说明省略。图2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下部框体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附加同样的标记,其说明省略。如图21所示,电池组501的下部框体521设有上方形成开口的有底方形筒状的 框体主体(框体)531、以及将框体主体531的内部分隔而形成单电池室32及控制部室33 的壁部34。在构成单电池室33的框体主体531的壁上设有从侧方支撑单电池2的侧面加强 筋(支撑突起部)535。侧面加强筋535为将框体主体531的壁弯折形成的加强筋,其朝向单电池2突出 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根据上述的结构,可确保下部框体521的强度。此外,侧面加强筋535的配置位置可以如上述的那样设于角部附近的框体主体 531,只要可支撑单电池2的位置可以是任何部位,并无特别限定。(第七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2及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但电池组的内部结构与第一 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22及图23只说明电池组的内部结构,其它 构成要素等的说明省略。图2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3是说明图22的电 池组内部结构的E-E剖视图。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附加同样的标记,其说明省略。如图22及图23所示,电池组601设有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单电池2、控制单电 池2的控制部3、收纳单电池2及控制部3的电池收纳容器604。如图22及图23所示,在电池收纳容器602设有收纳单电池2及控制部3的下部 框体621、以及盖体即上部框体22。在下部框体621设有上方形成开口的有底方形筒状的框体主体(框体)631、将 框体主体631的内部分隔而形成收纳单电池2的单电池室32的壁部34。控制部3如下配置,即,沿着配置有单电池2的方向延伸并配置在收纳于单电池室 32的单电池2和上部框体22之间的空间。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不需要单独确保收纳控制部3的空间,因此,可实现电池收 纳容器604的小型化。
1权利要求
一种电池收纳容器,其中设有排列收纳多个单电池且具有绝缘性的框体;将所述多个单电池之间隔开且具有绝缘性的壁部;以及支撑突起部,其从所述框体及所述壁部中的至少一方朝向所述单电池突出而支撑所述单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收纳容器,其中,设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至少控制充放电时的所述多个单电池的电压,所述控制部配置于所述多个单电池之间并且插入配置部,利用所述壁部将所述配置部 与所述单电池之间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收纳容器,其中,至少在所述框体上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使形成于所述框体或者所述壁部与所述单电 池之间的间隙和所述框体的外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收纳容器,其中,在所述框体上设有从开口收纳所述多个单电池的下部框体、以及堵塞所述开口的盖 即上部框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收纳容器,其中,设有推压部,所述推压部具有插入于形成在所述框体和所述单电池之间的间隙的插 入部、与固定于所述下部框体的所述上部框体抵接的抵接部、以及按压所述单电池的所述 上部框体侧的面的按压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收纳容器,其中,在所述上部框体的所述下部框体侧的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被收纳于所述下 部框体的所述单电池呈带状突出且与所述单电池抵接。
7.一种电池组,设有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收纳容器;以及被收纳于所述电池收纳容器的多个单电池。
全文摘要
实现了提高耐振动性或耐冲击性以及维持电池性能和确保可靠性。本发明的电池收纳容器设有排列收纳多个单电池且具有绝缘性的框体(31)、将多个单电池之间隔开且具有绝缘性的壁部(34)、以及从框体(31)及壁部(34)中的至少一方朝向单电池突出而支撑单电池的支撑突起部(35)。
文档编号H01M2/10GK101933176SQ20098010054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9日
发明者仓山功治, 吉田正, 和田好广, 大石正纯, 小林克明, 村上慎治, 桥崎克雄, 西田健彦, 足立和之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九州电力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