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25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大致涉及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光电发电系统通过串联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获得所需的电压。每个太阳能电池模块通常通过接线盒串联连接。此外,与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并联设置有旁路二极管以在特定太阳能电池模块出现反向偏压或出现中断时从其它正常太阳能电池模块汲取电力。日本专利申请案H11-107483公开了一种利用连接并且附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的内部旁路二极管而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子盒。同样地,日本专利申请案2006-127345描述了用于互连太阳能模块的接头,且接头通过连接到太阳能模块的边角部分的电缆互连。上述这些申请案的内容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近年来,使用透射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电发电系统建立在窗玻璃的位置上,其中在建筑墙上具有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如‘483申请案所公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无法附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话虽如此,当将大的接线盒放置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接收表面外侧时,光电发电系统的总体光使用效率因该区域对发电无贡献而下降。此外,‘345申请案中所公开的接头的缺点(即使解决到一定程度)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因互连接头的电缆难以管理而无法密集放置,以及实施光电发电系统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考虑到需要解决上述情况,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可在不降低光使用效率的情况下密集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并且可在实施时节省劳力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本公开内容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包括主体盒,其附接到矩形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所述主体盒包括旁路二极管;第一接头盒,其附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所述第一接头盒包括设有第一接头和电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部的边角;第二接头盒,其附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所述第二接头盒包括设有第二接头和电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连接部的边角;第一中继部件,其将第一接头盒电连接到主体盒且具有可变长度;和第二中继部件,其将第二接头盒电连接到主体盒且具有可变长度,其中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可连接。S卩,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可连接一第一接头与一第二接头,且包括主体盒,其附接到矩形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一侧的端面并且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一接头盒,其附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所述第一接头盒包括定位在第一侧的第一末端上的边角并且设有第一接头和电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接头盒,其附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所述第二接头盒包括定位在第一侧的第二末端上的边角并且设有第二接头和电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连接部;第一中继部件,其将所述第一接头盒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并且具有可变长度;和第二中继部件,其将所述第二接头盒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并且具有可变长度。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所述第一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上的边角,而所述第二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上的边角。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 所述第一中继部件和所述第二中继部件是电缆,所述第一中继部件通过可拆卸接头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和所述第一接头盒,而所述第二中继部件通过可拆卸接头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和所述第二接头盒。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所述第一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上的边角,而所述第二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上的边角。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所述第一接头盒和所述第二接头盒具有沿着与所述第一侧互相垂直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盒的所述延伸部上,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盒的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可在不降低光使用效率的情况下密集设置并且可在实施时节省劳力。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其中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组件)下文的详细描述可最好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结构和运行的组织和方式,及其其它目的及优点,且其中图I是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耦合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2是主体盒的透视图;图3是第一接头盒的透视图;图4是第二接头盒的透视图;[0025]图5是图示了第一中继部件的透视图;和图6是示意地图示了附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的电接线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公开内容可包括不同形式的实施方案,但是将在图中示出并且在本文中详细描述特定实施方案,应了解将本公开内容视作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例证,并且不旨在将本公开内容限于所说明的内容。因而,所提及的特征或方案旨在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特征或方案,并非暗示其每一个实施方案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征或方案。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示出了多个特征。虽然已将特定特征组合在一起说明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以用作未明 确公开的其它组合。所以,所描绘的组合不旨在限制,除非另有说明。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用于说明本公开内容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移动的方向表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示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组件位置的描述改变,这些表示将相应地改变。参考透视图图1,太阳能电池模块耦合件2使用根据相同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耦合件2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串联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耦合件,且图I中图示了连接两个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构造。此外,光电发电系统是不少于一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耦合件2并联连接以连接可充电电池和控制电路(诸如充电和放电电路)的系统。如图I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3是矩形的。文中,矩形表示当观看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外形时可以估计的大致矩形的形状,而并不是指数学意义上的严格外形。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外形可具有轻微的内凹或外凸。此外,虽然本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是透光型太阳能电池面板,但是其不限于此并且也可以是非透光型太阳能电池面板。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由附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第一侧(文中靠近上侧端面的中心的一侧)的主体盒4、附接到定位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上侧的第一末端上的边角(文中包括右侧上的边角的端面)的第一接头盒5、附接到定位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顶侧的第二末端上的边角(文中包括左侧上的边角的端面)的第二接头盒6、连接第一接头盒5与主体盒4的第一中继部件7和连接第二接头盒6与主体盒4的第二中继部件8组成。图2是主体盒4的透视图。主体盒4是正面至背面(前后)方向上的薄盒形,并且左侧和右侧(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且正面至背面(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与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厚度(在本实施方案中为IOmm)相同或几乎相同。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R和第二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L分别连接到主体盒4的右端和左端。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R设有设置在主体盒4的右侧表面上的插孔411R、U形截面接收部412R和接收部412R的前壁至后壁上的接合孔413R。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R可拆卸地连接到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一中继部件7的第一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并且将第一中继部件7与主体盒4电连接。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可拆卸指的是不少于两个部件以使得其可分离而不伴随损坏或柔韧变形的方式连接。注意第二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L与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R形状相同,且插孔411L、接收部412L和接合部413L也相同。第二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L可拆卸地连接到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二中继部件8的第二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并且将第二中继部件8与主体盒4电连接。旁路二极管容纳在主体盒4内,且旁路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到设置在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的插孔41 IR中的端子,和设置在第二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L的插孔411L中的端子。虽然本实施方案中的旁路二极管是肖特基(Schottky) 二极管,但是旁路二极管的类型未特别限制。此外,如图I所示,主体盒4的底部表面胶合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顶部表面(上侧端面)。图3是第一接头盒5的透视图。第一接头盒5具有位于主体盒4所附接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上侧(见图I)延伸的主体部51,和位于与上侧互相垂直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右侧延伸的延伸部52,并且第一接头盒5总体具有L形形状。第一接头盒5还具有正面至背面(前后)方向上的薄盒形,且正面至背面(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与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厚度相同或几乎相同,且在本实施方案中为10mm。第一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53设置在主体部51的左端上,即太阳能电池模块3侧的末端上。第一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53可拆卸地连接到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一中继部件7的第一接头盒侧外凸中继接头,并且将第一中继部件7与第一接头盒5电连接,第一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53与设置在之前的主体盒4上的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R和第二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IL形状相同。因此,第一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53设有插孔531 (图中不可见)、接收部532和接合孔533。第一接头54设置在主体部51的右端上(即面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外侧的末端),使沿着上侧并且面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外侧(换句话说,右侧)的方向作为连接方向。第一接头54的中心具有在连接方向上延伸的插脚541,并且具有分别位于插脚541上方和下方的U形截面接收部542和设置在接收部542上的接合孔543。此外,插脚541的尖端具有暴露的金属端子544。此外,虽然图3中不可见,但是开口设置在延伸部52的左侧表面中且第一连接部55暴露于其中。第一连接部55是用端子544导电并且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任意电极的金属端子。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部55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负极。需注意的是,第一连接部55与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电极之间的连接方法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进行并且未特别限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二者通过从太阳能电池模块3延伸并且直接焊接到第一连接部55上的带状电缆连接。或者,可使用其它适当的接头进行连接或可使用弹簧或类似物按压相互的端子进行接触。在本实施方案中,太阳能电池模块3连接到主体部51的底部表面及第二侧的端面,在该第二侧,延伸部52的左侧表面分别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上侧和右侧上(换句话说,太阳能电池模块3上侧的右侧上)构造边角。第一接头盒5安装在接触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边角的区域中且外力易在第一接头54安装和拆卸或其它操作时启动。此时,因为只在胶合面上启动张力或剪力中的任一个,所以在胶合两个互相垂直的表面时可防止第一接头盒5从本实施方案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中掉落。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案中,当主体部51的底部表面的胶合面面积与延伸部52的左侧表面的胶合面面积相比时,延伸部52的左侧表面的胶合面面积较大。这是因为延伸部52的左侧表面的胶合部需支撑在安装和拆卸第一接头54时进行牵引时在左右方向上启动的张力强度。[0040]图4是第二接头盒6的透视图。类似于第一接头盒5,第二接头盒6也具有带主体部61的延伸部62。此外,主体部61位于主体盒4所附接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上侧(见图I)延伸,而延伸部62位于与上侧互相垂直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左侧延伸,且第二接头盒6总体具有L形形状。第二接头盒6也具有正面至背面方向上的薄盒形,且正面至背面方向上的厚度与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厚度相同或几乎相同,且在本实施方案中为10mm。第二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63设置在主体部61的右端上,即太阳能电池模块3侧的末端上。第二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63可拆卸地连接到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二中继部件8的第二接头盒侧外凸中继接头并且将第二中继部件8与第二接头盒6电连接,且第二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63与设置在之前主体盒4上的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R、第二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L和第一接头盒5的第一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53形状相同。设置插孔631、接收部632和接合孔633的方案类似。第二接头64设置在主体部61的左端上(即面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外侧的末端),使沿着上侧并且面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外侧(换句话说,左侧)的方向作为连接方向。第二接头64可与第一接头54 (见图3)连接且为一对的形状。第二接头64的中心具有插入端子544的插孔641 (图中不可见),且当第一接头54与第二接头64连接时,二者电连接。接合插脚642分别设置在插孔641的顶部和底部,且当第一接头54与第二接头64连接时,设置在接合插脚642的尖端上的棘爪卡在接合孔543 (见图3)中,所以防止二者掉落。按钮643设置在接合插脚642内使得当按钮643被按压时接合插脚642的棘爪从接合孔543中释放。此外,当第一接头54与第二接头64连接时,盖644覆盖并且保护端子544。此外,开口 621设置在延伸部62的右侧表面中且第二连接部65暴露于其中。第二连接部65是金属端子并且连接到与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第一连接部55 (见图3)的电极相反的电极。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二连接部65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正极。需注意的是,第二连接部65与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电极之间的连接方法未特别限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二者通过从太阳能电池模块3延伸并且直接焊接到第二连接部65上的带状电缆连接。在本实施方案中,太阳能电池模块3也连接到主体部61的底部表面和第二侧的端面,在第二侧,延伸部62的右侧表面分别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上侧和左侧上(换句话说,太阳能电池模块3上侧的左侧上)构造边角。原因与第一接头盒5的情况相同。延伸部62的右侧的胶合面面积大于主体部61的下表面的胶合面面积的方案也类似。上述主体盒4、第一接头盒5和第二接头盒6具有由可为适当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的外覆层。此外,由导电材料(诸如金属)制成的导电路径容纳在主体盒4、第一接头盒5和第二接头盒6内。这些导电路径仅暴露在设置在上述相应部件上的端子和接头上,且使得不会发生由不必要接触导致的电泄漏和短路。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中,第一接头盒5和第二接头盒6可以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上侧的两个末端上而不论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大小如何,这是因为具有旁路二极管的主体盒4、具有第一连接部55的第一接头盒5和具有第二连接部65的第二接头盒6可以分离(见图I)。此外,主体盒4和第一接头盒5以及主体盒4和第二接头盒6分别通过第一中继部件7和第二中继部件8电连接。[0047]图5是图示了第一中继部件7的透视图。第一中继部件7分别连接在电缆71的两个末端,并具有第一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2和第一接头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3上。第一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2连接到主体盒4的第一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R (见图2)并且是成对的接头。换句话说,第一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2的插脚721和暴露在其尖端上的金属端子722插入插孔411R,并且将第一中继部件7与主体盒4电连接。此外,设置在第一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2的底侧上的接合插脚723具有设置在其尖端上以卡在接合孔413R上从而防止二者掉落的棘爪。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2和第一接头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3具有类似的形状。此外,类似于上述第一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2,第一接头盒侧外凸中继接头73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接头盒5的第一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53 (见图3)。一般涂布线可用作电缆71且其长度可通过在适当位置上切割涂布线而自由调整。换句话说,第一中继部件7具有可变长度。借此,如图I所示,设置在上侧的第一末端上的第一接头盒5可针对任意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连接到设置在靠近其顶侧中心的一·侧上的主体盒4。第二中继部件8是具有类似于第一中继部件7的结构的部件。换句话说,作为接头并且成对的第二主体盒侧内凹中继接头41L (见图2)和第二接头盒侧内凹中继接头63(见图4),以及第二主体盒侧外凸中继接头和第二接头盒侧外凸中继接头分别连接到电缆的两个末端,主体盒4和第二接头盒6因此可拆卸地连接。需注意的是,第二中继部件8的外形与图5针对第一中继部件7所示的外形相同,且因此图中省略第二中继部件8的图示并且可以参考图5。图6是示意地图示了附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的电接线。为便于对图的理解,构造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的部件的轮廓外形用虚线表示。此夕卜,图中的白圈代表端子。如图可见,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与太阳能电池模块3和主体盒4中的旁路二极管42并联连接。因此,如果太阳能电池模块3因任何原因变得无法产生电压,那么电流将穿过旁路二极管42流动。回到图1,可见在本实施方案中,分别附接到相邻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第一接头盒5和第二接头盒6直接连接。借此,无需用于相互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电缆,且因此在安装光电发电系统时现场无需针对此类型电缆的管理和连接操作。尤其是,因为可通过仅简单连接相邻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第一接头盒5和第二接头盒6而提供太阳能电池模块耦合件2,所以可通过在工厂或类似场所事先安装太阳能电池模块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而大大节省实施时间。此外,因为在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接收表面的正面中或其背面上无需针对电缆的其它部件,所以光使用效率未降低。此外,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I可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侧(文中的上侧)紧凑设置为直线形,且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3可以密集地设置,而无需担忧管理电缆来相互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3。需注意的是,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内容的本实施方案的一个方案中,第一中继部件和第二中继部件是电缆,第一中继部件通过可拆卸接头连接到主体盒和第一接头盒,而第二中继部件通过可拆卸接头连接到主体盒和第二接头盒。借此,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的总长度可易于调整。[0056]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本实施方案的另一个方案中,第一接头盒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第一末端上之边角),而第二接头盒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第二末端上的边角)。借此,第一接头盒和第二接头盒可牢固地固定到太阳能电池模块,从而不容易掉落。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本实施方案的另一个方案中,第一接头盒和第二接头盒具有沿着与第一侧互相垂直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接头盒的延伸部上,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接头盒的延伸部上。借此,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两侧上以插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侧,使总体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能紧凑以及使太阳能电池模块能更密集地设置。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本实施方案的另一个方案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具有沿着第一侧面向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借此,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可通过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按压相互邻近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连接。虽然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上文描述和随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设计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可连接一第一接头与一弟~■接头,且包括 主体盒,其附接到矩形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一侧的端面并且容纳旁路二极管; 第一接头盒,其附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所述第一接头盒包括定位在第一侧的第一末端上的边角并且设有第一接头和电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接头盒,其附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所述第二接头盒包括定位在第一侧的第二末端上的边角并且设有第二接头和电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连接部; 第一中继部件,其将所述第一接头盒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并且具有可变长度;和 第二中继部件,其将所述第二接头盒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并且具有可变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上的边角,而所述第二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上的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部件和所述第二中继部件是电缆,所述第一中继部件通过可拆卸接头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和所述第一接头盒,而所述第二中继部件通过可拆卸接头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和所述第二接头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上的边角,而所述第二接头盒连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侧的端面,该端面构造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上的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盒和所述第二接头盒具有沿着与所述第一侧互相垂直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盒的所述延伸部上,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盒的所述延伸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外侧的连接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包括主体盒,其附接到矩形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一侧的端面并且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一接头盒,其附接到定位在第一侧的第一末端上的边角并且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盒,其附接到定位在第一侧的第二末端上的边角并且设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接头;第一中继部件,其将所述第一接头盒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并且具有可变长度;和第二中继部件,其将所述第二接头盒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盒并且具有可变长度,且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可连接。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2695487SQ20122025755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近野幸司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