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482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光学透镜组,尤其是ー种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进而恒保荧光层的光学效能,藉以提供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封装使用。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为一种固态的半导体组件,利用电流通过ニ极管内产生的ニ种载子相互结合,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具有体积轻巧、反应速度快及高效率等优势,使发光ニ极管应用领域逐渐跨足各产业界。请參阅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视图,其包含有一基板10a、一封装模块12a、一导线架14a及ー罩体16a,该基板IOa设于该封装结构的最下层,该封装模块12a用以将该基板IOa与该导线架14a结合成一体,该基板IOa上 装设有为阵列排列的发光二极管晶粒18a且基板IOa为金属材质,发光二极管晶粒18a与该导线架14a并形成电性连接,该罩体16a则与该封装模块12a相封合,其中发光二极管晶粒18a形成有ー绝缘保护层20a,该绝缘保护层20a包覆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18a,该绝缘保护层20a之上至少再形成一荧光层22a。然而现有技术的缺点为发光二极管晶粒上的荧光层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湿气,众所周知荧光化合物会吸收湿气,导致光线的特性变异,白光会慢慢地从白光衰减至较暗的光,最后荧光化合物失去混光的光学作用,再者荧光层直接吸收由发光时产生的热能,一般荧光层的耐热温度及热稳定度偏低,一旦发光芯片的热传导至该突光层,将造成突光材料的变质影响发光效率以及光色度改变。另外将荧光材料以注入或涂布方式形成在发光芯片上,往往须使用过量的荧光材料以确保发光芯片上均匀覆盖有荧光层,非常浪费原料成本,另外若荧光层有瑕疵会导致发光芯片无法回收使用,再者现有技术需在荧光层制程后,才可以进行各项光学测试,因此业界需要一种可事先作光学测试、可节省制造成本、帮助散热且可混光及导光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中荧光层于真空环境中密封地封存光学透镜组中,以防止湿气或气体进入内部的荧光层中,如使荧光层不会劣化而导致光学效能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精简并节省材料,尤其还可预先进行独立预制,进而短封装时间及封装成本,有助于提升封装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手端包含有一分隔框座,该分隔框座内壁面凸设有一分隔环,该分隔环的顶面与该分隔框座内壁面构成一“ L”型结构,该分隔环的底面与该分隔框座内壁面构成ー倒“ L”型结构;两光学镜片,其包含有一上光学镜片及一下光学镜片,该上光学镜片及一下光学镜片分别固设于该分隔环的顶面及底面上,该上光学镜片、该下光学镜片与该分隔环共同围构出ー槽间;以及ー突光层,该突光槽设置于该槽间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光学透镜的ー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框座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图5的分隔框座的组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框座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图6的分隔框座的组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的ー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的另ー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參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參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的组合剖视图。本实用新型为有关ー种光学透镜组的具有突光层的封装结构,其至少包含有一分隔框座I、两光学镜片及一突光层7。该分隔框座I的内壁面朝内凸设有一分隔环11,该分隔环11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分隔环11的顶面与该分隔框座I的上侧内壁面构成一“L”型结构,该分隔环11的底面与该分隔框座I的下侧内壁面构成ー倒“L”型结构,该分隔框座I的形状包含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该分隔框座I的材质包含玻璃、铝、青铜、陶瓷,及由铝及青铜的至少其中之一所构成的合金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包含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聚邻苯ニ甲酰胺(Polyphthalamide, PPA)及所有耐高温材料的至少其中之一,该分隔框座11的形状包含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的至少其中之一。另外,该分隔环11可另外制作成型于该分隔框座I的内壁面上,该分隔环11的材质包含紫外线硬化胶、硅胶、环氧树脂或聚亚酰胺的至少其中之一。两光学镜片包含有一上光学镜片3及一下光学镜片5,该上光学镜片3及一下光学镜片5分别固设于该分隔环11的顶面及底面上,该上光学镜片3、该下光学镜片5与该分隔环11共同围构出一具有容置空间的槽间,该荧光层7则设置于该槽间中,其中该荧光层7可藉由一点胶法而封填于该槽间中。而该上光学镜片3与该下光学镜片5为ー平板透镜,其中该上光学镜片3更可以是ー凸透镜,如图4所示。參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框座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參阅图5a,图5a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图5的分隔框座的组立示意图。其中该分隔框座I可设置有至少两个孔道115,该至少两个孔道115贯通于该分隔环11之中,且该至少两个孔道115互相对应彼此,该至少两个孔道115设置成使该分隔框座I的内外侧可互相连通,以使构成荧光层7的荧光化合物可经由孔道115灌注于槽间内。[0025]该至少两个孔道115并封填有一填封物(图面未显示),该填封物包含钉体或黏结胶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该钉体的材质包含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黏结胶的材质包含紫外线硬化胶、硅胶、环氧树脂或聚亚酰胺的至少其中之一,该至少两个孔道115用以对该槽间进行抽真空处理及作为使该荧光层7被灌注于该槽间中的通道使用。參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框座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參阅图6a,图6a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图6的分隔框座的组立示意图。该两孔道115也可以贯设于该“L”型结构或该倒“L”型结构的表面之内,其中该两孔道115的一开ロ端位于该分隔环11的内面处,而其另ー开ロ端则位于该分隔框座I的顶面处,该至少两个孔道115内封填有黏结胶8,黏结胶8的材质包含紫外线硬化胶、硅胶、环氧树脂或聚亚酰胺的至少其中之一,该至少两个孔道115用以对该槽间进行抽真空处理及作为使该荧光层7被灌注于该槽间中的通道使用。參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的ー实施例示意图,參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的另ー实施例示意图。一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基板100及一封装体200,该基板100位于该多层式阵列型发光ニ极管的最底层部分,该基板100上设有多个LED发光组件300,所述LED发光组件300以阵列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100上,所述发光组件300以打线接合(Wire bonding)方式与封设于封装体200中的两导线架400形成电性连接的关系,所述LED发光组件300之上依序形成有一晶粒保护层500与一硅胶层600,而该封装体200只要在对应于该分隔框座I的位置上设置相对应于的固定框槽210,如此可与该分隔框座I相组装,由此可证,透过本实用新型的制成物可与各种LED封装结构进行封装,也可如图8所示,以凸透镜作为上光学透镜3的使用。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ー种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用以防止湿气侵入一光学透镜组的荧光层,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至少包含有 一分隔框座,该分隔框座内壁面凸设有一分隔环,该分隔环的顶面与该分隔框座内壁面构成ー “L”型结构,该分隔环的底面与该分隔框座内壁面构成ー倒“L”型结构; 两光学镜片,其包含有一上光学镜片及一下光学镜片,该上光学镜片及一下光学镜片分别固设于该分隔环的顶面及底面上,该上光学镜片、该下光学镜片与该分隔环共同围构出ー槽间;以及 一突光层,该突光槽设置于该槽间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隔框座与该分隔环为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隔框 座的形状包含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的至少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隔框座可设置有至少两个孔道,该至少两个孔道贯通于该分隔环中且互相对应彼此,该至少两个孔道各封填有一填封物,该填封物包含一钉体或一黏封胶的至少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隔框座可设置有至少两个孔道,该至少两个孔道形成于该“L”型结构或该倒“L”型结构之内,该至少两个孔道的一开ロ端位于该分隔环的内面处,而其另ー开ロ端则位于该分隔框座的顶面处,该至少两个孔槽封填有ー黏封胶,该至少两个孔道用以对该槽间进行抽真空处理及作为使ー荧光化合物填注于该槽间中的通道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荧光层的封装结构,其包含具有分隔环的分隔框座、两光学镜片及荧光层,其中两光学镜片与分隔框座共同围构出一密闭式的槽间,荧光层则封填于槽间中,荧光层以点胶或灌注方式而形成,其中上光学镜片可为平板透镜或凸透镜,本实用新型可完全阻绝湿气渗入于内,确保荧光层的光学功用,且其可以预先制作再供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封装使用,再者可根据不同应用的进行流明及光色测定,如此使得光学应用性及封装效率都能大幅提升。
文档编号H01L33/50GK202405307SQ20112021236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奎江, 吴永富, 胡仲孚 申请人:盈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