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513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预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线缆(主要为铜线)生产过程中,线缆的外周壁一般都会挤包一层绝缘层,而绝缘层能否很好地附着于线缆的外周壁成为衡量线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使得成品线缆表面的绝缘层能够达到较好的附着性、均匀性以及表面质量,现有技术往往通过在挤包前对线缆进行预热处理,其中,主要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对线缆进行预热处理。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形式各样的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其中,线缆电磁感应加热器一般包括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磁感应发生器,磁感应发生器与磁感应线圈电连接,磁感应线圈的芯部套入圆筒,其中,现有的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一般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圆筒(前预热圆筒和后预热圆筒),待加热的线缆先后依次穿过前预热圆筒和后预热圆筒并完成对线缆连续地预热处理;线缆经预热处理后被传输至挤压机进行挤包工序,其中,对于现有的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而言,线缆预热完成后还需经过一段较长距离的传输,而在此过程中,预热处理后的线缆很容易出现热量散失而导致温度下降,进而影响绝缘层与线缆之间的附着性,并最终影响线缆包塑的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能够有效地缩短预热处理后的线缆的传输距离,减少热量散失并能够有效地保证被预热线缆、铁丝以及钢索钢缆包塑的整体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设于预热器的机架且位于预热器入线侧的进线导轮,进线导轮的后侧装设有位于前预热圆筒上方且使线缆平行地进入至前预热圆筒内的第一导线轮、使线缆退出后预热圆筒内的第二导线轮、位于加热器的正下方并使线缆平行地退出前预热圆筒内且平行地进入至后预热圆筒内的第三导线轮,第二导线轮至少开设有两个沿第二导线轮圆周方向延伸的导线槽。其中,该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还包括有装设于所述机架且位于预热器出线侧的出线导轮。其中,所述第一导线轮的旁侧于所述后预热圆筒的上方装设有中间导线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包括有进线导轮、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以及第三导线轮,第二导线轮至少开设有两个导线槽。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待加热的线缆依次绕过进线导轮、第二导线轮的其中一导线槽以及第一导线轮进入至前预热圆筒内,经前预热圆筒加热后的线缆绕过第三导线轮进入至后预热圆筒内,经后预热圆筒加热后的线缆绕过第二导线轮的另一导线槽进入至挤压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线轮位于预热器机架的出线侧且靠近挤压机,经加热后的线缆无需经过较长距离的传输即可进入至挤压机内,减少了热量的散失;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地缩短预热处理后的线缆的传输距离,减少热量散失并能够有效地保证被预热线缆、铁丝以及钢索钢缆包塑的整体质量的优点。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I——机架2——加热器 3——前预热圆筒4——后预热圆筒 5——进线导轮 6——第一导线轮7—第二导线轮 71—导线槽 8—第三导线轮9-出线导轮 10-中间导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包括有装设于预热器的机架I且位于预热器入线侧的进线导轮5,进线导轮5的后侧装设有位于前预热圆筒3上方且使线缆平行地进入至前预热圆筒3内的第一导线轮6、位于后预热圆筒4上方且使线缆平行地退出后预热圆筒4内的第二导线轮7、位于加热器2的正下方并使线缆平行地退出前预热圆筒3内且平行地进入至后预热圆筒4内的第三导线轮8,第二导线轮7至少开设有两个沿第二导线轮7圆周方向延伸的导线槽71。进一步的,该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还包括有装设于机架I且位于预热器出线侧的出线导轮9。其中,图2所示的结构适用于左侧进线右侧出线的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挤压机位于右侧;图3所示的结构适用于右侧进线左侧出线的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挤压机位于左侧。在本实施例一工作过程中,进线导轮5的作用在于引导线缆并使其平稳地进入至第二导线轮7的导线槽71内;出线导轮9的作用在于引导经加热后的线缆并使其平稳地进入至挤压机内。下面结合具体的动作过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具体为待加热的线缆依次绕过进线导轮5、第二导线轮7的其中一导线槽71以及第一导线轮6进入至前预热圆筒3内,经前预热圆筒3加热后的线缆绕过第三导线轮8进入至后预热圆筒4内,经后预热圆筒4加热后的线缆绕过第二导线轮7的另一导线槽71进入至挤压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线轮7位于预热器机架I的出线侧且靠近挤压机,经加热后的线缆无需经过较长距离的传输即可进入至挤压机内,减少了热量的散失。需进一步解释,上述挤压机是一种给电线电缆、铁丝以及钢索钢缆表面包上塑料绝缘层的机器,亦称为押出机、外被挤出机等;其中,本实用新型配套挤压机使用,其亦可对电线电缆、铁丝以及钢索钢缆进行预热或者退火处理。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施例一的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具有能够有效地缩短预热处理后的线缆的传输距离,减少热量散失并能够有效地保证被预热的线缆、铁丝以及钢索钢缆包塑的整体质量的优点。需进一步指出,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适用于单独线缆预热处理外,还可适用于线缆退火处理。实施例二,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导线轮6的旁侧于后预热圆筒4的上方装设有中间导线轮10,工作时,中间导线轮10使得线缆平行地退出后预热圆筒4。其中,图4所示的结构适用于左侧进线右侧出线的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挤压机位于右侧;图5所示的结构适用于右侧进线左侧出线的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挤压机位于左侧。在本实施例二的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工作过程中,待加热的线缆依次绕过进线导轮5、第二导线轮7的其中一导线槽71以及第一导线轮6进入至前预热圆筒3内,经前预热圆筒3加热后的线缆绕过第三导线轮8进入至后预热圆筒4内,经后预热圆筒4加热后的线缆依次绕过中间导线轮10、第二导线轮7的另一导线槽71以及出线导轮9进入至挤压机。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设于预热器的机架(I)且位于预热器入线侧的进线导轮(5),进线导轮(5)的后侧装设有位于前预热圆筒(3)上方且使线缆平行地进入至前预热圆筒(3)内的第一导线轮(6)、使线缆退出后预热圆筒(4)内的第二导线轮(7)、位于加热器(2)的正下方并使线缆平行地退出前预热圆筒(3)内且平行地进入至后预热圆筒(4)内的第三导线轮(8),第二导线轮(7)至少开设有两个沿第二导线轮(7)圆周方向延伸的导线槽(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装设于所述机架(I)且位于预热器出线侧的出线导轮(9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轮(6)的旁侧于所述后预热圆筒(4)的上方装设有中间导线轮(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预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线缆电磁感应预热器的导向结构,其包括有进线导轮、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以及第三导线轮,第二导线轮至少开设有两个导线槽。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待加热的线缆依次绕过进线导轮、第二导线轮的其中一导线槽以及第一导线轮进入至前预热圆筒内,经前预热圆筒加热后的线缆绕过第三导线轮进入至后预热圆筒内,经后预热圆筒加热后的线缆绕过第二导线轮的另一导线槽进入至挤压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线轮位于预热器机架的出线侧且靠近挤压机,经加热后的线缆无需经过较长距离的传输即可进入至挤压机内,进而有效地减少了热量散失并有效地保证被预热线缆、铁丝以及钢索钢缆包塑的整体质量。
文档编号H01B13/00GK202905290SQ20122053142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白玉龙 申请人:白玉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