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式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880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式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压力式按键结构,可增加按键操作时的舒适度并可简化产品的设计结构,使其可以达到薄型化及提高制造过程时的合格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按键普遍使用于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行动电话装置上,然而,一般常见的键盘按键,其所使用的按键都是以较硬的材质所制成,并通过塑料的弹性支撑体提供按键在按压后自动复位,故按键及弹性支撑体都是以单颗形式装设在键盘座体中,且于相邻的各按键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以提供按键按压的空间。然而,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诸多的缺失与麻烦,由于按键为较硬的材质所制成,在按压上会产生较大的声响,且手指在按压时的触感不佳,长时间 使用之后手指会感觉到不适。另外,因为结构的因素,产品外型的高度始终无法有效降低,造成体积庞大而不易携行又不环保。依目前的技术而言,因为按键的底层和电信接点常位于同一物件上,生产过程时容易造成电信接点在位置上有错位的问题,而导致电性接触不良甚至达到需整体报废的水平,徒增成本上的负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式按键结构,以使手指在按压时的触感舒适,并大幅提高生产时的制程合格率及降低生产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式按键结构,其包括一绝缘层、一按键面板、一上盖部、一第一导电层、一第二导电层及一分隔层。按键面板位于绝缘层的正面,按键面板上具有多个按键体,按键体具有一按压面及四个侧壁面,,每一个按键体具有一与外力接触的按压面及多个从该按压面四周向下延伸的侧壁面,每一个按键体的该按压面及所述多个侧壁面与该绝缘层封闭而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填充气体或液体。上盖部盖合于按键面板上,且上盖部具有多个分别穿过所述多个按键体的框孔,每一个框孔分别对每一个按键体的所述多个侧壁面予以限位。第一导电层位于绝缘层的背面,第一导电层的背面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对应按多个键体。第二导电层位于第一导电层的下方,第二导电层的正面具有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分别对应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分隔层则位于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之间,分隔层具有多个通孔,每一个第一电性接触部通过每一个相对应的通孔以面向相每一个对应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其中,所述多个侧壁面分别为相较于该绝缘层及该第一导电层不易产生形变的型态。当按键体受到外力按压时,会通过容置空间内的气体或液体将压力传递至绝缘层上,绝缘层因而向下推挤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带动第一电性接触部向下动作,使得第一电性接触部穿过分隔层的通孔而抵接于第二电性接触部上,因而达成第一电性接触部电性连接第二电性接触部。其中,该上盖部、该按键面板、该绝缘层、该第一导电层、该分隔层及该第二导电层由上而下依序排列而成。其中,该绝缘层为麦拉片。其中,每一个按键体为一体成型于该按键面板上。其中,该第一导电层及该第二导电层为具有电路的膜状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突设于该第一导电层背面。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通过该第一导电层的电路达成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是分别突设于该第二导电层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通过该第二导电层的电路达成电性连接。其中,该按键体能够带动该第一电性接触部抵接于该第二电性接触部,以使该第一电性接触部与该第二电性接触部电性连接。其中,该压力式按键结构还包括一下盖部,该下盖部贴合于该第二导电层的背面。其中,该上盖部组合该下盖部,以形成一保护的壳体。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可兼具舒适性和经济性,通过可压缩变形的按键,让使用者在长时间操作按键时,可以避免手指的疲劳和增加操作时的舒适性,在手指触感上也优于一般的按键,并且具有静音的功效。另外,将按键装置和电路信号装置分离成两个部件,由于按键面板是先与绝缘层贴合,再通过绝缘层与第一导电层接合,因此生产过程中如按键面板上的按键出现异常时,可直接更换按键面板即可,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而不需更换电路信号装置的部分,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的部分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的外力按压按键体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导电层电路布局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压力式按键结构10按键面板11按键体111容置空间112按压面113侧壁面20绝缘层30第一导电层31第一电性接触部40分隔层[0037]41 通孔5O第二导电层51第二电性接触部60上盖部61 框孔70下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I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的组合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包括一按键面板10、一绝缘层20、一第一导电层30、一分隔层40及一第二导电层50。其中,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为按键面板10、绝缘层20、第一导电层30、分隔层40及第二导电层50,另外,更可进一步包括一上盖部60及一下盖部70。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的部分组合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按键面板10位于绝缘层20的正面,按键面板10上具有多个按键体11,按键体11是为一体成型于按键面板10上,其中按键体11的材质可为塑料、硅胶、树脂或其它高分子材料,然而按键体11的材质不加以限定。按键体11具有一按压面112及四个侧壁面113,按压面112位于按键体11的顶端,提供与外力接触的功能,该按压面112可为向上凸出的曲面、向下凹曲的曲面或是呈现水平的平面,然而并不加以限定,按压面112上可设计字母或是符号以利使用者辨识。之后,从按压面112的四周边缘向下延伸以形成四个侧壁面113,侧壁面113可为相较于绝缘层20及第一导电层30不容易产生形变的型态。更进一步地说,侧壁面113可选用相较于绝缘层20及第一导电层30更硬或更坚韧的材质,亦或是可增加侧壁面113的厚度以使侧壁面113不易产生形变,然而使侧壁面113相较于绝缘层20及第一导电层30不容易产生形变的条件不以上述为限。按键体11的内部则形成中空的容置空间111,此容置空间111是通过按键体11的按压面112及侧壁面113与下端的绝缘层20封闭所形成。容置空间111内可填充适量的气体或液体,气体可为一般大气、惰性气体或氮气,液体可为水、油或高分子材料,然而气体及液体的材质并不加以限定,并将气体或液体充分的密封于容置空间111内,以作为缓冲及分散压力的功能。因此,当外力施加于按压面112上时,容置空间111内的气体或液体便会受到压力,通过气体或液体的作用而使得压力向容置空间111的四周及下方进行传递。由于侧壁面113可为相较于绝缘层20及第一导电层30不容易产生形变的型态,即会限制容置空间111内的气体或液体向四周扩张,而是倾向于往下方移动,以使得大部分的力量会往下传递至绝缘层20上,让绝缘层20及第一导电层30产生变形。如图3所示,按键面板10可先与绝缘层20贴合,其中绝缘层20的材质可为麦拉片(Mylar) >PE (Polyethylene)薄膜、PP (Polypropylene)薄膜、PVC(Polyvinyl Chloride)薄膜、PS(P0Iystyrene)薄膜或是其它高分子薄膜。之后,绝缘层20再与电路信号装置的部分作结合,也就是与第一导电层30、分隔层40及第二导电层50的部分作结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1,当按键面板10上出现异常的按键时,由于按键面板10不直接贴合于第一导电层30上,故只需更换按键面板10。相较于一般将按键直接形成于薄膜电路板上的按键结构做比较,如按键出现异常时,则需更换整组的按键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与一般按键结构比较之下,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第一导电层30可为薄膜电路板、软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或其它具有传导电路信号的装置,然而第一导电层30的装置并不加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30为膜状结构的薄膜电路板,于第一导电层30的背面则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31,其中第一电性接触部31是分别突设于第一导电层30的背面,并且位于相对应的按键体11的下方,第一电性接触部31可为具有电性传导的导体例如金属导体、石墨或导电高分子,然而第一电性接触部31的材质不加以限定。 第二导电层50则位于第一导电层30的下方,第二导电层50可为薄膜电路板、软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或其它具有传导电路信号的装置,然而第二导电层50的装置并不加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50为膜状结构的薄膜电路板,且在第二导电层50的正面具有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51,第二电性接触部51位于相对应第一电性接触部31的下方,其中第二电性接触部51是分别突设于第二导电层50的正面,第二电性接触部51可为具有电性传导的导体例如金属导体、石墨或导电高分子,然而第二电性接触部51的材质不加以限定。在第一导电层30及第二导电层50之间则设置一分隔层40,分隔层40的材质可为塑料、硅胶、树脂或其它高分子材料,然而分隔层40的材质不加以限定。分隔层40上具有多个通孔41,第一电性接触部31通过相对应的通孔41以面向相对应的第二电性接触部51,因此通孔41的上下两侧分别为第一电性接触部31及第二电性接触部51,通孔41则为中空的通道,让第一电性接触部31可在通孔41内部动作,以使第一电性接触部31选择性地抵接第二电性接触部51。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可包括一上盖部60,上盖部60是盖合于按键面板10上,且上盖部60具有多个框孔61,以使按键面板10的按键体11可穿过框孔61而露出于上盖部60外。因此,框孔61的内壁可有限制按键体11向四周变形的作用,更详细地说,当按键体11的按压面112受到外力时,按键体11将向四周及下方产生变形,由于框孔61的内壁对按键体11的四个侧壁面113予以限位,将限制住按键体11向四周产生变形,且由于框孔61的内壁将力量回挡,会使得按键体11倾向往下方产生变形,故压力将往下传递至绝缘层20。另外,压力式按键结构I可包括一下盖部70,其贴合于第二导电层50的背面,以作为承载的功能。其中,上盖部60组合下盖部70,可以形成具有保护内部结构功能的壳体。请参考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外力按压按键体11时的剖面示意图。按键体11为可带动第一电性接触部31抵接于第二电性接触部51上,以达成第一电性接触部31电性连接第二电性接触部51。更详细地说,当按键体11的按压面112受到外力按压时,由于按键体11内部的容置空间111为填充气体或液体的封闭空间,且按键体11的侧壁面113相较于绝缘层20及第一导电层30不易产生变形,以及上盖部60的框孔61予以限制按键体11向四周展开,而使得力量回挡,将让位于容置空间111内的气体或液体把压力往下传递至绝缘层20上,绝缘层20受到压力因而产生变形。之后,绝缘层20再将压力向下传递以推挤第一导电层30向下弯曲,带动第一电性接触部31向下动作,由于第一电性接触部31通过通孔41面向第二电性接触部51,可使得第一电性接触部31能穿过分隔层40的通孔41以抵接于第二电性接触部51上,让第一电性接触部31电性连接第二电性接触部51,故可达成信号导通的效果。请参考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的导电层电路布局示意图。于第一导电层30及第二导电层50上具有电路布局,可作为信号传输及电路导通的功能,第一电性接触部31可通过第一导电层30的电路达成电性连接,第二电性接触部51通过第二导电层50的电路达成电性连接。因此,当使用者欲输入信息时,即可按压按键体11的按压面112,通过容置空间111内的气体或液体挤压绝缘层20,进而将压力传递至第一导电层30上,且使得第一导电层30变形。让第一电性接触部31抵接于第二电性接触部51,以使第一电性接触部31与第二电性接触部51达成信号导通,即可输入使用者所欲传递的信息,再通过电路的传导,将使用者的信息传输出去。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1,可组成桌上型电脑键盘、笔记本电脑键盘、电脑辞典键盘、电子书键盘、家用电话键盘、移动电话键盘、无线电对讲机键盘、遥控器键盘等各类型可供操作的键盘。而整体的压力式按键结构I可为一个以上的按键体11,压力式按键 结构I外观可为正方形、矩形、长方形、菱形、多边形或圆形等各种形状,以配合所欲使用的用途,并供作为一般按键键盘或按键接口等需要按键的电子、电气、数字产品所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可兼具舒适性和经济性,由于按键体的内部充填气体或液体,具有缓冲及分散压力的功能,让使用者在长时间操作按键时,可以避免手指的疲劳和增加操作时的舒适性,并且减少碰撞时产生的声响,可有静音的功效。另外,压力式按键结构大幅降低原来产品的高度,以减轻重量及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又可以有利于环保和便于携带性。并且,由于按键面板是先与绝缘层贴合,再通过绝缘层与第一导电层接合,因此生产过程中如按键面板上的按键出现异常时,可直接更换按键面板即可,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而不需更换电路信号装置的部分,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层; 一按键面板,其位于该绝缘层的正面,该按键面板具有多个按键体,每一个按键体具有一与外力接触的按压面及多个从该按压面四周向下延伸的侧壁面,每一个按键体的该按压面及所述多个侧壁面与该绝缘层封闭而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填充气体及液体之中的其中一种; 一上盖部,其盖合于该按键面板上,且该上盖部具有多个分别穿过所述多个按键体的框孔,每一个框孔分别对每一个按键体的所述多个侧壁面予以限位; 一第一导电层,其位于该绝缘层的背面,该第一导电层的背面具有多个分别对应所述多个按键体的第一电性接触部; 一第二导电层,其位于该第一导电层的下方,该第二导电层的正面具有多个分别对应所述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的第二电性接触部;以及 一分隔层,其位于该第一导电层及该第二导电层之间,该分隔层具有多个通孔,每一个第一电性接触部通过每一个相对应的通孔以面向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二电性接触部; 其中,所述多个侧壁面分别为相较于该绝缘层及该第一导电层不易产生形变的型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部、该按键面板、该绝缘层、该第一导电层、该分隔层及该第二导电层由上而下依序排列而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为麦拉片。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按键体为一体成型于该按键面板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及该第二导电层为具有电路的膜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突设于该第一导电层背面。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通过该第一导电层的电路达成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是分别突设于该第二导电层上。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通过该第二导电层的电路达成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体能够带动该第一电性接触部抵接于该第二电性接触部,以使该第一电性接触部与该第二电性接触部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力式按键结构还包括一下盖部,该下盖部贴合于该第二导电层的背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部组合该下盖部,以形成一保护的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式按键结构,其包括一绝缘层、一按键面板、一上盖部、一第一导电层、一第二导电层及一分隔层。按键面板位于绝缘层的正面,且具有多个按键体,按键体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填充气体或液体。上盖部盖合于按键面板上,且具有多个框孔可分别穿过多个按键体,框孔对按键体的四个侧壁面予以限位。第一导电层位于绝缘层的背面,第一导电层的背面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触部,第一电性接触部对应按键体。第二导电层的正面具有多个第二电性接触部,第二电性接触部对应第一电性接触部。分隔层位于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之间,分隔层具有多个通孔,第一电性接触部通过相对应的通孔以面向相对应的第二电性接触部。
文档编号H01H13/705GK202650912SQ2012202321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李建兴 申请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