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装置、光伏模块及其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966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伏装置、光伏模块及其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伏装置,且特别关于一种光伏装置、光伏模块及其固定件。
背景技术
由于石油存量逐年地减少,能源危机已成为近来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故替代能源的发展刻不容缓。在众多的替代能源中,太阳能具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因此一直是最受瞩目的焦点。目前收集太阳能的方法通常利用光伏板(photovoltaicpanel)来实现。光伏板通常装设在建筑物的屋顶上,以接受长时间的日照而产生足够的太阳能。为了将多个光伏板共同装设于屋顶上而形成光伏阵列,装设人员通常会在屋顶上先利用多个螺丝或螺栓,将多条长轨固定在屋顶后,再利用多个螺丝、螺栓或夹具将光伏板固定在长轨上。由于上述方式需要多个长轨、螺丝及螺栓等零件才能将光伏板装设于屋顶上,不可避免地会增加零件成本以及装设人员的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的光伏装置、光伏模块及其固定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光伏装置包含至少一光伏板、至少一框体、以及至少一固定件。框体设置于光伏板的至少一侧边,且框体包含至少一对夹持部、一侧壁以及至少一凸条。光伏板位于此对夹持部之间。部分侧壁用以连接此对夹持部,且侧壁具有背对光伏板的一外露面。凸条连接于侧壁的外露面上,且凸条具有一固定槽于其上方。固定件用以包覆部分凸条,且固定件包含一旋扣部位于固定件的上端部,部份旋扣部用以卡合于固定槽中。其中,该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抵挡部分别位于该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该些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侧壁,该些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侧壁。其中,该固定件的该旋扣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侧面,用以分别抵住该固定槽的该开口相对两侧的该些抵挡部。其中,该凸条的该些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侧壁的该外露面相夹一 α角,20° ≤ a ≤ 60°。其中,该固定件包含一限位部,连接于该旋扣部以使该固定件的剖面具有类似C型的结构,且该限位部包覆至少部分的该凸条。其中,该凸条具有一第一承靠部邻接于该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凸条的顶端,用以抵顶该固定件的该限位部。其中,该凸条具有一第二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一承靠部而位于该凸条的底端,且邻接于该侧壁的底端。其中, 该固定件的该限位部具有一末端子部,该末端子部相对于该旋扣部位于该固定件的另一端部,用以抵顶部分该第二承靠部。其中,该光伏装置包含同列相邻二个该光伏板,且该两光伏板的该两凸条位于同一轴在线,其中该固定件用以同时固定该同列相邻二个光伏板的该两凸条的相邻两端部。其中,该固定件包含一限位部,该限位部具有连接该旋扣部的一水平子部以及一末端子部,该末端子部位于该固定件的另一端部且与该水平子部平行,该水平子部与该末端子部分别具有一锁附孔,且该两个锁附孔彼此相对以利于一锁附件穿过而将该固定件锁附于一建筑结构。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光伏装置包含一第一光伏模块、一第二光伏模块以及至少一固定件。第一光伏模块包含一第一光伏板以及至少一第一框体。第一框体设置于第一光伏板的至少一侧边,且第一框体包含一对第一夹持部、一第一侧壁以及至少一第一凸条。第一光伏板位于此对第一夹持部之间。部分第一侧壁用以连接此对第一夹持部。第一侧壁具有背对第一光伏板的一第一外露面。第一凸条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第一外露面上。第一凸条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槽于其上方。第二光伏模块与第一光伏模块相邻设置,且第二光伏模块包含一第二光伏板以及至少一第二框体。第二框体设置于第二光伏板的至少一侧边,且第二框体包含一对第二夹持部、一第二侧壁以及至少一第二凸条。第二光伏板位于此对第二夹持部之间。部分第二侧壁用以连接此对第二夹持部。第二侧壁具有背对第二光伏板的一第二外露面。第二凸条连接于第二侧壁的第二外露面上。第二凸条具有至少一第二固定槽于其上方。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相邻设置。固定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连接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反向设置,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之间,第一固定部包含位于第一固定部的上端部的一第一旋扣部,第二固定部包含位于第二固定部的上端部的一第二旋扣部。部分第一旋扣部及部分第二旋扣部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槽及/或第二固定槽中。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锁附孔。其中,该第一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第一抵挡部,分别位于该第一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该些第一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第一侧壁,该些第一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第一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第一侧壁;该第二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第二抵挡部,分别位于该第二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该些第二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第二侧壁,该些第二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第二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旋扣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第一侧面,用以分别抵住该第一固定槽的该些第一抵挡部及/或该第二固定槽的该些第二抵挡部;该第二旋扣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第二侧面,其中该些第二抵挡部用以分别抵住该第一固定槽的该些第一抵挡部及/或该第二固定槽的该些第二抵挡部。其中,该些第一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第一外露面相夹一 α角,
20° ≤ a ≤ 60° ;其中,该些第二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第二外露面相夹一 β角,20° ≤ β ≤ 60°。其中,该固定件包含:一第一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一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类似C型的结构;以及一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二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类似C型的结构。
其中,该第一凸条具有一第一承靠部邻接于该第一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第一凸条的顶端,用以抵顶该固定件的该第一限位部及/或该第二限位部;其中,该第二凸条具有一第三承靠部邻接于该第二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第二凸条的顶端,用以抵顶该固定件的该第一限位部及/或该第二限位部。其中,该第一凸条具有一第二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一承靠部而位于该第一凸条的底端;其中该第二凸条具有一第四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三承靠部而位于该第二凸条的底端。其中,该固定件的该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末端子部,该第一末端子部相对于该第一旋扣部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部,用以抵顶部分该第二承靠部及/或该第四承靠部;该第二限位部具有一第二末端子部,该第二末端子部相对于该第二旋扣部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部,用以抵顶部分第二承靠部及/或该第四承靠部。其中,该光伏装置包含同列相邻两个该些第一光伏模块及同列相邻两个该些第二光伏模块,且该两第一光伏板的该两第一凸条位于同一轴在线,该两第二光伏板的该两第二凸条位于同一轴在线,其中该固定件的该第一固定部用以同时固定该同列相邻两个第一光伏板的该两第一凸条的相邻两端部,且该固定件的该第二固定部用以同时固定该同列相邻两个第二光伏板的该两第二凸条的相邻两端部。其中,该第一光伏模块与该第二光伏模块相邻设置,且该第一凸条与该第二凸条位于该第一光伏板与该第二光伏板之间而相邻设置,其中该固定件的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用以分别固定该第一凸条与该第二凸条的相邻两端部。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光伏模块包含一光伏板以及多个框体。此些框体用以设置光伏板的多个侧边,每一框体包含一对夹持部、一侧壁以及至少一凸条。此对夹持部用以夹该光伏板。部分侧壁用以连接此对夹持部,且侧壁具有背对光伏板的一外露面。凸条为一中空条状结构,且连接于其中一侧壁的外露面上,且凸条具有一固定槽于其上方。其中,该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抵挡部及连接该些抵挡部的一弧形内壁,该些抵挡部分别位于该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其中,该些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侧壁,该些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侧壁。其中,该凸条的该些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侧壁的该外露面相夹一 α角,20° ≤ a ≤ 60°。其中,该凸条具有一第一承靠部邻接于该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凸条的顶端;该凸条另具有一第二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一承靠部而位于该凸条的底端,且邻接于该侧壁的底端。其中,该凸条更包含一让位部,位于该第一承靠部与该第二承靠部之间。其中,该固定槽为一扇形槽。其中,该凸条与该框体为相同材料所制成或是一体成型的。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一旋扣部以及一第一限位部。第一旋扣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上端部。第一限位部连接于第一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一 C形结构。第一限位部包含一第一末端子部、一第一水平子部以及一第一倾斜子部。第一末端子部相对于第一旋扣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部。第一水平子部连接第一旋扣部。第一倾斜子部由第一水平子部相对第一旋扣部的一端,朝第一末端子部倾斜。其中,该第一水平子部与该第一末端子部彼此平行。其中,该固定件更包含:多个第一弯折部,连接于该第一倾斜子部与第一末端子部之间。其中,该第一水平子部与该第一末端子部分别具有一锁附孔,且彼此相对。其中,该固定件更包含:一第二固定部,包含:一第二旋扣部,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上端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二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一类似C形结构;以及—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二固定部之间,且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反向设置。其中,该第二限位部包含:一第二末端子部,该第二末端子部相对于该第二旋扣部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部;一第二水平子部,连接该第二旋扣部;以及一第二倾斜子部,由该第二水平子部相对该第二旋扣部的一端,朝该第二末端子部倾斜。其中,该固定件更包含:多个第二弯折部,连接于该第二倾斜子部与第二末端子部之间。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锁附孔。于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每一框体可包含背对于光伏板的凸条,且此凸条具有固定槽,其可供固定件部分地置入,而使光伏板固定于建筑结构上。因此,本发明无须采用长轨及锁附于长轨上的多个螺丝及螺栓,即可将光伏板固定于建筑结构上,从而缩短组装时间,还可减少长轨的成本。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伏阵列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A的立体图。图3绘示图2沿着D-D’线所剖的剖面图。图4A至图4D绘示第二固定件与凸条利用旋扣的方式结合的分解步骤图。图5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B的立体图。图6绘示图5沿着E-E’线所剖的剖面图。图7绘示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C的立体图。图9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伏阵列的局部立体图。图10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伏阵列的局部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00:第一固定件102:第一固定部104:第二固定部110:第一旋扣部112、114:第一侧面
116:第一端面120:第二旋扣部122、124:第二侧面126:第二端面130:第一限位部132:内表面134:第一末端子部135:第一弯折部136:第一水平子部138:第一倾斜子部140:第二限位部142:内表面144:第二末端子部145:第二弯折部146:第二水平子部148:第二倾斜子部142:内表面144:第二末端子部150:连接部160:第一锁附孔200:第二固定件210:第三旋扣部212,214:侧面216:端面220:限位部222:内表面224:末端子部225:弯折部226:水平子部228:倾斜子部230:第二锁附孔300:光伏模块300a:第一光伏模块300b:第二光伏模块310:光伏板310a:第一光伏板310b:第二光伏板320:框体320a:第一框体
320b:第二框体321、322:夹持部321a、322a:第一夹持部321b,322b:第二夹持部323:侧壁323a:第一侧壁323b:第二侧壁324:外露面324a:第一外露面324b:第二外露面33O:间隙400:建筑结构500:凸条500a:第一凸条500b:第二凸条510:固定槽510a:第一固定槽510b:第二固定槽512、514:抵挡部512a、514a:第一抵挡部512b、514b:第二抵挡部516:内壁516a:第一内壁516b:第二内壁520:让位部520a:第一让位部520b:第二让位部522:让位空间522a:第一让位空间522b:第二让位空间524:弯折部524a:第一弯折部524b:第二弯折部540、540a:第一承靠部540b:第三承靠部542:水平表面542a:第一水平表面542b:第二水平表面544:倾斜表面
544a:第一倾斜表面544b:第二倾斜表面550、550a:第二承靠部550b:第四承靠部600:第二锁附件700:第一锁附件800、800a:承载座810、810a:拴附件A、B、C:局部区域α、β: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等用词仅用以帮助读者区隔相似的技术特征,并不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元件在功能或结构上必然有所不同,合先叙明。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伏阵列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伏阵列可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00、至少一第二固定件200以及多个光伏模块300。每个光伏模块300包含光伏板310以及至少一框体320。第一固定件100及第二固定件200均用以将框体320固定于建筑结构400。图2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A的放大立体图。图3绘示图2沿着D-D’线所剖的剖面图。如图2及图3所示,框体320包含至少一对夹持部321及322、侧壁323以及至少一凸条500。光伏板310位于夹持部321、部分侧壁323及夹持部322之间。侧壁323部分连接于夹持部321及夹持部322之间。侧壁323具有背对光伏板310的外露面324。凸条500连接于侧壁323的外露面324上接近底端处。凸条500具有长条状固定槽510于其上方,固定槽510的侧剖面为类似扇形的扇形槽,用来与第一固定件100或第二固定件200卡合。第二固定件200的侧剖面为类似C形的固定件,其包含第三旋扣部210位于第二固定件200的上端部,第三旋扣部210用以卡合于固定槽510中。光伏阵列还可包含第二锁附件600。第二锁附件600可将第二固定件200锁附于建筑结构400。如图2及图3所示,由于框体320包含背对于光伏板310的凸条500,凸条500是一种中空条状结构,连结于框体320的侧边,且凸条500的固定槽510可供第二固定件200的第三旋扣部210置入,而将光伏板310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如此一来,本发明无须采用长轨及锁附于长轨上的多个螺丝及螺栓,即可将光伏板310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从而缩短组装时间,还可减少长轨的成本。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凸条500与光伏板310被框体320的侧壁323所分隔。也就是说,凸条500与光伏板310分别位于侧壁323的相对两侧,凸条500与框体320可以是相同材料所制成或是一体成型的部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凸条500包含彼此相对的多个抵挡部512、514,分别位于固定槽510开口的相对两侧,以及连接抵挡部512与抵挡部514之间的固定槽510中具有弧形内壁516,其中抵挡部512抵靠于侧壁323而面向固定槽510,抵挡部514则相对于抵挡部512位于固定槽510另一侧且远离侧壁323。第二固定件200的第三旋扣部210具有彼此相对的多个侧面212、214及连接侧面212与侧面214的端面216,其中侧面212位于第三旋扣部210的外侧,而侧面214位于第三旋扣部210的内侧。抵挡部512用以抵住第三旋扣部210的侧面212,抵挡部514用以抵住第三旋扣部210的侧面214,端面216分离地面向固定槽510的内壁516。也就是说,固定槽510可仅利用两相对的抵挡部512及514抵住第三旋扣部210,使得第三旋扣部210与固定槽510的内壁516之间存有空隙,而无须与内壁516完全密合。如此一来,固定槽510可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第三旋扣部210在其中旋转,使得第二固定件200可利用旋扣的方式与凸条500结合或卸除。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所指的“旋扣”代表两对象在相对旋转后可互相固定,且以反向旋转之后即可互相分离或卸除。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抵挡部512、514分别具有抵靠于第三旋扣部210的抵挡面(未标示),其与框体320的外露面324相夹α角,20° < α < 60°,当第二固定件200与凸条500卡合之后,第三旋扣部210的侧面212、214也与框体320的外露面324相夹α角。在上述范围内的α角可避免第三旋扣部210滑落出固定槽510外,从而稳固地固定第二固定件200与凸条500之间的相对位置。应了解到,图3中绘示以界定α角的虚线与外露面324相平行。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件200包含限位部220,连接于第三旋扣部210,而构成剖面具有类似C型的结构。限位部220可包覆至少部分的凸条500。凸条500具有第一承靠部540以及让位部520,第一承靠部540毗邻固定槽510的抵挡部514而位于凸条的中空结构的顶端,并可抵顶第二固定件200的限位部220,让位部520毗邻第一承靠部540。让位部520与限位部220的内表面222分离,以定义让位空间522于其间。具体来说,限位部220的部分的内表面222不与凸条500的让位部520相接触,而让位空间522位于该部分的内表面222与让位部520之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凸条500的第一承靠部540可包含水平表面542以及倾斜表面544,水平表面542连接于抵挡部514的抵挡面与倾斜表面544之间,倾斜表面544由水平表面542朝向让位部520倾斜。第二固定件200的限位部220可包含水平子部226以及倾斜子部228,水平子部226连接于第三旋扣部210与倾斜子部228之间。水平子部226与倾斜子部228之间的夹角大致上等于水平表面542与倾斜表面544之间的夹角,如此水平表面542及倾斜表面544便可与水平子部226与倾斜子部228紧密接触而无间隔,从而利于第一承靠部540抵顶限位部22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凸条500具有第二承靠部550,位于凸条500的底端,并B比邻于让位部520与侧壁323之间。除了水平子部226与倾斜子部228之外,限位部220还可包含末端子部224,相对于第三旋扣部210位于第二固定件200的另一端部。末端子部224的长度较长于第二承靠部550的长度,故第二承靠部550可用来抵顶于部分末端子部224。也就是说,第一承靠部540及第二承靠部550分别位于凸条500的上下相对两侧,而限位部220的水平子部226与末端子部224可分别与第一承靠部540及第二承靠部550均相抵顶,如此便能包覆至少部分的凸条500。应了解到,限位部220的内表面222涵盖了水平子部226、末端子部224及倾斜子部228上接触凸条500的位置,而限位部220的内表面222的其它位置不与凸条500相接触。另外,倾斜子部228由水平子部226相对第三旋扣部210的一端,朝末端子部224倾斜。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让位部520位于第一承靠部540与第二承靠部550之间。具体来说,让位部520可由多个弯折部524所形成,弯折部524的数量并不限定,惟最终的结构中,第二承靠部550与第一承靠部540的水平表面542呈平行配置。另外,第二固定件200的倾斜子部228与末端子部224之间也具有多个弯折部225,相对于让位部520,惟第二固定件200的多个弯折部225的弯折角度稍大于让位部520的多个弯折部524的弯折角度而形成让位空间522,前述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图4A至图4D绘示第二固定件200与凸条500利用旋扣的方式结合的分解步骤图。如图4A所示,组装人员可先将第二固定件200的第三旋扣部210插入固定槽510中,并使第三旋扣部210的端面216抵顶固定槽510的内壁516,而第二固定件200的末端子部224也抵顶于让位部520。此时,第三旋扣部210直立于固定槽510中。接着,如图4B所示,组装人员可旋转第二固定件200,使得第三旋扣部210的端面216沿着固定槽510的弧形内壁516移动。具体来说,第三旋扣部210的端面216朝向抵挡部512旋转,第二固定件200的末端子部224也同时沿着让位部520的转折处朝第二承靠部550接近。此时,限位部220会逐渐包覆凸条500。另外,当限位部220逐渐包覆凸条500时,让位部520不会跟限位部220的内表面222相接触,故可避免干涉第二固定件200的旋转。接着,如图4C所示,由于让位部520与限位部220的内表面222无接触,故组装人员可不受干涉地继续旋转第二固定件200,此时第二固定件200的末端子部224已接近让位部520与第二承靠部550之间的转折处。最后,如图4D所示,当第二固定件200旋转至定位时,抵挡部512及514会分别与第二固定件200的侧面212及214相抵,凸条500的第一承靠部540会抵顶限位部220的水平子部226与倾斜子部228,而第二承靠部550会抵顶末端子部224,如此便能固定第二固定件200与凸条500之间的相对位置。最后,请复参阅图2,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件200还可包含多个第二锁附孔230,分别位于水平子部226与末端子部224且彼此相对,例如位于两者的中央处。一个第二固定件200可同时用来卡合于两相邻光伏模块300的两凸条500的两相邻端部,当第二锁附件600穿过第二固定件200的第二锁附孔230,恰穿过两相邻光伏模块300的两凸条500之间的间隙330,以将第二固定件200与凸条500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进而将两相邻光伏模块300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具体来说,第二锁附件600可为螺丝或螺栓,而第二锁附孔230可为与第二锁附件600形状相契合的螺孔,但本发明并不以螺丝、螺栓及螺孔的组合为限。请复参阅图1,多个光伏模块300沿着X方向成列地设置,并沿着Y方向成行地设置。也就是说,共同沿着X方向排列的光伏模块300可视为同列的光伏模块300,而共同沿着Y方向排列的光伏模块300可视为同行的光伏模块300。上述X方向与Y方向大致上垂直。请参阅图2,同列相邻的二个光伏模块300之间相隔间隙330。如此,第二固定件200可同时卡合于同列相邻二个光伏模块300并横跨间隙330。也就是说,一个第二固定件200可同时用来固定两个彼此分开且相邻的光伏模块300,且两光伏模块300沿着X方向排列的两个框体侧边均具有凸条500,且两凸条500位于同一轴在线,用以与第二固定件200卡合。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锁附件600位于相隔间隙330的位置,而进一步将第二固定件200锁固于建筑物400。图5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B的放大立体图。图6绘示图5沿着E-E’线所剖的剖面图。为了使读者能清楚了解本发明,在第5及6图中的光伏模块可分为相邻设置的第一光伏模块300a及第二光伏模块300b。第一光伏模块300a可包含第一光伏板310a以及至少一第一框体320a。第一框体320a包含一对第一夹持部321a及322a、第一侧壁323a以及至少一第一凸条500a。第一光伏板310a位于第一夹持部321a、部分第一侧壁323a及第一夹持部322a之间。第一侧壁323a部分连接第一夹持部321a及第一夹持部322a。第一侧壁323a具有背对第一光伏板310a的第一外露面324a。第一凸条500a连接于第一侧壁323a的第一外露面324a上接近底端处。第一凸条500a具有第一固定槽510a于其上方。第二光伏模块300b包含第二光伏板310b以及至少一第二框体320b。第二框体320b包含一对第二夹持部321b及322b、第二侧壁323b以及至少一第二凸条500b。第二光伏板310b位于第二夹持部321b、部分第二侧壁323b以及第二夹持部322b之间。第二侧壁323b部分连接第二夹持部321b及第二夹持部322b。第二侧壁323b包含背对第二光伏板310b的第二外露面324b。第二凸条500b连接于第二侧壁323b的第二外露面324b上接近底端处。第二凸条500b具有第二固定槽510b于其上方。第一固定件100的侧剖面为类似蝴蝶形的固定件,其包含相对反向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02与第二固定部104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部150,第一固定部102与第二固定部104的侧剖面都为类似C形结构,且两者反向的设置。第一固定部102包含第一旋扣部110位于第一固定部102的上端部,第二固定部104包含第二旋扣部120位于第二固定部104的上端部。第一旋扣部110及第二旋扣部120分别位于连接部150的相对两侧。部分第一旋扣部110及部分第二旋扣部120分别用以卡合于第一固定槽510a及第二固定槽510b中。第一锁附件700将第一固定件100锁附于建筑结构400上。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固定槽510a及第二固定槽510b可分别供部分第一旋扣部110及部分第二旋扣部120置入,故第一固定件100可将第一光伏板310a及第二光伏板310b共同固定于建筑结构400(可参阅图5)上。如此一来,本发明无须采用长轨及锁附于长轨上的多个螺丝及螺栓,即可将至少一第一光伏板310a及至少一第二光伏板310b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从而缩短组装时间,还可减少长轨的成本。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件100还可具有第一锁附孔160。第一锁附件700穿过第一锁附孔160,以将第一固定件100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具体来说,第一锁附件700可为螺丝或螺栓,而第一锁附孔160可为与第一锁附件700形状相契合的螺孔,但本发明并不以螺丝、螺栓及螺孔的组合为限。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附孔160开设于连接部150上,以免干涉第一凸条500a或第二凸条500b。图7绘示图6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所示,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凸条500a包含彼此相对的多个第一抵挡部512a及514a,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槽510a开口的相对两侧,第一抵挡部512a与514a之间的固定槽510a中具有弧形第一内壁516a。第一旋扣部110具有彼此相对的多个第一侧面112及114,以及连接第一侧面112及114的第一端面116,其中侧面112位于第一旋扣部110的外侧,而侧面114位于第一旋扣部110的内侧。第一抵挡部512a用以抵住第一侧面112,第一抵挡部514a用以抵住第一侧面114,第一端面116分离地面向第一内壁516a。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槽510a可仅利用两相对的第一抵挡部512a及514a抵住第一旋扣部110,使得第一旋扣部110与第一固定槽510a的第一内壁516a之间存有空隙,而无须与第一内壁516a完全密合。如此一来,第一固定槽510a可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第一旋扣部110在其中旋转,使得第一固定件100可利用旋扣的方式与第一凸条500a结合或卸除。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凸条500b包含彼此相对的多个第二抵挡部512b及514b,分别位于第二固定槽510b开口的相对两侧,第二抵挡部512b与514b之间的固定槽510b中具有弧形第二内壁516b。第二旋扣部120具有彼此相对的多个第二侧面122及124,以及连接第二侧面122及124的第二端面126,其中侧面122位于第二旋扣部120的外侧,而侧面124位于第二旋扣部120的内侧。第二抵挡部512b用以抵住第二侧面122,第二抵挡部514b用以抵住第二侧面124,第二端面126分离地面向第二内壁516b。如此一来,第二固定槽510b可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第二旋扣部120在其中旋转,使得第一固定件100可利用旋扣的方式与第二凸条500b结合或卸除。在组装时,组装人员可先将第一旋扣部110直立地插入第一固定槽510a,然后旋转第一固定件100,使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一凸条500a稳固地结合。接着,组装人员可移动第二框体320b (可参阅图6),使第二固定槽510b容纳第二旋扣部120后,再旋转第二框体320b,使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凸条500b稳固地结合。或者,组装人员也可先将第二旋扣部120直立地插入第二固定槽510b,然后旋转第一固定件100,使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凸条500b稳固地结合。接着,组装人员可移动第一框体320a (可参阅图6),使第一固定槽510a容纳第一旋扣部110后,再旋转第一框体320a,使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一凸条500a稳固地结合。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挡部512a、514a分别具有抵靠于第一旋扣部110的抵挡面(未标不),其与第一外露面324a(可参阅第6和7图)相夹α角,20° < α < 60° ,当第一固定件100与凸条500a卡合之后,第一旋扣部110的第一侧面112、114也与框体320a的第一外露面324a相夹α角。在上述范围内的α角可避免第一旋扣部110滑落出第一固定槽510a外,而稳固地固定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一凸条500a之间的相对位置。应了解到,图7中绘示以界定α角的虚线与第一外露面324a相平行。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挡部512b、514b分别具有抵靠于第二旋扣部120的抵挡面(未标示),其与第二外露面324b(可参阅第6和7图)相夹β角,20° <β<60°,当第一固定件100与凸条500b卡合之后,第二旋扣部120的第二侧面122、124也与框体320b的第二外露面324b相夹β角。在上述范围内的β角可避免第二旋扣部120滑落出第二固定槽510b外,而稳固地固定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凸条500b之间的相对位置。应了解到,图7中绘示以界定β角的虚线与第二外露面324b相平行。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100还可包含第一限位部130,连接于第一旋扣部110,而构成剖面类似C型结构。第一限位部130包覆至少部分第一凸条500a。第一凸条500a具有第一承靠部540a以及第一让位部520a,第一承靠部540a毗邻第一固定槽510a的第一抵挡部514并抵顶第一固定件100的第一限位部130,第一让位部520a毗邻第一承靠部540a。第一让位部520a与第一限位部130的内表面132分离,以定义第一让位空间522a于其间。具体来说,第一限位部130的部分的内表面132不与第一凸条500a的第一让位部520a相接触,而第一让位空间522a位于该部分的内表面132与第一让位部520a之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100还可包含第二限位部140,连接于第二旋扣部120,而构成剖面类似C型结构。第二限位部140包覆至少部分的第二凸条500b。第二凸条500b具有第三承靠部540b以及第二让位部520b,第三承靠部540b毗邻第二固定槽510b的第二抵挡部514b并抵顶第一固定件100的第二限位部140,第二让位部520b毗邻第三承靠部540b。第二让位部520b与第二限位部140的内表面142分离,以定义第二让位空间522b于其间。具体来说,第二限位部140的部分的内表面142不与第二凸条500b的第二让位部520b相接触,而第二让位空间522b位于该部分的内表面142与第二让位部520b之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凸条500a的第一承靠部540a可包含第一水平表面542a以及第一倾斜表面544a,第一水平表面542a连接于第一抵挡部514a的抵挡面与第一倾斜表面544a之间,第一倾斜表面544a由第一水平表面542a朝向第一让位部520a倾斜。第一固定件100的第一限位部130可包含第一水平子部136以及第一倾斜子部138,第一水平子部136连接于第一旋扣部110与第一倾斜子部138之间。第一水平子部136与第一倾斜子部138之间的夹角大致上等于第一水平表面542a与第一倾斜表面544a之间的夹角。如此一来,第一水平表面542a及第一倾斜表面544a便可与第一水平子部136与第一倾斜子部138紧密接触而无间隔,从而利于第一承靠部540a抵顶第一限位部130。具体来说,第二凸条500b的第三承靠部540b可包含第二水平表面542b以及第二倾斜表面544b,第二水平表面542b连接于第二抵挡部514b的抵挡面与第二倾斜表面544b之间,第二倾斜表面544b由第二水平表面542b朝向第二让位部520b倾斜。第一固定件100的第二限位部140可包含第二水平子部146以及第二倾斜子部148,第二水平子部146连接于第二旋扣部120与第二倾斜子部148之间。第二水平子部146与第二倾斜子部148之间的夹角大致上等于第二水平表面542b与第二倾斜表面544b之间的夹角。如此一来,第二水平表面542b及第二倾斜表面544b便可与第二水平子部146与第二倾斜子部148紧密接触而无间隔,从而利于第三承靠部540b抵顶第二限位部14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凸条500a具有第二承靠部550a,位于第一凸条500a的底端,并毗邻于第一让位部520a与第一侧壁323a之间。除了第一水平子部136及第一倾斜子部138之外,第一限位部130还可包含第一末端子部134,相对于第一旋扣部110位于第一固定部102的另一端部。第二承靠部550a可用来抵顶于部分第一末端子部134。由于第一限位部130与第一承靠部540a及第二承靠部550a均相抵顶,如此便能包覆至少部分的第一凸条500a。应了解到,第一限位部130的内表面132涵盖了第一水平子部136、第一末端子部134及第一倾斜子部138上接触第一凸条500a的位置,而第一限位部130的内表面132的其它位置不与第一凸条500a相接触。第一倾斜子部138由第一水平子部136相对第一旋扣部110的一端,朝第一末端子部134倾斜。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凸条500b具有第四承靠部550b,位于第二凸条500b的底端,并毗邻于第二让位部520b与第二侧壁323b之间。除了第二水平子部146及第二倾斜子部148之外,第二限位部140还可包含第二末端子部144,相对于第二旋扣部120位于第二固定部104的另一端部。第四承靠部550b抵顶部分第二末端子部144。由于第二限位部140与第三承靠部540b及第四承靠部550b均相抵顶,如此便能包覆至少部分的第二凸条500b。应了解到,第二限位部140的内表面142涵盖了第二水平子部146、第二末端子部144及第二倾斜子部148上接触第二凸条500b的位置,而第二限位部140的内表面142的其它位置不与第二凸条500b相接触。第二倾斜子部148由第二水平子部146相对第二旋扣部120的一端,朝第二末端子部144倾斜。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让位部520a位于第一承靠部540a与第二承靠部550a之间。具体来说,第一让位部520a可由多个第一弯折部524a所形成,第一弯折部524a的数量并不限定,但最终的结构中,第二承靠部550a与第一承靠部540a的第一水平表面542a呈平行配置。另外,第一固定部102的第一倾斜子部138与第一末端子部134之间也具有多个第一弯折部135,相对于第一让位部520a,惟第一固定部102的多个第一弯折部135的弯折角度稍大于第一让位部520a的多个第一弯折部524a的弯折角度而形成第一让位空间522a,前述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让位部520b位于第三承靠部540b与第四承靠部550b之间。相似地,第二让位部520b可由多个第二弯折部524b所形成,第二弯折部524b的数量并不限定,但最终的结构中,第四承靠部550b与第三承靠部540b的第二水平表面542b呈平行配置。另外,第二固定部104的第二倾斜子部148与第二末端子部144之间也具有多个第二弯折部145,相对于第二让位部520b,惟第二固定部104的多个第二弯折部145的弯折角度稍大于第二让位部520b的多个第二弯折部524b的弯折角度而形成第二让位空间522b,前述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02与第二固定部104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部130与第二限位部140与连接部150连接,包含有第一固定部102、第二固定部104与连接部150的第一固定件100为一体成型的部件。图8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C的放大立体图。如图8所示,同列相邻的两个第一光伏模块300a与同列相邻的两个第二光伏模块300b彼此分隔且共同定义出间隙中心340。上述所谓“同列”代表沿着X方向排列的对象。第一固定件100同时卡合于此些第一光伏模块300a、此些第二光伏模块300b并横跨间隙中心340。换句话说,两第一光伏模块300a沿着X方向排列,而第一光伏板模块300a与第二光伏板模块300b沿着Y方向排列,因此这些第一光伏模块300a与第二光伏模块300b可排列成类似2X2的阵列,并共同定义出间隙中心340于上述四者的对称位置。第一固定件100位于间隙中心340,并与这些第一光伏模块300a及第二光伏模块300b相结合,第一固定件100的第一固定部102用来同时固定两组第一光伏模块300a,第二固定部104用来同时固定两组第二光伏模块300b。因此,单一第一固定件100即可同时固定四个光伏板模块,从而大幅减少材料成本。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附件700位于间隙中心340,以避免与周遭的第一光伏模块300a或第二光伏模块300b干涉。请再参阅图1,如图所示,第二固定件200可直接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为了方便第二固定件200直接固定,此建筑结构400较佳为非脆性建材,例如:水泥,但不以此为限。倘若建筑结构400上覆盖脆性建材(例如陶制屋瓦)时,则组装人员可在脆性建材覆盖建筑结构400之前利用拴附件810将承载座800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请参阅第9),接着通过第二锁附件600将第二固定件200固定至承载座800 (如图9所示)。另外,组装人员也可在脆性建材覆盖建筑结构400之前利用栓附件810a将承载座800a固定于建筑结构400上(请参阅图10),并通过第一锁附件700将第一固定件100固定至承载座800a (如图10所示)。最后再将脆性建材覆盖于承载座800及800a上。如此便能避免脆性建材受到第一锁附件700及第二锁附件600的破坏。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光伏板; 至少一框体,设置于该光伏板的至少一侧边,该框体包含: 至少一对夹持部,该光伏板位于该对夹持部之间; 一侧壁,部分该侧壁用以连接该对夹持部,该侧壁具有背对该光伏板的一外露面;以及至少一凸条,连接于该侧壁的该外露面上,该凸条具有一固定槽于其上方;以及至少一固定件,用以包覆部分该凸条,包含一旋扣部位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部,部份该旋扣部用以卡合于该凸条的该固定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抵挡部分别位于该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该些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侧壁,该些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该旋扣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侧面,用以分别抵住该固定槽的该开口相对两侧的该些抵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条的该些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侧壁的该外露面相夹一 α角,20° < α <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含一限位部,连接于该旋扣部以使该固定件的剖面具有类似C型的结构,且该限位部包覆至少部分的该凸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条具有一第一承靠部邻接于该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凸条的顶端,用以抵顶该固定件的该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条具有一第二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一承靠部而位于该凸条的底端,且邻接于该侧壁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该限位部具有一末端子部,该末端子部相对于该旋扣部位于该固定件的另一端部,用以抵顶部分该第二承靠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伏装置包含同列相邻二个该光伏板,且该两光伏板的该两凸条位于同一轴在线,其中该固定件用以同时固定该同列相邻二个光伏板的该两凸条的相邻两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含一限位部,该限位部具有连接该旋扣部的一水平子部以及一末端子部,该末端子部位于该固定件的另一端部且与该水平子部平行,该水平子部与该末端子部分别具有一锁附孔,且该两个锁附孔彼此相对以利于一锁附件穿过而将该固定件锁附于一建筑结构。
11.一种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光伏模块,包含: 一第一光伏板;以及 至少一第一框体,设置于该第一光伏板的至少一侧边,包含: 一对第一夹持部,该第一光伏板位于该对第一夹持部之间; 一第一侧壁,部分该第一侧壁用以连接该对第一夹持部,该第一侧壁具有背对该第一光伏板的一第一外露面;以及 至少一第一凸条,连接于该第一侧壁的该第一外露面上,该第一凸条具有一第一固定槽于其上方;一第二光伏模块,与该第一光伏模块相邻设置,包含: 一第二光伏板;以及 至少一第二框体,设置于该第二光伏板的至少一侧边,包含: 一对第二夹持部,该第二光伏板位于该对第二夹持部之间; 一第二侧壁,部分该第二侧壁用以连接该对第二夹持部,该第二侧壁具有背对该第二光伏板的一第二外露面;以及 至少一第二凸条,连接于该第二侧壁的该第二外露面上,该第二凸条具有至少一第二固定槽于其上方,其中该第一凸条与该第二凸条相邻设置;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连接部,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二固定部反向设置,该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二固定部之间,该第一固定部包含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上端部的一第一旋扣部,该第二固定部包含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上端部的一第二旋扣部,且部分该第一旋扣部及部分该第二旋扣部分别用以卡合于该第一凸条的该第一固定槽及/或该第二凸条的该第二固定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具有一锁附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第一抵挡部,分别位于该第一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该些第一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第一侧壁,该些第一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第一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第一侧壁; 其中,该第二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第二抵挡部,分别位于该第二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该些第二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第二侧壁,该些第二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第二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第二侧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扣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第一侧面,用以分别抵住该第一固定槽的该些第一抵挡部及/或该第二固定槽的该些第二抵挡部; 其中,该第二旋扣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第二侧面,其中该些第二抵挡部用以分别抵住该第一固定槽的该些第一抵挡部及/或该第二固定槽的该些第二抵挡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第一外露面相夹一 α角,20° ≤ α ≤60° ; 其中,该些第二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第二外露面相夹一 β角,20° ≤ β ≤ 60°。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含: 一第一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一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类似C型的结构;以及 一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二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类似C型的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条具有一第一承靠部邻接于该第一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第一凸条的顶端,用以抵顶该固定件的该第一限位部及/或该第二限位部; 其中,该第二凸条具有一第三承靠部邻接于该第二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第二凸条的顶端,用以抵顶该固定件的该第一限位部及/或该第二限位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条具有一第二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一承靠部而位于该第一凸条的底端; 其中该第二凸条具有一第四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三承靠部而位于该第二凸条的底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该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末端子部,该第一末端子部相对于该第一旋扣部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部,用以抵顶部分该第二承靠部及/或该第四承靠部; 该第二限位部具有一第二末端子部,该第二末端子部相对于该第二旋扣部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部,用以抵顶部分第二承靠部及/或该第四承靠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伏装置包含同列相邻两个该些第一光伏模块及同列相邻两个该些第二光伏模块,且该两第一光伏板的该两第一凸条位于同一轴在线,该两第二光伏板的该两第二凸条位于同一轴在线,其中该固定件的该第一固定部用以同时固定该同列相邻两个第一光伏板的该两第一凸条的相邻两端部,且该固定件的该第二固定部用以同时固定该同列相邻两个第二光伏板的该两第二凸条的相邻两端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伏模块与该第二光伏模块相邻设置,且该第一凸条与该第二凸条位于该第一光伏板与该第二光伏板之间而相邻设置,其中该固定件的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用以分别固定该第一凸条与该第二凸条的相邻两端部。
22.一种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伏板; 多个框体,用以设置该光伏板的多个侧边,每一该框体包含: 一对夹持部,用以夹 持该光伏板;以及 一侧壁,部分该侧壁用以连接该对夹持部,该侧壁具有背对该光伏板的一外露面;以及 至少一凸条,为一中空条状结构,连接于该些侧壁的一的该外露面上,该凸条具有一固定槽于其上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条包含彼此相对的两抵挡部及连接该些抵挡部的一弧形内壁,该些抵挡部分别位于该固定槽的一开口的相对两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抵挡部的一者抵靠于该侧壁,该些抵挡部的另一者位于该固定槽的另一侧且远离该侧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条的该些抵挡部分别具有一抵挡面与该侧壁的该外露面相夹一 α角,20° ( α <60°。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条具有一第一承靠部邻接于该固定槽的一侧而位于该凸条的顶端;该凸条另具有一第二承靠部,相对于该第一承靠部而位于该凸条的底端,且邻接于该侧壁的底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条更包含一让位部,位于该第一承靠部与该第二承靠部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槽为一扇形槽。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条与该框体为相同材料所制成或是一体成型的。
30.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固定部,包含: 一第一旋扣部,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上端部;以及 一第一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一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一 C形结构,其中该第一限位部包含: 一第一末端子部,相对于该第一旋扣部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部; 一第一水平子部,连接该第一旋扣部;以及 一第一倾斜子部,由该第一水平子部相对该第一旋扣部的一端,朝该第一末端子部倾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水平子部与该第一末端子部彼此平行。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多个第一弯折部,连接于该第一倾斜子部与第一末端子部之间。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水平子部与该第一末端子部分别具有一锁附孔,且彼此相对。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第二固定部,包含: 一第二旋扣部,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上端部;以及 一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二旋扣部,以使该第一固定部的剖面具有一类似C形结构;以及 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二固定部之间,且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反向设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部包含: 一第二末端子部,该第二末端子部相对于该第二旋扣部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部; 一第二水平子部,连接该第二旋扣部;以及 一第二倾斜子部,由该第二水平子部相对该第二旋扣部的一端,朝该第二末端子部倾斜。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多个第二弯折部,连接于该第二倾斜子部与第二末端子部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具有一锁附孔。
全文摘要
一种光伏装置包含至少一光伏板、至少一框体、以及至少一固定件。框体包含至少一对夹持部、一侧壁以及至少一凸条。光伏板位于此对夹持部之间。侧壁部分连接此对夹持部,且侧壁包含背对光伏板的一外露面。凸条连接于侧壁的外露面上,且凸条具有至少一固定槽于其上方。固定件包含一旋扣部位于固定件的上端部,部份旋扣部位于固定槽中。
文档编号H01L31/02GK103107220SQ20121059284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邱丝绣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