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246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脚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扣。
背景技术
电动交通工具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一个趋势。电动交通工具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 当电动交通工具的电能将要用尽时,需要补充电能。如何为电动交通工具提供电能是目前 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无论是使用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汽车,能够使其工作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 核心部件之一。一般的,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来进行电池的搬运(下文中称为电池搬运设 备),但是,而当需要将电池搬运设备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位置以进行电池的装卸等操作 时,需要针对电池板运设备的固定装置,尤其是电动交通工具中使用的电池一般重量较大, 就更需要这样的固定装置,以便能够固定电池搬运设备,从而安全的进行电池的装卸等操 作。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专门的针对电池搬运设备的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脚扣,能够进行电池搬运设 备的固定。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扣,包括底座;踏扣板,轴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部,踏扣板的下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柱;受撞部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下部;受撞部件上设置有限位孔,固定于底座上的 第一立柱从所述限位孔穿出;受撞部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与踏扣板 的第一支柱对应设置,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柱。所述踏扣板通过销轴与所述底座轴连接,且,所述销轴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一个 扭臂固定于底座上;另一个扭臂固定于踏扣板的下底面。所述受撞部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立柱与第二支柱位于第一立柱的两侧。所述受撞部件包括导杆以及撞块,所述撞块固定于导杆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柱、第 二支柱以及限位孔设置于导杆上。所述导杆通过导轨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下固定有安装底板。所述踏扣板呈类L形。踏扣板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点。CN 201918450 U
说明书
2/3页限位孔为长条形,该限位孔的走向与受撞部件的滑动方向一致。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该脚扣包括底座;踏扣板,轴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部,踏扣板的下底面固定设置有 第一支柱;受撞部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下部;受撞部件上设置有限位孔,固定于底座上 的第一立柱从所述限位孔穿出;受撞部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与踏扣 板的第一支柱对应设置,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柱。该脚扣实现了对于设备,特别的,对于电池 搬运设备的固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脚扣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脚扣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脚扣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脚扣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脚扣的实现结构。图1 图4依次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脚扣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和后视 图。根据图1 图4所示的脚扣所述脚扣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底座2。其中,所述底座2由底板21以及两个侧壁22构成;所述底板21固定于安装底板 1上,两个侧壁22固定于底板21的两侧。所述底板21和两个侧壁22为相互固定连接的单 独部件,也可以一体成型。所述安装底板1为可选部件,用于进行脚扣的固定安装。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 述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例如安装孔11等安装部件,以便于实现脚扣的固定安装。所述脚扣还包括踏扣板3,所述踏扣板3轴连接于底座2的上部。优选地,如图1和2中所示,所述踏扣板3通过销轴4轴连接于底座2的侧壁22 的上部。所述销轴4上套装有扭簧5。所述扭簧5的簧体套于销轴4上;扭簧5的一个扭 臂固定于底座2上,具体的,如图2中所示,所述扭臂固定于底座2的一个侧壁22上;另一 个扭臂固定于踏扣板3的下底面。优选地,销轴4通过外卡簧41和垫片42固定于底座2的两个侧壁22上。优选地,所述销轴4将踏扣板3固定于底座2的两个侧壁22的上部,踏扣板3位 于两个侧壁22之间。所述踏扣板3的下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柱31。所述踏扣板3可以为类“L”形, 突起的侧壁32向下,与第一支柱31位于踏扣板3的同侧。所述脚扣还包括受撞部件6,该受撞部件6与底座2滑动连接,所述受撞部件6上 设置有限位孔61 ;固定于底座2上的第一立柱23从该限位孔61穿出;受撞部件6上还固 定设置有第二支柱62,所述第二支柱62与踏扣板3的第一支柱31对应设置,以支撑所述第 一支柱31,进而支撑踏扣板的一侧。[0038]其中,扭簧5的作用力作用于踏扣板3的一侧,作用力向上,使得设置有第一支柱 31的一侧产生向下的作用力,通过第二支柱62对第一支柱31的支撑,从而抵消扭簧所产生 的作用力,使得踏扣板无法扣死。优选地,所述受撞部件6通过导轨与底座2滑动连接,如图1和2中所示,导轨7 有两条,分别固定于底座2的两个侧壁22的底部。优选地,受撞部件6还可以包括导杆63和撞块64,撞块64固定于导杆63的一 侧。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受撞部件6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立柱65,第一立柱23和 第二立柱65之间设置有弹簧66,所述弹簧6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柱23和第二立柱 65上。如图2所示,优选地,第二立柱65与第二支柱62分别位于第一立柱23的两侧,限位 孔为长条形,该限位孔的走向与受撞部件的滑动方向一致。第一立柱23和第二立柱65之 间的中心连线与限位孔的走向一致。优选地,上述部件中固定连接的部件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例如,导杆和撞块,或 者,导杆、撞块以及第二立柱,或者,导杆、撞块、第二立柱以及第二支柱等都可以一体成型, 这里并不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的连接关系即可。另外,如图3所示,踏扣板3不存在侧壁的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点33。另外,第一支柱31与踏扣板3的突起的侧壁32位于踏扣板3的同一侧。对于以上脚扣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当需要固定的设备从撞块64的右方向左移动过来时,会给撞块64 — 个向左的力,此时,与撞块64连接的导杆63向左滑动,直到第一立柱23与限位孔61的右 侧接触,此时,与导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柱31也随导杆向左滑动,从而第一支柱31和第二 支柱62脱离,第一支柱31不再对第二支柱62进而对踏扣板3进行支撑,此时,踏扣板3在 扭簧5的作用下,突起的侧壁32 —侧向下,而踏扣板3的另一侧向上,从而通过突起的侧壁 32扣住需要固定的设备的边沿,从而固定该设备;而此时,第一立柱23和第二立柱65之间 的弹簧66被拉伸;而当用户希望不再固定所述设备时,按压踏扣板3设置有防滑凸点33的一侧,则 踏扣板3具有突起的侧壁32的一侧向上,则设备的边沿不再受到所述突起的侧壁32的作 用力,从而弹簧66的弹力将推动导杆63,进而推动撞块64向右移动,则在撞块64向右的 作用力下,设备也被向右方弹出,从而解除对设备的固定;当弹簧66恢复原状时,第一支柱 62再次支撑第二支柱31,进而支撑第二支柱31所对应的踏扣板3的一侧,从而脚扣恢复原 状。图1 4所示的脚扣实现了对于设备,特别的对于电池搬运设备的固定。在图1 4中还给出了一种该脚扣各部分的具体尺寸,仅用于作为脚扣实现的参 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需固定的设备的需要对所述脚扣的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这 里并不限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脚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踏扣板,轴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部,踏扣板的下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柱;受撞部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下部;受撞部件上设置有限位孔,固定于底座上的第一 立柱从所述限位孔穿出;受撞部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与踏扣板的第 一支柱对应设置,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扣板通过销轴与所述底座轴连接, 且,所述销轴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一个扭臂固定于底座上;另一个扭臂固定于踏扣板的下 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撞部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立柱, 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与第二支柱位于第一立柱 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撞部件包括导杆以及撞块,所述撞 块固定于导杆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柱、第二支柱以及限位孔设置于导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通过导轨与底座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固定有安装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扣板呈类L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踏扣板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扣,其特征在于,限位孔为长条形,该限位孔的走向与受 撞部件的滑动方向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扣,包括底座;踏扣板,轴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部,踏扣板的下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柱;受撞部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下部;受撞部件上设置有限位孔,固定于底座上的第一立柱从所述限位孔穿出;受撞部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与踏扣板的第一支柱对应设置,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柱。该脚扣实现了对于设备的固定。
文档编号H01M2/10GK201918450SQ2010206693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
发明者张帆, 李波, 汪泉, 沈春红, 邓光斌, 郑正仙 申请人: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