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87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护套、绕包层、外导体、绝缘层、以及内导体,在外导体上开设有漏泄孔,所述漏泄孔为轴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为电缆的径向,漏泄孔的宽度从两端向其对称轴逐渐减小,以电缆的轴线为对称轴,相邻两个漏泄孔呈旋转对称,其对称原点是电缆的轴线上两个漏泄孔之间距离的中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U字形”的形状、宽度、角度和距离形成“变形U字形”,增强了信号传输,使得表征漏泄同轴电缆指标的耦合损耗和驻波指标在长度方向上波动幅度更小,通过调整“变形U字形”漏泄孔的间距,使得漏泄电缆在700~2500MHz或1000MHz以下更宽范围内获得优异的指标。
【专利说明】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制造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0002]漏泄同轴电缆,是外导体不完全封闭的同轴电缆。射频信号在漏泄同轴电缆内部传输的过程中,一部分射频信号通过外导体孔隙耦合到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射频信号也可以通过外导体孔隙耦合到电缆内部。因而,漏泄同轴电缆兼具射频信号传输线和收发天线之双重功能。一般应用于通信天线难以发挥作用的特定空间,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分离天线提供足够场强覆盖的特定空间。
[0003]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漏泄同轴电缆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虽然不同厂家生产的漏泄同轴电缆各有特色,但基本原理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相同,产品主要由内导体、绝缘层、带槽孔的外导体、护套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带槽孔的外导体、护套一般采用纵包、护套一步法工艺进行生产。
[0004]传统的漏泄同轴电缆存在以下缺点:
[0005]I槽孔位置容易扭转,甚至变形,影响射频信号的辐射,进而导致耦合损耗、驻波、衰减常数等指标变差,影响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质量;
[0006]2带槽孔的铜带(铝带)外导体纵包、护套同步进行,虽然对保持槽孔位置基本稳定有利,但在槽孔处护套烫伤绝缘,影响电缆衰减指标;
[0007]3现有的“单八字形”或“双八字形”槽孔漏泄电缆,虽然在特定频段内有较好的耦合损耗指标,但在览频沮围内稱合损耗和驻波指标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泄同轴电缆,解决现有“单八字形”或“双八字形”槽孔漏泄同轴电缆宽频耦合损耗和驻波指标不理想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护套、绕包层、外导体、绝缘层、以及内导体,在外导体上开设有漏泄孔,所述漏泄孔为轴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为电缆的径向,漏泄孔的宽度从两端向其对称轴逐渐减小,以电缆的轴线为对称轴,相邻两个漏泄孔呈旋转对称,其对称原点是电缆的轴线上两个漏泄孔之间距离的中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变形U字形”结构的漏泄孔结构,相邻两个漏泄孔的方向相反,成对称组合排列,即:以电缆的轴心线为X 轴,以每个漏泄孔距离最小处的电缆径向为Y轴,相邻两个漏泄孔成旋转对称,其对称原点为X轴上两个漏泄孔之间距离的中心点,形成漏泄孔的开口方向相反的状态,其中的每一个漏泄孔均是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为电缆的径向,且漏泄孔的宽度从两端向其对称轴逐渐减小,距离最小处位于其Y轴上,通过改变“U字形”的形状、宽度、角度和距离形成“变形U字形”,射频信号经过“变形U字形”漏泄孔的外导体向外辐射时,增强了信号传输,使得表征漏泄同轴电缆指标的耦合损耗和驻波指标在长度方向上波动幅度更小,通过调整“变形U字形”漏泄孔的间距,使得漏泄电缆在70(T2500MHz或1000MHz以下更宽范围内获得优异的指标,成对称组合排列的漏泄孔结构优化了产品工作频段内的指标,特别是优化了耦合损耗、驻波指标和衰减指标,“变形U字形”孔型的基本特点在于径向尺寸较其他孔型小,轴向尺寸较其他孔型窄,因此在相同耦合损耗下,具有更小的纵向衰减。
[0011]所述漏泄孔沿其对称轴的一侧由依次连接的五条直线段a、b、C、d、e构成,其中,线段b与线段d平行,一个漏泄孔中两条直线段a构成的夹角为A3,A3为155°?180°,两条直线段c构成的夹角为A2,A2为140°?165°,两条直线段e构成的夹角为A4,A4为145°?170°,直线段b与电缆轴线构成的夹角为Al,直线段d与电缆轴线构成的夹角为A5,Al= A5,Al为50°?75° ;漏泄孔的最小宽度为L4,L4为1.0?4.5 mm,漏泄孔的最大长度为L3,L3为70?200 mm,直线段c的长度为L2,L2为8?30 mm ;相邻两个漏泄孔之间的距离为L1,L1为20?50 mm。经过 申请人:的研究,独创出这种结构的漏泄孔,通过改变“U字形”的形状、宽度、角度和距离形成“变形U字形”,射频信号经过“变形U字形”漏泄孔的外导体向外辐射时,增强了信号传输,使得表征漏泄同轴电缆指标的耦合损耗和驻波指标在长度方向上波动幅度更小,通过调整“变形U字形”漏泄孔的间距,使得漏泄电缆在70(T2500MHz或1000MHz以下更宽范围内获得优异的指标,成对称组合排列的漏泄孔结构优化了产品工作频段内的指标,特别是优化了耦合损耗、驻波指标和衰减指标。“变形U字形”孔型的基本特点在于径向尺寸较其他孔型小,轴向尺寸较其他孔型窄,因此在相同耦合损耗下,具有更小的纵向衰减。
[0012]在外导体与绝缘层之间还设置有与漏泄孔对应的隔离层。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带槽孔的铜带或铝带外导体纵包、护套同步进行,虽然对保持槽孔位置基本稳定有利,但在槽孔处护套烫伤绝缘,影响电缆衰减指标的问题,采用在外导体与绝缘层之间设置隔离层的方式,隔离层与漏泄孔相对应,在整个同轴电缆中,隔离层为条状,只位于漏泄孔处的外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即可,解决了传统漏泄同轴电缆护套时槽孔处容易烫伤绝缘导致电缆衰减增加的问题。
[0013]所述的隔离层为聚酯带,其厚度为0.02?0.12mm。作为较为适宜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酯带作为隔离层,其厚度在0.02?0.12mm的情况下,不会影响整体的结构性能。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I本实用新型一种漏泄同轴电缆,采用“变形U字形”结构的漏泄孔结构,相邻两个漏泄孔的方向相反,其两边呈轴对称排列,通过改变“U字形”的形状、宽度、角度和距离形成“变形U字形”,射频信号经过“变形U字形”漏泄孔的外导体向外辐射时,增强了信号传输,使得表征漏泄同轴电缆指标的耦合损耗和驻波指标在长度方向上波动幅度更小,通过调整“变形U字形”漏泄孔的间距,使得漏泄电缆在70(T2500MHz或1000MHz以下更宽范围内获得优异的指标,成对称组合排列的漏泄孔结构优化了产品工作频段内的指标,特别是优化了耦合损耗、驻波指标和衰减指标,“变形U字形”孔型的基本特点在于径向尺寸较其他孔型小,轴向尺寸较其他孔型窄,因此在相同耦合损耗下,具有更小的纵向衰减;
[0016]2本实用新型一种漏泄同轴电缆,采用在外导体与绝缘层之间设置隔离层的方式,隔离层与漏泄孔相对应,在整个同轴电缆中,隔离层为条状,只位于漏泄孔处的外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即可,解决了传统漏泄同轴电缆护套时槽孔处容易烫伤绝缘导致电缆衰减增加的问题;[0017]3本实用新型一种漏泄同轴电缆,通过在冲孔铜带上采用胶带覆膜固定槽孔位置,在铜带纵包的同时采用扎纱的方式,解决传统漏泄同轴电缆槽孔位置容易扭曲,甚至变形的缺点;通过在外导体上绕扎纱线固定,采用纵包、绕扎、护套一步法工艺进行生产,既保持了槽孔外置的相对稳定,又可以提高护套外观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漏泄孔放大并旋转90°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2]1-护套,2-外导体,3-绝缘层,4-内导体,5-漏泄孔,6_绕包层,7_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0024]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护套1、扎纱缠绕形成的绕包层6、外导体2、绝缘层3、以及内导体4,外导体2采用厚度为0.05?
0.15mm的铜带或者厚度0.10?0.25mm的铝带制成,在外导体2上开设有漏泄孔5,漏泄孔5呈“变形U字形”,在外导体2与绝缘层3之间设置隔离层7,隔离层7与漏泄孔5相对应,在整个同轴电缆中,隔离层7为条状,只位于漏泄孔5处的外导体2与绝缘层3之间,采用聚酯带,其厚度为0.02、.12mm ;以电缆的轴心线为X 轴,以每个漏泄孔距离最小处的电缆径向为Y轴,相邻两个漏泄孔成旋转对称,其对称原点为X轴上两个漏泄孔之间距离的中心点,形成漏泄孔的开口方向相反的状态,其中的每一个漏泄孔均是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为电缆的径向,且漏泄孔的宽度从两端向其对称轴逐渐减小,距离最小处位于其Y轴上;漏泄孔沿其对称轴的一侧由依次连接的五条直线段a、b、c、d、e构成,其中,线段b与线段d平行,一个漏泄孔中两条直线段a构成的夹角为A3,A3为155°?180°,两条直线段c构成的夹角为A2,A2为140°?165°,两条直线段e构成的夹角为A4,A4为145°?170°,直线段b与电缆轴线构成的夹角为Al,直线段d与电缆轴线构成的夹角为A5,Al= A5,Al为50°?75° ;漏泄孔的最小宽度为L4,L4为1.0?4.5 mm,漏泄孔的最大长度为L3,L3为70?200 mm,直线段c的长度为L2,L2为8?30 mm ;相邻两个漏泄孔之间的距离为LI,LI为20?50腿。
[0025]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护套(I)、绕包层(6)、外导体(2)、绝缘层(3)、以及内导体(4),在外导体(2)上开设有漏泄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泄孔(5)为轴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为电缆的径向,漏泄孔(5)的宽度从两端向其对称轴逐渐减小,以电缆的轴线为对称轴,相邻两个漏泄孔(5)呈旋转对称,其对称原点是电缆的轴线上两个漏泄孔(5)之间距离的中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泄孔(5)沿其对称轴的一侧由依次连接的五条直线段a、b、c、d、e构成,其中,线段b与线段d平行,一个漏泄孔中两条直线段a构成的夹角为A3,A3为155°?180°,两条直线段c构成的夹角为A2,A2为140°?165°,两条直线段e构成的夹角为A4,A4为145°?170°,直线段b与电缆轴线构成的夹角为Al,直线段d与电缆轴线构成的夹角为A5,Al= A5,Al为50°?75° ;漏泄孔(5)的最小宽度为L4,L4为1.0?4.5 mm,漏泄孔(5)的最大长度为L3,L3为70?200 mm,直线段c的长度为L2,L2为8?30 mm ;相邻两个漏泄孔(5)之间的距离为LI,LI为20?50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在外导体(2)与绝缘层(3)之间还设置有与漏泄孔(5)对应的隔离层(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层(7)为聚酯带,其厚度为0.02?0.12mm。
【文档编号】H01P3/06GK203503768SQ20132068787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4日
【发明者】李保安, 乔恩, 张辉, 赵龙, 范先念 申请人:成都中菱无线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