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881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动力电池。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以及导热板,呈U字型包围所述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至少三个面,其中,在所述三个面中,在U字型的相互平行的两个面所述导热板与电池单体接触地包围所述电池单体,而在U字型的底面所述导热体以与所述电池单体隔开规定距离包围所述电池单体。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利用导热体进行热量交换。
【专利说明】车用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车用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0002]当今社会,如何满足汽车对石油的需求,如何降低汽车对环境的破坏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国都加紧了对电动汽车的研究,而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的车用动力电池,也受到了汽车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
[0003]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用电池由多个电池单体10构成,各个电池单体10并列排列,并且各个电池单体10之间隔着导热板20。
[0004]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中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导热板20的第一面21与电池单体10相邻的外壳面接触,导热板的第二面22与电池单体10的外壳相对而并不接触。电池单体10和导热板20的第一面21之间设有作为隔离层的弹性泡棉30。而且,从图2可以看到,导热板20仅包裹电池单体10的一个侧面。
[0005]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的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电池发热、老化的原因,电池会增厚,而且由于电池四周刚性高,电池的中间部分会膨胀得更多,这样会导致在图3上形成C部分。
[0006]图4是图3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电池的中间部分膨胀得更多,原来紧贴电池单体10的导热板20的第一面21会与电池单体10分离开。这样,利用导热板20实现的散热/导热效果存在变差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进行电池散热/导热的车用动力电池。
[000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电池单体;以及
[0010]导热板,呈U字型包围所述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至少三个面,
[0011]其中,在所述三个面中,在U字型的相互平行的两个面所述导热板与电池单体面接触地包围所述电池单体,而在U字型的底面所述导热体以与所述电池单体隔开规定距离包围所述电池单体。
[0012]优选地,所述U字型的相互平行的两个面的导热板的厚度小于等于U字型的底面的导热板的厚度。
[00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种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4]电池单体;以及
[0015]导热板,以与电池单体面接触的方式包围所述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至少
三个面。
[0016]优选地,所述导热板以与电池单体面接触的方式包围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四个面。
[0017]优选地,所述导热板以与电池单体面接触的方式包围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五个面。
[0018]优选地,所述导热板由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金属板冲压形成,所述导热板具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凸出的第一凸台。
[0019]优选地,所述电池单体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有隔离层。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动力电池,导热板形成U字型包围电池单体并且导热板的至少二个面与电池单体相接触,或者,形成为导热板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三个面、四个面、或者五个面与电池单体相接触,这样,电池单体能够通过导热板与外界热源高效地进行热交换(散热/导热),从而能够促进电池单体与外接热源进行换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22]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
[0023]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的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
[0024]图4是图3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26]图6是表不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
[0027]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经过使用后的截面图。
[0028]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经过使用后的截面图。
[0029]图9是图8中的E部分的放大图。
[0030]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31]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热量传递图。
[0032]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33]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热量传递图。
[0034]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35]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36]图16是表不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
[0037]图17是图16中的F部分的放大图。
[0038]符号说明
[0039]电池单体:10,100
[0040]导热板:20,200
[0041]弹性泡棉:30,300
[0042]第一面:21,201
[0043]第二面:22。202
[0044]第三面:203
[0045]第一表面:210
[0046]第二表面:220
[0047]第一凸台:230【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
[0049]第一实施实施方式
[0050]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由至少两个电池单体100构成(在图5中示例了 4个电池单体10构成的车用动力电池),各个电池单体100并列排列,并且各个电池单体100由导热板
200呈U字型包围。
[0051]图6是表不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如图6所不,在本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中,U字型的导热板200包围电池单体100,相互相邻的导热板200之间填充有作为隔离层的弹性泡棉300。
[0052]U字型的导热板200由沿电池单体100并列方向平行的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以及与所述第一面201、第二面202垂直的第三面203 (在图6中,第三面203是与电池单体100的底面平行的面)构成,其中,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紧贴地包裹即面接触电池单体100的两侧面,而第三面203与电池单体100的底面平行且隔开规定距离地包围电池单体100,请参见图6中的D部分。
[0053]图7是图6中的D部分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第三面203以与电池单体100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H的方式包围电池单体100的底面。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规定距离H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消除电池单体的侧面变形对底面的影响,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而另一方面,即便是不隔开规定距离,即使得第三面203直接与底面接触地包围电池单体100,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效果,只是设置规定距离H的情况下能够更进一步具有缓冲作用。
[0054]在导体板200中,其第一面201、第二面202的厚度为tl,第三面203的厚度为t3,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是厚度t2大于等于厚度tl。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导热板200整体的导热效果。
[0055]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经过使用后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电池发热、老化的原因,电池会增厚,但是由于导热板200包裹电池导体100的两侧,即使电池单体100的中间部分会膨胀得更多,导热板200还是会紧贴包裹着电池单体100的两侧。
[0056]图9是图8中的E部分的放大图。如图9所示,原来紧贴电池单体100的导热板200也不会与电池单体100分离开,因此即使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利用导热板200实现的散热/导热效果也不存在变差的危险。
[0057]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利用导热板200能够有效地确保电池单体100与外界热源进行热交换,能够高效地实现电池单体100的导热/散热。
[0058]而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热板200呈U字型包围电池单体100,其第一面201、第二面202与电池单体100的侧面面接触,而第三面203与电池单体100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H。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板200包围了电池单体100的三个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是表示了与两个侧面为面接触、与一个底面为不接触的情况(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还会说明与三个面都面接触的情况)。这里的三个面并不限于图示的三个面,可以是除电极所在面外的任意三个面。这是因为如果将导热板200设置在电极所在面的话,会需要实施与电极的绝缘处理,难以实现,因此,只要是将导热板200设置成包围除电极所在面外的任意三个面的U字型就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
[0059]第二实施方式
[0060]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61]如图10所示,导热板200呈U字型地紧贴包围电池单体100的三个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导热板200与电池单体100的底面平行的面也与电池单体100的底面接触。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热量传递图。如图11所示中的箭头,热量从导热板200的三个面,即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向电池单体100传递。这里的三个面可以是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任意三个面。
[0062]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能够利用导热板200的三个面有效地进行导热/散热。
[0063]第三实施方式
[0064]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65]如图12所示,导热板200呈四边形地紧贴包围电池单体100的四个面,导热板200与电池单体100的四个面都紧贴接触。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热量传递图。如图13中的箭头所示,热量从导热板200的四个面,即两个侧面、一个上面以及一个底面向电池单体100传递。这里的四个面可以是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任意四个面。
[0066]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能够利用导热板200的四个面有效地进行导热/散热。
[0067]第四实施方式
[0068]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0069]如图14所示,导热板200呈紧贴包围电池单体100的五个面,导热板200与电池单体100的五个面都接触。如图14中的箭头所示,热量从导热板200的五个面,即除电极所在面的其他五个面向电池单体100传递。
[0070]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能够利用导热板200的五个面有效地进行导热/散热。
[0071]第五实施方式
[0072]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的截面图。
[0073]如图15、16所不,第五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是导热板200呈U字型包围电池单体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图16中的F部分。
[0074]图17是图16中的F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7所示,导热板200由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的金属板冲压形成,并且所述导热板200具有从所述第一表面210向所述第二表面220凸出的第一凸台230。
[0075]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车用动力电池。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体;以及 导热板,呈U字型包围所述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至少三个面, 其中,在所述三个面中,在U字型的相互平行的两个面所述导热板与电池单体接触地包围所述电池单体,而在U字型的底面所述导热板以与所述电池单体隔开规定距离包围所述电池单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U字型的相互平行的两个面的导热板的厚度小于等于U字型的底面的导热板的厚度。
3.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体;以及 导热板,以与电池单体接触的方式包围所述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至少三个面,所述三个面为电池单体排列的方向平行的两个面以及与该两个面垂直的一个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板以与电池单体面接触的方式包围电池单体的除电极所在面外的五个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板由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金属板冲压形成,所述导热板具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凸出的第一凸台。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体为至少两个, 在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有隔离层。
【文档编号】H01M10/625GK203787533SQ201320690687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曹楷, 仇杰, 陈黎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