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256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讯号传输的电连接器多种多样,以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es Bus, USB)电连接器最为常见,这种电连接器具有调整不同类型讯号输入/输出的功能,是一种用于现行数据传输中较为广泛的电连接器之一,在计算机配件领域及接口设备中(如 扫描仪、数码相机、键盘等电子接口设备)都是采用USB电连接器作为传输接头接口。如图 1所示,是一种现行使用的通用串行总线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多个导电端子20'和一金属外壳30',该多个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该多个导电端子 20'系讯号传输的核心部件,该金属外壳30'包覆住绝缘本体10',可以起到屏蔽作用, 保证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电连接器需要与PCB板配合连接安装,为了使用方便和节省空间,需要将电连接器沉入到PCB板的一侧,如图1所示,该金属外壳30'之侧面的中部向外延伸出有固定脚31',该固定脚31'的延伸方向与金属外壳30'的底板垂直, 在电连接器安装连接时,该电连接器的下部沉入到PCB板的下侧外,该固定脚31'与PCB板固定连接。然而,上述电连接器的沉板结构只能降低电连接器使用时的高度,当PCB板垂直于电连接器的对插方向放置时,为了减少整个电连接器在PCB板上的长度,也需要对电连接器进行沉板设置,上述的沉板结构无法实现,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确有必要对现行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满足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安装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连接器的沉板结构不能减少电连接器在PCB板上之长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和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端子承载部,该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该接触部露出端子承载部;该金属外壳包覆住绝缘本体,该金属外壳的前端具有插接口,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至少具有一沿插接口朝向延伸的连接段,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设置于对应之连接段的尾端;以及,该电连接器具有用于与PCB板连接固定并使插接口的朝向与PCB板垂直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PCB板的抵接处位于插接口后方至电连接器后端面之间的区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呈侧向放置的“U”型,其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该第一连接段与接触部连为一体,该第三连接段沿插接口的朝向延伸并与焊接部连为一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的基座上延伸出有底座;该底座位于金属外壳外,且该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平行插接口朝向的第一端子槽,该第三连接段嵌于该第一端子槽中,该焊接部伸出第一端子槽外;以及,该基座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该第一端子槽对应连通的第二端子槽,该第二连接段嵌于该第二端子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板、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由该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一中空的腔体;该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底板上,该底板的铆合连接处折弯延伸出有两固定片,该两固定片彼此叠合一起形成前述固定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顶板上,该固定部于该顶板上冲切折弯延伸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侧板上,该固定部于该侧板上冲切折弯延伸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侧板上,该侧板的前端面向后折弯延伸出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与侧板表面贴合,该固定部于延伸部的尾端折弯延伸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为直插式固定脚,该直插式固定脚包括有支撑部和焊脚部,该支撑部垂直于对应的底板、顶板或侧板,该焊脚部与支撑部的尾端连接并沿插接口的朝向延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为贴片式固定脚,该贴片式固定脚的贴合面与插接口的朝向垂直。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的连接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有PCB板,该PCB板上设置有与该金属外壳相适配的通孔,该金属外壳的前端穿过该通孔,且该PCB板与固定部连接固定, 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该PCB板焊接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壳的顶板或底板上或同时于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前述固定部,该PCB板的通孔内设置用于减少该固定部与金属外壳壁面之间距离以保证该插接口端之稳定性的凸部,对应的该金属外壳的顶板和底板的前端缘开设有供该凸部穿过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于PCB板上设置有通孔,利用金属外壳的前端穿过该通孔,以及利用该连接部之连接段沿插接口朝向延伸,使得焊接部与PCB板焊接电连接,同时,配合利用固定部与PCB板连接固定,使得电连接器沉入到PCB板的一侧并实现连接安装,以减少电连接器在 PCB板上的长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利性。二、通过于金属外壳上的固定部设置为直插式固定脚,利用该直插式固定脚的延伸方向与插接口的朝向相同,使得直插式固定脚可垂直插入到PCB板中焊接固定,并对PCB 板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结构简单,利于提高电连接器与PCB板连接安装的牢固性。三、通过于PCB板上的通孔内设置有凸部,对应的该金属外壳之顶板和底板的前端缘均开设有缺口,利用该凸部穿过对应的缺口而抵于金属外壳的外表面上,以减少固定部与金属外壳壁面之间的距离,保证插接口端的稳定性,提升电连接器的插接性能。[00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之沉板式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金属外壳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20'、导电端子30'、金属外壳31'、固定脚10、绝缘本体11、基座12、端子承载部13、底座101、插接ロ102、第一端子槽103、第二端子槽104、抵接处105、插接ロ后方106、电连接器后端面20、导电端子21、接触部22、连接部221、第一连接段222、第二连接段223、第三连接段23、焊接部30、金属外壳31、顶板32、底板33、侧板34、第一固定部341、支撑部342、焊脚部35、第二固定部351、固定片3511、支撑部3512、焊脚部36、安装部361、螺孔37、第三固定部371、支撑部372、焊脚部38、第四固定部381、支撑部382、焊脚部301、腔体302、缺ロ303、延伸部40、PCB 板41、第一固定孔42、第二固定孔43、通孔44、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多个导电端子20、一金属外壳30和PCB板40。以下将详细说明电连接器各元件的结构特点,再说明各元件的组装方式。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结构为参考描述,但电连接器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如此。其中,该如图3和图4所示,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基座11和端子承载部12,该端子承载部12用于承载前述的多个导电端子20,该端子承载部12为一舌板,该端子承载部 12于基座11上一体延伸出,该金属外壳30包覆住该绝缘本体10,该金属外壳30的前端具有一插接口 101。以及,该基座11上延伸出有底座13,该底座13位于金属外壳30外,该底座13相对于该端子承载部12平行延伸,该底座13上设置有多个平行插接口 101朝向的第一端子槽102,并且于该基座11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端子槽103,该多个第二端子槽 103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02连通。同时,该底座13前端面与该插接口 101的朝向垂直,该 PCB板40的一侧抵靠于底座13的前端面上。该多个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接触部21、连接部22和焊接部23 ;每一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均露出端子承载部12 ;该每一导电端子20的连接部22至少具有一沿插接口 101朝向延伸出的连接段,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22呈侧向放置的“U”型,其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21、第二连接段222和第三连接段223,该第一连接段221与前述接触部21连为一体,该第二连接段222 嵌于前述对应的第二端子槽103中,该第三连接段223嵌于前述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02中, 该第三连接段223沿插接口 101的朝向延伸出并与焊接部23连为一体,该焊接部23向前伸出第一端子槽102外;当然,该连接部22不局限于呈侧向放置的“U”型,其亦可为其他形状,只需其具有一沿插接口 101朝向延伸出的连接段,并且该焊接部23与该连接段的尾端连接即可;该焊接部23伸出基座11和金属外壳30外,该PCB板40上设置有多个与焊接部 23配合插装的第一固定孔41,该多个导电端子20之焊接部23的前端垂直插入对应的第一固定孔41中并与PCB板40焊接电连接,这种方式为直插式焊接封装(DIP),当然,该导电端子20之焊接部23与PCB板40焊接电连接并不局限于直插式焊接封装(DIP),也可以采用贴片式焊接封装(SMT),焊接时,只需将焊接部23相对于第三连接段223折弯并贴合于 PCB板40表面进行焊接电连接即可。该金属外壳30包括有顶板31、底板32以及连接该顶板31和底板32之间的侧板 33,由该顶板31、底板32和侧板33围合形成一中空的腔体301,该腔体301用于收纳前述绝缘本体10。该顶板3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34,该底板3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35,该第一固定部;34和第二固定部35的延伸方向均与前述插接口 101的朝向相同,该第一固定部 34和第二固定部35均为与PCB板40连接固定的固定部,它们与PCB板40的抵接处104位于插接口后方105至电连接器后端面106之间的区域。当然,该固定部不局限于设置在金属外壳30上,其亦可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只需使电连接器与PCB板40连接固定并使插接口 101的朝向与PCB板40垂直,同时该固定部与PCB板40的抵接处104位于插接口后方105至电连接器后端面106之间的区域。该第一固定部34于该顶板31上冲切折弯延伸出,该第一固定部34为直插式固定脚,以便于使第一固定部34与PCB板40直插式焊接封装(DIP),该第一固定部34包括有支撑部341和焊脚部342,该支撑部341垂直于该顶板31 的表面,该PCB板40抵靠于该支撑部341上,该焊脚部342于该支撑部341的尾端垂直折弯并沿插接口 101的朝向延伸出。该第二固定部35亦为直插式固定脚,以便于使第二固定部35与PCB板40直插式焊接封装(DIP),由该底板32之铆合连接处折弯延伸出的两固定片351彼此叠合一起形成,该每一固定片351包括有支撑部3511和焊脚部3512,该支撑部 3511垂直于底板32的表面,该PCB板40抵靠于该支撑部3511上,该焊脚部3512与该支撑部3511的尾端连接并沿插接口 101的朝向延伸。当然,该第一固定部34和第二固定部 35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它们亦可为贴片式固定脚,此时,该贴片式固定脚的贴合面与插接口 101的朝向垂直,以便于使第一固定部34和第二固定部35分别与PCB板40表面贴合焊接封装(SMT)。以及,该金属外壳30的后端折弯延伸出有安装部36,该安装部36垂直于该顶板31的表面,该安装部36上设置有螺孔361,通过利用螺钉穿过该螺孔361使得金属外壳 30与外部支架固定连接。该PCB板4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2,前述第一固定部34的焊脚部342和第二固定部35的焊脚部3512插入对应的第二固定孔42中固定连接。以及,该PCB板40上设置有与该金属外壳30相适配的通孔43,该金属外壳30的前端穿过该通孔43,以使得该金属外壳30的后端沉入到PCB板40的一侧,同时,于该通孔43中设置有凸部44,该凸部44用于减少前述各固定脚与金属外壳30壁面之间距离,以保证该插接口 101端的稳定性,对应的该金属外壳30之顶板31和底板32的前端缘开设有缺口 302,该缺口 302供该PCB板40 上的凸部44穿过。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将各导电端子20从绝缘本体10的后端插入而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使各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向下露出端子承载部12,各导电端子20之连接部22的第二连接段222嵌于基座11之后端面上对应的第二端子槽103中,各导电端子20 之连接部的第三连接段223嵌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02中,该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3向前伸出第一端子槽102外。接着,将绝缘本体10从金属外壳30的后端开口插入金属外壳30中,使得金属外壳30包覆住绝缘本体10的端子承载部12和基座11,该端子承载部12与金属外壳30围合形成插接口 101,用于供外部公座插入连接,该底座13位于金属外壳30的底部外侧。至此,该电连接器的组装完毕。当使用PCB板40与上述组装好的电连接器连接安装时,将金属外壳30的前端穿过该PCB板40的通孔43,该PCB板40上的凸部44穿过金属外壳30前端缘的缺口 302而对应抵于该金属外壳30的顶板31和底板32的表面上,以此使得电连接器的后端沉入到 PCB板40的一侧。当电连接器沉入到位时,该PCB板40的后侧面同时抵触于底座13的前端面、第一固定部34的支撑部341和第二固定部35的支撑部3511上,同时,各导电端子20 的焊接部23伸入到PCB板40上对应的第一固定孔41中,并通过焊接使各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3与PCB板40电连接,以及,该第一固定部34的焊脚部342和第二固定部35的焊脚部3512插入到PCB板40上的第二固定孔42中实现焊接固定。至此,该PCB板40与电连接器的连接安装完毕,该电连接器的后端沉入到PCB板40的后侧面外,该电连接器的前端露出PCB板40的前侧面(如图2所示),为了使连接安装更加稳定可靠,可通过利用螺钉使安装部36与外部支架连接固定(图中未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在金属外壳30的顶板31和底板32上同时设置有固定部, 亦可单独于顶板31或底板32上设置有固定部。请参照图7和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外壳30的侧板33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37,该第三固定部37用于与PCB板40连接固定并使插接口 101的朝向与PCB板40垂直,该第三固定部37于侧板 33上冲切折弯延伸出,该第三固定部37为直插式固定脚,以便于使第三固定部37与PCB 板40直插式焊接封装(DIP),该第三固定部37包括有支撑部371和焊脚部372,该支撑部 371垂直于该侧板33表面,该焊脚部372与该支撑部371的尾端垂直连接并沿插接口 101 的朝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外壳30的两侧板33上均设置有第三固定部37,但不局限于两侧板33上同时设置有第三固定部37,亦可单独于其中一侧板33上设置第三固定部 37,不以为限,并且,该第三固定部37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它亦可为贴片式固定脚,此时,该贴片式固定脚的贴合面与插接口 101的朝向垂直,以便于使第三固定部37与PCB板40表面贴合焊接封装(SMT)。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相同,在此对本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不作详细叙述,本实施例中PCB板40的通孔43中没有设置有凸部,电连接器的前端穿过PCB板40的通孔43,该PCB板40的后侧面抵靠于第三固定部 37的支撑部371上,同时,该第三固定部37的焊脚部372插入到PCB板40上的第二固定孔 42中焊接固定。请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外壳30的侧板33上设置有第四固定部38,该金属外壳30之侧板的前端面向后折弯延伸出有延伸部303,该延伸部303与侧板33表面贴合,该第四固定部 38于该延伸部303的尾端折弯延伸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四固定部38为直插式固定脚, 以便于使第四固定部38与PCB板40直插式焊接封装(DIP),该第四固定部38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支撑部381和焊脚部382,该支撑部381垂直于该侧板33,该焊脚部382于该支撑部381的尾端垂直折弯并沿插接口 101的朝向延伸出。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外壳 30的两侧板33上均设置有第四固定部38,但不局限于两侧板33上同时设置有第四固定部 38,亦可单独于其中一侧板33上设置第四固定部38,不以为限,并且,该第四固定部38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它亦可为贴片式固定脚,此时,该贴片式固定脚的贴合面与插接口 101的朝向垂直,以便于使第四固定部38与PCB板40表面贴合焊接封装(SMT)。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相同,在此对本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不作详细叙述,本实施例中PCB板40的通孔43中没有设置有凸部,电连接器的前端穿过PCB板40的通孔43,该PCB板40的后侧面抵靠于第四固定部 38的支撑部381上,同时,该第四固定部38的焊脚部382插入到PCB板40上的第二固定孔 42中焊接固定。[007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于PCB板上设置有通孔,利用金属外壳的前端穿过该通孔,以及利用该连接部之连接段沿插接口朝向延伸,使得焊接部与PCB板焊接电连接,同时,配合利用固定部与PCB板连接固定,使得电连接器沉入到PCB 板的一侧并实现连接安装,以减少电连接器在PCB板上的长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利性。其次,通过于金属外壳上的固定部设置为直插式固定脚,利用该直插式固定脚的延伸方向与插接口的朝向相同,使得直插式固定脚可垂直插入到PCB板中焊接固定,并对PCB板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结构简单,利于提高电连接器与PCB板连接安装的牢固性。再者,通过于PCB板上的通孔内设置有凸部,对应的该金属外壳之顶板和底板的前端缘均开设有缺口,利用该凸部穿过对应的缺口而抵于金属外壳的外表面上,以减少固定部与金属外壳壁面之间的距离,保证插接口端的稳定性,提升电连接器的插接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和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端子承载部,该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该接触部露出端子承载部;该金属外壳包覆住绝缘本体,该金属外壳的前端具有插接口,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至少具有一沿插接口朝向延伸的连接段,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设置于对应之连接段的尾端;以及,该电连接器具有用于与PCB板连接固定并使插接口的朝向与PCB板垂直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PCB 板的抵接处位于插接口后方至电连接器后端面之间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呈侧向放置的“U”型,其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该第一连接段与接触部连为一体,该第三连接段沿插接口的朝向延伸并与焊接部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基座上延伸出有底座;该底座位于金属外壳外,且该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平行插接口朝向的第一端子槽, 该第三连接段嵌于该第一端子槽中,该焊接部伸出第一端子槽外;以及,该基座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该第一端子槽对应连通的第二端子槽,该第二连接段嵌于该第二端子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板、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由该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一中空的腔体;该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底板上,该底板的铆合连接处折弯延伸出有两固定片,该两固定片彼此叠合一起形成前述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顶板上,该固定部于该顶板上冲切折弯延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侧板上,该固定部于该侧板上冲切折弯延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于金属外壳的侧板上,该侧板的前端面向后折弯延伸出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与侧板表面贴合,该固定部于延伸部的尾端折弯延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直插式固定脚,该直插式固定脚包括有支撑部和焊脚部,该支撑部垂直于对应的底板、顶板或侧板,该焊脚部与支撑部的尾端连接并沿插接口的朝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贴片式固定脚,该贴片式固定脚的贴合面与插接口的朝向垂直。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的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PCB板,该PCB板上设置有与该金属外壳相适配的通孔,该金属外壳的前端穿过该通孔,且该PCB板与固定部连接固定,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该PCB板焊接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的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顶板或底板上或同时于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前述固定部,该PCB板的通孔内设置用于减少该固定部与金属外壳壁面之间距离以保证该插接口端之稳定性的凸部,对应的该金属外壳的顶板和底板的前端缘开设有供该凸部穿过的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安装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金属外壳和PCB板;该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端子承载部,该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和焊接部;该金属外壳前端具有插接口,该连接部至少具有沿插接口朝向延伸的连接段,该焊接部设于连接段的尾端并与PCB板焊接;该电连接器具有使插接口的朝向与PCB板垂直的固定部;该PCB板上设有通孔;藉此,利用连接段沿插接口朝向延伸,使得焊接部与PCB板焊接电连接,并配合利用固定部与PCB板连接固定,使得电连接器沉入到PCB板的一侧实现连接安装,以减少电连接器在PCB板上的长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利性。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183472SQ20112021032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周亚, 彭雪, 林晓, 胡光才, 钱恒盼 申请人: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