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06124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电缆的铜芯导体,所述导体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为:Mg:0.5~0.9%;Si:0.3~0.6%;Re:0.1%~1%;B:0.01%~0.1%;Fe:0.1~0.6%;其余为纯铝;步骤(2),在导体外依次包裹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铜带屏蔽层;步骤(3),三根导体呈三角形排列;步骤(4),导体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导热材料;步骤(5),导体外包裹有包带、防水层和护套。本发明对现有的电缆制造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绝缘能力、散热性能、防水性能,适用于井下恶劣的工况环境,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煤矿矿井由于其特殊的工况环境,对井下用的各种设备的要求较高。但是现有的电力电缆大多采用普通钢芯铝线作为导体,电缆的绝缘能力差,抗击穿场较弱,散热性能和防水性能差,不适用井下复杂的工况环境。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对现有的电缆制造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绝缘能力、散热性能、防水性能,适用于井下恶劣的工况环境,提闻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电缆的铜芯导体,所述导体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为:Mg:0.5^0.9% ;Si:0.3?0.6% ;Re:0.1%?1% ;Β:0.01%?0.1% ;Fe:0.Γθ.6% ;其余为纯铝;
步骤(2),在导体外依次包裹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铜带屏蔽层;
步骤(3),三根导体呈三角形排列;
步骤(4),导体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导热材料;
步骤(5),导体外包裹有包带、防水层和护套。
[0005]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材料为云母填料或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0006]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缆采用高导电性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体,提高了绝缘能力、散热性能、防水性能,适用于井下恶劣的工况环境,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填充层采用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或云母填料,导热率高且绝缘性能良好,在外护套内还加设防水层,提高了防水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制备电缆的铜芯导体,所述导体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为:Mg:0.5^0.9%;Si:0.3?0.6% ;Re:0.1%?1% ;Β:0.01%?0.1% ;Fe:0.Γθ.6% ;其余为纯铝。
[0008]步骤(2),在导体外依次包裹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铜带屏蔽层。
[0009]步骤(3 ),三根导体呈三角形排列。
[0010]步骤(4),导体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导热材料;导热材料为云母填料或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0011]步骤(5),导体外包裹有包带、防水层和护套。填充层采用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或云母填料,导热率高且绝缘性能良好,在外护套内还加设防水层,提高了防水性能。
[0012]本发明的电缆采用高导电性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体,提高了绝缘能力、散热性能、防水性能,适用于井下恶劣的工况环境,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001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电缆的铜芯导体,所述导体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为:Mg:0.5^0.9% ;Si:0.3?0.6% ;Re:0.1%?1% ;Β:0.01%?0.1% ;Fe:0.Γθ.6% ;其余为纯铝; 步骤(2),在导体外依次包裹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铜带屏蔽层; 步骤(3),三根导体呈三角形排列; 步骤(4),导体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导热材料; 步骤(5),导体外包裹有包带、防水层和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为云母填料或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文档编号】H01B13/10GK104319031SQ201410589718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陈大清 申请人:无锡华清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