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256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同性磁极相斥的特点,构成柔性连接、压力可调的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光晶体器件中,晶体与外接电极的连接方式和晶体的夹持方式是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晶体与外接电极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为粘结和直接压固。粘结方式是直接用可导电的粘合剂把电极与晶体连接起来,这种电光晶体器件的结构简单。但是粘结剂在闪光灯及激光照射下极易老化,粘结剂的挥发会污染激光器中的光学元件,使光学元件抗激光损伤阈值降低。采用直接压固方式连接电光晶体调制器时,经常使用导电橡胶作为金属电极与晶体之间的缓冲件,同时也起导电的作用,为使外接电极与晶体侧面实现良好的电接触,必须在导电橡胶上加一定的力,使导电橡胶发生形变,然后固定电极。由于导电橡胶的形变量与外力的关系是非线性,在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外接电极与晶体间的接触近似为刚性的, 所以几乎无法控制这种装配方式在晶体上产生的应力,晶体甚至有被压碎的可能。而且加在晶体上的安装应力会使晶体发生应变,引起折射率主轴和折射率大小的变化,从而引入附加的相位延迟,进而会造成开关出现“关不净”的现象。随着导电橡胶的老化,其弹性和导电性能均会降低,失去变形能力的导电橡胶无法保证外接电极与晶体侧面长期良好的电接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直接压固方式在晶体上产生的应力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同性磁极相斥的特性调节晶体所受应力的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包括壳体、电光晶体、金属电极块、金属导电膜、 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与金属电极块相连接,并通过预设通道引出电光调节器;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尾部为磁性材料的调节螺丝,调节螺丝的位置与固定在金属电极块上的磁性材料位置相对应,且调节螺丝尾部的磁性材料极性和金属电极块上的磁性材料极性相同,两者相斥;通过可调扭力螺丝调节工具调节各相对金属电极块上的磁性材料与调节螺丝之间间隔,达到调节金属电极块对电光晶体的压力的目的。此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还包括一活动压块,金属电极块在电光晶体的侧面,用活动压块压固,磁性材料固定在活动压块中,活动压块与壳体通过相互限位松配合。 压块中的磁性材料与壳体上的对应调节螺丝上的磁性材料相斥。此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中,金属电极块在电光晶体端面上,且为环形金属薄片电极。此电光调制器的电光晶体为单块晶体或多块串接。此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中,磁性材料为磁铁。[0010]此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中,调节螺丝为2个。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电极压固方式上,利用了同性磁极相斥的特性,通过可调扭力螺丝调节工具调节各相对磁性材料之间间隔就可以定量控制加在晶体上的应力, 选用适当的扭力会使晶体上的安装应力减小到几乎不会产生附加相位延迟的程度;处于相斥状态的磁性材料还保证了电极与电光晶体间长期可靠的电接触,避免出现因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或振动造成的“断路”现象;采用多块晶体串接,可以补偿自然双折射产生的附加相位延迟,成比例地降低半波电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包括壳体101、窗口片102、电光晶体103、金属电极块105、调节螺丝107、活动压块106、磁铁108 和电极引线109,其中,电光晶体103的侧面镀金属导电膜104,金属电极块105被活动压块 106压固在电光晶体103上,活动压块106与壳体101通过相互限位松配合,压块中有多块小磁铁108与壳体101上的对应调节螺丝107上的磁铁108相斥,通过可调扭力螺丝调节工具调节各相对磁铁之间的间隔,达到调节活动压块106对金属电极块105的压力的目的, 电极引线109与金属电极块105相连,并通过预设通道引出电光调制器。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中采用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电光晶体为两块串接,两块电光晶体分别为1031和1032,两晶体相邻通光面可以通过光胶键合或者胶合连接,或者不连接在一起。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晶体夹持结构在纵向电光调制器中的应用,包括壳体301、窗口片302、电光晶体303、环形金属薄片电极304、调节螺丝305、磁铁 306和电极引线309,其中,电光晶体303两端各套一个环形金属薄片电极304,与金属薄片电极304对应的电光晶体303上镀有金属导电膜,磁铁306与壳体301上的对应调节螺丝 305上的磁铁306相斥,通过可调扭力螺丝调节工具调节各相对磁铁之间的间隔,达到调节把环形金属薄片电极304与电光晶体303压固的目的。电极引线309与环形金属薄片电极 304相连接,并通过预设通道引出电光调节器。脉冲高压电场的方向与晶体通光方向平行。 可以使用这种应用方式的晶体有DKDP等。其中,所述电光晶体可以为多块串接。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包括壳体、电光晶体、金属电极块、金属导电膜、 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与金属电极块相连接,并通过预设通道引出电光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电极块上固定有磁性材料,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尾部为磁性材料的调节螺丝,调节螺丝的位置与固定在金属电极块上的磁性材料位置相对应,且调节螺丝尾部的磁性材料极性和金属电极块上的磁性材料极性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活动压块,所述金属电极块在电光晶体的侧面上,用所述活动压块压固,所述磁性材料固定在活动压块中,活动压块与壳体通过相互限位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块在电光晶体端面上,且为环形金属薄片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光晶体为单块晶体或多块串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材料为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螺丝为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光调制器的晶体夹持结构,包括壳体、电光晶体、金属电极块、金属导电膜、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与金属电极块相连接,并通过预设通道引出电光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尾部为磁性材料的调节螺丝,调节螺丝的位置与固定在金属电极块上的磁性材料位置相对应,且磁性材料与磁铁极性相同。利用同性磁极相斥特点,通过可调扭力螺丝调节工具调节各相对磁性材料之间间隔,达到金属电极块作用光电晶体压力可调控目的。
文档编号H01S3/02GK202121201SQ20112021042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任策, 凌吉武, 吴砺, 张宁宁, 赵振宇 申请人:福州高意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