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985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是由外壳体、转鼓、把手、机盖、上转耳、铰链、下转耳、内壳体、转轴组合件、转轴、外壳体底盘、气动马达、支撑柱脚、底座、支柱、转珠和转鼓底盘组成,利用机盖盖于外壳体上,气动马达带动转鼓旋转,对置于内壳体和转鼓的壳体之间的三极管脱水,脱掉的水甩入转鼓外,存入外壳体内,不对外飞溅,可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方便、简单、实用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塑封三极管的表面处理用具领域,尤指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和使用量最大的三极管市场之一,典型的三极管封装工艺流程为:检片、粘片、键合、塑封、电镀、打印、切筋、测试和包装,电镀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成品三极管的可焊性、外表美观和散热性,因此,需要在电镀前对塑封三极管的表面进行脱脂处理,并进一步进行脱水处理,传统的脱水处理方法是用离心机进行甩干,存在水被甩出,四处飞溅,运行不稳定的缺点,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其目的是可以解决上述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塑封三极管在电镀前进行密闭脱水处理的装置,易于操作,简单方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是由外壳体、转鼓、把手、机盖、上转耳、铰链、下转耳、内壳体、转轴组合件、转轴、外壳体底盘、气动马达、支撑柱脚、底座、支柱、转珠和转鼓底盘组成,机盖上设置把手和上转耳,外壳体上设置下转耳,上转耳和下转耳通过铰链连接,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柱脚支撑外壳体底盘,外壳体底盘与气动马达上设置的顶盘座进行密封固定连接,顶部安装转珠的支柱的底部与外壳体底盘通过螺栓紧固,转珠置于转鼓底盘上设置的圆槽内,内壳体与转鼓底盘焊接在一起,转轴组合件与气动马达的转轴进行配合安装。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机盖盖于外壳体上,气动马达带动转鼓旋转,对置于内壳体和转鼓的壳体之间的三极管脱水,脱掉的水甩入转鼓外,存入外壳体内,不对外飞溅,可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方便、简单、实用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0007]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外壳体,2、转鼓,3、把手,4、机盖,5、上转耳,6、铰链,7、下转耳,8、内壳体,
9、转轴组合件,10、转轴,11、外壳体底盘,12、气动马达,13、支撑柱脚,14、底座,15、支柱,16、转珠,17、转鼓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是由外壳体1、转鼓2、把手3、机盖4、上转耳5、铰链6、下转耳7、内壳体8、转轴组合件9、转轴10、外壳体底盘11、气动马达12、支撑柱脚13、底座14、支柱15、转珠16和转鼓底盘17组成,机盖4上设置把手3和上转耳5,外壳体I上设置下转耳7,上转耳5和下转耳7通过铰链6连接,设置于底座14上的支撑柱脚13支撑外壳体底盘11,外壳体底盘11与气动马达12上设置的顶盘座进行密封固定连接,顶部安装转珠16的支柱15的底部与外壳体底盘11通过螺栓紧固,转珠16置于转鼓底盘17上设置的圆槽内,内壳体8与转鼓底盘17焊接在一起,转轴组合件9与气动马达12的转轴10进行配合安装。
[0010]使用时,机盖4盖于外壳体I上,开启气动马达12,气动马达12带动转鼓2旋转,对置于内壳体8和转鼓2的壳体之间的三极管脱水,脱掉的水甩入转鼓2外,存入外壳体I内,不对外飞溅,可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方便、简单、实用的特点。
[0011]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密闭的三极管气动脱水装置是由外壳体、转鼓、把手、机盖、上转耳、铰链、下转耳、内壳体、转轴组合件、转轴、外壳体底盘、气动马达、支撑柱脚、底座、支柱、转珠和转鼓底盘组成,机盖上设置把手和上转耳,外壳体上设置下转耳,上转耳和下转耳通过铰链连接,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柱脚支撑外壳体底盘,外壳体底盘与气动马达上设置的顶盘座进行密封固定连接,顶部安装转珠的支柱的底部与外壳体底盘通过螺栓紧固,转珠置于转鼓底盘上设置的圆槽内,内壳体与转鼓底盘焊接在一起,转轴组合件与气动马达的转轴进行配合安装。
【文档编号】H01L21/67GK203631500SQ201320718331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刘现梅 申请人:刘现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