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619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钮开关,尤其涉及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属于电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旋钮开关的控制方式一般采用机械轴传动来完成,通过转动开关的旋转轴,使得开关上的转子与定子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达到传达控制意图的目的,因此,传统的旋钮开关要求旋转轴必须穿过产品外壳、直接暴露出产品的外表面来供使用者进行操作,为此产品的外表面必然要开孔,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对于某些有特别要求的产品,在开孔后必须考虑防水、防油或者防渗漏等技术难题,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开关旋钮的旋转轴及其传动关系虚拟化,无需在产品表面打孔穿设机械轴,防止产品表面渗漏,可任意拆卸的无连接轴旋钮开关,其适用范围广,不影响产品表面美观。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操作面板两侧的外旋钮和内旋钮,所述的外旋钮和所述的内旋钮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旋钮与所述的内旋钮之间设有将所述的外旋钮与所述的内旋钮吸合固定在操作面板上的磁吸组件,并使得当所述的外旋钮旋转时,所述的内旋钮能够随着所述的外旋钮同步旋转。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为磁铁与磁铁,两个所述的磁铁磁极相吸。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为磁铁与铁件。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旋钮的底面和所述内旋钮的底面,所述外旋钮的底面和所述内旋钮的底面相对。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外旋钮和所述的内旋钮的中心轴两侧。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旋钮上连接有控制电路的编码器,所述的编码器随着所述的内旋钮同步旋转。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旋钮底面与所述的内旋钮底面均为圆形。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旋钮底部设有外旋钮盖,所述的内旋钮底部设有内旋钮盖,所述的外旋钮盖和所述的内旋钮盖分别与所述的操作面板两侧相对。[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旋钮底部设有伸出所述的内旋钮盖并与所述的操作面板接触的滚珠。如上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珠为四个,周向均布在所述的内旋钮底面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旋钮开关的旋转轴及其传动关系虚拟化,使得旋钮开关在装配和使用时不需要破坏产品的外表面,就可以实现开关旋钮与内部电子元件的连接,隔空或隔物 对旋钮开关进行操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在开孔后必须考虑防水、防油或者防渗漏等技术难题,同时更好地保留了产品的原始外观,使得产品外观更美观。本实用新型的外旋钮可以任意拆卸,使用灵活,在不使用时可以从产品上移除,便于清洁收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适于推广。

图I为本实用新型剖示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示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包括分别设置在操作面板I两侧的外旋钮2和内旋钮3,外旋钮2和内旋钮3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旋钮2与所述的内旋钮3之间设有将所述的外旋钮2与所述的内旋钮3吸合固定在操作面板I上的磁吸组件4,并使得当所述的外旋钮2旋转时,所述的内旋钮3能够随着所述的外旋钮2同步旋转。在内旋钮3上连接有控制电路的编码器5,该编码器5随着内旋钮3同步旋转从而检测旋钮的角位移。所述的磁吸组件4分别设置在外旋钮2的底面和内旋钮3的底面,外旋钮2的底面和内旋钮3的底面沿操作面板I的两侧相对。所述的磁吸组件4为磁铁与磁铁,两个磁铁磁极相吸,一个磁铁嵌设在外旋钮2的底面上,另一个磁铁嵌设在内旋钮3的底面上,相对的磁极相反产生吸力;该磁吸组件4也可以为磁铁与铁件,磁铁与铁件的形状大小相同,磁铁设置在外旋钮2或内旋钮3上,铁件设置在内旋钮3或外旋钮2上,相互产生吸力。所述的外旋钮2底面与内旋钮3的底面均为圆形,本实用新型中磁吸组件4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外旋钮2和内旋钮3的中心轴两侧,即外旋钮2上设有两块磁铁或铁件,均布在外旋钮2周边,内旋钮3上设有两块磁件或铁件,均布在内旋钮3周边。外旋钮2底面与内旋钮3底面均为圆形,为了便于内旋钮3和编码器5能够更好地随外旋钮2同步旋转,磁吸组件4最好远离外旋钮2和内旋钮3的中心,尽可能靠向周边。所述的外旋钮2底部设有外旋钮盖6,该外旋钮盖6内设有容腔,外旋钮2底部设有凸台能够嵌入外旋钮盖6内的容腔从而与外旋钮盖6连接,磁吸组件4设置在该凸台上,所述的内旋钮3底部设有内旋钮盖7,内旋钮盖7内设有容腔,内旋钮3的底面嵌入该容腔从而与内旋钮盖7连接,外旋钮盖6和内旋钮盖7分别与操作面板I两侧相对,外旋钮盖6的容腔向外,内旋钮盖7的容腔向内。在内旋钮3的底面上一体成型有中心轴31,中心轴31的另一端连接编码器5,在中心轴31上均布有角筋32,角筋32的斜边两端分别与中心轴31和内旋钮3的底面连接,加强了中心轴31的抗扭力,提高了内旋钮3转动时的稳固性,使其带动编码器5旋转时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在内旋钮3底部设有伸出内旋钮盖7并与操作面板I接触的滚珠8。本实用新型中滚珠8为四个,周向均布在内旋钮3的底面上,减小了内旋钮3被动旋转时的磨擦力,更 好地达到与外旋钮2的同步旋转,使得编码器5的角位移也同步准确。
权利要求1.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操作面板(I)两侧的外旋钮(2)和内旋钮(3),所述的外旋钮(2)和所述的内旋钮(3)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旋钮(2)与所述的内旋钮(3)之间设有将所述的外旋钮(2)与所述的内旋钮(3)吸合固定在操作面板(I)上的磁吸组件(4),并使得当所述的外旋钮(2)旋转时,所述的内旋钮(3)能够随着所述的外旋钮(2)同步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4)为磁铁与磁铁,两个所述的磁铁磁极相吸。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4)为磁铁与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旋钮(2)的底面和所述内旋钮(3)的底面,所述外旋钮(2)的底面和所述内旋钮(3)的底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4)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外旋钮(2)和所述的内旋钮(3)的中心轴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旋钮(3)上连接有控制电路的编码器(5),所述的编码器(5)随着所述的内旋钮(3)同步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旋钮(2)底面与所述的内旋钮(3)底面均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旋钮(2)底部设有外旋钮盖(6),所述的内旋钮(3)底部设有内旋钮盖(7),所述的外旋钮盖(6)和所述的内旋钮盖(7)分别与所述的操作面板(I)两侧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旋钮(3)底部设有伸出所述的内旋钮盖(7)并与所述的操作面板(I)接触的滚珠(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珠(8)为四个,周向均布在所述的内旋钮(3 )底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连接轴的旋钮开关,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操作面板两侧的外旋钮和内旋钮,外旋钮和内旋钮位置相对应,在外旋钮与内旋钮之间设有将外旋钮与内旋钮吸合固定在操作面板上的磁吸组件,并使得当外旋钮旋转时,内旋钮能够随着外旋钮同步旋转。在内旋钮上连接有控制电路的编码器,该编码器随着内旋钮同步旋转。本实用新型将旋钮开关的旋转轴及其传动关系虚拟化,使得旋钮开关在装配和使用时不需要破坏产品的外表面,就可以实现开关旋钮与内部电子元件的连接,隔空或隔物对旋钮开关进行操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在开孔后必须考虑防水、防油或者防渗漏等技术难题,同时更好地保留了产品的原始外观,使得产品外观更美观。
文档编号H01H19/14GK202796599SQ2012203661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黄启均, 王莹, 丁茂盛, 欧海飞, 申相桦, 陈建伟 申请人: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