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063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具有符合USB2. 0及USB3. 0规 格的插座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SB)电连接器,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USB2. 0规格,但近期已发展 出USB3. 0规格,使得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需要由四根导电端子增加为九根导电端子。虽 然USB2. 0在现阶段仍为主流,但是USB3. 0具有传输频宽大幅增加的优点,为未来使用的趋 势,因此现在已发展出同时具有符合USB2. 0及USB3. 0规格的插座的电连接器。但是,现有符合USB2. 0及USB3. 0规格单层型式的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为利用插 接方式组合于绝缘本体上,通常会有组装不便及定位不良等问题发生,不利于精减成品工 序及实现自动化生产。再者,该电连接器不便于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的要求,若要实现不 同板上高度的要求,则需大幅的变更模具设计,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 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 动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便于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 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 本体包括一本体部及一由该本体部突伸出的舌板,该舌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多个 第二端子槽,该些第一端子槽及该些第二端子槽设于该舌板一面,该些第二端子槽贯穿至 该本体部后端;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焊接 部,该些第一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该些第一接触部分别容置于该 些第一端子槽中,该些第一焊接部从该绝缘本体伸出;以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些第二导 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些第二导电端子分别组装于该些第二端子 槽中,该些第二接触部容置于该些第二端子槽前段处,该些第二焊接部从该绝缘本体伸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的本体部底部形成有一组装槽,该组装槽组装一导针板, 该导针板上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及多个第二端子孔,该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 部分别穿设于该些第一端子孔,该些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分别穿设于该些第二端子 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该些第一导电端子(USB3.0规格)及绝缘本体用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 工艺成型,不会有导电端子插接组合时组装不便及定位不良等问题发生,可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绝缘本体配用不同的导针板,或绝缘本体在成型中更换一模具的零件,即可 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的要求,不需大幅的变更模具设计,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另外,舌板中的多个第二端子槽与USB3. 0规格的第一导电端子是一并通过嵌入 式模铸(insert molding)成型出来,使其组装方式可同于现有USB2. 0流程,即该些第二导 电端子可由后向前预装及压入该些第二端子槽中,亦可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动化生产。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 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未组装屏蔽壳体);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未组装屏蔽壳体);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未组装屏蔽壳 体);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之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未组装屏蔽壳体);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未组装屏蔽壳体);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以及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绝缘本体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绝缘本体11本体部111 组:装槽112导柱11第--卡扣部12舌板121 第-一端子槽122第二端子槽13导针板131导槽132 第-一端子孔133第二端子孔1;34 第.二卡扣部2第一导电端子21第--固定部22第--接触部⑵第--焊接部3第二导电端子31第二二固定部32第二二接触部33第二二焊接部4屏蔽壳体41顶壁I42侧昼I43底壁I44后盖[0042]45容置腔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第一导 电端子2、多个第二导电端子3及一屏蔽壳体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 为一单层反向标准型式,但该电连接器的型式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为正向或破板型式。该绝缘本体1由塑料材料制成,其包括一本体部11及一由本体部11沿纵向向前 突伸出的舌板12,该本体部11凹陷形成有一组装槽111,该组装槽111位于该本体部11底 部,并可延伸至该本体部11后端处,该组装槽111可用以组装一导针板13,该本体部11于 邻近组装槽111两侧处各设有一导柱112,导柱112沿上、下方向延伸。该导针板13为一呈阶梯型的板体,但导针板13的形状并不限于此,该导针板13 两侧设有与导柱112相对应的两导槽131,使得导针板13可利用导柱112及导槽131的导 引准确的组装于本体部11上。该导针板13上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132及多个第二 端子孔133,该些第一端子孔132及该些第二端子孔133贯穿导针板13顶面及底面,该些第 一端子孔132位于该些第二端子孔133的前方,亦即该些第一端子孔132及该些第二端子 孔133排列成两排。该舌板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槽121及多个第二端子槽122,该些第一端子槽 121及该些第二端子槽122系设于舌板12 —面,在本实施中第一端子槽121及第二端子槽 122设于舌板12顶面,该些第一端子槽121间隔地设置于舌板12上靠近前端处,该些第二 端子槽122间隔地设置于舌板12上,该些第二端子槽122沿舌板12纵向延伸,该些第二端 子槽122还贯穿至本体部11后端。该些第一端子槽121位于该些第二端子槽122的前方, 且第一端子槽121、第二端子槽122相互不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槽122与USB3. 0 规格的第一导电端子2—并通过嵌入式模铸(insertmolding)成型出来,使其组装方式可 与现有USB2. 0流程相同,即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可由后向前预装及压入该些第二端子槽 122 中。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为符 合USB3. 0规格的导电端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21、一第一接触部 22及一第一焊接部23,该第一接触部22由第一固定部21前端延伸弯折形成,该第一焊接 部23则由第一固定部21后端延伸弯折形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以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上,该些第一固定部21固定于绝缘本体1,该些第一接触部 22分别容置于该些第一端子槽121中,可用以与对接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实现电性 连接,该些第一焊接部23则伸出绝缘本体1底部。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为符合 USB2. 0规格的导电端子,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各具有一第二固定部31、一第二接触部32及 一第二焊接部33,该第二接触部32由第二固定部31前端延伸弯折形成,该第二焊接部33 则由第二固定部31后端延伸弯折形成。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由后向前预装及压入组装于 该些第二端子槽122中,该些第二固定部31以干涉的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1。该些第二接 触部32分别容置于该些第二端子槽122前段处,且该些第二接触部32凸出于舌板12顶 面,可用以与对接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实现电性连接,该些第二焊接部33则伸出绝缘本体1底部。该导针板13由下而上组装于该组装槽111,导针板13利用导柱112及导槽131的 导引组装于本体部11上,使导针板13位于本体部11底部,可利用导针板13高度的变化, 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的要求。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23分别穿设于该些第 一端子孔132,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的第二焊接部33分别穿设于该些第二端子孔133,使该 些第一导电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23及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的第二焊接部33伸出导针板13 底部适当的长度,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另外,如图14所示,该本体部11于邻近组装槽111两侧处可各设有一第一卡扣部 113,且于该导针板13两侧设有与两个第一卡扣部113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卡扣部134,使得 导针板13由下而上组装于该组装槽111中至定位时,可利用两个第一卡扣部113及两个第 二卡扣部134相互卡扣而稳固的定位。[0051 ] 该屏蔽壳体4具有一顶壁41、两个侧壁42及一底壁43,顶壁41、两个侧壁42及底 壁43后侧还组装有一后盖44,该顶壁41、两个侧壁42、底壁43及后盖44包围形成一用于 容纳该绝缘本体1的容置腔45,该屏蔽壳体4套接于绝缘本体1的外侧,可提供良好的屏蔽 效果,借以组成电连接器成品。另外,请参阅图8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为一单层正 向标准型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中,第一端子槽121及第二端子 槽122设于舌板12底面,绝缘本体1、第一导电端子2、第二导电端子3及屏蔽壳体4的构 造仅作些微的变化,不再加以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1配用不同的导针板13,即可实现产品不同板 上高度的要求,不需大幅的变更模具设计,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再者,该些第一导电 端子2及绝缘本体1用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工艺成型,不会有导电端子插接组合 时组装不便及定位不良等问题发生,可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舌板12中的多个第二端子槽122与USB3. 0规格的第一导电端子2是一并 通过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成型出来,使其组装方式可与现有USB2. 0流程相同,即 该些第二导电端子3可由后向前预装及压入该些第二端子槽122中,亦可精减成品工序及 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为一单层 正向破板型式,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为破板 (沉板)型式的设计,其本体部11底面形成阶梯状,从而能以破板(沉板)方式设置于电路 板上。在本实施中,并未设置上述的导针板13,该绝缘本体1在成型中更换一模具的零件, 也可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的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本体部及一由所述本体部突伸出的舌板,所述舌板 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 设于所述舌板的一面,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贯穿至所述本体部后端;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这 些第一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别容置于所述多 个第一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焊接部从所述绝缘本体伸出;以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这 些第二导电端子分别组装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二 端子槽前段处,所述第二焊接部从所述绝缘本体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为符合 USB3. O规格的导电端子,所述这些第二导电端子为符合USB2. O规格的导电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本体部底部形成有 一组装槽,所述组装槽组装一导针板,所述导针板上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及多个第 二端子孔,所述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分别穿设于这些第一端子孔,所述多个第 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分别穿设于这些第二端子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本体部于邻近所述 组装槽的两侧处各设有一导柱,所述导针板两侧设有与所述两个导柱相对应的导槽,所述 导针板由下而上组装于所述组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本体部于邻近所述 组装槽的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一卡扣部,所述导针板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卡扣部相对 应的两个第二卡扣部,所述两个第一卡扣部及所述两个第二卡扣部相互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间隔地设置于 所述舌板上靠近前端处,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舌板上,所述多个第二端 子槽沿所述舌板纵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及所述多个第 二端子槽设于所述舌板的顶面或底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凸出于所述舌板的一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单层反向标准型式、 单层正向标准型式或单层正向破板型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 体具有一顶壁、两个侧壁、一底壁及一后盖,所述顶壁、两个侧壁、底壁及后盖包围形成一容 置腔,所述屏蔽壳体套接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容纳于所述容置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与所述这些第 一导电端子一并通过嵌入式模铸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一本体部及一舌板,舌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多个第二端子槽,该些第二端子槽贯穿至本体部后端,该些第一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绝缘本体上,该些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容置于该些第一端子槽中,该些第二导电端子分别组装于该些第二端子槽中,该些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容置于该些第二端子槽前段处,绝缘本体的本体部底部可组装一导针板;借此,可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动化生产,且便于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的要求。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838749SQ20102024160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张志良, 洪碧龙 申请人:鋐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