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25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继电器,其触点的通断速度是由驱动动触片的驱动件的移动速度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要求驱动件轻巧且移动快速。但当继电器用于电路切换时,则要求其触点切换时具有相应延时,以避免快速切换所产生的高压电弧对继电器及电子线路的损害问题。现有技术中,实现继电器触点切换延时有两种可行的方案一种是采用两个继电器,由电路控制两个继电器的通断顺序和时间;另一种则是运用继电器本身结构设计改变驱动件的移动速度或启动反应时间,例如公开号为CN2020424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但是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继电器结构相对复杂,不易于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具有缓吸和/或缓放功能的继电器。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内的定触片和动触片、铁芯线圈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一端与动触片连接;所述铁芯线圈组件通电后产生磁力促使驱动件动作进而带动动触片运动实现继电器触点切换;还包括用于在单向或双向上限制动触片运动速度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设置于驱动件上方。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为流体阻尼装置。一种具体的方案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用于夹持动触片的滑动件和与滑动件连接的磁铁;所述动触片包括触点端和设于触点端两侧的弹性黃片,所述滑动件夹持于弹性黃片;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基座壳体,二者之间形成阻尼区,阻尼区填充有脂状流体,阻尼运动件通过伸出端与动触片的触点端固定连接。—种具体的方案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用于夹持动触片的滑动件和与滑动件连接的磁铁;所述动触片包括触点端和设于触点端两侧的弹性黃片,所述滑动件夹持于弹性黃片;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及基座壳体,二者之间形成阻尼区,阻尼区填充有脂状流体,阻尼运动件的伸出端包括自由端和复位端,所述自由端抵住动触片的触点端的一侧,所述复位端在相对方向上阻挡动触片的弹性簧片。一种具体的方案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用于夹持动触片的滑动件和与滑动件连接的磁铁;所述动触片包括触点端和设于触点端两侧的弹性黃片,所述滑动件夹持于弹性黃片;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及基座壳体,二者之间形成阻尼区,阻尼区填充有脂状流体,阻尼运动件的伸出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抵住动触片的触点端的一侧;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阻尼运动件复位的弹性蓄能元件。上述具体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阻尼运动件和基座壳体朝向阻尼区的内表面且在与驱动件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交错设置片状凸筋,脂状流体填充于交错的凸筋之间。[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I)所述继电器打破常规缓吸继电器设置限制驱动件运动速度的设计思路,采用控制动触片移动速度的方法,从而实现在保证驱动件快速可靠地完成动作的前提下,方便灵活的满足电路延时切换的要求。(2)所述继电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相对较低。

图I为所述继电器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图2为图I所示实施例A-A向剖视图;图3为所述继电器第二实施例剖视图;图4为所述继电器动触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继电器第三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继电器为在动触片双向运动时,均限制其运动速度达到缓吸缓放效果的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基座1,安装在基座内的定触片3、4和动触片5以及线圈铁芯组件10和驱动件。动触片5包括触点端51和弹性簧片52。驱动件由一个夹持于弹性簧片52的滑动件7和固定于其上的磁铁8构成,驱动件在通电的线圈铁芯组件10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通过“推、拉”弹性簧片52进而驱动整个动触片5,使其在两个不同位置间转换。该实施例中,为实现开关位置的延时转换,对动触片的双向运动用阻尼装置限速。阻尼装置采用流体阻尼装置。如图1,流体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6、基座部分壳体131。阻尼运动件6—伸出端与动触片5的触点端51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一槽体,与基座部分壳体131配合形成一狭缝空间,该空间内填充脂状流体(阻尼脂)12。为增加阻尼运动件的表面积,阻尼运动件6和基座壳体朝向阻尼区的内表面且在与驱动件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交错设置片状凸筋61、1311,这些片状凸筋将由阻尼运动件及基座部分壳体131隔离出的狭缝空间分割成若干个更小的狭缝,阻尼脂12填充于这些交错的凸筋之间的狭缝,如图2所示。当继电器线圈铁芯组件通电后,驱动件受磁力完成动作后,动触片5受到阻尼运动件6的阻滞不能立即与另一边的定触片接触,而是在弹性簧片52的弹力作用下,慢慢推动阻尼运动件6不断滑动直至动触片5与另一边的定触片接触完成延时切换。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为对动触片单向延时限速的结构。该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只是阻尼运动件6结构与实施例一有所不同。阻尼运动件6伸出端分为阻尼端62和复位端63,两个伸出端均为自由端,阻尼端61在一个方向上阻挡动触片的触点端51,复位端63在另一个方向上阻挡动触片上弹性簧片52的自由端。阻尼运动件6的另一端也形成一槽体,与基座部分壳体131配合形成一狭缝空间,该空间内填充脂状流体12,该空间内也可设置片状凸筋。[0023]如图3,当继电器线圈铁芯组件通电后,驱动件受磁力向右动作后,动触片5受到阻尼运动件6的阻滞不能立即与另一边的定触片接触,而是在弹性簧片52的弹力作用下,慢慢推动阻尼运动件6不断滑动直至动触片5与另一边的定触片接触完成延时切换。该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当继电器线圈铁芯组件反向通电后,驱动件复位力推动弹性簧片带动整个动触片5向左运动,由于动触片5与阻尼运动件6没有连接在一起,动触片5脱离阻尼运动件6迅速完成转换动作,同时弹性簧片的自由端推动阻尼运动件上的复位端,使阻尼运动件复位。如图5,也为继电器需要单向延时转换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滑动件I与动触片上的弹性簧片连接,阻尼运动件6伸出端抵住动触片的触点端,对动触片的单向运动实施阻尼装置限速。动触片向受阻方向(右)运动时与实施例一、二情形相同,动触片5向无阻尼方向(左)运动时,弹性簧片驱动动触片迅速完成转换动作,另有弹性装置9用来为推动阻尼运动件复位。该弹性装置9设置于阻尼运动件另一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线圈铁芯组件10均可采用E形铁芯,该E形铁芯可由两个U形软磁材料件并在一起形成,线圈绕在E型铁芯的中柱上;所述驱动件上的磁铁也采用U形·磁铁,在U形磁铁两极设置片状软磁材料件,U形磁铁两极伸入E型铁芯中柱两侧的空档。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I),安装在基座⑴内的定触片(3、4)和动触片(5)、铁芯线圈组件(10)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一端与动触片连接;所述铁芯线圈组件通电后产生磁力促使驱动件动作进而带动动触片运动实现继电器触点切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单向或双向上限制动触片运动速度的阻尼装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设置于驱动件上方。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为流体阻尼装置。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用于夹持动触片的滑动件(7)和与滑动件连接的磁铁(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5)包括触点端(51)和设于触点端两侧的弹性簧片(52),所述滑动件(7)夹持于弹性簧片(5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6)及基座壳体,二者之间形成阻尼区,阻尼区填充有脂状流体(12),阻尼运动件(6)通过伸出端与动触片(5)的触点端(51)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6)及基座壳体,二者之间形成阻尼区,阻尼区填充有脂状流体(12),阻尼运动件(6)的伸出端包括自由端(62)和复位端(63),所述自由端抵住动触片(5)的触点端(51)的一侧,所述复位端在相对方向上阻挡动触片(5)的弹性簧片(5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6)及基座壳体,二者之间形成阻尼区,阻尼区填充有脂状流体(12),阻尼运动件(6)的伸出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抵住动触片(5)的触点端(51)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运动件(6)和基座壳体朝向阻尼区的内表面且在与驱动件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交错设置片状凸筋,脂状流体填充于交错的凸筋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阻尼运动件(6)复位的弹性蓄能元件;所述弹性蓄能元件设置于阻尼运动件(6)的下端或与伸出端相对的另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及安装其内的定触片和动触片、驱动件及用于在单向或双向上限制动触片运动速度的阻尼装置等,驱动件一端与动触片连接;通过铁芯线圈组件通电产生磁力促使驱动件动作进而带动动触片运动实现继电器触点切换。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运动件、基座壳体及填充于二者之间的阻尼脂,阻尼运动件通过伸出端与动触片的触点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打破常规缓吸继电器设置限制驱动件运动速度的设计思路,采用控制动触片移动速度的方法,从而实现在保证驱动件快速可靠地完成动作的前提下,方便灵活的满足电路延时切换的要求,且所述继电器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文档编号H01H51/04GK202564148SQ2012202575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陈涛 申请人:陈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