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92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及具备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模块连接多个而配置在日照良好的建筑物的屋顶等上。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其背面上安装有端子盒,经由外部连接用电缆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子盒彼此电气地连接。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取出的导线而使用条带状电极线。条带状电极线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内部延长而露出到外部,紧贴固定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面上。通过在该条带状电极线上用软钎料等固接着端子盒内的端子板的端部,两者成为电气连接的状态。专利文献I :W02010/06746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端子板的端部以相对于条带状电极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状态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条带状电极线与端子盒内的端子板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有露出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面的条带状电极线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在长度方向上伸缩变位的情況。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端子板是在其末端具有弹性的形状。只是,该弹性是在端子板的端部与条带状电极线的对位时使用的。因此,在使端子板的端部固接着条带状电极线上之后条带状电极线变位的情况下,也有端子板的末端的弹性几乎不发挥功能的情況。因此,有可能端子板的端部从条带状电极线离开而发生连接不良。此外,在将端子盒自身粘接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之后,通过该粘接状态的变化,也有端子盒的位置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偏差的情況。在此情况下,端子板的端部要相对于条带状电极线变位,所以有可能端子板的端部从条带状电极线离开而发生连接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设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的电极部与端子板的相对移动带来的两者的连接不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的第I特征结构在于,是ー种电气地连接在设在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侧以将由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向外部输出的电极部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具备端子主体、和相对于上述电极部固接的固定部,并且,在上述端子主体及上述固定部之间设有变形部,以使上述端子主体及上述固定部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上述电极部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如果设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的电极部的电极线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等而伸缩,则电极部变位,追随于电极部的变位,端子侧的固定部也移动。在此情况下,如果如本结构那样、端子主体及固定部经由变形部配置以便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电极部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则即使因电极线的伸縮等而电极部变位,也通过变形部变形而容许固定部相对于端子主体的移动。结果,能够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侧的固定部的良好的连接状态。此外,即使在因外力等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主体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通过变形部变形能够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侧的固定部的良好的连接。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的第2特征结构在于,上述变形部具有U字状的弯折部。通过如本结构那样、变形部具有U字状的弯折部,即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和端子主体相对移动,由于U字状的弯折部的曲率被变更、或该部分扭转或挠曲等而变形部变形,所以也能够将端子主体与固定部的距离的变化吸收。结果,能够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侧的固定部的接触状态。此外,能够通过U字状的弯折部简单地构成变形部。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的第3特征结构在于,使上述U字状的弯折部向从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离开的方向突出而形成,使从上述变形部的端子主体侧到上述弯折部的折回部的相对于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比从上述固定部到上述变形部的端子主体侧的同方向上的距离长。如果如本结构那样、使U字状的弯折部向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离开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则当受到外力等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和端子主体在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在U字状的弯折部上作用向该垂直方向的弯曲カ而变形。結果,容许相同的垂直方向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主体的相对移动。此时,假如从变形部的端子主体侧到弯折部的折回部的该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比从固定部到变形部的端子主体侧的同方向上的距离短,则U字状的弯折部弯曲力作用的部分变短,所以变形时的柔软性有可能受损。但是,如果如本结构那样、使从变形部的端子主体侧到折回部的该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比从固定部到变形部的端子主体侧的同方向上的距离长,则能够充分确保U字状的弯折部弯曲力作用的部分的长度,所以也容易維持变形时的柔软性。結果,能够更可靠地容许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主体的相对移动,能够良好地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侧的固定部的连接状态。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电气地固接在设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侧以将由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向外部输出的电极部上的固定部,在上述端子主体及上述固定部之间设有变形部,以使上述端子主体及上述固定部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上述电极部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通过如本结构那样、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上具备在上述端子主体及上述固定部之间设有变形部以使上述端子主体及上述固定部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上述电极部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即使通过电极线的伸縮等而电极部变位,也通过变形部变形而容许固定部相对于端子主体的移动。結果,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与端子侧的固定部的稳定的连接状态,通过太阳能电池的电气输出稳定。


图I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的构造的概略图。图2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的安装エ序的图,图3 Ca)表示安装前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图3 (b)表示安装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图4是端子板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5 Ca)是图4的Va方向视的端子板的俯视图,图5 (b)是表示图5的Vb — Vb向视截面中的端子板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合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另ー实施方式的变形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太阳能模块用端子的实施例。如图I至图3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0具备太阳能电池主体11、由玻璃或塑料等具有透过性的材料构成的表面部件12、和例如由具有将铝箔的两面用树脂膜夹着的构造的材料构成的背面部件13。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中埋设有条带状电极线14,如图3所示,电极端部14a从背面部件13露出。该电极端部14a是用来将太阳能电池的电カ向外部输出的电极部,紧贴固接在背面部件13上。条带状电极线14有受到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在长度方向上伸缩的情况。如果条带状电极线14伸縮,则电极端部14a也例如在X轴(左右)方向上变位。另外,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部也可以通过将背面部件13的一部分除去而条帯状电极线14的电极端部14a露出到外面上。端子盒20由底板21、侧壁22和未图示的盖板形成为箱形。在端子盒20的内部,配置有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和中间端子板25、26。在俯视图中,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配置在左右两侧,在外部连接端子板23的内侧配置有中间端子板25,在外部连接端子板24的内侧配置有中间端子板26。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条带状电极线14分别连接在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中间端子板25、26上。底板21是将端子盒20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上时面向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部件13的壳体的部分。如图2及图3所示,在底板21上形成有开ロ部21a,在将端子盒2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上时,从太阳能电池模块10露出的电极端部14a经由开ロ部21a连接在配置于端子盒20内的端子板23 26上。在外部连接用电缆31上连接着外部连接端子板23,在外部连接用电缆32上连接着外部连接端子板24。端子板彼此通过ニ极管27连接。在外部连接端子板23与中间端子板25之间配置有ニ极管27a,在中间端子板25与中间端子板26之间,以离开的状态并列配置有两个ニ极管27b、27c,在中间端子板26与外部连接端子板24之间配置有ニ极管27d。ニ极管27是当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动势下降时用来使因逆向电压的附加带来的电流从ー个外部连接用电缆30向另ー个外部连接用电缆30短路的旁通ニ极管。太阳能电池模块10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有面板的电动势下降的情況。如果因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单元的一部分的损坏、或建筑物的阴影、降雪等的影响而向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単元的一部分的太阳光的入射被切断,则有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中的电动势下降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成为将由正常发电的其他太阳能电池模块10产生的电压以逆向电压的形式附加在电动势下降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上。如果这样,则不仅使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的发电量下降,而且带来电动势下降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中的异常发热现象(热点)的发生。旁通ニ极管是为了防止这样的发电量的下降及异常发热现象的发生而设置的,起到使逆向电压附加时的电流从ー个外部连接用电缆30向另ー个外部连接用电缆30短路、使电动势下降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旁通的作用。基于图3 (a)、图3 (b)说明端子盒20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安装方法。如 图3 Ca)所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部件13上,条带状电极线14的电极端部14a以上下两列、各列两个的合计4个(两对)露出。在这4个电极端部14a的位置上,用软钎焊等固接着端子盒20的端子板23 26的固定部23B 26B。此外,另外使端子盒20的底面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部件13粘接。这样,如图3 (b)所示,端子盒20的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安装完成。图4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的背面的立体图,图5 Ca)是图4的Va — Va向视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的俯视图,图5 (b)是表示图5 Ca)的Vb — Vb向视截面中的端子板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合状态的图。如图4及图5 (a)、图5 (b)所示,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具备端子主体23A、24A、和固接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上的固定部23B、24B,在端子主体23A、24A与固定部23B、24B之间设有变形部23C、24C。变形部23C、24C向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的左右(X轴)方向突出。这里,该左右(X轴)方向是预先预测的电极端部14a的变位方向。在变形部23C、24C的一部分上,以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沿垂直方向离开的朝向形成有U字状的弯折部Al、A2,在U字状的弯折部Al、A2上连续设置矩形状的固定部23B、24B。U字状的弯折部A1、A2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上的左右(X轴)方向上通过U字状的部分的开闭而变形。即,通过变形部23C、24C,端子主体23A、24A及固定部23B、24B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电极端部14a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另外,U字状的弯折部Al、A2、固定部23B、24B设在端子盒20的左右(X轴)方向的对称位置上,对应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一对电极端部14a的位置。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上用软钎料等固接连接着端子侧的固定部23B、24B。即使从该状态因为温度变化而条带状电极线14伸縮、电极端部14a在例如左右(X轴)方向上变位,U字状的弯折部Al、A2的曲率也会被变更或该部分也会扭转或挠曲,而变形部23C、24C变形。由此,在保持着端子主体23A、24A的位置的状态下容许固定部23B、24B的移动。結果,能够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与端子侧的固定部23B、24B的良好的连接状态。即使在通过外力等而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和端子主体23A、24A相对移动的情况下,U字状的弯折部A1、A2的曲率也会变化而变形部23C、24C变形。结果,能够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电极部)14a与端子侧的固定部23B、24B的连接状态。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和端子主体23A、24B有在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受到外力等的影响而相对移动的情況。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U字状的弯折部A1、A2向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离开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由此,当受到外力等而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和端子主体23A、24B沿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垂直的方向相对移动时,在U字状的弯折部A1、A2上作用向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垂直的方向的弯曲力,变形部23C、24C变形。结果,容许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和端子主体23A、24A的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此时,假如从变形部23C、24C的端子主体23A、24A侧到弯折部Al、A2的折回部Ala、A2a的该垂直方向上的距离LI比从固定部23B、24B到变形部23C、24C的端子主体23A、24A侧的同方向上的距离L2短,则在U字状的弯折部Al、A2上弯曲力作用的部分变短,所以弯曲变形时的柔软性有可能受损。但是,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从变形部23C、24C的端子主体23A、24A侧到折回部Ala、A2a的该垂直方向上的距离LI比从固定部23B、24B到变形部23C、24C的端子主体23A、24A侧的同方向上的距离L2长,则能够充分确保在U字状的弯折部A1、A2上弯曲力作用的部分的长度,容易維持弯曲变形时的柔软性。結果,更可靠地容许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与端子主体23A、24A的向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垂直的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良好地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电极部)14a与端子侧的固定部23B、24B的连接状态。中间端子板25、26具备端子主体25A、26A、和固接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上的固定部25B、26B,在端子主体25A、26A与固定部25B、26B之间设有变形部25C、26C。变形部25C、26C具有从端子主体25A、26A向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的第I方向(上方)突出的第I突出部25C1、26C1、和向与该第I方向(上方)正交的第2方向(底板21的开ロ部21a的方向)突出的第2突出部25C2、26C2。在第2突出部25C2、26C2上连续设置矩形状的固定部25B、26B。变形部25C、26C整体上是L状的薄板,立设在端子主体25A、26A的端部上,向底板21的开ロ部21a的方向弯曲。中间端子板25、26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上用软钎料等固接连接着端子侧的固定部25B、26B。即使从该状态因温度变化而条带状电极线14伸縮、电极端部14a例如在左右(X轴)方向上变位,变形部25C、26C的其他部分也会以第I突出部25C1、26C1的端子主体25A、26A侧的基部为中心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挠曲变形。这样,通过变形部25C、26C,端子主体25A、26A及固定部25B、26B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电极端部14a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結果,能够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与端子侧的固定部25B、26B的良好的连接状态。这样,端子主体25A、26A及固定部25B、26B经由变形部25C、26C配置,以使其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电极端部14a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另外,变形部25C、26C及固定部25B、26B设在端子盒20的左右(X轴)方向的对称位置上,对应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一对电极端部14a的位置。在因外力等而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和端子主体25A、26A例如在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第I突出部25C1、26C1的基部挠曲而变形。由此,端子侧的固定部25B、26B的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的垂直(Z轴)方向的变位被第I突出部25C1、26C1及第2突出部25C2、26C2吸收。結果,能够維持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电极部)14a与端子侧的固定部23B、24B的连接状态。此外,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部14a和端子主体25A、26A例如在上下(Y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从第I突出部25C1、26C1连续到第2突出部25C2、26C2的部分挠曲变形。由此,端子侧的固定部25B、26B的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端部14a的变位被抑制,能够维持电极端部(电极部)14a与固定部25B、26B的连接状态。[其他实施方式]
(I)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的变形部23C、24C,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U字状的弯折部Al、A2的上下(Y轴)方向的两侧设置切ロ C或裂缝等。这样,由于在U字状的弯折部A1、A2的上下宽度方向上形成,所以通过该宽度较窄的部分,U字状的 弯折部Al、A2变得容易扭转。結果,当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电极部14a和端子主体23A、24A在上下(Y轴)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在U字状的弯折部Al、A2上发生充分的扭转而容许两者的相对移动。(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预先预测的电极端部(电极部)14a的变位方向,以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的左右(X轴)方向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它而是左右(X轴)方向以外的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的方向、或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垂直(Z轴)方向。(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变形部23C 26C与端子主体23A 26A —体地形成,但变形部23C 26C和端子主体23A 26A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做成了使中间端子板25、26的第2突出部25C2、26C2朝向底板21的开ロ部21a突出(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正交)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它而将第I突出部25C1、26C1构成为,使其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上。此外,中间端子板25、26的第I突出部25C1、26C1也可以在俯视图中从端子主体25A、26A朝向斜上方设置,第I突出部25C1、26C1和第2突出部25C2、26C2在俯视图中也可以形成为く字状。(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的变形部23C、24C具有U字状的弯折部Al、A2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中间端子板25、26的第I突出部25C1、26C1或第2突出部25C2、26C2具有U字状的弯折部的结构。此外,也可以使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的变形部23C、24C及中间端子板25、26的变形部25C、26C完全相同。(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变形部23C、24C中具有U字状的弯折部Al、A2的端子板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弯折部A1、A2的形状也可以是U字状以外的V字或波形。此外,也可以将端子板的变形部23C 26C用弾性部件构成。(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作为配置在端子盒20的内部的端子板而与外部连接端子板23、24—起具备两个中间端子板25、26的结构,但在有关本发明的端子盒中,也可以是完全不具备中间端子板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做成具备3个以上中间端子板的结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及端子盒不仅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电极的伸缩带来的变位、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与端子盒的相对的变位也能够良好地维持电气的连接状态。附图标记说明
10太阳能电池模块 14条带状电极线 14a电极端部(电极部)
20端子盒
23、24外部连接端子板 23A、24A端子主体 23B、24B固定部 23C、24C变形部 25、26中间端子板 25A、26A端子主体 25B、26B固定部 25C、26C变形部 25CU26C1第I突出部 25C2、26C2第2突出部 30、31、32外部连接用电缆 Al>A2弯折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其特征在干, 具备 电极部(14a),设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侧,电气地连接,以将由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向外部输出; 端子主体(23A、24A) (25A、26A); 固定部(23B、24B) (25B、26B),相对于上述电极部(14a)固接;并且, 在上述端子主体(23A、24A) (25A、26A)及上述固定部(23B、24B) (25B、26B)之间设有变形部(23C、24C)(25C、26C),以使上述端子主体(23A、24A) (25A、26A)及上述固定部(23B、24B) (25B.26B)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上述电极部(14a)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部(23C、24C)具有U字状的弯折部(Al、A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其特征在干,使上述U字状的弯折部(Al、A2)向从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离开的方向突出而形成,使从上述变形部(23C、24C)的端子主体侧到上述弯折部(A1、A2)的折回部的相对于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比从上述固定部(23B、24B)到上述变形部(23C、24C)的端子主体侧的同方向上的距离长。
4.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其特征在于,具备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具有端子主体(23A、24A)(25A、26A)、和电气地固接在设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侧以将由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向外部输出的电极部(14a)上的固定部(23B、24B)(25B、26B),在上述端子主体(23A、24A) (25A、26A)及上述固定部(23B、24B) (25B、26B)之间设有变形部(23C、24C) (25C、26C),以使上述端子主体(23A、24A) (25A、26A)及上述固定部(23B、24B) (25B、26B)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上述电极部(14a)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电气地连接在设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侧以将由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向外部输出的电极部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23、24)(25、26),具备端子主体(23A、24A)(25A、26A)、和相对于电极部固接的固定部(23B、24B)(25B、26B),并且,在端子主体(23A、24A)(25A、26A)及固定部(23B、24B)(25B、26B)之间设有变形部(23C、24C)(25C、26C),以使端子主体(23A、24A)(25A、26A)及固定部(23B、24B)(25B、26B)能够沿着预先预测的电极部(14a)的变位方向相互移动。
文档编号H01L31/02GK102651411SQ20121004050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山崎雅和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