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49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露一种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防水按键模块包含:第一按键单元、防水单元以及第二按键单元。随着电子装置在水中的深度加深时,会导致水压作用于按键的压力增大而导致按键的误动作。因此,本发明将第二按键单元的按压面的表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一按键单元的按压面的表面积。因为水面下按键的按压面的表面积与水压的大小成正比,所以第一按压面受水压而朝防水单元方向移动时,第二按键单元不会立即随着第一按键单元移动。使用本发明,可有效避免电子装置的开关单元因子按键受水压移动所产生误动作的情况发生。
【专利说明】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按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按压面积不同的子母式按键,使按键在水中不会因为水压而造成误动作的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类记录生活的方式改变、开始重视艺术层次的发展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下,数码相机已成为几乎人手一台的必备3C产品。举凡从事旅游、大啖美食、浮潜或游泳等活动时,无一不带着数码相机记录每一时刻的美好。但是,虽然市面上已出现各种可提供在水里拍摄影像的具防水功能的相机,但要抵抗巨大的水压避免水压造成相机的误动作,仍有不足的地方。
[0003]现今防水相机的按键是使用单独的按键结构将塑胶按键与防水橡胶之间做隔离,让塑胶按键周围的水压尽量均匀,以减低水压向下的压力直接作用在开关上。但是,在水面下按键的按压面积与水压的大小成正比,因此随着在水中的深度加深,会导致水压作用于按键的压力增大而导致按键的误动作。
[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防水按键,让使用者在水中使用电子装置时不会因为水压而造成误动作,是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上述已知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以解决防水电子装置在水中使用时,按键容易因为水压造成误动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防水按键模块,其包含:第一按键单元,具有第一按压面,且第一按压面贯穿至相对另一面具有按键开口 ;防水单元,其设置于相对第一按键单元的第一按压面的另一端,且防水单元与第一按键单元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第二按键单元,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一端穿设于按键开口并具有第二按压面露出于外,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端则顶抵于防水单元。其中,第二按压面的表面积小于第一按压面的表面积,且第二按压面与第一按压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当第一按压面受水压而朝防水单元方向移动时,第二按压面仍位于水平面。
[0008]较佳地,第一按键单元相对于第一按压面的相对另一面还可具有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第二按键单元的侧壁还可具有第三突起部,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间具有预定距离,且第二突起部相邻于第三突起部,第一突起部连接防水单元的边缘端点。
[0009]较佳地,第三突起部与第一按键单元相对于第一按压面的相对另一面间可具有按键间距,而防水单元可具有卡合部,且卡合部包含有卡槽以套设于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端。
[0010]较佳地,防水按键模块可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壳体及开关单元,其中防水单元由边缘端点朝向相对卡合部的方向延伸还可具有固定部,固定部连接壳体,卡合部则活动性地顶抵至开关单元。[0011]较佳地,防水按键模块可还包含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可包含穿孔,弹性元件可位于容置空间中并设置于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及防水单元之间,第一按键单元的第二突起部及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三突起部可顶抵于弹性元件的一侧,且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端可穿过穿孔后再穿设于卡槽中。
[0012]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壳体,其壳面具有壳体开口以连通至壳体内,且壳面往壳体内方向延伸具有连接单元;开关单元,其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对应壳体开口的位置;以及防水按键模块,其包含:第一按键单元,其穿设于壳体开口中,并具有第一按压面露出于外,而第一按键单元的一部分则位于壳体内,第一按压面贯穿至相对另一面具有按键开口 ;防水单元,其设置于相对第一按键单元的第一按压面的另一端,即位于壳体内并对应于壳体开口,防水单元与第一按键单元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且防水单元活动性地顶抵于开关单元;以及第二按键单元,其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容置空间中,且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一端穿设于按键开口并具有第二按压面露出于外,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端则顶抵于防水单元。其中,第二按压面的表面积小于第一按压面的表面积,且第二按压面与第一按压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当第一按压面受水压而朝防水单元方向移动时,第二按压面仍位于水平面。
[0013]较佳地,防水单元可具有卡合部,且卡合部包含有卡槽以套设于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端,且卡合部活动性地顶抵至开关单元。[0014]较佳地,防水单元由边缘端点朝向相对卡合部的方向延伸还可具有固定部,其连接于连接单元,以固定防水单元至壳面。
[0015]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
占-
^ \\\.[0016](I)此防水按键模块除了设置有防水单元来达到防水的目的外,还通过子母式按键的设置来达到避免开关误触的目的。由于在水面下按压面积与按键所受到的水压成正t匕,因此在此设计子按键(对应于第二按键单元)的按压面积小于母按键(对应于第一按键单元)的按压面积,让使用者在水面下使用包含有此防水按键模块的电子装置时,子按键相对母按键将较不易受到水压而产生位移,进而可有效避免电子装置的开关单元因子按键受水压移动所产生误动作的情事发生。
[0017](2)此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可通过设置防水单元的卡合部,以套设于子按键的顶抵于防水单元的一端,使子按键不会脱落出按键开口外。
[0018](3)此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可进一步设置弹性铁件于按键单元及防水单元之间,以藉由弹性铁件的向上弹力推抵于子按键侧边的突起部,使子按键较不易受水压影响而误触开关单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切面图。
[0020]图2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切面图。
[0021]图3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切面图。
[0022]图4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的弹性元件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切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利贵审查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以下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进行详细说明,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事先声明。
[0025]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切面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100包含第一按键单元1、第二按键单元2以及防水单元3。第一按键单元I具有第一按压面11,以供使用者按压。此外,第一按压面11贯穿至相对另一面具有按键开口 12。防水单元3设置于第一按键单元I相对第一按压面11的另一端,并与第一按键单元I形成容置空间S。其中,防水单元3可为橡胶等防水材质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按键单元2设置于此容置空间S中,且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一端22穿设于此按键开口12中,且位于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一端22的第二按压面21通过此按键开口 12而露出于夕卜,以供使用者按压,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端23则顶抵于防水单元3。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第二按压面21的表面积小于第一按压面11的表面积,第二按压面21与第一按压面11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当第一按压面11受水压而朝该防水单元3方向移动时,第二按压面21仍位于水平面,但不限于此。
[0026]于此第一实施例中,当防水按键模块100设置在电子装置中时,防水单元3的边缘端将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部以密闭方式紧密结合,且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端23的位置将对应于电子装置的开关单元。当使用者按压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按压面21时,可进而推动防水单元3以顶抵至电子装置的开关单元。
[0027]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在水面下按键的按压面积与水压的大小成正比,因此随着防水按键模块100在水中的深度加深时,水压作用于按键的压力会因而增大而导致按键的误动作。如此,本发明设置第二按压面21的表面积小于第一按压面11的表面积,使第二按压面21所受的水压较小,较不会因水压而下压。而当第一按压面11受水压而朝防水单元3方向移动时,第二按键单元2也不会受第一按键单元I带动一起下压。
[0028]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切面图。图2所绘的防水按键模块200的部分结构与图1所绘相同,其相同的部分结构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200的第一按键单元I还包含第一突起部13与第二突起部14,且第一突起部13与第二突起部14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第二按键单元2还包含第三突起部24,第三突起部24相邻于第二突起部14并些微地顶抵于第二突起部14。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三突起部24与第一按键单元I相对于第一按压面11的相对另一面之间可具有按键间距I,并且第二按压面21的表面积小于第一按压面11的表面积,但不限于此。防水单元3具有卡合部31,且此卡合部31的卡槽32套设于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端23。
[0029]于此第二实施例中,此防水按键模块20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皆是以子母式按键的概念设计出第一按键单元I及第二按键单元2。在此防水按键模块200中,第一突起部13可使第一按键单元I与防水单元3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另外,当使用者按压第二按压面21时,因为第二突起部14相邻于第三突起部24并些微地顶抵于第三突起部24,进而使第二按键单元2较不会左右摇晃。再者,因为防水单元3的卡合部31的卡槽32套设在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端23,使第二按键单元2不会在容置空间S中上下松动。
[0030]上述中,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按压面21的表面积可依据不同水深所造成的水压值进行设计。另外,虽然以上是将第一按键单元I的第一按压面11设计的较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按压面21来的大,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要方便使用者按压,但也可将第一按键单元I的第一按压面11的表面积设计近乎于该第二按压面21。
[0031]另外,防水单元3的边缘端点朝向相对卡合部31的方向延伸可具有固定部33。当防水按键模块200设置在电子装置中时,可将防水单元3的固定部33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部以密闭方式紧密结合,且将防水单元3的卡合部31的位置对应于电子装置的开关单元。当使用者按压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按压面21时,可带动防水单元3顶抵至开关单元,进而触发电子装置其相对应的功能。其中,该固定部33与电子装置的壳体连接的部分为橡胶材质所制,而固定部33于橡胶材质部分的下方则可为金属铁片。
[0032]在此第二实施例中,因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三突起部24与第一按键单元I相对于第一按压面11的相对另一面之间具有按键间距I,所以当第一按键单元I因水压而下压往防水单元3方向移动,且第一按键单元I的下压距离小于此按键间距I时,第二按键单元2不会立即被第一按键单元I带动下压。
[0033]顺带一提的是,在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明了,于前面叙述的防水按键模块100及200的实施例仅为举例而非限制,本发明于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种方式,在此先行叙明。
[0034]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切面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300包含壳体4、开关单元5及如图2所绘的防水按键模块200。壳体4的壳面具有壳体开口 41,壳面往壳体4内方向延伸具有连接单兀42。开关单兀5则设置于壳体4内部对应于壳体开口 41的位置。防水按键模块200穿设于壳体开口 41内,且第一按键单元I的第一按压面11通过此壳体开口 41而露出于外。防水单元3活动性地顶抵至开关单元5,且防水单元3的边缘向外延伸具有固定部33,固定部33与壳体4的连接单元42以密闭方式紧密结合。其中,固定部33的一部分可为橡胶等防水材质所制成,固定部33的另一部分可使用铁片制成,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300可以是数码相机(DigitalCamera)、数码摄影机(Digital Video Camera)等各种具有摄像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但不以此为限。
[0035]于电子装置300的实施例中,因为防水按键模块200的防水单元3的固定部33以密闭方式紧密结合于壳体4的连接单元42。因此,当电子装置300在水面下使用时,并不会有液体从防水按键模块200渗入电子装置300中。其中,当电子装置300在水面下使用时,水压作用于第一按键单元I的第一按压面11的压力,会沿着第一按压面11传导至第一按键单元I与防水单元3之间的连接端,再延着防水单元3的边缘传导至与连接单元42紧密结合的固定部33,以减少防水按键模块200产生误动作的问题。
[0036]此外,因为防水按键模块200的第二按压面21的表面积可依据不同水深所造成的水压值进行设计,因此电子装置300依据使用者需求设置其防水按键模块200,使电子装置300在水面下使用时,第二按压面21较不会因水压而下压,使防水单元3顶抵于开关单元5,进而触发电子装置300对应于开关单元5的功能。[0037]再者,因为防水按键模块200的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三突起部24与第一按键单元I相对于第一按压面11的相对另一面之间具有按键间距I,所以当第一按键单元I因水压而下压且第一按键单元I的下压距离小于按键间距I时,第一按键单元I不会带动第二按键单元2下压。故,此电子装置300于水面下使用,且较不会因水压而造成按键的误动作。
[0038]请进一步参阅图4及图5,图4为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的弹性元件的示意图。第5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切面图。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进一步地设置弹性元件6于第一按键单元1、第二按键单元2及防水单元3之间,且第一按键单元I的第二突起部14及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三突起部24顶抵于弹性元件6的顶部后,再将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二端23穿设于卡槽32中,以卡合于防水单元3的卡合部31。若第一按键单元I及第二按键单元2受水压而下压时,弹性元件6可具有向上弹力推抵于第一按键单元I的第二突起部14及第二按键单元2的第三突起部24,使第一按键单元I及第二按键单元2较不易受水压影响而误触开关单元5。
[003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是采用子母式按键。因防水按键模块的第二按压面的表面积可依使用者需求设计为较不受水压影响的大小,所以较不会因水压导致按键的误动作。此外,当使用者按压防水按键模块的第二按压面时,因为第二突起部相邻于第三突起部并些微地顶抵于第三突起部,进而使第二按键单元较不会左右摇晃。再者,因为防水按键模块的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三突起部与第一按键单元相对于第一按压面的相对另一面之间具有按键间距,所以当第一按键单元因水压而下压且第一按键单元的下压距离小于按键间距时,第一按键单元不会带动第二按键单元下压至顶抵开关单元而导致防水按键模块及其电子装置的误动作。另外,本发明的防水按键模块可进一步设置弹性元件于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及防水单元之间,以向上弹力推抵第一按键单元的第二突起部及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三突起部,进而防止第一按键单元及第二按键单元因水压而下压至误触开关单元。
[0040]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按键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第一按键单元,具有第一按压面,且该第一按压面贯穿至相对另一面具有按键开口 ; 防水单元,设置于相对该第一按键单元的该第一按压面的另一端,且该防水单元与该第一按键单元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 第二按键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一端穿设于该按键开口并具有第二按压面露出于外,该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端则顶抵于该防水单元; 其中,该第二按压面的表面积小于该第一按压面的表面积,且该第二按压面与该第一按压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当该第一按压面受水压而朝该防水单元方向移动时,该第二按压面仍位于该水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按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键单兀相对于该第一按压面的相对另一面还具有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该第二按键单元的侧壁还具有第三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与该第二突起部间具有预定距离,且该第二突起部相邻于该第三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连接该防水单元的边缘端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按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突起部与该第一按键单元相对于该第一按压面的相对另一面间具有按键间距,而该防水单元具有卡合部,且该卡合部包含有卡槽以套设于该第二按键单元的该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按键模块,适用于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壳体及开关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防水单元由该边缘端点朝向相对该卡合部的方向延伸还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连接该壳体,该卡合部则活动性地顶抵至该开关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按键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包含穿孔,该弹性元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设置于该第一按键单元、该第二按键单元及该防水单元之间,该第一按键单元的该第二突起部及该第二按键单元的该第三突起部顶抵于该弹性元件的一侧,且该第二按键单元的该第二端穿过该穿孔后再穿设于该卡槽中。
6.—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其壳面具有壳体开口以连通至该壳体内,且该壳面往该壳体内方向延伸具有连接单元; 开关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并位于对应该壳体开口的位置;以及 防水按键模块,其包含: 第一按键单元,穿设于该壳体开口中,并具有第一按压面露出于外,而该第一按键单元的一部分则位于该壳体内,该第一按压面贯穿至相对另一面具有按键开口 ; 防水单兀,设置于相对该第一按键单兀的该第一按压面的另一端,即位于该壳体内并对应于该壳体开口,该防水单元与该第一按键单元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且该防水单元活动性地顶抵于该开关单元;以及 第二按键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一端穿设于该按键开口并具有第二按压面露出于外,该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端则顶抵于该防水单元; 其中,该第二按压面的表面积小于该第一按压面的表面积,且该第二按压面与该第一按压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当该第一按压面受水压而朝该防水单元方向移动时,该第二按压面仍位于该水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键单元相对于该第一按压面的相对另一面还具有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该第二按键单元的侧壁还具有第三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与该第二突起部间具有预定距离,且该第二突起部相邻于该第三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连接该防水单元的边缘端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突起部与该第一按键单元相对于该第一按压面的相对另一面间具有按键间距,而该防水单元具有卡合部,且该卡合部包含有卡槽以套设于该第二按键单元的该第二端,且该卡合部活动性地顶抵至该开关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单元由该边缘端点朝向相对该卡合部的方向延伸还具有固定部,其连接于该连接单元,以固定该防水单元至该壳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按键模块还包含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包含穿孔,该弹性元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设置于该第一按键单元、该第二按键单元及该防水单 元之间,该第一按键单元的该第二突起部及该第二按键单元的该第三突起部顶抵于该弹性元件的一侧,且该第二按键单元的该第二端穿过该穿孔后再穿设于该卡槽中。
【文档编号】H01H3/12GK103915271SQ20131000679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刘明强 申请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