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672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可使缆线组收整方便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
技术背景 随着电子装置及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装置之间及其周边设备的连接频繁且重要,目前大部分电子装置朝小型化发展,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越来越小,且所使用的连接器越来越多,因此用于安装缆线连接器的空间受到局限,且缆线的出线依据缆线连接器的插设方向而有不同的出线方向,造成缆线容易彼此干扰且整合性不佳。另一方面,一般缆线连接器依据缆线与连接端子的连接方式分为刺破型连接器及焊接型连接器两种型态,其中刺破型连接器是采用刺破方式将电缆绝缘外皮刺破,以使包覆于绝缘外皮内的导电芯线裸露并与端子电性导通,而焊接型连接器则直接以逐条焊接方式将每一缆线与端子电性连接在一起。一般刺破型连接器及焊接型连接器所连接的缆线会依据公端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而有不同的出线方向,造成缆线的收整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通过外盖体周面的斜面结构面向下方且绝缘本体可上下翻转改变对接部对接方向以容置于外盖体内的结构设计,使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可与具有不同对接方向的公端连接器相互对接,且缆线组仍然保持往下斜向出线,具备有组装灵活性佳,且增加使用者使用便利性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自行更换焊接型或刺破型绝缘本体使用,而具有较佳的零组件整合效果,并降低零组件的库存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与一公端连接器对接,包含一绝缘本体,包含一对接部及多个导电端子嵌设于对接部中,且导电端子的尾端能电性连接一缆线组;以及一外盖体包覆绝缘本体,外盖体的周面至少包含一前侧面、一后侧面及相对的顶面及底面,前侧面设有一开槽,以供对接部凸出于外,其中后侧面相对于前侧面形成有一面向下方的斜面结构且连接底面,斜面结构设有一开口,以供缆线组经开口斜向往下出线。如上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中,该外盖体的该后侧面呈勺形,包含一弯折部j及该斜面结构,该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该顶面。如上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中,该缆线组为45度斜向下方出线的线缆组。如上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中,该外盖体由能将该绝缘本体收容其中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组装在一起而形成。[0010]如上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于该绝缘本体与该外盖体组装时,其对接方向对应该公端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且该外盖体的该斜面结构面向下方。
如上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邻近该开口处设置一能防止该缆线组滑动的止滑结构。如上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中,该导电端子以焊接或刺破压接方式与该缆线组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盖体周面的斜面结构面向下方,且绝缘本体可上下翻转改变对接部对接方向以容置于外盖体内的结构设计,使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可与具有不同对接方向的公端连接器相互对接,且缆线组仍然保持往下斜向出线,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旦改变绝缘本体的对接方向即影响缆线出线方向所造成的缆线组收整不方便与容易彼此干扰而言,本实用新型具备有组装灵活性佳,且增加使用者使用便利性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自行更换焊接型或刺破型绝缘本体使用,而具有较佳的零组件整合效果,并降低零组件的库存成本。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的结构组装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 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12 外盖体14 第一壳体16 第二壳体18 前侧面20 后侧面201 弯折部202 顶端203 底端204 纵向部22 顶面24 底面26 开槽28 斜面结构30 开口32 绝缘本体34 对接部36 导电端子38 缆线组[0038]40 止滑结构42 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的结构组装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一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10包含一外盖体12,其由一第一壳体14及一第二壳体16扣合为一体,请参阅图2所不,夕卜盖体12的周面包含一前侧面18、一后侧面20及相对的顶面22与底面24,顶面22与底面24连接前侧面18及后侧面20,前侧面18设有一开槽26,且部分后侧面20相对于前侧面而呈斜面结构28,斜面结构28设有一开口 30 ;以及一绝缘本体32,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绝缘本体32包含一对接部34以及多个导电端子36嵌设于对接部34中,多个导电端子36的尾端供电性连接一缆线组38 (示于图2),绝缘本体32容置于外盖体12内部,且对接部34突出于外盖体12之外,以供对接于另一公端连接器(图中未示),又电性连接于导电端子36的缆线组38则经由外盖体12的斜面结构28的开口 30斜向往下出线。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外盖体12的后侧面20弯折成勺形,包含连续的一弯折4部201及斜面结构28,其中弯折部201的顶端202连接顶面22 —端,弯折部201的底端203连接斜面结构28,且斜面结构28的底端延伸一纵向部204连接底面24 —端,借以共构外盖体12的周面。又于一实施例中,缆线组38由斜面结构28的开口 30 (示于图1)出线时为45度斜向下方出线。其中,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于第一壳体14的内侧表面且邻近开口 30处设置一止滑结构40,以防止缆线组38滑动。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及第二壳体16是以多个螺丝42锁固方式结合在一起。其中,于不改变外盖体12的斜面结构28仍为面向下方的前提下,绝缘本体32与外盖体12组装时,绝缘本体32可上下翻转改变对接部对接方向,使绝缘本体32的对接部34可配合公端连接器的对接部,即该绝缘本体32与该外盖体12组装时,该绝缘本体32的对接部34的对接方向对应该公端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且该外盖体12的该斜面结构28面向下方,进而使导电端子36与公端连接器内的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接续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10的绝缘本体32可为包含有焊接型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抑或为包含有刺破型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其中焊接型导电端子是以焊接方式电性连接缆线组,而刺破型导电端子则采用刺破方式将缆线组绝缘外皮刺破,以使包覆于绝缘外皮内的导电芯线裸露并与导电端子导通。亦即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自行更换焊接型或刺破型绝缘本体使用,而具有较佳的零组件整合效果,并降低零组件的库存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盖体周面的斜面结构面向下方,且绝缘本体可上下翻转改变对接部对接方向以容置于外盖体内的结构设计,使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可与具有不同对接方向的公端连接器相互对接,且缆线组仍然保持往下斜向出线,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旦改变绝缘本体的对接方向即影响缆线出线方向所造成的缆线组收整不方便与容易彼此干扰而言,本实用新型具备有组装灵活性佳,且增加使用者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与一公端连接器对接,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包含一对接部及多个导电端子嵌设于该对接部中,且所述导电端子的尾端能电性连接一缆线组;以及一外盖体,包覆该绝缘本体,该外盖体的周面至少包含一前侧面、一后侧面及相对的顶面及底面,该前侧面设有一能供该对接部凸出于外的开槽,其中该后侧面相对于该前侧面形成有一面向下方的斜面结构,且该斜面结构连接该底面,该斜面结构设有一供该缆线组斜向往下出线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盖体的该后侧面呈勹形,包含一弯折部及该斜面结构,该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该顶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缆线组为45度斜向下方出线的线缆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盖体由能将该绝缘本体收容其中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组装在一起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于该绝缘本体与该外盖体组装时,其对接方向对应该公端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且该外盖体的该斜面结构面向下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邻近该开口处设置一能防止该缆线组滑动的止滑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以焊接或刺破压接方式与该缆线组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包含一对接部及多个导电端子嵌设于该对接部中,导电端子的尾端以供电性连接一缆线组;以及一外盖体,包覆绝缘本体,外盖体的周面至少包含一前侧面、一后侧面及相对的顶面及底面,前侧面设有一开槽,以供使绝缘本体的对接部凸出于外,其中后侧面相对于前侧面形成有一面向下方的斜面结构,斜面结构设有一开口,以供缆线组经开口斜向往下出线。此输入/输出组合连接器具备有组装灵活性佳,且增加使用者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888485SQ20122056336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4日
发明者谢坤松 申请人:欧迪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