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838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室、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一第一连接器经由该第一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二连接器经由该第二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三连接器经由该第三开口外露于该壳体,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电容器,该电容器的第一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绕圈且耦接至该第三连接器的一信号端,该电容器的第二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绕圈且耦接至该第二连接器的一信号端,用以提供频率补偿功能。
【专利说明】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尤指一种于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电源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具有一电容器,且该电容器的两端分别具有至少半圈的绕圈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电源插入器通常具有一电源输入连接器、一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一电源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其中,该电源输入连接器可供输入电源,该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可供输入射频信号,该电源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则可混合该电源及射频信号后输出,且该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电源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通常耦接一电容器,以提供简单的频率补偿功能。
[0003]请参照图1(a)~图1(c)示出为仪器显示屏幕上显示的简易英文缩写,这些都是仪器上各国通用的简易书写方式,Trl表示传输轨迹;Sll (22,21)表示端口及参数;LogMag表示对数及对数向量大小;F2(FULL TWO PORT)为双端口校正)。其中图1(a)绘示现有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其中Trl表示第I传输轨迹;端口及参数Sll表示从第I端口进、从第I端口出;Log Mag表示对数及对数向量大小为5.000db/Ref-26.0Odb ;);图1 (b)绘示现有电源插入器的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其中Tr2表示第2传输轨迹;端口及参数S22表示从第2端口进、从第2端口出;Log Mag表示对数及对数向量大小为5.000db/Ref-20.0Odb ;);图1(c)绘示现有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的传输损失示意图(其中Tr3表示第3传输轨 迹;端口及参数S21表示从第I端口进、从第2端口出;Log Mag表示对数及对数向量大小为500.0db/Ref0.0OOdb ;)。如图1(b)所示,现有电源插入器的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在X72及X73间的反射损失为-50dB,其中,Vl~V3值需在第三限制线之下。至之间的反射损失仅有-5~-7dB,其中,V4~▽〗值需在第四限制线之下。此外,如图1(c)所示,现有电源插入器从\72处开始的传输损失逐渐加大,至甚至达到-1.7403dB,如此将会严重影响射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其中,▽:!~值需在第五限制线之上,V4~V5值需在第六限制线之上,诚属美中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电源插入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以改善上述的缺点。
[0005]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具有一壳
体,该壳体具有一容室、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一第一连接器经由该第一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二连接器经由该第二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三连接器经由该第三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稱接于该第一连接器的一信号端,第二端则率禹至地电位,一第一线圈的第一端稱接至该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一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第二端则耦至地电位,一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第二端则耦至该第三连接器的一信号端,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第三电容器,该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第一绕圈且耦接至该第三连接器的一信号端,该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第二绕圈且耦接至该第二连接器的一信号端,用以提供频率补偿功能。
[0006]其中,该壳体为一金属壳体。
[0007]其中,该第一连接器为一电源输入连接器。
[0008]其中,该第二连接器为一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
[0009]其中,该第三连接器为一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
[0010]其中,该壳体进一步具有一固持片,且该固持片上进一步具有一固持孔。
[0011]其中,该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绕圈的圈数与直径与该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及该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间的距离有关。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于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具有一电容器,且该电容器的两端分别具有至少半圈的绕圈,用以提供频率补偿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a)为一示意图,其绘示现有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
[0014]图1(b)为一示意图,其绘示现有电源插入器的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
[0015]图1(c)为一示意图,其绘示现有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的传输损失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组合示意。
[0017]图3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方块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电容器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绕圈的放大不意图。
[0019]图5(a)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
[0020]图5(b)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
[0021]图5(c)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的传输损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附以图式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后。
[0023]请一并参照图2至图5 (C),其中,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组合示意图;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方块示意图;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电容器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绕圈的放大示意图;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图5(13)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的反射损失示意图;图5(c)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的传输损失示意图。
[0024]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包括:一壳体10 ;—第一连接器20 ;—第二连接器30 ;—第三连接器40 ;—第一电容器50 ;—第一线圈60 ;—第二电容器70 ;—第二线圈80 ;以及一第三电容器90所组合而成。
[0025]其中,该壳体10例如但不限于由金属所制成,例如但不限于为铝,其具有一容室11,且该壳体10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开口 12、一第二开口 13及一第三开口 14。
[0026]该第一连接器20经由该第一开口 12外露于该壳体10,该第一连接器20例如但不限于为一电源输入连接器,可供输入电源至该电源插入器中。
[0027]该第二连接器30经由该第二开口 13外露于该壳体10,该第二连接器30例如但不限于为一射频(RF)信号输出连接器,可供输出射频信号至一电视单元(图未示)。
[0028]该第三连接器40经由该第三开口 14外露于该壳体10,该第三连接器40例如但不限于为一射频信号输入及电源输出连接器,可从一信号放大器(AMP,图未示)中输入射频信号至该电源插入器中,并将电源输出至该信号放大器中。
[0029]该第一电容器50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连接器20的一信号端21,第二端则耦至地电位。
[0030]该第一线圈60的第一端稱接至该第一电容器50的第一端。
[0031]第二电容器70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线圈60的第二端,第二端则耦至地电位。其中,该电容器50及该第二电容器70,用以过滤该电源信号中的噪声。
[0032]该第二线圈80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线圈60的第二端,第二端则耦至该第三连接器40的一信号端41。其中,该第一线圈60及该第二线圈80,用以将电源信号交连至该第三连接器40。
[0033]该第三电容器90的第一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第一绕圈91且耦接至该第三连接器40的该信号端41,该第三电容器90的第二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第二绕圈92且耦接至该第二连接器30的一信号端31,用以提供频率补偿功能。其中,该第一绕圈91及第二绕圈92的圈数与直径与该第三电容器90的电容值及该第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间的距离有关。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绕圈91及第二绕圈92的圈数是以1.5圈为例加以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003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壳体10进一步具有一固持片15,且该固持片15上进一步具有一固持孔16,以便将该电源插入器固持于一物体上,例如但不限于为墙壁上。
[0035]经由将具有第一绕圈91及第二绕圈92的该第三电容器90连接至第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间后,如图5(a)所示(其中Trl表示第I传输轨迹;端口及参数Sll表示从第I端口进、从第I端口出;Log Mag表示对数及对数向量大小为5.000db/Ref-26.0Odb ;F2 (FULL TWO PORT)为双端口校正),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器30 在 V3、V4 及 V5 处的反射损失分别为-33.225dB、-26.673dB、-13.746dB,其中,▽I~X73值需在第一限制线之下,X74~\75值需在第二限制线之下,相较于图1 (a),现
有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在\73、\74及V5处的反射损失分别为-20.817dB、-16.264dB、-5.3348dB,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器30具有较大的反射损失,可使匹配度更佳。
[0036]如图5(b)所示(其中Tr2表示第2传输轨迹;端口及参数S22表示从第2端口进、从第2端口出;Log Mag表示对数及对数向量大小为
[0037]5.000db/Ref-20.0Odb ;F2 (FULL TWO PORT)为双端口校正),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连接器40在V3、X74及V5处的反射损失分别为-35.060dB、
[0038]-26.406dB、-14.533dB,其中,Vl~V3值需在第三限制线之下,V4~▽5值需在第四限制线之下,相较于图1(b),现有电源插入器的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在▽3、V4及\75处的反射损失分别为-29.682dB、-20.235dB、-6.2083dB,因此,本实用新
型的第三连接器40具有较大的反射损失,可使匹配度更佳。
[0039]如图5(c)所示(其中Tr3表示第3传输轨迹;端口及参数S21表示从第I端口进、从第2端口出;Log Mag表示对数及对数向量大小为500.0db/Ref0.0OOdb ;F2 (FULL TWO PORT)为双端口校正),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间在V4及V5处的传输损失分别为-0.1965dB、-0.2094dB、-0.5306dB,其中,
▽ I~V5值皆在第五限制线之上,相较于图1 (c),现有电源插入器的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及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间在V3、74及V5处的传输损失分别为-0.2045dB、-0.3546dB、-1.7403dB,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弟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间亦具有较小的传输损失。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绕圈91及第二绕圈92确可改善现有电源插入器的反射损失及传输损失,并提供频率补偿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确实较现有电源插入器具有进步性。
[0040]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的实施,其于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及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间具有一电容器,且该电容器的两端分别具有至少半圈的绕圈,用以降低其反射损失及传输损失,并提供频率补偿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较现有电源插入器具有进步性。
[0041]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悉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具有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室、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一第一连接器经由该第一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二连接器经由该第二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三连接器经由该第三开口外露于该壳体,一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连接器的一信号端,第二端则耦至地电位,一第一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一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第二端则耦至地电位,一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第二端则耦至该第三连接器的一信号端,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第三电容器,该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第一绕圈且耦接至该第三连接器的一信号端,该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具有至少半圈的第二绕圈且耦接至该第二连接器的一信号端,用以提供频率补偿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为一金属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为一电源输入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为一射频信号输出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连接器为一电源输出及射频信号输入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进一步具有一固持片,且该固持片上进一步具有一固持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频率补偿功能的电源插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绕圈的圈数与直径与该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及该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间的距离有关。
【文档编号】H01R13/66GK203596468SQ20132067871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陆善睿 申请人:丽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