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579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通信射频信号传输的收发设备,特别是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属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天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批批新的热点技术产生, 如移动互联网、无线宽带局域网、城域网、物联网等应运而生,迫切需要采用多天线技术 (即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提高无线通信信道传输信息的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传统的微波低波段阵列天线均由单极化天线单元组成线性阵列,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体形庞大笨重、安装维护困难的缺点,远不能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天线技术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双极化天线体积庞大、不便于安装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包括置于天线外罩内的八个通过八路信号功分器连接在一起的双极化天线单元,每个双极化天线单元中,自上而下依次具有第一空气介质层、第一金属辐射片、第二空气介质层、接地金属片、第一介质基片、双极微带激励线、第三空气介质层、金属反射底板, 所述第一金属辐射片通过绝缘螺杆与天线罩连接,所述接地金属片铺覆在第一介质基片的上端面,并与固定在金属反射底板上的空心金属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介质基片的下端面设有前端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双极微带激励线,所述接地金属片的上端面开有两个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受激辐射微槽,所述两个受激辐射微槽与双极微带激励线的前端分别正交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将微带、微槽、多层理论结合为一体,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紧凑,质量轻的优点;并且天线巧妙的多层结构决定其具有高的单元增益,使其能量辐射性能好、辐射效率高,可靠性高;本天线采用直线型排列方式,加之具有面状发射源,使辐射波束具有更好的方向选择性;双极化天线由有两个天线单元构成,增益可达17 17. 5dBi,满足如移动通信基站的建站覆盖要求,解决城市、郊区、农村等不同地貌、 不同用户量、不同场合、不同范围等的信号覆盖需要;天线内部均采用微带走线,节省了连接电缆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由于体积小巧质量轻,使安装更加方便。本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适用于室外大范围区域网络覆盖需要,经测试完全满足运营商相关的电气、机械等性能指标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中双极化天线单元Bl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如图1、图2所示,包括置于天线外罩1内的八个通过八路功分器(本例中八路功分器由七个Wilkinson等功率分配器呈树状串接组成, 即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也可以采用其他电路形式的与其具有相同功能的功率分配器)连接在一起的双极化天线单元Bi、B2、B3、B4、B5、B6、B7、B8,每个双极化天线单元 (以双极化天线单元Bl为例)中,如图2所示,自上而下依次具有第一空气介质层2、第一金属辐射片3、第二空气介质层4、接地金属片5、第一介质基片6、双极微带激励线7、7 ‘、第三空气介质层8、金属反射底板9,所述第一金属辐射片3通过绝缘螺杆10与天线罩1连接,接地金属片5铺覆在第一介质基片6的上端面,并与固定在金属反射底板9上的空心金属支座11固定连接,第一介质基片6的下端面设有前端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双极微带激励线7、7',接地金属片的上端面开有两个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受激辐射微槽12、12',两个受激辐射微槽12、12'与双极微带激励线7、7'的前端分别正交对应。本例中,第一金属辐射片3为圆形,绝缘螺杆10与第一金属辐射片3中心固定连接,并通过天线罩1中心的内螺纹孔与天线罩1螺纹连接。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在天线罩外面通过旋转螺杆微调第一金属辐射片与受激辐射微槽之间的高度,方便调节天线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与微带激励线阻抗匹配,提高天线增益。圆形的金属辐射片在调节过程中只存在高度变化量,因此调节更方便。如图1所示,接地金属片5上的两个受激辐射微槽12、12'尺寸相等,呈双“H”形, 双“H”形的中间横臂相互正交。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将双极化受激辐射微槽开在面积较小的接地金属片上,用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双“H”形受激辐射微槽12、12'的“H”形中间横臂与接地金属片的X轴或Y轴的夹角为正、负45度。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将双极化受激辐射微槽开在面积较小的接地金属片上,用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测试结果表明,双极化天线增益在测试频率1900MHz时的增益为17. 5dBi ;水平面半功率波瓣宽度为36°,垂直面半功率波瓣宽度为18°,前后比小于_25dB;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小于1. 3,工作频段的相对带宽为10%左右。实施例2如图3所示,其以实施例1的结构为基础,还设有位于第二空气介质层4中的第二金属辐射片13和第二介质基片14,第二金属辐射片13平行于第一金属辐射片3,第二金属辐射片13的下端面与第二介质基片14的上端面贴合成一体,并与固定在金属反射底板9 上的空心金属支座11固定连接,在第二介质基片14的下方形成第四空气介质层15。该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所述第二金属辐射片13为圆形,方便调节天线输入输出端口的电压驻波比,与微带激励线阻抗匹配,提高天线增益。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天线原有电气性能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工作带宽展宽,相对带宽可达25%左右。[0020] 此外,还有一种与本例方案等同的技术方案,即双极化天线单元内设置具有位于第二空气介质层中的平行于第一金属辐射片的第二金属辐射片,第二金属辐射片与空心金属支座绝缘固定,第二金属辐射片与接地金属片之间形成第四空气介质层。该技术方案同样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 所述第二金属辐射片可以是圆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实施例3如图4所示,其以实施例2的结构为基础,在第二金属辐射片13与第一金属辐射片3之间还设有第三金属辐射片18和第三介质基片17,第三金属辐射片18平行于第一金属辐射片3,所述第三金属辐射片18与第二金属辐射片13、空心金属支座11绝缘,第三金属辐射片18的下端面与第三介质基片17的上端面贴合成一体,并与固定在第二介质基片上14的绝缘支座19固定连接,在第三介质基片17的下方形成第五空气介质层16。所述第三介质基片通过绝缘支座固定于第二介质基片上方。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3在实施例2中天线原有电气性能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工作带宽进一步展宽,相对带宽可达40%左右。此外,还有一种与本例方案等同的技术方案,即第二金属辐射片与第一金属辐射片之间设有平行于第一金属辐射片的第三金属辐射片,所述第三金属辐射片与第二金属辐射片、空心金属支座绝缘,第三金属辐射片与第二金属辐射片之间形成第五空气介质层。该技术方案同样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包括置于天线外罩内的八个通过八路功分器连接在一起的双极化天线单元,每个双极化天线单元中,自上而下依次具有第一空气介质层、第一金属辐射片、第二空气介质层、接地金属片、第一介质基片、双极微带激励线、第三空气介质层、金属反射底板,所述第一金属辐射片通过绝缘螺杆与天线罩连接,所述接地金属片铺覆在第一介质基片的上端面,并与固定在金属反射底板上的空心金属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介质基片的下端面设有前端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双极微带激励线,所述接地金属片的上端面开有两个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受激辐射微槽,所述两个受激辐射微槽与双极微带激励线的前端分别正交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双极化天线单元具有位于第二空气介质层中的平行于第一金属辐射片的第二金属辐射片,所述第二金属辐射片与空心金属支座绝缘固定,第二金属辐射片与接地金属片之间形成第四空气介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双极化天线单元具有与第二金属辐射片下端面贴合的第二介质基片,所述第二介质基片与空心金属支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金属辐射片与第一金属辐射片之间还具有平行于第一金属辐射片的第三金属辐射片,所述第三金属辐射片与第二金属辐射片、空心金属支座绝缘,第三金属辐射片与第二金属辐射片之间形成第五空气介质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双极化天线单元具有与第三金属辐射片下端面贴合的第三介质基片,所述第三介质基片通过绝缘支座固定于第二介质基片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双极化天线单元的绝缘螺杆与其第一金属辐射片中心固定连接,并通过天线罩中心的内螺纹孔与天线罩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辐射片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金属辐射片为圆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金属辐射片为圆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接地金属片上的两个受激辐射微槽尺寸相等,呈双“H”形,双“H”形的中间横臂相互正交,所述双“H”形受激辐射微槽的“H”形中间横臂与接地金属片的X轴或Y轴的夹角为正、负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八路功分器由七个Wilkinson等功率分配器呈树状串接组成。
专利摘要高增益双极化微带天线,包括置于天线外罩内的八个通过八路功分器连接在一起的双极化天线单元,每个双极化天线单元中,自上而下依次具有第一空气介质层、第一金属辐射片、第二空气介质层、接地金属片、第一介质基片、双极微带激励线、第三空气介质层、金属反射底板,第一介质基片的下端面设有前端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双极微带激励线,接地金属片的上端面开有两个相互正交且不接触的受激辐射微槽。本实用新型将微带、微槽、多层理论结合为一体,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紧凑,质量轻的优点;并且天线的传输性能好,增益高、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H01Q1/36GK202121055SQ2010205201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吕斌, 庄昆杰, 范海鹃, 郑德典 申请人:庄昆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