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及其装配方法

文档序号:705177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及其装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及其装配方法,以改善动触点、静触点与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本发明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中的静触片、第一接线端子通过第一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外两侧,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第二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外两侧;关键在于第一铆钉与第二铆钉中至少有一个穿钉方向从壳体外向壳体内,第一铆钉与第二铆钉中至少有一个穿钉方向为从壳体外向壳体内,第二铆钉与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安装孔为过盈配合和/或者第一铆钉与定接板安装孔为过盈配合。本发明在装配方便的前提下,改善了弹片、定接板与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从而使得突跳式温控器的工作更加可靠,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及其装配 方法。 -种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家用电器使用的突跳式温控器主要用作控温、过热保护等,如图1所示,突 跳式温控器产品的动触头、静触头组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是分别通过铆钉的铆接压力使壳 体产生弹性变形而拉紧,由于钉头在壳体内铆接时因钉头阻碍钉体无法膨胀与弹片、定接 板过盈配合,如果提前过盈配合再装配,因弹片厚度只有〇. 2左右,很易在装配过程松动, 因此,在长期的反复冷热工作后,这种拉紧力会逐渐变小导致接触电阻变大,从而影响产品 寿命。
[0003] 专利号为98200816. 3公开了一种《带铆钉套的突跳式温控器》,其在作为载流元 件连接件的铆钉上装有铆钉套,其两端分别与触头组件的底部及接线端子相接。在高温的 环境中,即使壳体的弹性力松弛了,载流元件之间仍能通过铆钉套保持良好的连接。上述方 案虽然解决了铆钉松动的问题,但增加了安装铆钉套的工序,成本增加,也容易遗漏钉套, 装配也不方便而且模具很易损坏,目前应用不多。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及其装配方法,以改善动触 点、静触点与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
[0005] 本发明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壳体、铝盖、导向架、双金属碟片、动作 杆、由定接板、静触点构成的静触片、由动触点、弹片构成的动触点组件、第一铆钉、第二铆 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片、第一接线端子通过第一铆钉压紧于壳体的 内外两侧,所述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第二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外两侧; 关键在于所述第一铆钉与第二铆钉中至少有一个穿钉方向为从壳体外向壳体内,所述第二 铆钉与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安装孔为过盈配合和/或者第一铆钉与定接板安装孔为过盈 配合。
[0006] 由于第一铆钉、第二铆钉在铆接过程中,其钉尾端膨胀而与弹片或者定接板的安 装孔过盈配合,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积,并使得第二铆钉与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之间,以及第 一铆钉与定接板安装孔之间不再仅仅依靠铆钉的拉紧力作用而保障电连接可靠性,而是增 加了铆钉的钉体与安装孔的过盈配合来保障电连接可靠性,这样就减少了壳体因温度变化 而导致的厚度变化对电连接可靠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整体电连接的可靠性。
[0007] 进一步地,为提高铆钉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所述第一铆钉与第一接 线端子的安装孔为过盈配合和/或者第二铆钉与第二接线端子的安装孔为过盈配合。
[0008] 为方便安装,所述第一铆钉、第二铆钉为变径铆钉,所述变径铆钉的钉头端的钉体 外径大于钉尾端的钉体外径。
[0009] 上述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方法包括组装动触点组件步骤、安装静触 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步骤,配杆步骤、放双金属碟片步 骤、封盖步骤、检测步骤,关键在于: 所述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步骤如下:用铆钉机将第二铆钉穿过第二接线端 子的安装孔,并使得第二铆钉与第二接线端子的安装孔过盈配合,且第二铆钉钉头与第二 接线端子贴紧,然后将动触点组件放入壳体中,再将第二铆钉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壳体壁、动 触点组件的弹片后铆接,从而将动触点组件的弹片、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第二铆钉压紧于壳 体的内外两侧。
[0010] 进一步地,在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步骤中,将所述第二铆钉钉头贴紧 第二接线端子后,再冲压第二接线端子的安装孔周边,从而使得第二接线端子安装孔与第 二铆钉钉体过盈配合,这样可以确保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铆钉的连接可靠。
[0011] 所述安装静触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如下:用铆钉机将第一铆钉穿过第一接线端 子的安装孔,并使得第一铆钉与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孔过盈配合,且第一铆钉钉头与第一 接线端子贴紧,然后将静触片放入壳体中,再将第一铆钉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壳体壁、静触片 中的定接板后铆接,从而将静触片的定接板、第一接线端子通过第一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 外两侧。
[0012] 进一步地,在安装静触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中,将所述第一铆钉钉头贴紧第一 接线端子后,再冲压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孔周边,从而使得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孔与第一 铆钉钉体过盈配合,这样可以确保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铆钉的连接可靠。
[0013] 组装动触点组件步骤、配杆步骤、放双金属碟片步骤、封盖步骤、检测步骤与传统 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步骤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014] 本发明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在装配方便的前提下,改善了弹片、定接板 与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从而使得突跳式温控器的工作更加可靠,也提高了其使用寿 命,同时,由于铆钉与接线端子穿钉装配较易实现自动化,组装时没有传统的引针,模具简 单,模具寿命也从2-4小时增加到半个月,大大节省了维修费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 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 步的详细说明。
[0018] 实施例1 :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壳体1、铝盖2、导向架3、双金 属碟片4、动作杆5、由定接板6、静触点7构成的静触片、由动触点8、弹片9构成的动触点 组件、第一铆钉10、第二铆钉11、第一接线端子12、第二接线端子13,所述动作杆5安装于 导向架3中,动作杆5的端部朝向弹片9 ;所述双金属碟片4位于铝盖2与动作杆5之间; 所述静触片、第一接线端子12通过第一铆钉10压紧于壳体1的内外两侧,所述动触点组件 中的弹片9、第二接线端子13通过第二铆钉11压紧于壳体1的内外两侧;关键在于所述第 一铆钉10与第二铆钉11均为带头的变径铆钉,第一铆钉10与第二铆钉11的钉头端的钉 体外径大于钉尾端的钉体外径;所述第一铆钉10与定接板6的安装孔、第一接线端子12的 安装孔均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铆钉11与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9的安装孔、第二接线端子 13的安装孔均为过盈配合。
[0019] 上述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方法包括组装动触点组件步骤、安装静触 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步骤,配杆步骤、放双金属碟片步 骤、封盖步骤、检测步骤,关键在于: 所述安装静触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如下:用铆钉机将第一铆钉10穿过第一接线端 子12的安装孔,并使得第一铆钉10与第一接线端子12的安装孔过盈配合,且第一铆钉10 钉头与第一接线端子12贴紧,然后将静触片放入壳体1中,再将第一铆钉10由外向内依次 穿过壳体1壁、静触片中的定接板6后铆接,从而将静触片的定接板6、第一接线端子12通 过第一铆钉10压紧于壳体1的内外两侧; 所述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步骤如下:用铆钉机将第二铆钉11穿过第二接 线端子13的安装孔,并使得第二铆钉11与第二接线端子13的安装孔过盈配合,且第二铆 钉11钉头与第二接线端子13贴紧,然后将动触点组件放入壳体1中,再将第二铆钉11由 外向内依次穿过壳体1壁、动触点组件的弹片9后铆接,从而将动触点组件的弹片9、第二接 线端子13通过第二铆钉11压紧于壳体1的内外两侧。
[0020] 组装动触点组件步骤、配杆步骤、放双金属碟片步骤、封盖步骤、检测步骤与传统 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步骤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021]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的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13步骤中,将所述第二铆钉11钉头贴 紧第二接线端子13后,再冲压第二接线端子13的安装孔周边,从而使得第二接线端子13 安装孔与第二铆钉11钉体过盈配合,这样可以确保第二接线端子13与第二铆钉11的连接 可靠。
[0022] 在本实施例的安装静触片与第一接线端子12步骤中,将所述第一铆钉10钉头贴 紧第一接线端子12后,再冲压第一接线端子12的安装孔周边,从而使得第一接线端子12 的安装孔与第一铆钉10钉体过盈配合,这样可以确保第一接线端子12与第一铆钉10的连 接可靠。
[0023]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结构及其它安装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壳体、铝盖、导向架、双金属碟片、动作杆、由 定接板、静触点构成的静触片、由动触点、弹片构成的动触点组件、第一铆钉、第二铆钉、第 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片、第一接线端子通过第一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外两 侦牝所述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第二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外两侧;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铆钉与第二铆钉中至少有一个穿钉方向为从壳体外向壳体内,所述第二铆钉 与动触点组件中的弹片安装孔为过盈配合和/或者第一铆钉与定接板安装孔为过盈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钉与第 一接线端子的安装孔为过盈配合和/或者第二铆钉与第二接线端子的安装孔为过盈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钉、 第二铆钉为变径铆钉,所述变径铆钉的钉头端的钉体外径大于钉尾端的钉体外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方法,包括组装动触点 组件步骤、安装静触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步骤,配杆步 骤、放双金属碟片步骤、封盖步骤、检测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 端子步骤如下:用铆钉机将第二铆钉穿过第二接线端子的安装孔,并使得第二铆钉与第二 接线端子的安装孔过盈配合,且第二铆钉钉头与第二接线端子贴紧,然后将动触点组件放 入壳体中,再将第二铆钉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壳体壁、动触点组件的弹片后铆接,从而将动触 点组件的弹片、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第二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外两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 动触点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步骤中,将所述第二铆钉钉头贴紧第二接线端子后,再冲压第 二接线端子的安装孔周边,从而使得第二接线端子安装孔与第二铆钉钉体过盈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静触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如下:用铆钉机将第一铆钉穿过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 孔,并使得第一铆钉与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孔过盈配合,且第一铆钉钉头与第一接线端子 贴紧,然后将静触片放入壳体中,再将第一铆钉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壳体壁、静触片中的定接 板后铆接,从而将静触片的定接板、第一接线端子通过第一铆钉压紧于壳体的内外两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可靠的突跳式温控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 静触片与第一接线端子步骤中,将所述第一铆钉钉头贴紧第一接线端子后,再冲压第一接 线端子的安装孔周边,从而使得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孔与第一铆钉钉体过盈配合。
【文档编号】H01H11/00GK104064401SQ201410284831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梁其章 申请人:广东福尔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