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265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片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片式电池,尤指利用壳体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可挠式电池单 元及利用电路板与可挠式电池单元电气连接的电路模组,且电路板上设有对正壳体开口以 供导线插接传输电源的连接部,藉此达到缩小体积、可弯曲及方便随身携带的目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资讯及通讯产业蓬勃的发展,其产品均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进行研 发,让电子产品进行可携带化,然而可携带的电子装置意味着无法使用电源线进行供电,各 电子产品内便只能利用电池进行供电,因应着成本、环保及使用方便性的需求,传统无法重 复使用的一次电池已无法满足现今电子产品的需求,厂商便研发出可重复进行充电、放电 的二次电池来提供电源,其二次电池可为锂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由于 产品不断的研发更新才可符合市场需求,单一电子产品上便不断的增加新功能,伴随着功 能增加而产生的问题是耗电量的不断攀升。因此,如何让电池使用时间延长、蓄电量增加便成为厂商所针对研发的方向,然 而,在现今的技术发展下,燃料电池仍有最小尺寸的限制,太阳能电池则是具有能源转换效 率差及成本高昂的问题,只有锂电池因体积小且蓄电量大,而成为一般可携式电子装置所 使用的供电电池,但由于使用者大多随身携带电子装置,当外出时,便经常发生电子装置电 力不足的问题,但若使用者未携带充电器或寻找不到插座时,便无法及时进行充电,导致了 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者大多为增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锂电池,便可在原来的 锂电池耗尽电力后,及时进行更换以继续使用电子装置,但现有的锂电池为了维持内部界 面的良好接触,及避免电池芯受到外界应力的破坏,并降低外界因子对于电池内部化学系 统的影响,其整体结构为具有低挠折性或无法挠折,且封装大多是利用硬金属外壳而无法 挠折,由于锂电池在研发上已遇到瓶颈而无法缩小体积,不仅导致备用锂电池在携带时需 占用较多空间,且放置时也需十分小心外力施加而破坏锂电池,若将锂电池放置在随身衣 物的口袋内,因锂电池无法挠曲,除了会带给使用者不舒适的感觉、让行动不方便之外,更 严重的状况甚至会破坏锂电池而让使用者受伤。因此,如何解决现有锂电池因体积大且无法挠折,而导致携带上不方便的问题与 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因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 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缩减体积以方 便随身携带并可弯曲的卡片式电池的实用新型专利诞生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壳体利用容置空间收纳可挠式电池单元,并于容 置空间一侧收纳电路模组的电路板,并让电路板上的连接部对正壳体开口,由于可挠式电池单元具有厚度薄,便可缩小整体体积,让使用者放置于衣物的口袋内以方便随身携带,进 而达到减少占用空间以提升携带方便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壳体可利用可挠性的塑胶材质制成,则壳体与内 部的可挠式电池单元在受到外部施力时,便可产生弯曲、弹性变形,不仅让卡片式电池可放 置于衣物口袋并随之弯曲、弹性变形,且可弯曲或卷曲进行收纳以占用较少空间,进而达到 方便随身携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该可挠式电池单元可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型再 收纳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不仅可藉此缩小壳体长度,若壳体长度不变的情形下,亦可利用 绕曲弯折方式于容置空间内置入体积增大的可挠式电池单元,进而可达到缩小体积状态下 仍可增大供应电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又隆起部一目的在于,该壳体可仅于邻近开口一侧设有隆起部,透 过隆起部以顺利收纳电路模组内具大于可挠式电池单元厚度的电路板、对接部及连接部, 因其整体体积增大不多,进而可达到方便随身携带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片式电池,其包括壳体、可挠式电池 单元及电路模组,其中该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且该壳体一侧壁透设有开口 ;该可挠式电池单元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能进行充电与放电的可挠式 电池单元于邻近该开口一侧设有具多接点的对接部;该电路模组装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邻近开口一侧,该电路模组在该电路板远 离开口一侧具有供所述可挠式电池单元的对接部上多接点电气连接的对接部,该电路板上 邻近该壳体开口处又设有连接部,且该连接部具有对正所述壳体开口的插接槽。实施时,该壳体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而成,且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 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第一壳体周缘设有固定部,该第二壳体周缘设有与该固定部相对 接形成固定的定位部。实施时,该壳体于邻近开口处设有供所述电路模组所设电路板及连接部对应收纳 的隆起部,所述可挠式电池单元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非隆起部的其他位置,所述 壳体的隆起部具有大于所述壳体非隆起部的其他位置的厚度,所述隆起部内侧形成有可收 纳电路板及连接部的容置空间。实施时,该壳体于所述容置空间一侧延设有对正所述隆起部的多限位体,所述电 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多限位体相对接形成定位的多限位部。实施时,该可挠式电池单元具有小于所述电路模组的连接部的厚度。实施时,该壳体为金属、合金、木质、橡胶或塑胶材质所制成。实施时,该可挠式电池单元于远离所述对接部的另一侧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 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片式电池,其包括壳体、可挠式电池单元及电路模组,其 中该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且该壳体一侧壁为透设有开口 ;该可挠式电池单元装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能进行充电与放电的可挠式电 池单元于邻近开口一侧设有具多接点的对接部;[0024]该电路模组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邻近开口一侧,电路模组在所述电路板 远离开口 一侧具有供所述可挠式电池单元的对接部上多接点电气连接的对接部,所述电路 板上邻近壳体开口处又电气连接有导线,且该导线穿过壳体开口伸出至外部一侧设有电源 插接头。实施时,该壳体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而成,且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 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第一壳体周缘设有固定部,该第二壳体周缘设有与该固定部相对 接形成固定的定位部。实施时,该壳体于所述容置空间邻近开口一侧延设有供所述电路模组的电路板定 位的多限位体,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多限位体相对接形成定位的多限位部。实施时,壳体为金属、合金、木质、橡胶或塑胶材质所制成,且壳体的较佳实施材质 为塑胶。实施时,该可挠式电池单元于远离所述对接部的另一侧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 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利用壳体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可 挠式电池单元及利用电路板与可挠式电池单元电气连接的电路模组,且电路板上设有对正 壳体开口以供导线插接传输电源的连接部,藉此达到缩小体积、可弯曲及方便随身携带的 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0-容置空间;121-定位部;11-第一壳体;13-限位体; 111-固定部;14-开口 ;12-第二壳体;15-隆起部;2-可挠式电池单元;21-对接部;211-接 点;3-电路模组;31-电路板;32-连接部;311-对接部;321-插接槽;312-限位部;4-导 线;41-插头;42-电源插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使用时的立体外 观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卡片式电池包括壳体1、可挠式电池单元2及电路模组3 ;其 中该壳体1为利用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组装而成,且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 12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10,第一壳体11周缘设有固定部111,第二壳体12周缘则设有与固 定部111相对接形成固定的定位部121,并于容置空间10 —侧壳体1延设有多限位体13, 且壳体1邻近限位体13的侧壁为透设有开口 14,并于多限位体13另侧的壳体1设有延伸 至开口 14的隆起部15。[0038]该可挠式电池单元2为装设于壳体1容置空间10内非隆起部15的其他位置,且 可挠式电池单元2邻近多限位体13、开口 14及隆起部15 —侧设有对接部21,其对接部21 具有多接点211,其可挠式电池单元2可进行充电、放电。该电路模组3为装设于壳体1容置空间10内邻近开口 14 一侧,电路模组3为设 有对应壳体1隆起部15以供收纳的电路板31,电路板31远离开口 14 一侧为具有供可挠 式电池单元2对接部21上多接点211电气连接的对接部311,电路板31上并设有与壳体1 多限位体13相对接形成定位的多限位部312,电路板31上邻近壳体1开口 14处又设有对 应隆起部15的连接部32,且连接部32具有对正壳体1开口 14的插接槽321。请参阅第一、二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使用时的立体外 观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可挠式电池单元2为具有小于一般电池及电路模组3连接 部32的厚度,便可让壳体1整体薄化,且透过隆起部15增大厚度,让隆起部15厚度大于壳 体1其他位置的厚度,让隆起部15内侧的容置空间10可收纳电路板31及具较大厚度的连 接部32,便可让卡片式电池的体积缩小,以方便使用者放置于衣物的口袋内进行携带。再者,壳体1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为金属、合金、木质、橡胶或塑胶材质 所制成,其较佳实施材料为塑胶材质,透过塑胶材质壳体1的可挠性,让卡片式电池放置于 衣物的口袋内时,若随着使用者的动作让口袋弯曲变形时,其壳体1与内部可挠式电池单 元2可随之弯曲产生弹性变形,藉此达到随身携带而不会毁损的效果,更可在口袋内部空 间不足时,直接弯曲卡片式电池让其体积更为缩小,即可顺利置入口袋内,进而达到提升携 带方便性的效果。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使用时的立体外 观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卡片式电池在使用时,仅需透过导线4的插头41对正插入 电路模组3连接部32的插接槽321内,其可挠式电池单元2的电力便会经由对接部21、接 点211、电路板31的对接部311及连接部32而传输至导线4,导线4另侧电源插接头42则 可与预设电子装置电气连接,便可顺利进行充电,由于卡片式电池体积缩小,便可节省使用 者携带备用电池时所需占用的空间。上述的对接部311及连接部32可为多接点(金手指)、多端子或连接器型式,其对 接部311仅具供可挠式电池单元2多接点211相对应电气接触,连接部32则仅具供导线4 插头41相对接形成电气接触的功能即可,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如利用其 他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使用时的立体外 观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为利用固定部111、定位部121 相对接形成固定,上述的固定部111、定位部121可为相对应的卡勾与卡槽、嵌固体与嵌槽、 铆固齿与凹槽,其仅具供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稳固定位不会轻易脱离的功能即可;壳 体1并以多限位体13供电路模组3的电路板31以多限位部312相对接形成定位,其限位 体13与限位部312可为凸柱与透孔、卡勾与卡槽,且壳体1亦可利用卡勾型式的多限位体 13直接卡固于电路板31外周缘形成定位,其仅具供电路板31组装于壳体1后形成稳固定 位而不会位移、偏斜或摇晃的功能即可,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如利用其他 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此外,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可挠式电池单元2亦可将远离对接部21的另侧 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型,让壳体1长度得以缩减,藉此缩小卡片式电池的体积;由于电 池的储电量为与体积成正比,如此一来,便可在壳体1内容置更大体积的可挠式电池单元 2,且绕曲后的可挠式电池单元2亦可随壳体1进行弹性弯曲,又因可挠式电池单元2厚度 薄,其卡片式电池的整体厚度亦不会过度增大(如大于连接部32厚度),进而可在增大供应 电力的同时亦保持体积小的优势。请参阅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的立 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电路模组3的电路板31除可设有连接部32以供导线 4 一侧插头41插接后,利用导线另侧依搬电源插头型式或万用序列汇流排(USB)型式的电 源插接头42插接于电脑或一般电源插座上进行充电;此外,电路模组3的电路板31亦可直 接电气连接有导线4,且导线4透过壳体1开口 14穿出至外部的一侧设有电源插接头42, 透过USB型式的电源插接头42插接于电脑进行可挠式电池单元2充电或插接于预设电子 装置进行可挠式电池单元2放电,由于导线4厚度比连接部32薄,壳体1便不须设有隆起 部15,进而可缩减整体体积又不需额外携带导线4,藉此达到提升携带方便性的目的。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卡片式电池于实际使用时,为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一)该壳体1利用容置空间10收纳可挠式电池单元2,由于可挠式电池单元2 具有小于一般电池及电路模组3连接部32的厚度,便可缩小整体体积,让使用者放置于衣 物的口袋内以方便随身携带。( 二)该壳体1可利用可挠性的塑胶材质制成,则壳体1与内部的可挠式电池单元 2在受到外部施力时,便可产生弯曲、弹性变形,不仅使卡片式电池放置于衣物口袋时,可随 使用者动作弯曲而不会毁损之外,又可弯曲或卷曲进行收纳,以占用较少空间。(三)该可挠式电池单元2可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型再收纳于壳体1内,除可 缩小壳体1长度之外,由于电池的储电量为与体积成正比,且可挠式电池单元2的厚度小于 电路模组3连接部32的厚度,便可在壳体1厚度不增大超过连接部32厚度时,增加壳体1 内容置的可挠式电池单元2体积。(四)壳体1可于邻近开口14 一侧设有隆起部15,若电路模组3的电路板31、对 接部311或连接部32的厚度大于壳体1内部容置空间10时,便可利用隆起部15让电路板 31、对接部311及连接部32顺利收纳于壳体1内,且因仅于壳体1 一端设有隆起部15,其整 体体积增大不多,进而可达到方便随身携带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卡片式电池,而可于壳体1内部容置空间10收纳可 挠式电池单元2,容置空间10内又收纳有利用电路板31与可挠式电池单元2电气连接的电 路模组3,电路板31上又设有对正壳体1开口 14以供导线4插接传输电源的连接部32,以 缩小整体体积,让使用者放置于衣物的口袋内以方便随身携带为主要保护重点,乃仅使卡 片式电池可随使用者动作弯曲而不会毁损之外,并具有弯曲或卷曲进行收纳以占用较少空 间的优势,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 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卡片式电池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 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实用新型,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 来函指示,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9
权利要求1. 一种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可挠式电池单元及电路模组,其中该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且该壳体一侧壁透设有开口 ;该可挠式电池单元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能进行充电与放电的可挠式电池 单元于邻近该开口一侧设有具多接点的对接部;该电路模组装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邻近开口一侧,该电路模组在该电路板远离开 口一侧具有供所述可挠式电池单元的对接部上多接点电气连接的对接部,该电路板上邻近 该壳体开口处又设有连接部,且该连接部具有对正所述壳体开口的插接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 装而成,且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第一壳体周缘设有固定部,该 第二壳体周缘设有与该固定部相对接形成固定的定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于邻近开口处设有供所述电 路模组所设电路板及连接部对应收纳的隆起部,所述可挠式电池单元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 置空间内非隆起部的其他位置,所述壳体的隆起部具有大于所述壳体非隆起部的其他位置 的厚度,所述隆起部内侧形成有可收纳电路板及连接部的容置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于所述容置空间一侧延设有 对正所述隆起部的多限位体,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多限位体相对接形成定位的 多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电池单元具有小于所述电 路模组的连接部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为金属、合金、木质、橡胶或塑 胶材质所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电池单元于远离所述对接 部的另一侧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型。
8. 一种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可挠式电池单元及电路模组,其中该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且该壳体一侧壁为透设有开口 ;该可挠式电池单元装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能进行充电与放电的可挠式电池单 元于邻近开口一侧设有具多接点的对接部;该电路模组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邻近开口一侧,电路模组在所述电路板远离 开口 一侧具有供所述可挠式电池单元的对接部上多接点电气连接的对接部,所述电路板上 邻近壳体开口处又电气连接有导线,且该导线穿过壳体开口伸出至外部一侧设有电源插接 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 装而成,且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第一壳体周缘设有固定部,该 第二壳体周缘设有与该固定部相对接形成固定的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于所述容置空间邻近开口一 侧延设有供所述电路模组的电路板定位的多限位体,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多限 位体相对接形成定位的多限位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为金属、合金、木质、橡胶或塑 胶材质所制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片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电池单元于远离所述对接 部的另一侧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片式电池,其包括壳体、可挠式电池单元及电路模组,其中该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壁具开口的容置空间,壳体容置空间内装设有可挠式电池单元,且可挠式电池单元邻近开口一侧设有具多接点的对接部,并于容置空间邻近开口一侧装设有电路模组,电路模组为于电路板远离开口一侧为具有供可挠式电池单元多接点电气连接的对接部,电路板上又设有利用插接槽对正壳体开口的连接部,便可利用可挠式电池单元进行充、放电,藉此缩小卡片式电池的整体体积以供放置于衣物口袋内,并让卡片式电池可随使用者进行收纳,藉此达到方便随身携带、占用较少收纳空间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M2/02GK201781029SQ20102027319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郑定群 申请人:郑定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