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插座及使用该连接插座的充电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441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插座及使用该连接插座的充电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插座及使用该连接插座的充电接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上的连接插座及使用该连接插座的充电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充电接头一般使用在充电用车上,其通常包括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当连接插头插入连接插座中时,可接通电路。当然,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需要准确对准后才能有效实现对插,若稍有偏差,则难以接通电路。为方便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的准确对插,中国专利第200920116115. 1号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盲插的游动连接器,然而,该连接器只能实现上下运动时两个位置的相对固定,在左右运动时,会由于连接的不固定和不准确的对插,导致电路断接。特别是将这样的连接器使用在车上(连接插座固定于车身)时,更会在车上下颠簸,左右转弯时,导致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的断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插座。以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连接插座的充电接头。相应地,相应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所述连接插座包括
一种连接插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孔与线缆电性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插座包括一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件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通过与所述连接插孔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连接插孔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线缆通过高压护套进行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孔为贯通设置,当充电接头的电气连接插针插入该连接插孔内时,可将该连接插孔内的灰尘挤出所述连接插孔。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连接插孔内设有双面曲线簧插孔,可以更好地进行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信号辅助插孔,所述信号辅助插孔与信号线束集成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一侧开设有接纳所述线缆和信号线束集成的开孔,相对于现有的线缆和信号线束相对垂直设置的结构来看,开孔的设置可以使述线缆和信号线束向同一方向延伸,减小了连接插座的连接空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插孔和信号辅助插孔外围的第一防水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的微调件,用于调整连接插座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调件垂直与所述第一壳体纵轴设置。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调件包括调节件和套设于所述调节件上的归位拉簧,所述调节件将所述归位拉簧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定位调节指示槽和第二定位调节指示槽,用于显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定位导套。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导套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插孔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定位导套的中心与所述电气连接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支承轴,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承轴上的支承弹簧。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壳体底部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运动的行程限制板。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相应地,相应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充电接头包括
一种充电接头,包括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其中,所述连接插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孔与线缆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件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通过与所述连接插孔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连接插孔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线缆通过高压护套进行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孔为贯通设置。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连接插孔内设有双面曲线簧插孔。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信号辅助插孔,所述信号辅助插孔与信号线束集成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一侧开设有接纳所述线缆和信号线束集成的开孔。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插孔和信号辅助插孔外围的第一防水垫圈。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的微调件。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调件垂直与所述第一壳体纵轴设置。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调件包括调节件和套设于所述调节件上的归位拉簧,所述调节件将所述归位拉簧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定位调节指示槽和第二定位调节指示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定位导套。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导套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插孔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定位导套的中心与所述电气连接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支承轴,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承轴上的支承弹簧。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壳体底部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运动的行程限制板。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头设有配合所述连接插孔的连接插针。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头设有配合所述信号辅助插孔的信号辅助插针。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头设有配合所述定位导套的定位导柱。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由于颠簸和转弯造成插头和插座的断接。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插座的立体示意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插座的爆炸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接头中的双面曲线簧插孔立体示意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面曲线簧插孔与可拆卸旋转铜端子的装配立体示意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插头立体示意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插头的爆炸图。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接头,其包括连接插座1和连接插头2。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插座1包括一金属外壳11,优选地, 为合金金属外壳,以及与所述金属外壳11配合的插座外壳13,其中,所述金属外壳11设有一收容空间,所述插座外壳13可安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中,与所述金属外壳11组成所述连接插座整体,一般地,所述插座外壳13可通过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等。其包括了用于安置与所述连接插头2相配合的电气连接插孔1311、信号辅助插孔1313、定位导套1315的插座下壳131和设置于所述插座下壳131上的,与所述插座下壳131可固定连接的插座上壳133,所述插座上壳133上设有与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信号辅助插孔1313、定位导套 1315相配合的开孔,以及套设于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信号辅助插孔1313外围的第一防水垫圈1331。其中,所述插座下壳131 —侧还开设有接纳连接线缆15和信号线束集成17 的开孔,所述连接线缆15可与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电性连接,以给所述电气连接插孔 1311供电,所述信号线束集成17可与所述信号辅助插孔1313电性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外壳11的收容空间内,设有朝向所述插座外壳13方向延伸的支承轴19,即是在所述金属外壳11和所述插座外壳13之间设有支承轴19。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承轴19,在所述支承轴19上分别套设有主支承弹簧21,所述支承轴19和所述主支承弹簧21组成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外壳11和所述插座外壳13,以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由于颠簸和转弯造成插头和插座的断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由于充电接头随车运动的技术困难。另外,在金属外壳11的收容空间底部还设有用于限制插座外壳13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运动的行程限制板111。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三个轴线平行的电气连接插孔1311,且所述电气连接孔1311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为贯通设置,这样,可使得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内不会堆积和遗留灰尘,以保证插孔内的干净。且在所述的电气连接插孔1311内还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双面曲线簧插孔13111,所述双面曲线簧插孔 13111包括两个端部,以及连接所述两端部的多根金属线,所述多根金属线与水平方向呈一角度,不同金属线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金属线为曲线设置,其中间部分相对两端部分更接近与所述双面曲线簧插孔13111的中心。通过设置该双面曲线簧插孔13111,使得插头与插座连接的自调节及使用寿命的增加。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通过紧固螺丝可拆卸地与转接铜端子1317的一端连接,所述可拆卸转接铜端子1317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缆15通过高压护套19进行连接。采用电气连接插孔1311与转接铜端子1317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可有效避免电气连接插孔1311在损坏时需要与转接铜端子1317的整体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的两端设有所述定位导套1315,所述定位导套1315的轴线与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定位导套1315的中心与所述电气连接孔1311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信号辅助插孔1313 设置于其中一定位导套1315和所述电气连接插孔1311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外壳11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插座外壳13具体位置的微调件,所述微调件垂直于所述金属外壳11 纵轴设置,优选地,每一侧设有两个用于调节插座外壳13具体位置的微调件。所述微调件包括调节螺丝113、固定支架115、归位拉簧117,其中,所述归位拉簧117套设与所述调节螺丝Ii3上,所述固定支架115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外壳11,通过调节螺丝113穿过所述固定支架115,将归位拉簧117固定在固定支架115和插座下壳131之间,以通过所述调节螺丝113来实现插座外壳13的位置微调节。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金属外壳11的纵向两侧的壳边上设置有用于确定和更好的定位插座外壳13位置的第一定位调节指示槽 119,相应地,在所述插座外壳13的纵向两侧的壳边上也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调节指示槽119的第二定位调节指示槽1333,通过所述微调机构可调节所述第一定位调节指示槽119和第二定位调节指示槽1333的相对位置,以更准确的定位所述金属外壳11和所述插座外壳13的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插头2,所述连接插头2包括一插头外壳21,所述插头外壳21 —侧还开设有接纳连接线缆15和信号线束集成17的开孔,侧身设置连接线缆15和信号线束集成17可大大的缩短了所需线缆的长度,同时也将所需空间降到最低,与连接插座1上的连接线缆15和信号线束集成17的开孔的设置有着同样的功效,从而使得整个充电接头所占空间大大减小。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插头2的插头外壳21包括了插头上盖211和与所述插头上盖2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插头底座213,其中,所述插头底座213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线缆15电性连接的电气连接插针2131、与所述信号线束集成17电性连接的信号辅助插针 2133,以及定位导柱2135,所述电气连接插针2131与所述连接插座1的电气连接插孔1311 相配合;所述信号辅助插针2133与所述连接插座1的信号辅助插孔1313相配合;所述定位导柱2135与所述连接插座1的定位导套1315相配合。所述插头上盖211上设有与所述电气连接插针2131、信号辅助插针2133、定位导柱2135相配合的开孔,以及套设于所述电气连接插针2131、信号辅助插针2133外围的第二防水垫圈2111。使用时,连接插座1固定于车身,连接插头2插接于连接插座1上。综上所述,主支承弹簧21的设置使得插座外壳13可以上下及水平方向的运动,此时,车子在开动过程中, 不用由于转弯或颠簸担心连接插头与连接插座间的连接不稳定。使得充电接头和车子保持了相对的固定。而贯通的电气连接插孔1311可以使得插孔内的灰尘等杂质从孔内掉落而不堆积,保证了电气连接插针2131的使用环境。同时,双面曲线簧插孔13111保证了电气连接插针2131插入时信号接触优良性,以及不会由于经常的插拔导致寿命的减短。定位导柱2135和定位导套1315的设置不仅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连接插座1和连接插头2的连接稳定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插座1的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双面曲线簧插孔 13111置于贯通的电气连接插孔1311内;然后将带有双面曲线簧插孔13111的电气连接插孔131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于可拆卸地转接铜端子1317的一端,将其作为组件一;将信号辅助插孔1313置于相应的信号插孔塑壳内,将其作为组件二 ;所述信号插孔塑壳由信号插孔塑料上壳和信号插孔塑料下壳组成;将定位导套1315的螺纹底座固定于插座下壳131上, 将定位导套1315置于导套螺纹底座内,将部件一和部件二固定在装有螺纹底座的插座下壳131内,插座上壳133通过塑料件紧固螺丝与装配好的插座下壳131固定,组装好的作为组件三,最后,将组件三通过支承轴19固定于金属外壳11上,支承轴19与插座下壳131之间从下到上依次套设有主支承弹簧21、支承轴压帽和耐磨垫圈。构装配使用时,通过高压护套19将可拆卸转接铜端子1317与连接线缆15连接。插头的装配与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 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插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孔与线缆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包括一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通过与所述连接插孔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连接插孔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线缆通过高压护套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孔为贯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插孔内设有双面曲线簧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信号辅助插孔,所述信号辅助插孔与信号线束集成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一侧开设有接纳所述线缆和信号线束集成的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插孔和信号辅助插孔外围的第一防水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的微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件垂直与所述第一壳体纵轴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件包括调节件和套设于所述调节件上的归位拉簧,所述调节件将所述归位拉簧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定位调节指示槽和第二定位调节指示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定位导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套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插孔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定位导套的中心与所述电气连接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支承轴,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承轴上的支承弹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底部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运动的行程限制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18.一种充电接头,包括连接插头和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孔与线缆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插头设有配合所述连接插孔的连接插针,所述连接插头设有配合所述信号辅助插孔的信号辅助插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孔为贯通设置,在所述连接插孔内设有双面曲线簧插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通过与所述连接插孔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连接插孔电性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转接端子与所述线缆通过高压护套进行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信号辅助插孔,所述信号辅助插孔与信号线束集成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插座一侧开设有接纳所述线缆和信号线束集成的开孔。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的微调件;所述微调件垂直与所述第一壳体纵轴设置,所述微调件包括调节件和套设于所述调节件上的归位拉簧,所述调节件将所述归位拉簧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定位调节指示槽和第二定位调节指示槽。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定位导套;所述定位导套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插孔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定位导套的中心与所述电气连接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支承轴,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承轴上的支承弹簧。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底部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运动的行程限制板。
27.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28.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设有配合所述定位导套的定位导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插座及使用该连接插座的充电接头,其中,所述连接插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座内的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孔与线缆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件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由于颠簸和转弯造成插头和插座的断接。
文档编号H01R13/11GK102324657SQ2011101787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6日
发明者尹家彤 申请人:苏州智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