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49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接收广播波的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蜂窝电话为代表,各种具有接收FM收音机、数字收音机或电视的广播 波的功能的通信终端得到广泛使用。用于接收例如FM广播波的通信终端的天线的电长度通常为大约3m。因此,与用于 接收FM广播波的通信终端本体的尺寸相比,天线的尺寸很大。相反,用于接收广播波的接 收终端的本体却一直在变薄,其尺寸也在逐年变小。用于解决天线尺寸和通信终端本体尺寸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有效装置是一个附 加电缆,该附加电缆附着在通信终端的本体上并配置有天线功能,这以耳机天线为代表。日 本专利No. 4123262揭示了这种耳机天线的典型示例。在接收广播波时,如何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从通过附加电缆传输的音频信号和电 源信号中分离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信号的频率低于几千赫,可通过准备新电缆和 连接器引脚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如果频率为几百兆赫或更高,信号因为原电缆之间的电容 性耦合而从它们的原电缆泄露至其他电缆,从而引起信号传输损失的增加。在上述日本专利中,通过在耳机天线或接收终端上设置高频截断电路来解决这一 问题,即,采用一种技术利用信号间的频率差来分离重叠信号。然而,若需要分离的信号的频率彼此重叠,采用上述方法则无法进行分离。已提出 了一种利用信号分配器将重叠的高频信号划分为两组并将两组信号分别提供给两个收发 器电路的方法,或另一种利用比如调谐器等外部单元传输重叠的高频信号之间的图像数据 等的方法。然而,上述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利用信号分配器这一方法,问题在于输入 给每个收发器电路的信号的功率为原始信号功率的一半,从而引起了每个接收器电路获得 的信号特性的恶化。对于利用外部单元的方法,问题在于,虽然可缩小接收终端本体的尺 寸,但是接收终端和外部单元的总成本提高了,并且不得不在接收终端上安装额外的部件。 此外,这种方法还存在另一问题,即用户不得不随身携带外部单元,从便携性角度来说这种 方法引起了不便。当其他信号在用于天线的连接器电缆上传输时,其他信号的频率与接收到的高频 信号的频率重叠,上述技术不能提供理想的天线特性。此外,若连接器为两个信号共用,有 必要准备多个电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其他信号在用于天线的连接器电缆上传输时,其他 信号的频率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的频率重叠,可获得理想的天线特性。此外,即使连接器被 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和其他信号所共用,也不必准备多个电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包括电子装置;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连接 器;以及连接至连接器的传输电缆。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调谐器单元,其用于接收广播波; 以及差动信号处理单元,其用于利用差动信号发送和接收数据。调谐器单元和差动信号处 理单元连接至连接器。传输电缆包括至少两个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传输线,所述至少两个 传输线因彼此之间的电容而彼此在高频带上电容性地耦合。此外,在电子装置内部存在至 少一个跨接在两个差动信号传输线上的共模扼流圈。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即使频率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的频率重叠的其他信号 是在同样用于天线的连接器电缆上传输,也可获得理想的天线特性。此外,即使连接器被接 收到的高频信号和其他信号所共用,也不必准备多个电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2是用于说明利用差动信号进行通信的接收设备的性能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利用天线接收信号的接收设备的性能的图。图4A和4B是表示接收设备的峰值增益与频率特性的相互关系的图。图5是采用电感器代替共模扼流圈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按照以下述顺序就以下方面做描述。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接收设备的第一配置示例)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接收设备的第二配置示例)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接收设备的第三配置示例)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接收设备的第四配置示例)5.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接收设备的第五配置示例)6.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接收设备的第六配置示例)7.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接收设备的第七配置示例)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接收设备10包括电子装置(组件)11、连接器12、用作传输电缆的多芯屏蔽电缆
13、共模扼流圈14和第二连接器15。电子装置11包括差动信号处理单元111、调谐器单元112、电源电路单元113、差 动信号传输线LDF11和LDF12、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线LGD11、电源线LPW11和电容器CI 1。此 外,电子装置11包括用作高频截断元件的电感器L11和L12。差动信号处理单元111通过差动信号传输线LDF11和LDF12连接至连接器12。共 模扼流圈(线圈)14跨接在差动信号传输线LDF11和LDF12上。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第 一实施例中,共模扼流圈14安装在电子设备中。共模扼流圈(线圈)具有利用传输模式之间的差异消除共模噪音的功能。这里 的共模噪音产生于信号线(或电源线)和地之间,并且其电流在同一个方向上流过信号线 (或电源线)。共模扼流圈(线圈)14由两个导线141和142以及铁氧体芯143组成,共模 扼流圈14形成为两个导线的每一个以与另一个导线相反的方向缠绕在铁氧体芯143上。图 1示出了共模扼流圈14的原理电路。一般说来,噪音主要以共模方式传输,而有效信号则主 要以正常模式传输,从而利用共模扼流圈14可将信号从噪音中分离出来。由于因共模扼流圈14的互感而加入了在共模扼流圈14中通过单独的共模电流所 产生的磁通量,共模扼流圈被用作电感器,其可以针对共模电流提供大的阻抗。另一方面, 共模扼流圈对正常模式下的有效信号的影响很小。因此,共模扼流圈14比相互间无互感的 两个电感器在消除共模噪音方面更有效。由于正常模式电流所产生的任意一个磁通量消除了铁氧体芯中的另一个磁通量, 共模扼流圈14不提供针对正常模式电流的阻抗。因此,由共模扼流圈14的磁饱和引起的 针对共模电流的阻抗的减少量很小,而通过共模扼流圈14的信号的波形几乎不受影响。换 句话说,共模扼流圈14在消除与差动信号等有关的噪音方面是有效的。调谐器单元112通过电容C11连接至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线LGD11,节点ND11形成 于连接点处。电子装置中接地线LGD11的其中一端连接至连接器12,其另一端连接至电子 装置11本体中的接地端子GND。电感器L11设置于位于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线LGD11之上的 节点ND11和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端子GND之间。这样,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线LGD11通过电容 器C11连接至节点ND11处的调谐器单元112。电容器C11设置为阻止静电放电并截断直流 电。根据接收设备10的配置,也可能存在不需要电容器的情况。电源电路单元113通过电源线LPW11连接至连接器12。电感器L12设置于连接电 源电路单元113至连接器12的电源线LPW11上。电感器L11和L12分别设置于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线LGD11和电源线LPW11上以截 断高频信号,它们可被与电感器L11和L12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高频元件所替代。虽然到 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接收设备10的大致电路配置,根据接收设备10的配置,也可不需要电 源电路单元113。在电子装置11中,传输线因彼此之间的电容而彼此在高频带上电容性地耦合。换 句话说,差动信号传输线LDF 11和LDF 12因两个线路之间的电容而彼此在高频带上电容 性地耦合。电子装置中差动信号传输线LDF12和电源线LPW11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源线LPW11 和接地线LGD11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与差动信号传输线LDF11和LDF12之间的关系相似。连接器12安装在电子装置11上以将电子装置11连接至多芯屏蔽电缆13。连接 器12由固定于电子装置11上的第一连接部分121以及第二连接部分122构成,通过该第二连接部分122,多芯屏蔽电缆13的每一条芯线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部分121。连接器 12可配置为使得第一连接部分121和第二连接部分122固定连接或第二连接部分122可从 第一连接部分121移除。
第一连接部分121包括端子T11、T12、T13和T14。端子T11连接至差动信号传输 线LDF11的一端。端子T12连接至差动信号传输线LDF12的一端。端子T13连接至电源线 LPW11的一端。端子T14连接至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线LGD11的一端。第二连接部分122包括端子T21、T22、T23和T24。当第二连接部分122与第一连 接部分121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21、T22、T23和T24分别电连接至端子T11、T12、T13和 T14。确切地说,当第二连接部分122与第一连接部分121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21电 连接至端子T11 ;当第二连接部分122与第一连接部分121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22电连 接至端子T12 ;当第二连接部分122与第一连接部分121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23电连接 至端子T13 ;当第二连接部分122与第一连接部分121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24电连接至 端子T14。多芯屏蔽电缆13包括多个芯线(比如,图1所示的四个芯线131-134);屏蔽部 分135,其用于容纳被绝缘材料(未图示)覆盖的多个芯线;以及绝缘片(也称作绝缘外套 或绝缘护套),其将多个芯线和屏蔽部分135的上述组合包封为一个整体。对多芯屏蔽电缆13的一端实施端子处理,芯线131-134连接至连接器12的第二 连接部分122。换句话说,芯线13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部分122的端子T21,芯线132的一 端连接至第二部分122的端子T22,芯线13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部分122的端子T23,芯线 134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部分122的端子T24。多芯屏蔽电缆13的另外一端连接至第二连接器15,第二连接器15连接至外部电 子装置(未图示)。第二连接器15包括端子T31、T32、T33和T34。芯线131的另一端连 接至第二连接器15的端子T31,芯线1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连接器15的端子T32。芯线 13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连接器15的端子T33,芯线13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连接器15的 端子T34。多芯屏蔽电缆13的芯线131和132用于利用差动信号与外部电子装置通信。多 芯屏蔽电缆13的芯线133用作电源线。多芯屏蔽电缆13的屏蔽部分135连接至与电子装置11的调谐器单元112相连接 的芯线134,从而形成天线结构。通过该天线结构,可将与屏蔽部分135的长度谐振的高频 信号输入电子装置11。由于该天线结构具有两个可用作谐振器的路径,从而可使接收到的 频带变宽。多芯屏蔽电缆13的芯线因彼此之间的电容而彼此在高频带上电容性地耦合。换 句话说,芯线131和132因彼此之间的电容而彼此在高频带上电容性地耦合。芯线132和 133之间的关系以及芯线133和134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与芯线131和132之间的关系相似。接下来,将参照图2和图3主要就信号分离的原理描述接收设备10的性能。图2 是用于表示利用差动信号进行通信的接收设备10的性能的图。图3是用于表示利用天线 接收信号的接收设备10的性能的图。首先,将参照图2描述在利用差动信号SDF与外部电子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接收设备10的性能。通过多芯屏蔽电缆13的芯线131和132以及连接器12将外部电子装置(未图 示)发送的差动信号SDF输入到电子装置11中。这种情况下,差动信号SDF可通过共模扼 流圈14而不被衰减。因此,差动信号SDF几乎原样地到达差动信号处理单元111。此外,由 于差动信号SDF中包含的共模噪音可被共模扼流圈14消除,因此差动信号SDF可在高数据 传输率下进行传送。接下来,将描述在利用天线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设备10的性能。多芯屏蔽电缆13的屏蔽部分135连接至通过电容器C11与电子装置11的调谐器 单元12连接的芯线134以实现天线功能。通过连接至芯线134的屏蔽部分135,与屏蔽部 分135谐振的信号可通过多芯屏蔽电缆13传输至电子装置11。在接收电视信号的情况下, 由于电视信号的频率为高频率,所以在芯线之间出现了电容性的耦合。换句话说,芯线131 和132因两个芯线之间的电容而在高频带上电容性地耦合。芯线132和133之间的关系以 及芯线133和134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与芯线131和132之间的关系相似。因此,虽然高频信 号流向芯线131、132和133而非流向与电子装置11的调谐器单元112相连接的芯线134, 但是在芯线131、132和133上的高频信号却被共模扼流圈14和电感器L11和L12所阻挡。 其结果是,高频信号可发送至有望接收高频信号的调谐器单元112。这种情况下,流过芯线 131和132的高频信号的电流均为共模电流,因此可通过共模扼流圈14阻挡该高频信号到 达差动信号处理单元111。图4A和图4B是超高频带中接收设备的峰值增益和频率特性的相互关系的图。图 4A是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峰值增益和频率特性的相互关系的图。图4B是 采用两个电感器替代共模扼流圈的接收设备的峰值增益和频率特性的相互关系的图。图4B 是图4A的对比例。在图4A和图4B中,用H表示的曲线为水平极化波的输出特性,而用V 表示的曲线为垂直极化波的输出特性。图5是作为对比例的采用电感器替代共模扼流圈的 接收设备的配置图。图4A和图4B是具有共模扼流圈的接收设备的特性以及具有电感器而非共模扼 流圈的接收设备的特性。利用电缆天线测量超高频带中的这些特性。在图4A和图4B中, 横轴表示频率,而纵轴表示天线增益。这些曲线则表示相对于作为理想天线之一的偶极天 线的峰值增益的峰值增益,较高的峰值增益代表较好的特性。用H表示的曲线为输出水平 极化波的传输天线的天线增益,而用V表示的曲线为输出垂直极化波的传输天线的天线增 益。由图4A和图4B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特性并不次于作为对比例 的接收设备的特性。此外,由于其具有的截断共模信号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接 收设备可分离重叠信号。在图5中采用电感器替代共模扼流圈的接收设备中,若电缆上的信号频率和天线 所用的频率处于同一频带中,电感器便不能有效工作,因此天线的特性显著恶化。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包括电子装置11 ;用于电子装置的连接器 12 ;以及连接至连接器并被用作传输电缆的多芯屏蔽电缆13。电子装置11包括接收广播 波的调谐器单元112 ;以及利用差动信号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处理单元111。调谐器 单元112和差动信号处理单元111连接至连接器12。多芯屏蔽电缆13包括至少两个用于 传输差动信号SDF的传输线,所述的至少两个传输线因它们之间的电容而彼此在高频带上
8电容性地耦合。此外,在电子装置11内部,存在至少一个共模扼流圈14跨接于两个差动信 号传输线上。其结果是,利用跨接在设备的传输线上的共模扼流圈,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使得具 有利用以USB信号为代表的差动信号将数据传输至其他设备和从其他设备接收数据的功 能的设备可以分离信号,即使这些信号的频率彼此重叠。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用于通信或 供电的接收设备的电缆可被用作天线,从而提高了接收设备的便携性和方便性。此外,根据 本实施例,减少了接收单元的覆盖范围和成本。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A与第一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的区别在于,共模扼流圈 14不是安装在电子装置11A内部,而是跨接于多芯屏蔽电缆13的芯线131和132上。此 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A中,用于电源电路113的电感器L12也同样不是安装在电 子装置11A内部,而是安装在多芯屏蔽电缆13的芯线133上。这样,在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A中,用于分离信号的元件不是安装在电子装 置11A中,而是跨接于或安装于多芯屏蔽电缆13的芯线上,以缩小电子装置11A的尺寸。其他单元和元件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第二实施例能提供与 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第三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B与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A的区别在于,多芯屏蔽 电缆13B分为作为天线的天线电缆部分13-1和屏蔽电缆部分13-2。如图7所示,天线电缆部分13-1比屏蔽电缆部分13-2更靠近用于与外部装置连 接的第二连接器15。此外,第三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还有以下不同之处。截断高频信 号的电感器L13安装在位于天线电缆部分13-1和屏蔽电缆部分13-2之间的芯线134的 一部分上。天线电缆部分13-1的屏蔽部分135-1连接至位于电感器L13和屏蔽电缆部分 13-2之间的芯线134的一部分。连接器12B在第一连接部分121上具有端子T15并在第二 连接部分122上具有端子T25,屏蔽电缆部分13-2的屏蔽部分135-2通过线路136连接至 连接器12B的端子T25。第一连接部分121的端子T15与第二连接部分122的端子T25电 连接,端子T15连接至电子装置11B中的接地端子GND。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B减少了在接收装置(组件)11B处 产生的噪音,通过接地端子GND抑制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可通过从接收装置组件11B中分离 出天线电缆单元13-1的馈电点来减小。第三实施例的接收装置10B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接 收装置11或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1A所没有的一对端子T15和T25。其他单元和元件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第三实施例能提供与第 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第四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C与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A的区别在于,为了显著 减小来自接收装置组件11C的反作用,多芯屏蔽电缆13C不用作天线,而仅仅用作天线信号的传输线。连接器12C在第一连接部分具有端子T15并在第二连接部分122具有端子T25, 多芯屏蔽电缆13C的屏蔽部分135C通过线路136C连接至端子T25。第一连接部分121的 端子T15与第二连接部分122的端子T25电连接,端子T15连接至电子装置11C中的接地端 子GND。此外,在第二连接器15侧,芯线133和134分别通过平衡-失衡变压器(balim) 17 连接至外部天线元件18-1和18-2,从而形成偶极天线。确切的说,更靠近第二连接器15的 芯线133的一端通过平衡-失衡变压器17连接至天线元件18-1,更靠近第二连接器15的 芯线134的一端通过平衡-失衡变压器17连接至天线元件18-2。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C中,若需要,通过从电子装置(组件)11C 提供电源,可以使外部天线具有放大的功能。其他单元和元件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第四实施例能提供与 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5.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第五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D在以下两点上与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A不同。第 一点是模块20连接至第二连接器15D,并且模块20被用作天线。第二点是两个调谐器单 元112-1和112-2安装在电子装置11D中,并通过开关14交替连接至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线 LGD11。本实施例中,模块20是耳机模块。模块20包括耳机21-1和21_2、差动信号处理单 元22、电源电路单元23、连接器24、电容器C21和电感器L21。模块20进一步包括差动信 号传输线LDF21和LDF22、电源线LPW21和天线线路LAT21。第二连接器包括端子T31、T32、T33、T34和T35。如图9所示,端子T31连接 至多芯屏蔽电缆13D的芯线131的一端,端子T32连接至芯线132的一端,端子T33连接至 芯线133的一端,端子T34连接至芯线134的一端。此外,端子T35通过线路137连接至多 芯屏蔽电缆13D的屏蔽部分135D。耳机21-1的一端和耳机21-2的一端连接至差动信号处理单元22,耳机21_1和 21-2的其他端连接至共用的天线线路LAT21。差动信号处理单元22通过差动信号传输线 LDF21和LDF22连接至连接器24的端子T41和T42。电源电路单元23通过电源线LPW21连 接至连接器24的端子T43。天线线路LAT21连接至连接器24的端子T44。天线线路LAT21 通过电容器C21也连接至连接器24的端子T45。此外,电感器L21安装在天线线路LAT21 和接地端子GND之间。第二连接器15D和模块20的连接器24之间的连接是可移除的。当连接器24与第二连接器15D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41、T42、T43、T44和T45分 别电连接至端子T31、T32、T33、T34和T35。确切的说,当连接器24与第二连接器15D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41电连接至端 子T31 ;当连接器24与第二连接器15D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42电连接至端子T32 ;当连 接器24与第二连接器15D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43电连接至端子T33 ;当连接器24与第 二连接器15D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44电连接至端子T34 ;当连接器24与第二连接器15D 处于连接状态时,端子T45电连接至端子T35。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D配置为使连接至第二连接器15D 的模块20作为天线工作。第五实施例中,模块20具有称为双馈电的功能。
10
其他单元和元件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第五实施例能提供与 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6.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第六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E在以下三点上与第五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D不同。第 一点是在模块(耳机模块)20E中天线线路LAT21和连接器24的端子T45之间设有电感器 L22,而非设有电容器C21。第二点是电容器C21安装于电源线LPW21和天线线路LAT21之 间。第三点是端子T15安装在连接器12E的第一连接部分121上,端子T25安装在连接器 12E的第二连接部分122上,屏蔽电缆部分13-2的屏蔽部分135-2通过线路136E连接至 端子T25。第一连接部分121的端子T15与第二连接部分122的端子T25电连接,端子T15 连接至电子装置11E的接地端子GND。如上所述,正如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10D —样,本发明的第六实施 例的接收设备10E配置为使连接至第二连接器15D的模块20作为天线工作。第六实施例 的天线的类型称为护套类型。其他单元和元件以与第五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第六实施例能提供与 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7.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配置图。第七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F在以下方面与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A不同。仅多 芯屏蔽电缆13F被用作天线。端子T15安装在连接器12F的第一连接部分121上,端子T25 安装在连接器12F的第二连接部分122上,多芯屏蔽电缆13F的屏蔽部分135F通过线路 136F连接至端子T25。第一连接部分121的端子T15与第二连接部分122的端子T25电连 接,端子T15通过天线线路LAT11和电容器C11连接至电子装置11F中的调谐器单元112。 电感器L13安装在天线线路LAT11和接地端子GND之间。此外,电感器L11安装在电子装 置11F外部的芯线134上。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0F配置为仅使多芯屏蔽电缆13F作 为天线工作,并可使多芯屏蔽电缆13F作为单极天线工作。其他单元和元件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第七实施例能提供与 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 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出现各种变化、组合、子组合和替代。
权利要求
一种接收设备,其包括电子装置;设置于该电子装置上的连接器;以及,连接至该连接器的传输电缆,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调谐器单元,其用于接收广播波;以及,差动信号处理单元,其用于利用差动信号发送和接收数据,所述调谐器单元和所述差动信号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连接器,所述传输电缆包括至少两个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传输线,每一个所述传输线都因为所述传输线之间的电容而与另一个传输线电容性地耦合;以及,至少一个共模扼流圈,其在所述电子装置的内部和外部的至少之一中跨接在所述差动信号传输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电缆为多芯屏蔽电缆;所述多芯屏蔽电缆的屏蔽部分连接至所述多芯屏蔽电缆的用于传输所述差动信号的 芯线之外的芯线;该芯线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调谐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电缆为多芯屏蔽电缆;该多芯屏蔽电缆的屏蔽部分通过所述多芯屏蔽电缆的用于传输所述差动信号的芯线 之外的芯线和所述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调谐器单元;该多芯屏蔽电缆被划分为屏蔽电缆部分和天线电缆部分,其方式为使所述屏蔽电缆部 分比所述天线电缆部分更靠近该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屏蔽电缆部分的屏蔽部分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至该电子装置的接地端子; 所述天线电缆部分的屏蔽部分连接至用于传输所述差动信号的芯线之外的芯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该芯线的一部分上设有高频截断 元件,相对于所述天线电缆部分的屏蔽部分和所述芯线的连接点,所述一部分位于所述天 线电缆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传输电缆的另一端的第 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至外部装置,该传输电缆为多芯屏蔽电缆,其中,该多芯屏蔽电缆的屏蔽部分连接至所述电子装置的接地端子;并且, 所述多芯屏蔽电缆的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芯线之外的芯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至天线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芯线之 外的芯线通过平衡_失衡变压器连接至所述天线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传输电缆另一端的第二连 接器,该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至外部装置,该传输电缆为多芯屏蔽电缆,其中,该多芯屏蔽电缆的屏蔽部分连接至所述多芯屏蔽电缆的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芯线之 外的芯线;该芯线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调谐器单元;该第二连接器连接至具有天线线路的模块;在该多芯屏蔽电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模块的情况下,该多芯屏蔽电缆的 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芯线之外的芯线连接至所述模块的天线线路;并且,该多芯屏蔽电缆的屏蔽部分通过电容器或电感器连接至该天线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天线线路和接地端子之间 的电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电缆为多芯屏蔽电缆;该多芯屏蔽电缆的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芯线之外的芯线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至所述 电子装置的接地端子;该多芯屏蔽电缆的屏蔽部分利用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调谐器单元;在所述连接线和所述电子装置的接地端子之间设有电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中 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共模扼流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电缆中 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共模扼流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或权利要求7至11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电缆具有接收广播波的天线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5和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电缆连 接至用于接收广播波的天线,并且由该天线所接收的信号被传输至所述电子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接收设备,其包括电子装置;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连接器;以及连接至连接器的传输电缆。电子装置包括调谐器单元,其用于接收广播波;以及差动信号处理单元,其利用差动信号发送和接收数据。调谐器单元和差动信号处理单元连接至连接器。传输电缆包括至少两个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传输线,所述至少两个传输线因彼此之间的电容而彼此在高频带上电容性地耦合。此外,在电子装置内部提供有至少一个跨接于两个差动信号传输线上的共模扼流圈。根据本发明,即使频率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的频率重叠的其他信号是在同样用于天线的连接器电缆上传输,也可获得理想的天线特性。此外,即使连接器被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和其他信号所共用,也不必准备多个电缆。
文档编号H01Q1/46GK101841343SQ20101012124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
发明者吉野功高, 向幸市, 小森千智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