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063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特别适用但不仅限于小线径的同 轴电缆。
背景技术
在目前高频信号的传输中,同轴电缆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 较多的使用场合中,不仅需要其具备较好的传输性能,而且还要具备高柔软性。在实际的应 用中,通常采用绞合内导体和编织/缠绕外导体层结构方式来解决。由于构成编织/缠绕 层的金属丝与内导体间绝缘层的间隙忽大忽小的周期变化,会引起特性阻抗的波动。此外, 由于编织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孔洞,还会引起电磁波的泄漏,降低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对 于大线径同轴电缆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在绝缘与编织间纵包或绕包一层金属复合箔,而由 此会导致电缆直径的增加,并且降低了柔软性。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绝缘外径在2毫 米及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已被广泛使用。这类电缆的外导体层仍然采用的是编织或缠绕结 构,但由于绝缘层芯线尺寸太小和柔软性太大,以往采用纵包或绕包金属复合箔来降低驻 波比和提高电磁兼容性的方法无法实现了。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同轴电缆,以实现同轴电缆 直径小,柔软性大,并且驻波比低和电磁兼容性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其基本结构同样是以同轴方式由外向内 依次设置有护套层、外导体层、绝缘层和内导体,其中在绝缘层的外表面被覆有一层金属镀 层结构。该金属镀层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或磁控溅射镀膜等常规方法实现,其中特别以镀银 或镀铜结构层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同轴电缆结构中,其中的内导体同样以采用绞合线式的 结构为佳。外导体层同样也可以采用常规由金属丝缠绕或编织形式的导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形式的同轴电缆,特别适用于绝缘外经< 2毫米的小线径同 轴电缆,并且能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试验显示,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形式的同轴电缆,驻波比能得到明显降低,同 时电磁兼容性也得到明显提高,而且能减小同轴电缆的直径,提高其柔软性。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 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 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该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结构中,以同轴方式由外向内 依次设置有护套层5、外导体层4、绝缘层2和内导体1,在绝缘层2的外表面以真空蒸镀或 磁控溅射镀膜的方式被覆有一层铜或银的金属镀层3结构。其中的内导体1为常规形式的 绞合线的结构,外导体层4为通常采用的金属缠绕或编制形式的导体结构。该传输高频信 号的同轴电缆的绝缘外经< 2毫米。
权利要求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结构中以同轴方式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护套层(5)、外导体层(4)、绝缘层(2)和内导体(1),其特征是在绝缘层(2)的外表面被覆有一层金属镀层(3)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说的内导体(1)为绞合 线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说的外导体层(4)为金 属缠绕或编制形式的导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其特征是所说的金属镀层 (3)为镀银或镀铜结构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其特征是电缆的绝缘外经<2毫米。
专利摘要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结构中以同轴方式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护套层、外导体层、绝缘层和内导体,在绝缘层的外表面被覆有一层金属镀层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特别适用但不仅限于小线径的同轴电缆,柔软性好,且驻波比低,电磁兼容性好。
文档编号H01P3/06GK201717349SQ201020241569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代康, 冯小川, 张天明, 李祝友, 肖飚, 郑伟 申请人: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